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1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一、激趣匯入

1、放錄音,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說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請學生根據畫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張掛本課放大插圖,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學生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採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通過查詢,結合課文註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4、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一)細讀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a、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問:牧童在幹什麼?他當時的神態如何?怎麼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b、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麼,他想做什麼?為什麼卻“閉口”呢?

2、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

a、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b、後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c、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二)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2、指導朗讀,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變化。(自己練習)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2

教學預設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1、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課時預設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匯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背 給

大家聽。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範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麼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做什麼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裡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裡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麼?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範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裡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