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夢裡周莊殷留客散文隨筆

夢裡周莊殷留客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此番南遊所經齊魯境地,多見丘陵山脈。視野之內,山丘縱橫逶迤。遠望,雖則山嶺披翠,但褐色山體肌膚斑駁隱現;近觀,山石嶙峋露骨,林木稀疏,蓋因山丘多石,一遇多雨則土層極易流失,故幼苗難活,以至於此。路兩旁防護林的樹木,幾乎都是自然長成,少見楊樹,多有洋槐等雜木依山傍丘環衛,景觀與千篇一律的楊樹林情狀大異其趣。由此,也可見自然造化神奇之一斑,人力終有不能盡善盡美之處。

夢裡周莊殷留客散文隨筆

過泰安,遠遠就望見“泰山景區”的指示牌。只緣於遊覽煙雨江南的心情殷切,於是,車未稍停人不駐足一晃而過。畢竟,身處北國之地,也曾於一九九七年遊歷過五嶽中的華山之險,想來,登臨頂峰的感觸大抵多有雷同。說起來,“小天下”的泰山,比起“俠客論劍”的華山,身高氣勢究竟要稍遜一籌;雖說泰山聲名顯赫,但多因帝王敕封之故,未必就與我等平民百姓的意氣更為相投。何況,留下些不能探祕“一雄天下的泰山”之遺憾,也就留給了自己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希冀。試想,誰又能將大自然的神奇幽祕一覽無餘呢?

當郯城逐漸消失在身後,撲面而來的即是南方的濛濛細雨。在這樣的雨幕中行進,似乎絲毫不用計較是否需要關起車窗玻璃,甚至於在雨中漫步,也無需撐起一柄雨傘吧。那雨絲輕盈溫柔,如隨風曼舞的蒲公英花絮,四處隨意飄揚,像淘氣的嬰孩一樣天真爛漫。即便蹭到車窗玻璃上,瞬間就渲染成一條隱約斷續的蛛絲銀線,片刻間就乾涸得了無痕跡。而路旁的防護林,似乎逐漸多了黃楊一類的常綠喬木樹種。那些肥厚的葉子,在南國雨水的滋養下,顯得溫潤光鮮,較之北方楊樹、槐樹等樹葉的乾澀枯寂,更加令人心生憐愛之情。

沿途所經新沂河、六塘河等水道,漁船零星,因濛濛細雨而彌散起的漫天迷霧,飽滿地抒發著南方几近令人迷離的溫軟情愫。待到“淮安”的路標映入眼簾,幾人方從海闊天空的賞談中回過神來。想來,位居中國五大湖泊的洪澤湖就距此不遠;而這座曾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運河沿線“四大都市”之一的古城,更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其歷史文化之輝煌燦爛,可見一斑。

在淮安六洞服務區稍事休息,繼續南下過高郵,穿泰州,由靖江經淮陰大橋飛渡長江天塹。但見煙雨漫江,渡輪往來川流不息。幾人不禁感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等到繞過澄陽湖,細雨方歇。可四人已經顧不得一品澄陽湖大閘蟹令人垂涎欲滴的鮮美,徑直奔向夢中的江南第一水鄉——周莊。

眼見得四周湖光粼粼,一過周莊大橋,順大橋路直向前行,再折向全功路,繼而進全福路。一拱古色古香的大牌樓轉眼橫亙在街路上。朝外一側、十餘米高的牌樓橫額題寫著“周莊”兩個灑金大字,裡面一側則題寫“中國第一水鄉周莊”。路兩側燈火斑斕,商鋪鱗次櫛比。離這拱牌樓相去不遠,即到一闊大的照壁前,組團遊客熙熙攘攘,想必,這就是傳言中的古鎮周莊了。

