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的故事(精選15篇)

勵志的故事(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勵志的故事1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勵志的故事(精選15篇)

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勵志大道理】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勵志的故事2

獅子被獵人捕捉到了,並且關在籠子裡走來走去。一隻蚊子問它:“你走來走去做什麼呢?”

“我在找逃出去的路!”

獅子並沒有找到可以逃出去的路,於是它躺下來休息,偶爾也起來走動走動。

“獅大王,你現在又在做什麼呢?”蚊子問獅子。

獅子靜靜地說:“我找不到路出去,所以我躺下來休息,並且也活動活動筋骨,我在等待機會呀!”

感悟:在無能為力的環境中,也要保持內心的清醒。只有這樣你才能瞭解周遭的環境的變化,也才能瞭解你該怎麼做,做了之後的'結果以及這結果所代表的意義!

勵志的故事3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能夠。可是大家之後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明白是在給自我建房子,他怎樣會這樣呢?此刻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裡!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我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我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我建造的“房子”裡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一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僅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我創造的”。

勵志的故事4

澳大利亞開奧運會的時候,在這片土地上發跡的媒體大亨默多克當然會去捧場。

在現場,默多克發現座位底下散落著一枚硬幣,他站起身來,然後蹲下,撿起了那枚硬幣,臉上帶著微笑。

這則細節被媒體爆炒,但我只記住了默多克的微笑,擁有億萬資產的他卻為撿到一枚硬幣而微笑。

香港的記者曾問過亞太首富李嘉誠,“君以為一生之中,最歡樂的'賺錢一刻是何時?”李說:“開一間臨街小店,忙碌終日,日落打烊時,緊閉店門,在昏暗燈下與老伴一張一張數鈔票。”

李嘉誠的答案令記者措手不及。但這真是妙答啊,一點都不做作,誰都會對這樣的歡樂會心一笑。

歡樂的標準是一根能夠無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慾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長,歡樂的標準也就越高。默多克、李嘉誠是智慧的,把歡樂的標準降下來,降到人人都擁有的境地,那就歡樂了。

澳大利亞還有位華籍企業家謝英福,當時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首相馬哈迪找到他,請他擔任公司總裁,他不假思索的答應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生產裝置落後,員工凝聚力渙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根本無法填平的洞。

但謝英福卻坦然對媒體說:“當年我來到馬來西亞時,口袋裡僅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此刻我要報效這個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於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別墅裡搬出來,住進了那家破敗的鋼鐵廠,三年後,工廠起死回生,開始很多創造財富。

5元錢每個人都擁有,但當你擁有1萬元、1百萬元、1千萬元的時候,還會以5元的標準衡量自我的歡樂嗎?

歡樂像跳高,跳杆越低,我們就會越簡便,越無所畏懼。

勵志的故事5

”等你有名了,我們書店就會擺你的書了。“第一次被人這樣拒絕時,我很佩服自己沒有落荒而逃。也很佩服自己臉上羞怯的熱度沒有增加。但更佩服書店老闆在說這一句話時,臉上掛著溫煦和氣的笑容。這,就是生意人嗎?即使說著拒絕的話,臉上神情依然是笑臉迎人。看著書店老闆,一時之間,我恍惚了,彷彿他說的是:”小姐,你很棒“,而不是”等你有名了“這樣的話語。

接著書店老闆繼續說:”名氣,真的很重要。現在出版業難做,沒有名氣,很難生存。“

名氣也是要累積的,不是嗎?

誰一開始就很有名的?然而,我的確在這段時間體會了”人的名、樹的影“這句話了。也第一次發現,沒有名氣,對於自己想要推行想要做的事情,確實在施行上是困難的。

我討厭人家不斷來我部落格打廣告。因為,覺得自己被打擾了。但是,當我有某方面的需求時,我又得上網不斷地找資料,而這些資料,很有可能就是之前人家來部落格所打的廣告。有時,覺得這樣的事情真的很有趣。不需要時,人家的東西就是垃圾。需要時,人家的東西就是寶。而東西是不是寶,還要看你當時需不需要?當你想要時,你需要的東西在心中是非常的珍貴的'。當你不需要時,人家的東西即使很好,連來打個廣告都覺得惱人。這樣兩級化的心理狀態,不是挺有趣的?

自己不喜歡人家來部落格打廣告,因為被打擾了。但是,當我有需求時,又會覺得對方的廣告來的正是時候。這種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啊?

