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活出愛和流動散文

活出愛和流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小侄女依依現在兩歲零三個月,這個春節是自她有些慢慢懂事情(會說、會走、會學、會想、會表達)以來和她相處得最久的一段時間。也就是通過這次的相處,讓我自己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一些東西。

活出愛和流動散文

依依是個充滿愛、也樂於表達愛的孩子。只要在爺爺奶奶面前時她總會有事沒事的常念喊著爺爺奶奶,而且嗲嗲的黏人樣。她會在看電視時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她會在哥哥洗澡鬧脾氣哭時,跑過去哄著說“哥哥,別哭”,會在飯桌上主動給哥哥餵飯。她會在自己泡腳的時候突然對我說“姑姑,你好漂亮”,會在爬樓梯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回過頭來衝我說一聲“姑姑,goodnight”。

同時依依也會理直氣壯地要愛和表達自己的需求。你會聽到她說,我要吃這個菜,我要媽媽陪我看電視。走路累了主動要求爸爸背,哭了傷心了就要人哄。她毫不掩飾地表達出對他人的依賴和需要,所以看起來大家對她的愛好像也會多一點。她就像小太陽、小公主一樣,充滿愛、熱情和快樂。

看到小依依的表現,讓我想到武志紅老師曾在他的書《巨嬰國》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我們喜歡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實際上,我們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國父母容易認為,孩子3歲前怎麼對待都可以,反正記不住。但其實是,孩子越小,越需要呵護和照顧,特別是前6個月,如果嬰兒嚴重缺乏愛,那會導致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可以說,對於1歲前的小嬰兒來說,怎麼愛他都不過分。

作為新的精神分析學派,客體關係理論認為,母親對孩子自我的影響,是決定性的。3歲前,父親對孩子的直接影響比較小,他的主要作用是支援太太。

根據武老師的理論,就會覺得小依依的表現是順理成章的了。因為依依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足夠的'愛、鼓勵和陪伴。她每天都能接收到“依依,媽媽愛你”這樣的訊息,也常常在每完成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之後,聽到爸爸媽媽毫不吝嗇對她的誇獎和鼓勵,“我的依依是最棒的、依依給你點贊、依依自己做得可好了……”。也正是因為這些鼓勵,她很樂意主動去學習,學看圖、學認字、學溜冰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心中有愛意和熱情,他們帶著歡喜去滿足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帶著自信和一點理直氣壯勁去要幫助去要愛。但如果父母並不熱情,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是在不樂意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那麼孩子即便事實上被滿足了,仍會覺得像是傷害了父母一樣,於是產生愧疚,以後儘可能地不去給父母添麻煩。或者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帶著威脅的口吻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那麼孩子會產生恐懼,從此以後儘可能地不再提類似的要求,以免遭受不再被愛的結果。

我記得有個朋友曾跟我說,從小到大她都不太敢帶同學或朋友到家裡玩。因為曾經有一次,媽媽因為自己帶同學來家裡給她造成了麻煩而表現出不悅,讓她感覺惹了媽媽不開心,從而對此事產生愧疚和恐懼。

一個人若在關係中經歷過很深的失望,那麼他知道,自己伸向別人的手,是不受歡迎的,會麻煩到別人。而為了不麻煩別人,真正良好的關係和連結就很難建立。即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麻煩別人,自己也會承擔不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覺得難為情或者欠了別人,從而自身也感到痛苦。試回想一下,我們很多人是不是都曾或多或少經受過這樣的失望和痛苦。

這種感覺孤寂又辛酸。

中國式養育中,希望孩子懂事,希望孩子不要給大人添麻煩。可是,懂事、怕麻煩常來自失望,甚至絕望,而且總是與孤獨為伴。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而又有活力的話,應該給孩子無窮盡的愛、鼓勵和自由,充分展現他活力的一面,提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發出開心和不開心的聲音。

同時,我們成人也一樣。試著去鼓勵身邊的愛人,鼓勵朋友,鼓勵自己吧。因為這種愛和鼓勵是可以流動的。

詩人魯米說:伸開雙臂,如果你還想被擁抱的話。

願我們從此,活出愛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