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職場勵志 > 職業倦怠的調節與排解

職業倦怠的調節與排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係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症。如果你已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就要意識到這些危機並積極進行調節,將有助於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職業倦怠的調節與排解

社會文明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人際關係的複雜化使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失調和患心理障礙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會使有些人在精神上產生壓力,甚至失去對工作的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最終危害心身健康。減輕心理壓力,維護心身健康是適應社會、做好工作,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是指個體因不能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或妥善處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身心疲憊的狀態,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不同,它緣自心理的疲乏。職業倦怠引發員工工作態度消極、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率增加、離職率增加,從而大大影響了企業績效,日益引發管理者的關注。

因員工壓力過大造成的員工經常性的曠工、心不在焉、創造力下降而導致的企業生產力損失,僅在美國每年就超過1500億美元。為了預防和減少壓力對員工個人和組織造成的消極影響,發揮其積極效應,許多企業管理者已開始關注員工的心理管理問題。企業實施適當的職業倦怠干預管理能有效地減輕員工過重的心理壓力,保持適度的、最佳的壓力,從而使員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提高整個組織的績效、增加利潤。

譚小芳老師表示,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譚老師認為,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症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物件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裡,人們深陷日常事務的繁雜之中,時常感到壓力重重,而想要找到一種理想的平衡生活也因此顯得越來越困難。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我們逐漸意識到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並開始追求健康、平衡的生活狀態。一般來說,職業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情感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它被發現為職業倦怠的核心緯度,並具有最明顯的症狀表現。

2、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物件間保持距離,對工作物件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排程申請等。

3、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

現實中,大多數人都在過著一種絕對稱不上是“充實”的生活,因為日子頂多只能算被“填滿”而已。如今高速運轉的社會,越發強烈地要求我們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絡——從這樣的環境中脫身談何容易!每天我們都在數不清的日程安排中疲於奔命,充滿壓力!譚老師的《職業倦怠與有效干預》培訓課程將幫助你在事業、人際、家庭、健康和個人的理想追求之間找到一個黃金中點。在譚小芳老師的引領下,你將輕鬆地走上一條遠離高速生活的道路,最終到達理想的終點,實現真正成功的自我管理與生活管理。在諮詢與培訓的過程中,我聽到有員工抱怨,每天在工作還是不工作之間徘徊。不工作沒有錢花,而且自己還年輕,不工作是不現實的,況且現在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不容易;如果工作,可是要面對工作上那些人、那些事,心情很不好……譚小芳老師認為——其實,這是一種職業倦怠的表現,可以有三種方式排解。

首先,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選對了職業。“男怕入錯行”,職業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目標相符合,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比如,有的人個性比較內向,不太喜歡正強好鬥,喜歡鑽研,那麼選擇技術型的工作,如諮詢、教師等職業是比較合適的;如果硬要做行政、管理等工作,一定會不厭其煩。

其次,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選對了公司。雖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認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成功之處,如果自己的性格特徵、為人處事符合公司倡導的文化,就會如魚得水;反之,則舉步維艱。比如,有人過去一貫在大國企工作,習慣了按點上班、到點走人的作息習慣,也習慣了層級分明、做事講究程式的作風,而進入一家成長期的民企,對於不講流程、不講規範的工作氛圍,就顯得很不適應。

最後,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是抗擊“職業倦怠”最好的良方,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比如,有人過去一直在國企裡做高管,現在空降到民企,雖然管理職位高,但是下屬並不真正服他,難免找點事端。而朋友自視甚高,也沒有及時與下屬做溝通,或者必要時放低態度,導致雙方關係比較緊張。其實,只要把自己放低點,一切就都好辦了。

不光是企業界,培訓業界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的。昨天有人請我吃飯,說到某講師的職業倦怠已經到了,在培訓現場不願意上去——我就奇怪了,你為什麼做講師呢?分享是快樂,不是痛苦,佛也這樣說過。分析倦怠的原因,我覺得和下面幾個因素有關係。

1、講師的學習。當你的學習能力不強,感覺給不給學員很多新東西,那不願意上去講,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2、講師心態:對你是第100次,可對學員是第1次,所以一定要做到最好。就象廚師即便做了100次魚香肉絲,在做101次時,也要做好,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

譚小芳老師瞭解到,像上面類似的培訓講師中這樣處於“職業倦怠”期的人並不少見,這是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之下身心俱疲的狀態,由此產生的生理、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耗竭狀態,是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之下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其生活常態表現為:超時工作、睡眠不足、壓力巨大、健康負債;身體上表現為多夢、失眠、不易入睡;經常腰痠背痛、記憶力明顯衰退和脾氣暴躁。

工作倦怠在今天的中國廣泛出現是很正常的。一家從事職業諮詢的事務所最近做過一份調查,顯示有61%的白領承認自己的職業困惑很多,經常感到“心累”,覺得工作沒有意義,僅僅是為了生存。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原有的價值觀、成就觀、幸福觀等受到衝擊,而新的為人們廣泛認可的價值體系尚未完全確立,這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對職業缺乏認同感、成就感,對生活缺乏信心和快樂。職業倦怠不但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造成缺乏職業道德、消極怠工等職業危害,嚴重的還會破壞家庭和睦、社會穩定。

不少職業倦怠的人,像是蓋房的一群人,每天不斷堆磚頭,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他們少了一張設計圖,不知道要怎麼蓋,蓋到何時完工,原本的熱情就在搬磚過程一點一滴流失,最麼像行屍走肉。有設計圖的搬磚工作,缺乏人生方向與大目標,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裡去,知道要將自己打造成什麼,即使一路走來顛簸失意,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憊不堪、抱怨連連。

總之,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世界上沒有一條同樣的河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要讓自己對所從事的職業不感到倦怠,就要抗拒機械的“搬磚”心理,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