東西用對時刻是寶,用錯時刻是浪費。如果每個東西都有他存在的價值,也確實是好的。那來打個廣告,把好的東西傳給大家知道,不是很好?為何,今天我有這樣的概念卻還是不喜歡人家來部落格打廣告?

”你自己還不是一直為自己的書打廣告!“有人這樣質疑我的態度。我說:”你看見我到人家的部落格去做這樣的事情了嗎?我是在自己的部落格打廣告,不是去他人的部落格。“我開始這樣解釋著。因為自己不喜歡別人這樣做,因此,我也不會這樣做。

然而,我發現廣告營銷真的重要。沒有曝光率,東西再好,也不會有人知道。這幾次因為有三篇文章被選為首頁文章,然後自己發現,當被店小二通知文章上了新聞網時,當天的人氣就會衝上一千多人。然後,自己的部落格就曝光了。在這樣的過程裡,真正體會什麼叫”曝光率“。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廣告力量的偉大。我在部落格是新人,在新聞臺卻有快三年的時間了。然而,因為在文章有機會上榜,在人氣上衝的比快很多。自己親自去感受這樣的力量時,終於再次體會人氣的來源,廣告真的很重要的道理。

同樣的,當一個人有了名,成為大家關注的物件時,人氣就形成了。而名人想要做的事情,推廣起來,似乎就快多了。從這樣的觀點來看,那我要把書賣得好,是不是要再主動點?要讓自己的曝光率變高?這樣的操作,是不是就成為追求名利下的奴隸了?而我還一直標榜:”名利如浮雲“,追求名與利,還不如讓自己多讀點佛書,提起正念,快快修行才實在。

曾經有人問我:”當世俗的成就越高時,會不會阻礙修行?“當時,我沒有回答。我不敢回答。然而,對方卻斬釘截鐵的說:”一定會。“我想我漸漸體會了”一定會“這樣的答案了。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你花多少時間在上頭,就有多少的報償。最近忙著出版社的事情也有半年了。因怕自己在看佛書上的時間變少,因此,逼著自己去上”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課程。也逼著自己在發起一個城市叫”大藏經“。讓自己每天發表大藏經的經文,每天讀一些,才不會懈怠。我發表的每篇文章,都是自己寫的,不然就是一定看過的佛經才會發表,做著這樣的事情,還要不斷寫文章。我想,我夠忙了。然而,當自己的事情多到做不完時,我竟然還想玩樂?

女兒跟我說:”媽咪,你不要再玩了。六月底要完成的英文單字題庫只剩十天的時間,趕快做一做。不要再寫文章了。“

我苦笑著說:”人的名,樹的影。有名才能賣書。也才能靠著賣書的錢來印製我想印的佛書。現在,經營部落格很重要。我不能停。你就多幫我一些吧!“如果我八月的英文書可以準時上市,我想感謝我的女兒在這段期間幫我的忙。讓我有時間經營部落格及寫文章。更讓我完成了投稿聯合報的徵文活動。不管自己的作品能不能被選上。我都在這段時間,盡了我的全力,完成了一篇新詩、一篇三千字的散文、一篇一千二百字的極短篇,及一篇六千字的小說。而且,還另外寫了好多篇文章。其中兩篇也是投稿網路的徵文活動。

既然已在世俗中,也要在俗世裡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我不刻意追求名,對我而言,在過去、現在、未來,那都是虛名。然而,為了實現夢想,我似乎不得不,一定要把自己推上世界的舞臺。

這是目前的選擇。但要告訴自己,即使有名,也要不為名所惑。多少人因為名而被拖累?多少人因為名而真正歡喜?捫心自問,或許,名氣,都比不上我好好吃一頓飯來的實在呢!

