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猝不及防成語解釋大綱

猝不及防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猝不及防成語解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猝不及防成語解釋

發音:cù bù jí fáng

簡拼:cbjf

型別:中性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正音:猝,不能讀作“zú”。

辨形:猝,不能寫作“狡”。

辨析:~與“措手不及”有別:~大多用於戰爭或鬥爭中的突然襲擊;“措手不及”適用面寬;還適用於其他一般情況;~不能作補語;“措手不及”可以。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事情發生得很突然。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解釋: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示例:有人從背後撲來,他猝不及防,栽倒在地。

河間王仲穎先生,安溪李文貞公為先生改字曰仲退,然原字行已久,無人稱其改字也,名之銳,李文貞公之高弟。經術湛深,而行誼方正,粹然古君子也。乙卯丙辰間,餘隨姚安公在京師,先生猶官國子監助教,未能一見,至今悵然。相傳先生夜偶至邸後空院,拔所種菜菔下酒,似恍惚見人影,疑為盜,倏已不見,知為鬼魅,因以幽明異路之理,厲聲責之。聞叢竹中人語曰:先生邃於易,一陰一陽,天之道也,人出以晝,鬼出以夜,是即幽明之分,人居無鬼之地,鬼居無人之地,是即異路焉耳。故天地間無處無人,亦無處無鬼,但不相干,即不妨並育。使鬼晝入先生室,先生責之是也。今時已深更,地為空隙,以鬼出之時,入鬼居之地,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敬避似已足矣,先生何責之深乎?先生笑曰:汝詞直,姑置勿論。自拔菜菔而返,後以語門人,門人謂鬼既能言,先生又不畏怖,何不叩其姓字,暫假詞色,問冥司之說,為妄為真,或亦格物之一道。先生曰:是又人與鬼狎矣,何幽明異路之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