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佔比例。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特點。

3、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

(二)學習目標分解細化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並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佔的比例,學會科學探究的簡單方法,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特點。

3、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以及大洋、海和海峽。

4、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點。

5、瞭解人類認識地球面貌的歷程,增強熱愛科學、探究地理、造福人類的信心和決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並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佔的'比例。

2、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點。

(二)教學難點

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點。

三、教學方法

1、教法

創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畫圖講解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2、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圖畫圖話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人口增長的特點。

2.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人口分佈的特點。

3.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4.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地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歸納人口增長的特點。

2.歸納人口分佈的特點及原因。

3.在地圖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地區。

【教學難點】

歸納人口分佈的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教法】

創設情境法、問題探究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地圖觀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匯入1:(播放交通擁擠錄影)人們把地球親切地稱為“地球村”,而把自己稱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紀下半葉地球村的居民急劇增長,以致於錄影中喊出了“別擠了”。人口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我們的人口現狀如何?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匯入2: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如地形、氣候等。那麼,地球上最活躍的最重要的成員是誰呢?(學生討論,自由發言)對,這個成員確實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從本節課開始,我們來學習探討這方面的基本知識,看看我們人類自己在地理環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講授新課(活動探究,歸納提升)

活動探究,小組合作。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佈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佈。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製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係。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遊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採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人科學研究的結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佈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佈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佈。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不是)那麼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加加林)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佈》。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佈(板書)

「活動一」:創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並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後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麼?(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麼?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麼顏色?說明了什麼?

③展示: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於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麼,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佈有什麼特點?

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佔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佔71%,陸地佔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瞭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佈情況,是無數的科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鬥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現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於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採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瞭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並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並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遊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滑鼠拖動到相應的位置上。規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看哪個組完成得好。

(答對,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啊)

2、拼圖遊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係。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麼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後各組代表訂正答案,並選出優秀小組)

①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別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於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於哪個半球?

④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後,並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瞭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後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佈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佔29%),七分海洋(佔71%)

2.海陸分佈: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大陸、島嶼、半島、大洲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佈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影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三、改進;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4

開學了,又步入了新一輪的教學工作。八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相對於上冊而言,要簡單易學了許多。一方面,因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學習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為七年級下冊地理相對於七年級上冊而言,難度要小了許多,內容上也更具體、更直觀,便於記憶和理解。

一、班情分析

通過上期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我所任教的班中,成績相對比較平衡,上課氣氛活躍,上課看上去狀態也好,但落實不夠,經過上期後半學期的狠抓,成績有一定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瞭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學生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 2、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考試抓。 3、更多注重平時讀圖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三、教材分析

難點: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

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本教材共5章,包括第六章---第十章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亞洲的氣候以及影響其氣候的因素。

第七章 我們臨近的地區和國家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的地形與氣候。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東半球的一些國家,如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亞。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各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美國、巴西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兩國的地形與氣候。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十章 極地地區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絡,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因材施教,精編習案,儘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5、每一章進行小測驗,時而溫習,加強鞏固。

6、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強化學生的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巨集觀上把握地理單元的知識。地理基礎知識和資料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必要的儲備。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教學。

7、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領到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8、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組織複習。每次月度考試後,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並解決。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科特點,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慾,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於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並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複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開啟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節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定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徵。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境會有什麼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佈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訊和影象資料瞭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節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佈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