勵志的故事6

心態勵志故事(一):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忙下,最後見到了真的老虎,透過超多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最後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心態勵志故事(二):鄧亞萍:苦練球技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最後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僅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心態勵志故事(三):馬雲勵志故事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最後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務必有前景。他一個人揹著個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僅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務必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裡老是錢的話,務必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網際網路;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網際網路。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忙和介紹下開始認識網際網路。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網際網路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釋出。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下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網際網路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十分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建立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網際網路,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著要用網際網路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裡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樣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能夠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能夠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取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路”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網際網路,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資料、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簡單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明白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巨集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巨集觀視野的馬雲回到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網際網路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下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網際網路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資訊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網際網路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要做的事就是帶給這樣的一個平臺,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資訊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透過網際網路能夠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能夠與大石頭抗衡。而網際網路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網際網路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入口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網際網路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網際網路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這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註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超多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路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軟銀每年理解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決定都是準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到達8.9萬個;2000年到達50萬;在2001年網際網路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心態勵志故事(四):卡莉·菲奧里納:從母親那裡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矽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幹、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向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遊歷了不少國家,不僅僅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心態勵志故事(五):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用心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以前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齊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好處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心態勵志故事(六):曼德拉: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鬥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援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鬥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心態勵志故事(七):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十分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心態勵志故事(八):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樣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讚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先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心態勵志故事(九):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那裡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先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心態勵志故事(十):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最後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心態勵志故事(十一):貝克漢姆: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此刻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儘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向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勵志的故事7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段時間,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畫像吊在樹上洩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僱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潮,有一次他曾以諷刺的口吻說:“你儘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我自我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終還是發現自我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這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醫生試圖對他偶爾的不適保密,可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煩惱等病症是無法隱瞞的。最終,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了他。他僅有兩種選擇:財富、煩惱還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做一抉擇。

他選擇了退休。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時也開始自我反省,開始為他人著想。

簡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研究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堂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怒吼:“腐敗的`金錢!”

但他繼續捐獻。在獲知密歇根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為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家。

他也盡力幫忙黑人,幫忙完成黑人教育家華盛頓.卡丈的志願。當著名的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說:“只要價值五角錢的藥品就能夠為一個人治癒這種病--但誰會捐出這五角錢呢?”洛克菲勒捐出數百萬美元消除十二指腸蟲,消除了這種疾病。然後,他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寵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掃除文盲等工作。

洛克菲勒的善舉不僅僅平息了人們對他的憎恨,並且產生了更為神奇的效果:許多人開始讚揚他、敬仰他,有的受了他恩惠的人甚至對他感激涕零。

這時,疾病也漸漸遠離了洛克菲勒,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勵志的故事8

在小時候,每當冬夜,我們一家人圍著個大圓桌吃飯。我經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感謝老天爺賞我們家飯吃。記住,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踏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

剛上小學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課文,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關帝廟,我的書桌就是供桌,我曾給周倉戴上眼鏡,給關平畫上鬍子,祖母的話,老天爺什麼的,我覺得是既多餘,又落伍。

不過,我卻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為這飯確實是他們掙來的,這家確實是他們建立的。我感謝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謝渺茫的老天爺。

祖父長年在風雨裡辛勞,祖母每天在茶飯裡刻苦,他們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穗,可為什麼卻要謝天呢!我,一個小孩子,混吃混玩,我為什麼卻不感謝老天爺?———這個問題,在我的心裡一直是個謎。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頓,瀏覽愛因斯坦的《我所看見的世界》,才得到一種新的領會。

我在讀這本書時,看到了愛因斯坦對謝天的看法。比如:在與原子始祖波耳的爭辯中,愛因斯坦不忘讚美波耳;在數學大師勞倫茲的紀念會上,他謙卑的致詞更使人動容。我忽然發現愛因斯坦想盡量給人一個印象,即《相對論》不是甲發明的,就是乙發明的,好像與愛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連《相對論》本文中,愛因斯坦也會忽然天外飛來一筆:“這如不是勞倫茲,就不能出《相對論》!”像愛氏這種不居功的態度,實在是史冊中少見的。愛因斯坦感謝了這位,感謝那位,感謝了古人,感謝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為什麼立功者偏不居功?像愛因斯坦之《相對論》,像我祖母之於我家。

幾年來自己到處奔波,掙了幾碗飯吃,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點事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無論什麼事也需要先人的遺愛和遺產,眾人的支援與合作,機會的等候與到來,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到自己貢獻的渺小。

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地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勵志的故事9

1、 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揹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3、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凶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4、 神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柺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釣竿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6、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溼,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對於求職者來說,要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艱辛,但是有的人正如寓言中的第一個人一樣,遇到挫折就敗下陣來,而有的人就像寓言中的第三個人,不屈不撓最終取得成功。由此可見,只要你有成功的心態,你就能處處發覺成功的力量。

勵志的故事10

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這首詞,作於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年齡不過三十九虛歲,竟自稱起“老夫”。其實,蘇軾根本沒有倚老賣老,貌似“壯年”的他,其實早過了當時人的平均年齡。

古代醫學不發達,生產水平非常低,所以人的平均年齡低得可怕。據推測,古代不同歷史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夏代,18歲;秦漢,20歲;東漢,22歲;唐朝,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

這些資料,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文獻支撐,但畢竟有考古發掘中遺骸年齡的推算,碳14等現代科技的精確測定,樣本有些片面,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歷史地看,人的平均年齡是一個上升趨勢,反之則是下降趨勢,這一點很好理解。夏商時期人的平均年齡,應該不到二十歲,但有一個人卻活了一兩百歲,實在離奇——這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

如果這個史料是真的,那麼姜子牙就活了140歲,放在當代,也是位居世界前列。

不過,這對姜子牙來說,還不算是最高紀錄。以現有的資料看,姜子牙的年壽,最高紀錄是275歲!

