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個瓦匠的故事散文

三個瓦匠的故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八十年代以前,住在山區的農家人用石磨磨糧食,農家人要吃飯就離不開石磨,基本上家家都有一盤石磨。時間一長,石磨的牙齒就磨平了,磨出的面少麩子多,浪費糧食不說,磨出的面太粗也不好吃,因此上就產生了一門手藝---鏟磨盤的石匠。

三個瓦匠的故事散文

有一個石匠姓彭,做得一手鏟石磨的好活,盛名聞達數十里。

石匠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痺,行動不方便,耳朵有些背,跟人說話需要大聲大氣才可以聽到。也幹不了繁重的農活,於是石匠的石匠父親把全部手藝傳授給了石匠。

長大成人後的石匠,整天顛著跛腿給人鏟石磨,生活殷實,口碑很好,可就是娶不上媳婦。因為秦嶺山區的姑娘選郎的條件是,耕得了地,負得了重,能挑回來水,會挖窯洞,這就足夠過日子了。可這些記憶石匠都幹不了。

三十歲上,有人給石匠說了一門親事,女方是瞎子,但做得一手好飯,而且針線活也是數一數二。石匠滿口答應,很快就成親。

成親後的石匠外出幹活不過夜,無論幹完與否,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路途多遠,一到晚上都家守護自己的瞎子媳婦。太遠的路程請石匠鏟磨的人家會用架子車或自行車送一送石匠。

石匠口碑很好的緣由是幹活踏實,無論主人在與不在跟前,他都會把磨牙鏟的稜稜的,這樣磨出的面細面多,莊稼人以糧食為生,自然滿心歡喜。

成家後的石匠幹活收費和以往大不相同,鏟一盤石磨需要幹三天,人工費一塊五毛錢,必須是三張1972版的五角紙幣,即使1980版的五毛紙幣流通以後,石匠還是堅持收1972版的五角紙幣。少給可以,多給堅決不要。好奇的人問石匠,石匠笑而不答,繼續幹他的活兒。

石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逢集不幹活,逢年過節不幹活,你就是抬也抬不走。

逢集日,石匠一大早收拾停當,用一根竹竿引著瞎子媳婦去趕集。趕集的路上,鄉里人們都念著石匠的好,不停地和石匠打招呼,找各種由頭和石匠的瞎子媳婦嘮家常。大家都誇石匠的媳婦漂亮,這讓石匠很高興,石匠的瞎子媳婦臉上也笑成了花。

由於一路聊天,加之石匠的腿腳不靈便,因此上石匠兩口子趕到五里外的集市時基本上集市快散了,石匠和瞎子媳婦買足油鹽醬醋,還忘不了給她的.瞎子媳婦買上白洋布和絲線。石匠說,他媳婦會繡花,繡的牡丹就跟活的一樣。

石匠在一個下雨天從塬畔上甩了下去,傷到了內臟,不久就去世。全村的人趕去為石匠奔喪,還有外村聽到石匠去世訊息的人也趕了過來表示對石匠的哀悼。石匠的媳婦哭的跟淚人一樣,她告訴奔喪的人們,她憑感覺可以辨別出1972版的五角紙幣,其它的她都辯不出來。石匠為她攢了很多這種五角錢的紙幣,常常告訴他等他過世後媳婦還可以生活。前來奔喪的人這時候才恍然大悟,更加欽佩石匠,大家齊心協力,把石匠的墳包起得高高的。

在石匠去世後不久,石匠的瞎子媳婦也鬱悶而死,十里八鄉知道訊息的很多人趕去奔喪。人們在收拾遺物時,清理出石匠為媳婦積攢下的四百三十五張1972版的五角紙幣,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財產,可以吃喝好幾年。還有瞎子媳婦繡的鞋墊、枕套、背面、門簾、窗簾等繡活,人們看得嘖嘖稱奇。

石匠和瞎子瞎子媳婦留有一女,很漂亮,不聾不瞎。雖然不會石匠的手藝,但繡活幹得出類拔萃,聽說石匠女兒繡的鴛鴦枕頭作為藝術品,都銷到了韓國和歐洲,成為家鄉頂呱呱的刺繡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