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論文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摘 要: 受“五四白話文運動”和推行簡化字的影響,當下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不夠重視,加上中學階段文言文教學的不規範,使得我國中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閱讀興趣偏低、文言常識掌握較少、找不到學習文言文有效方法的現象。鑑於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的現狀,中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必須引起重視,在反思文言的價值基礎上探尋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教育機制當為首要任務。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論文

關鍵詞: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現狀 成因分析 教育反思

在封建時代,中國的語言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型別,書面語言又可分為素服語(日常或商用語)、制服語(初級古漢語)、禮服語(高階古漢語)三種類型[1]。今日我國中學生所學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然而在教學當中,大部分老師忽略文言文的語言屬性,更多的是追求其背後的文化和文學價值。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中學生很難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識,文言文閱讀能力普遍偏低。

  一、中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現狀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的現狀可以概括為:閱讀興趣普遍偏低;文言常識掌握較少;找不到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車麗濤[2]的調查顯示顯示,從初一到高三六個年級的學生普遍對文言文缺乏興趣,資料顯示喜歡學習文言文的學生只佔總體的20%~40%。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一方面是文言文字身晦澀難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的講解過於單調乏味。

文言作為一種書面語言,同其他的語言一樣有自己的語法、結構、遣詞和句式。這些是閱讀文言文的基本常識,通過學習文言文來習得文言常識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學習方式。但是,姚富根、張厚感和顧振彪[3]的調查研究顯示,150份中學生的問卷中,平均分只有27.5分。大部分學生對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常見的文言句式基本不懂,不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剛剛具備閱讀初級古漢語的能力。有很多學生對文言文飽含學習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理想的學習方法,很多教育者也明白掌握文言常識對於閱讀文言文的重要性,但是由於課程目標和考試製度的壓力,不得不將教學重點放在講解文章大意和記誦經典篇章上。

  二、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的成因分析

(一)功利主義目的:文言文的實用性太低

語言的實用性,就是語言作為交流和表達思想觀點的工具屬性,決定語言實用性大小的關鍵因素就是普及和創作。在普及程度和創作難易上,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的優勢不言而明。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語言和學校教學語言,全部都採用白話,文言在我們的普通生活中已然消失。

作為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學生,對待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態度可以用“避難就易”來形容。他們從出生接觸到的就是白話,用白話進行交流或者寫作對他們來說比較輕鬆簡單;對於文言,沒接觸之前就不懂任何文言常識,在不懂文言的基礎上去領悟微言大義的文言文,難度可想一般。中國的文言文又不同於歐洲的字母文字,在複雜性上遠遠超過字母語言。

(二)社會因素的影響:“五四白話文運動”和“簡化字”推廣的影響

人們意識觀念的改變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的,而造成我們輕視文言文的社會因素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五四白話文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它的成功有著歷史的必然性。但是,我們要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一刀切”到底隱藏著什麼危害?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他們沒有折中的路可走,但作為後人的我們又是否正確吸取了先輩的改革精髓呢?白話文運動中,胡適一再強調他的“再造文明”的夢想,倡導者們是要建立一種統一的、全民的、沒有士與民之分的新白話,要有白話的肉身和文言的靈魂[4]。我們如今使用的白話文只具備語言最基本的工具性,卻缺少語言的文化性。

五四白話文運動對待傳統文化的觀點和立場是否偏激還有待於商榷,但它對當今的文言文教學造成的阻礙卻是毋庸置疑的。另一個影響文言文教學的社會因素就是簡化字的推廣使用,如今我們使用的簡化字有著非常多的便利之處,但它同時造成文字隔閡。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繁體字,這給中學生的閱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三)教育的缺失:我國中學階段文言文教學有失規範

中學生整體性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偏低,已不再是簡單的師之惰的問題,對於當今教育來說,這隻能說明當今的文言文教學存在嚴重的缺失和不規範。我認為,基礎教育階段文言文教學的不規範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編排不繫統、學習評價標準不完善。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是學會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讀懂甚至背誦課本上的那幾篇文言文。正如前文所說,通過學習文言文來學習文言常識,這是學習文言的基本方式。而現實中我們卻遇到了語言教學與人文教育的矛盾[5],在有限課時和學生有限精力的條件下,既要求學生學會文言又要求學生接受人文教育,這是不現實的。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只有分清主次、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收到應有的教育功效。

中學語文課本中選擇的文言文沒有科學的系統性。學生要學的是一門語言,課程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們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往往堅持“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的標準,相對忽視了學生學習文言的適應性標準。教材編排的傳統總是以文學史為序,這種編排方式偏重於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學的發展,違背學生的學習規律[6]。

在考試製度的壓力之下,文言文教學不得不改變語言教學的正規路徑以適應最終的評價考核。目前高考對文言文采用標準化的測試形式,內容就限制在教材中那幾篇選文當中。這就不得不引導老師和學生們反覆的.“咀嚼”課本,語言學習的動力完全被考試得分的動力所取代。

  三、如何正確對待中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

(一)明確文言的價值所在

文言作為一種與口語相對應而存在的書面語言,歷經華夏五千年而延續至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實用價值。民國以前的所有典籍著作(方言和白話小說除外)均由文言文體寫作而成,要直接閱讀這些資料必須熟練掌握文言基本常識。文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語言載體就是文言的價值所在。

學習文言是閱讀中國傳統經典的前提。自民國廢除讀經,改文言文為白話文以來,傳統經典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歷經幾十年白話文教學之後的今天,精通文言的學者已為數不多,社會上的大部分人已經喪失直接閱讀中國傳統經典的能力,這勢必造成一種語言界的“文化斷層”。當我們再去品味傳統文化經典的時候,我們能夠閱讀的只是別人翻譯的白話文。

文言本身具有修飾性和美感,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精雕細刻的傳統之美。這是文言本身超越白話又與白話的工具性、實用性相互補的價值。今天,當白話身上的文化責任已經全部剝落以後,人們已經開始表現出對白話的反感。受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白話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方言白話、網路白話、舶來白話等等層出不窮。這些形式各異的“變異白話”在彰顯白話複雜多樣性的同時,也表現出白話的低階性。

(二)探尋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教育機制

上文我已經探討了我國中學階段文言文教學的主要失誤,即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編排不繫統、學習評價標準不完善。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安排中,要抓住“熟練掌握和運用文言進行閱讀”這一主要教學目標;按照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般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制定以考查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為標準的評價制度。除上述幾點之外,還應當在文言文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育機制就是教育各要素彼此之間相互協調的執行方式,具體到文言文教學,就是要保證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內容和評價制度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只有建立穩定有效的教育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不斷下降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辜鴻銘,著.顏林海,譯.春秋大義[M].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67-68.

[2]車麗濤.關於中學生文言文學習情況的調查[J].克山師專學報,2003(1).

[3]姚富根,張厚感,顧振彪.中學生語文狀況調查報告(二)一一從三百份測驗卷看當前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存在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1981(3).

[4]杜素娟.關於白話文運動的幾點追問與思索[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4).

[5]唐駿.以新理念改革文言文教學[J].學語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