姜子牙怎麼就活了這麼多年呢?因為他的年齡起點太高。“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渭水之濱垂釣時遇到求賢若渴的`姬昌(周文王)時,已經72歲。此後,他與姬昌一道“創業”,大業成功後又輔佐了數代君王,這時間一累計,姜子牙不活個一兩百歲,這歷史簡直就沒法寫!

姜子牙“創業”時,是不是72歲?並非子虛烏有。《荀子·君道》:姜子牙“行年七十有二,蛔然而齒墮矣。”《楚辭·九辯》:“太公九十而顯榮誇。”按照屈原的意思,姜子牙遇上文王時,還要在《荀子》的基礎上加十八歲——九十歲。

《竹書紀年》記載,太公望卒於康王六年。《竹書紀年》是春秋至戰國時的編年史書,後人也不好說它錯。如此推算,姜子牙的年壽不提高到一百六十歲左右,時間賬根本做不平。

《詩經》有史詩的成分,可以看作是古文獻,其中的《大雅?大明》,寫的便是王季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等,最後寫到了武王在姜太公的輔佐下,一舉滅商的輝煌歷史。

《詩經·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詩中所寫的戰爭場面,不僅寫出了姜太公的英勇善戰,更寫出了他雄鷹展翅般的威武豪邁。但是,這可是位九十歲的老人,動作卻小夥子似的利索。所以,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推測,姜太公在牧野之戰時,年約三十,終於八十歲左右。雖說這個推測合情合理,但畢竟只是一種推測。

——七十歲就業,八十歲創業,百年高齡治國安邦,姜子牙的故事太過勵志!還是《封神演義》寫得好:姜子牙原本就不是“人”,而是神仙。神仙活多大歲數,什麼邏輯矛盾都不會有……

勵志的故事11

越王勾踐擊敗吳國以後,越國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做起了生意並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人稱陶朱公。

陶朱公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囚禁於楚,范蠡的家人想將兒子贖回來。但范蠡說:“殺人償命,這是天理,我的兒子也不能例外。我只希望讓他不要在街上示眾。

於是他讓小兒子帶上許多錢去楚國。范蠡的大兒子卻堅持要替弟弟去,范蠡只好同意。臨行前,范蠡給他一封信,要他交給自己的老朋友莊先生,並囑咐說:“他到了那裡,把帶去的黃金都交給莊先生,讓他代你處理。”

到了楚國,大兒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莊先生的住處,交給他書信和黃金。莊先生收下之後說:“你的事情已經辦完了,趕快離開這裡吧。”范蠡的大兒子覺得這是一個貪財和人。

其實莊先生只是把那些錢當作信物,待事情辦成後再如數奉還。他雖然看起來很窮,但他的廉潔正直廣為人知,在楚國有極高的威望,楚國的一些大臣們都把他當作老師一樣對待。

不久,莊先生晉見楚王,說:“臣夜觀天象,發現有個星宿的位置有些異常,這有害於楚國。只有積德行善才能避禍消災。”楚王想了想,傳旨封存所有的國庫。

大兒子也並沒有離開,而是繼續在楚國住了下來,並結交了一些貴族。一個貴族告訴大兒子:“每次大赦前,都要封存國庫,楚王昨晚已派使者封存國庫了,看來又要大赦了。”

範家大兒子聽後高興極了,但又一想,我弟弟出來,這是國王的恩賜,那老頭憑什麼白拿那麼多黃金呢?於是登門去取那錢財。

就來到莊先生家,說:“我聽說國王準備大赦,我的弟弟馬上就要出來了,特地來向您辭行。”

莊先生明白他的意思,說說:“你把帶來的黃金也帶回去吧。”大兒子不客氣地取走了黃金。

但是他走後,莊先生感到心裡很窩囊,於是又去面見楚王,說:“我上次說星象不好,大王就要大赦,這太好了。但我聽到人們議論說,大王你其實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才實行大赦的,因為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我們楚國,他家拿了許多錢來賄賂我們楚國的大臣。”