尋地剛停好車輛,就有幾個當地人圍攏前來招呼:“住莊裡老宅,夜遊水鄉美景,不滿意不收費。”在我等幾人聽來,這些充滿誘惑的言語,總覺得有些像早已擬好了底稿的臺詞,多少隱含著一些扭捏做作,少缺了一份自然真情的溫馨流露。因晚上七點半該處售票、檢票管理部門下班,到時進周莊旅遊就可節省購票的費用了。對於這一點,世居周莊湖心島的女房東,在招呼我們時特意予以了溫馨提醒,大概這種說辭,也算是她們招攬外地遊客的一種競爭優勢了吧。她的家就在雙橋西岸跟前,房屋也算老建築。雖說室內陳設簡單,但是頗顯整潔乾淨,環境也很清幽。對於出門在外的旅人而言,如此條件說來已相當不錯,因為大都住上一日半宿便即走人,不可能和居家過日相提並論。稍微不足者,被衾有些潮溼。想來,臨水而居的`江南人家,大抵如此。何況,倆人單間收費不過百元整,倒是很經濟實惠呢。

擱下行李,踱步邁過雙橋,至南北市河東岸。其時,雙橋兩岸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老宅、樹木、湖水在紅燈映襯下,自有一種朦朧迷離的魅惑。而遊興甚濃的遊客們,或獨行觀水,或結伴散步低語,或成群就餐於沿水兩岸的餐館暢談豪飲,為江南水鄉的的溫婉之夜,平添了一份躁動而喧鬧的氣息。

細心選好一家較為整潔雅緻的餐館,老闆娘隨即在河街岸邊支起餐桌,招呼我等入座。也許,時下流行的就是這種臨水就餐風尚,想來那種面臨流水品飲陳釀佳餚,頭頂冥冥蒼穹時的愉悅心境,終究要比蝸居斗室之內徒然面臨四壁的平淡感覺爽心得多。這種風習的遍地開花,除了國人“逐水而居”的文化、思維慣性之外,大抵也是古代風雅士子蘭亭集會、曲江流觴之舉的孑遺吧。

待到店家沏上一壺“阿婆茶”,才發現那茶水的色香味俱是一般,更不用提以小瓷碗擔綱茶具角色的樸拙了。細想起來,這和北方一般飯館招待客人的情形殊無太大的差別。大概也不過就是遊客點菜前的序曲而已,雖說這道程式於我等就餐的主題並無大礙。既然序幕已經拉開,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也理所當然的需要繼續展開了。

畢竟我們初到江南,當地時鮮、招牌的菜餚是一定要大快朵頤一番了。予生君點名一份萬三豬蹄、一瓶黃酒;其餘菜餚名目則由小馬統籌敲定:一份蓬蒿菜,一份白絲魚,一份阿婆餅,一份肉末茄子,一份椒鹽大蝦。我則附帶點了一份青菜湯麵,外加一份蓴菜湯。這些菜餚之中,以“萬三豬蹄”最為有名,但細品之下,與我等在西安老黃家東站豬蹄店、洪慶的姚村豬蹄店所品之味,並非迥然有別。看來,在周莊當地家家戶戶都以“萬三豬蹄”為招牌特色菜餚而競相效仿競爭的情形下,其先期的所謂絕代風華之特色,早已“泯然眾人矣”。其中的“白絲魚”,據說產自於圍繞在周莊之外的白蜆湖,倒是肉質細嫩得緊。而鮮美可口的那道純菜湯,緣於蓴菜植株正當採摘時節,確然名至實歸。文友喬靖哲不免對此興致飛逸,高談闊論起西晉文學家張翰“蓴鱸之思”的典故來。

席間,一對當地中年夫婦手執二胡、小鐃鈸竹板施施然而至。二人均衣著樸素,那婦人身著一件小格斜襟短褂,頭頂一方素色印花的手巾,很是整潔大方。見此情形,心道當地那些溫雅嬌俏的年輕姑娘們,想必大多都已外出求學或打工去了吧,使得地方一些特色曲藝節目的傳承,就只能依靠這些已然年過半百的父輩人來得以延續了。其實,對於那夫婦二人挨門逐戶地獻藝演奏之真實意圖,我並沒有詳細地詢問過,但最起碼他們是憑藉著自己的辛勤勞動而收取一些非微薄報酬的,這倒是毫無疑問,比起如今一些遊手好閒之輩,不禁讓人心生尊敬之意。隨意欣賞了三首當地吳歌:“小船彎彎水上來、搖船歌、四季歌”。歌詞大多抒發描寫當地農人水上生活生產的鮮活情景,以及男女青年的相互思慕之情,透顯出當地人的聰明智慧和愛情帶給人們的愉悅歡樂。彼時景狀,使人驀然想起詩仙李太白《白紵辭》中“郢中白雪切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的詞句來,不由得又感慨一番。臨近子夜時分,恰逢有船孃搖櫓載客以渡河,細雨微起飄灑而漫天;然杯中物將幹而興未盡,即呼店家復進酒以盡歡。待到幾人酣暢淋漓之際,已是雨晴人稀時分。於是興盡而返住店。

