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熱門】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5篇

【熱門】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四年級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5篇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三天,兩天,一天……終於到了正月十五,爸爸媽媽帶著我回老家,我終於又可以看到盼望已久的龍燈了。

天漸漸黑下來了,突然外面想起鞭炮的聲音,我出去一看,“哇,好美呀!”還沒等我回過神來,爸爸邊走邊喊:“兒子,帶你看龍燈去!”我忙拉著爸爸的手,一路小跑著向操場跑去。

到了操場 你也可以投稿,人山人海的廣場上正放著一條“長龍”。它由一節一節的板凳組成,每條板凳上放著一節龍身。“108、109……”我數到後來就忘記了。剛想從上面跨過去,爸爸連忙拉住我說:“不能從龍身上跨過去,要從龍身下鑽過去。那你明年就會長得更高更大。”

我在人群裡鑽來鑽去,好高興呀!不一會兒,龍悄悄“站”起來了,“嘭”“嘭”無數的大禮炮升上了天,我們抬起頭來觀看,天空好美呀!我目不轉睛的看著,這條龍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有時圍成一個大圓圈,有時又分散開來,簡直就像在《哪吒傳奇》裡看到的龍王一模一樣,好威風呀。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節。這天,大家都會猜燈謎、出門賞月、拉兔子燈、吃元宵等。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打太平鼓、耍花燈、扭秧歌等傳統民俗表演。

一上午的學習班終於結束了,打了一輛車來到媽媽上班的地方,對面是一個大廣場,附近的車堵得水洩不通。我走進去一看廣場上人山人海,陣陣鑼鼓聲迎面襲來,喧鬧非常。

進門一直往前走,一個三層高的鼓架漸漸映入眼簾。說是三層高,走近看,其實並不是太高,相當於一層樓房的樣子。每層並排放著四面大鼓,十二個人身著紅色衣服,戴著頭巾,站在鼓旁奮力又有節奏的打著。鼓聲忽急忽緩,一會兒“萬馬奔騰”,一會兒“輕風掠過草原”,一會兒“波濤洶湧”。

往右邊走,擠進層層人群,裡面有一二十人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戴著各種各樣的頭飾,有踩高蹺的,有劃旱船的,還有扭秧歌的,邊唱邊舞。劃旱船最有意思啦,她們“坐”在“船”裡,手裡拿著槳,擺著划船的姿勢,樣子滑稽極了!

再往前走,這裡是我最喜歡的舞獅表演,這裡圍的人最多,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座高臺,至少有十幾米高,上面綁著一隻雞,幾隻“獅子”順著連線高臺的地繩子,邊舞邊上,幾隻“獅子”不一會全都登上高臺搶那隻雞,場面十分精彩,臺下的喝彩聲不絕於耳。

熱鬧的元宵節慢慢的平靜下來,但我的腦海裡還一直被喧鬧填滿,夢中還流露著歡快的笑容。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弟弟決定一起包湯圓。

首先,媽媽將麵粉放到一個大盤子上面。再將開水倒進麵粉,來回搓,就成了一個大面團了。然後,捏出一點來包。包完以後,再把湯圓反倒麵粉裡,滾一圈,讓湯圓沾上面粉,就不會塘湯圓很黏了。

我們一邊包湯圓一邊偷吃幾個香腸,(香腸是肉餡)直到媽媽叫我們別吃才停下來。這時,弟弟靈機一動,想出來一個壞點子,他說:“我們不如把蒜頭也包在裡面,看看誰能”中獎“,好不好?”我和媽媽對視一眼,都笑出了聲。媽媽邊點頭邊笑。我說:“人家那些做特工的已經夠心驚肉跳的,現在連吃湯圓都要心驚肉跳了。”弟弟和媽媽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合的。“如果說吃到的能獎一元錢,那就是巴不得自己能中獎了。”媽媽接著說。弟弟又說:“獎十元錢嘛。”我們聽後,又笑了。

過了一會,媽媽又說:“以前你外婆跟我講”隔年“吃湯圓好,我那時就‘啊?隔了一年的湯圓還能吃?’我和弟弟聽後,大笑了一陣子,之後就完工了。

第二天中午,我們吃著自己包的'湯圓,很香!我們的心裡早已樂開了花。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奶奶家。

奶奶早已給我和姐姐準備好的燈籠,我的是一隻笑眯眯的小豬,他的樣子非常可愛,還帶著一個小肚兜。姐姐的是一隻小蜻蜓,它的翅膀像真的一樣,可以來回扇動。晚飯前,奶奶讓我和姐姐用燈籠照一下糧倉和牆角等地方,奶奶說這樣照過了的地方一年四季就不會生蟲了。

晚飯過後,我們又到屋外放煙花,爸爸抱出一個很大的煙花,放在院子中間,一點火,噼裡啪啦,只見火光沖天,煙花變成了一個個金黃色的小圓球,飛向四面八方,真漂亮,我和姐姐激動的又蹦又跳。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真快樂呀!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5

這一天,各家晚餐都吃米粉糰子。小粒無餡的為“糖圓”,大顆有餡如百果、棗泥、油水的稱“元宵”。晚間家宴後,外出賞月觀燈。

入夜,火樹銀花,大街小巷到處彩燈遊動,令人目不暇接。處處敲鑼打鼓,鈸鐃蕭管齊奏鬧元宵。女士結對出遊“晾街”,正是“邀月客邀邀月客,看燈人看看燈人”,熱鬧非凡。當時有首兒歌描述常州燈市的盛況:“甘棠橋,對鼓橋,鼓樓對著廟門口,鏜鏜鏜!燈來哩!燈來哩!嗲個燈?一團和氣燈,二龍戲珠燈,三元及第燈,四面如意燈,五子奪魁燈,六角鳳菱燈,七子八婿燈,八仙過海燈,九蓮燈,十面芙蓉燈,鏜鏜鏜,燈來哩!後面還有一條老龍燈,一跳跳出二十四個小猢猻,嚇得娘娘小姐呆瞪瞪。”

太平軍攻克常州後,每逢元宵節,“聖兵”敲起“太平軍鑼”歡慶元宵。青雲坊兩側戲樓上,太平軍男女“聖兵”化裝演唱灘簧,軍民同樂,往往通宵達旦。這天,街頭巷尾常有五至七人在一起,手提鑼鼓,邊敲邊行,俗稱“浪街元宵”。來回路線不能重複,稱“走三橋”;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葉的菜,拭衣領,稱為“解發膩”,鄉間姑娘還把禿帚、竹枝等用麻莖紮成一丈來高的蘆炬,在田間焚燒,謂“照田財”,以占卜乾旱和雨水的情況。

這就是常州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