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柳池村散文

走進柳池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大荔縣是渭南市的一個農業大縣。說起農業大縣,給人的印象便是農業發達,但經濟不見得富裕。大荔縣有一個柳池村不但經濟富裕,文化建設也搞得不錯,可謂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典範,很值得廣大農村幹部去學習和借鑑。

走進柳池村散文

11月23日,我與單位幾個同事陪同新華社一名記者去大荔縣採訪荔民農資連鎖店,來到了大荔縣許莊鎮柳池村。半年前,我曾因籌備寫一本關於“荔民模式”的專著到訪過柳池村。然而這一次,我卻有了更多新的發現和收穫。

這次採訪柳池村荔民農資連鎖店,主要是為了讓新華社記者深入瞭解“荔民模式”的實際運營情況。當我們在店長家的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個身穿棕色皮夾克的身材高大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突然掀開門簾走了進來。店長告訴我們,這就是他們村委會主任馬國平。店長給馬主任介紹了我們,一聽是新華社記者和荔民公司領導來到了柳池村,馬主任滿臉的喜悅之情,主動上前和我們一一握手。之後,大家全部落座,馬主任就很自然隨意的打開了“話匣子”。

馬主任端坐在一個方凳上,一邊用手用力地比劃著,一邊用濃重的大荔方言,給我們說起柳池村的情況。

柳池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一直以農業種植為主導產業。改革開放以後,村子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運輸業和養殖業,大多數群眾過上了好日子。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的不斷深入,柳池村又大膽創新,以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為主導,發揮交通便利、村容整潔、村周邊有水有湖的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產業——農家樂,為柳池村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幾年,柳池村的發展變化雖然很大,但其過程也是相當艱辛的。前些年,柳池村的經濟發展模式還是以農業種植為主,家家戶戶都有十幾畝地,大面積種植蘋果、桃子、梨子、李子,但是農業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產量和效益也不是很穩定。自從馬國平上任村主任以後,一直在積極思考和探索一條新的發展路徑。近年來,農家樂品牌在大荔縣聲名鵲起,於是他積極倡導柳池村村民在自己家裡開辦農家樂,以促進群眾增收。但剛開始,村民的思想比較保守,都沒人願意辦農家樂,說是柳池村距離縣城1.5公里,估計沒人會來這裡消費。為了說服村民,他自己率先在村上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然後又極力說服自己的兄弟也開辦農家樂。由於店面寬敞明亮、環境乾淨衛生、菜品也很富有特色,加上又很注意對外宣傳,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生意很好。後來,村裡其他村民也都慢慢嘗試著辦起了農家樂,直到今年村裡共開了十六家,整體生意都不錯,平均每戶農家樂年收入在十萬元左右。

馬主任說,柳池村的經濟能快速發展,農民得以致富,離不開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援,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懷,當然也離不開荔民公司的幫助。這幾年,國家政策不錯,不但為農民免除了土地稅,還支援農村依靠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和規模經濟,群眾的腰包都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好。當然,柳池村的經濟是以農業種植為主導,荔民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放心的農資產品和全方位、全天候的農技服務,保證了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促進了農民大幅度增產增收,也讓很多城鎮裡的消費者吃上了綠色無公害的農副產品。柳池村現在的農家樂的蔬菜都是從使用了荔民公司供應的農資產品的菜地裡採摘的,其它的我們一律不要,那些顧客吃了都說口味好、口感好,和它地方的大飯店裡的飯菜不一樣。

馬主任還說,經濟的發展對於新農村建設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建設也很重要。現階段,中國農村經濟整體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是農民整體文化素質還是比較低下,這主要是農村的文化建設做得還不夠。黨和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農村的情況比較複雜和特殊,好多政策難以真正貫徹和落實。因此,做農村工作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村官,他們不但要不斷吃透黨和國家的政策,還要把這些政策與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和創新,走出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其實,農村的經濟發展實際上不難搞,最難搞的是農村的文化建設。文化這個東西太抽象,而且成效難以及時顯現出來。

當新華社記者問馬主任是如何搞柳池村的文化建設的.時候,馬主任顯得有些激動了。他說,我是三年前被推選為村主任的,我上臺之後,一手抓農村經濟,一手抓農村文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經濟是基礎,只有先把經濟搞上去了,大家才能跟你去搞文化。這幾年,通過政府引導,村委會幹部帶頭抓,柳池村的經濟已經搞上去了,群眾的腰包都鼓了起來。經濟搞上去之後,文化不提高,經濟也不可能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柳池村的發展思路是“文化引領經濟,經濟促進文化”。在柳池村的文化建設方面我們有幾個舉措:一是,獎勵大學生。從三年前開始,村上制訂了一條獎勵制度:凡是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都有獎勵,一本獎勵200元,二本獎勵100元。獎金雖然不多,但是拿了獎金的家庭都很有榮譽感,很多家庭也都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連續三年村上出了16個大學生。二是,進行德育宣傳。柳池村在農家樂門口設立了文化牆,上面用彩墨畫了“二十四孝圖”和“中國傳統德育故事”,使村民從這些等中國傳統故事中得到啟發和教育,形成尊老、敬老的社會美德。連續三年,我們村有10多名“好媳婦”、“好婆婆”、“大孝子”脫穎而出,村裡風氣大變樣,被譽為“當地社會穩定、村民和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馬主任還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幾年柳池村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至於村民糾紛更是沒有聽說過。