深夜的周莊,似乎熟睡的很深沉。沒有雞鳴犬吠的騷動不安,只是那輕敲不絕的蛙鼓鼓聲和偶爾從牆外傳來的幾聲蛩鳴,伴隨著些許夜遊旅人的淺唱,一起應和著周莊波瀾輕起的湖水。他們彷彿就是這古老江南水鄉周莊的守夜人吧……

翌日清晨,在一縷縷淡雅的清香中醒來。詢問值班女房東的丈夫,這是什麼香氣啊?他笑說那是香樟樹花的香氣哦,話底裡洋溢著一種自然而然的真情和自豪。那花香可謂沁人心脾,儘管晨雨綿綿,但它卻一直彌散在周莊的角角落落,並沒因雨水的飄灑而淡隱了自己的氣息。難怪昨夜裡沉睡香甜,一時竟搞不清到底是黃酒的酣洌陶醉了人,還是這香樟樹的花香薰迷了人?男主人正準備吃早餐,憨厚地招呼我等一起用餐。我笑問:我們在你家裡住幾天,這些早餐就可免費了吧?他很是熱情地迴應說,那是小事一樁啊,歡迎得很。笑談辭別後,步上青磚石板鋪就的小街道,沐浴著濛濛細雨,一路欣賞著江南水鄉古鎮的嫵媚、秀麗和古典。

南北市河兩岸,香樟、四色樹碧綠蒼翠,肥厚的樹葉上沾滿盈盈欲滴的水珠,時而撲簌簌凌空而落。北行數十米,即到雙橋前。橋西有一棵碩大的泡桐樹,繁花簌落,伴雨絲墜入河道水面。忽然間興致悠然,默然詠詩濫竽充數以記之:煙雨漫湖泛微潮,桐花晨落舞雙橋。夢裡周莊殷留客,紅燈綵船醉良宵。

樹下立一通石碑,記述陳逸飛和雙橋的軼事。想來這周莊古鎮,與江南的烏鎮、同裡、甪直等水鄉小鎮一般,大都儲存了諸多當地古色古香的原始風貌。近年來之所以聞名於大江南北,其相對比較悠久的歷史文化大概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者,定是“景以人文而名”的緣故吧。說起來,周莊雖於“北宋元祐年間,由官員周迪舍宅為寺逐漸形成;但其繁華興盛,確是元末明初的江南鉅富沈萬三之功。”(光緒《周莊鎮志》記載)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更因為旅美藝術家陳逸飛那幅以周莊雙橋入圖的《故鄉的回憶》畫作,向世人展現了這方樸實安詳的淨土之魅力,再加上著名中國繪畫大家吳冠中的推崇,周莊才日漸名聲鵲起,廣為普通百姓知曉了。而那雙橋,此刻正平靜安詳地橫亙我的眼前,與我一道沐浴著周莊又一次微雨的侵潤和洗禮。

雨點漸漸大了,遊客卻更顯得稠密。多數遊人撐起了雨傘,步履匆匆地於石板小街踢踏而過。河道里,烏篷船卻如過江之鯽般穿梭往來不息。一時間,雨打船篷聲,搖櫓激水聲,遊客吆喝聲競相紛鬧起來。只是,雖然因為這遊人竟樂的如畫美景,我淺薄的心思也是微瀾輕起,但卻不知你那已然蒼老的石橋、街路、閣樓和那纖弱的河水,是否如“雙溪的蚱蜢舟”一般,承載得起與日俱增前來一睹你芳容的遊人之步履?

要暫別了,周莊。周莊的全福寺,雙橋,湖水……我匆匆的腳步即將離去;然而在心中,我卻最終將對於江南水鄉的迷戀,掩埋在了你香樟樹彌散的暗香裡,以及你那與雙橋守望千年的湖水之目光裡。

秦魯子原創於2010年6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