問及柳池村未來的規劃,馬主任也是胸有成竹。他說:“將來土地流轉之後,他有一個大的設想,就是打算在柳池村修建一個“中國孝文化博覽園”,大力弘揚中國孝文化,讓全省乃至全國的人過來參觀。”他還說:“現在的農村娃娃越來越少,好多學校都合併了,下一步計劃把柳池村廢棄的校舍建成“同州書院”,讓村民們有個讀書學習、聽講座的地方……”

說到這裡,馬主任告訴我們,柳池村有一個“農民詩人”劉新成,他雖然唸書不多,卻一直喜歡寫舊體詩,他的詩有白居易、杜甫的遺風。

正說著,從旁邊過來一個四十多歲的的農民。他中等個頭,瘦瘦的身材,面板黝黑,鬍子拉碴,一臉樸實憨厚的笑容。馬主任說,這就是他們柳池村的“農民詩人”劉新成,村上正在安排他修村史,他今天還特意帶來了自己的詩作,你們看一看。

我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早年寫過舊體詩詞,對於這方面略有些研究,於是急忙湊上前去想看個究竟。我接過劉新成手裡的一個牛皮紙封面的手寫詩稿和一沓子白紙列印的詩稿,隨意翻了一下,唸了幾首律詩,一下子怔住了——這幾首律詩不論是平仄、韻律、還是對仗都很嚴格,詩句中還運用了不少典故,讀起來朗朗上口,既不晦澀深奧,也不直白粗俗。我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其貌不揚,褲腿上沾著不少泥點的“農民詩人”,心中不由得生起了一股崇敬之意。

大家的興趣被馬主任所講的農村文化激發了起來,一致提議到村裡好好參觀一下。馬主任立即起身,說現在就走。

在馬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一起出了店長家的院子,從村巷一直走到了村子南邊的正街上。沿著平坦寬闊的水泥路我們向村子西邊走去。走了不到幾分鐘,我們就看到了大路左邊的一個佔地約兩三畝的平整寬敞的水泥廣場。馬主任用手指著說,那是柳池村的文化休閒廣場。抬頭望去,廣場的最東邊有一個貼了瓷磚的房子,上面寫著“柳池村村民社群服務中心”,門口還有一個旗杆。廣場上有四個籃球杆,還有一些健身器材。一部分空場地上晒著玉米,飽滿勻稱的玉米粒在初冬的陽光下泛著耀眼的金黃色的光芒,好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當我們為這個農村並不多見的文化休閒廣場驚歎時,馬主任說,你們再看路右邊這兩條街道,這裡全是我們村上的農家樂。順著馬主任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兩條水泥街道,兩旁全是統一的大瓦房,街道邊上也全立著統一大小,統一編號的燈箱,上面寫著農家樂的服務內容。走進一條街道後,我們就看到了馬主任剛才所提到的門牆上“二十四孝圖”和“中國傳統德育故事”,還有“柳池村的由來”等等,全是畫匠用彩墨在白底的牆上一筆筆畫出來的,畫面生動、色彩鮮豔,引人入勝。我趕緊掏出相機,一一拍攝了下來。我們一邊走一邊看,馬主任一邊給我們做著講解。最後,為了讓我們看看農家樂的真實面貌,馬主任帶我們進了一家農家樂。走進大門,穿過一個磚瓦結構的門房,一座寬敞潔淨的院落出現在我們面前,院裡有石桌石凳,還有花草盆栽。正房是一座新式的二層洋樓,貼著光潔的瓷磚,裝著鋁合金門窗。走進去之後,客廳裡擺放著幾張圓桌,雪白的牆上掛著當地的名人字畫,顯出一種濃重的文化氣息。

馬主任說,現在是冬季,慢慢進入了淡季,夏天這裡的客人是絡繹不絕,連市縣的領導也經常過來呢,今天上午你們就別走了,在這裡品嚐一下我們農家樂的特色。

我們由於還有采訪任務,匆匆告別了。但是在半路上,馬主任又打來電話說任務結束後一定要來這裡吃飯。我們覺得盛情難卻,在結束了許莊鎮的採訪任務之後,又打道回府去了柳池村,一桌香噴噴的農家飯早已準備妥當,吃得我們頰齒生香,胃裡舒服,心裡樂呵。

臨走的時候,馬主任說:“希望有一天,咱柳池能成為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兩個‘排頭兵’。一說起柳池,人人都舉大拇指,那就好了……”

走進柳池村,讓人興奮不已;離開柳池村,讓人依依不捨。我祝願柳池村越來越好,也希望我們的鄉土中國能湧現出更多的“柳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