楚王一聽大怒,下令將範家的二兒子先殺死,然後再實行大赦。

大兒子將弟弟的屍體運回了家,他的家人都很悲痛,唯有陶朱公說:“我知道他這一去,他的弟弟一定會死。他不是不愛他的弟弟,只是捨不得花錢。他小時候吃盡了苦,知道謀生的艱難,所以生活非常節儉。至於他的小弟弟,他生出以後就看到我萬貫家財,所以花錢像流水一般。我派小兒子去,就是看他捨得花錢。而大兒子卻硬是要去,他這一去,我就一直在等我二兒子的屍體回來。

陶朱公的長子由於過分看重金錢,結果卻因小失大,害了自己弟弟的x命。

文天祥小的時候,父親教他讀書,而且總是喜歡在功課之外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讓小文天祥受益匪淺。

一天,父親和他在書房讀書,一陳涼風吹來,窗外的竹葉發出一陳細微的聲響。父親喜歡竹子,所以家裡種了好多。小文天祥看著窗外幾百棵翠竹,不禁問道:“您為什麼這樣喜歡竹子?”

父親拉著他走到窗前指著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節的綠竹對他說:“你想想看,竹子還在沒出土的竹筍時就已經有節了,就像人從小就要有節x;而竹子長到了凌雲的高度竹竿裡還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後依然很虛心一樣;竹葉也不像別的樹葉天氣寒冷就會凋落,現在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綠的,它有一種堅強不屈的x格。竹子本身也是,你可以將它折斷,但卻不能讓它一直彎曲地存在著,就像人一樣寧折不變。所以說,竹子本身的構造很有寓意,象徵著人的一些美好品質,做人也要這樣才行啊!”文天祥聽得入了神,也從心底萌發了對竹子的喜愛之情。還將“像竹子一樣做人”的話寫成條幅,並當成座右銘貼在床頭,掛在書桌前,以x示自己。

文天祥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他暗下決心:“將來,我不但要為國家做事,成就一番事業,還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撓。”從此後讀書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樣,做很優秀而對社會有用的人。

文天祥長大後果然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在元朝x隊入侵宋朝時,他自己招募x隊,反抗“侵略”。在不幸被俘後,面對x厚祿的引誘不為所動,最後被殺,成為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壯節高義,也鼓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

唐朝時候,有一天,都城長安的章敬寺前,人舉熙攘,熱鬧非凡。大夥兒圍著一幅壁畫的草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有的讚揚它的妙處,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們都只顧看畫,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個人舉止與眾不同,他不看畫,卻在側耳細心傾聽各種議論。這個人就是壁畫的作者,名叫周?p,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畫家。

當時,唐德宗命他畫章敬寺的壁畫,他接受任務後,苦苦琢磨,精心構思,有時甚至睡夢中都還在念叨著如何作畫。畫好草圖後,本可一氣呵成,但周?p沒有這樣做。他想,輕率從事,草草求成,是決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於是,就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揭去遮在畫上的帳幕,讓眾人批評指點。

因章敬寺與長安的東門緊緊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p的畫就廣泛徵得了群眾的意見。他按照這些意見,認真修改,畫稿越改越好,一個月之後,誰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後定稿。畫成之後,觀眾讚不絕口,評為第一流的佳作。

五代時期,有一位叫鍾隱的'青年,喜歡畫禽鳥竹木。他平素以郭乾暉為師,描摹郭乾暉的作品,學習郭乾暉的技法,已經初露頭角。遺憾的是,他一直沒有見過這位老師。

為什麼鍾隱不去拜師呢?原來他從旁瞭解到,郭乾暉老師雖譽滿畫壇,獨樹一幟,但有個特點:畫法祕而不宣。無論誰去找他求教,他也不教,而且連讓人家看一看作畫過程也不答應。

鍾隱求師心切,因為他不滿足於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還想提高一步。在郭老師拒不收徒的情況下,自己怎麼辦呢?他想了好久。

終於,辦法給他想到了—改名換姓,賣身郭家為奴。這件事鍾隱做得很祕密,不露一點風聲。郭乾暉呢,只把他當奴僕看待,也未留心。這樣,鍾隱學畫的機會有了。端茶倒水之機,他可以瞧上幾眼,夜深人靜之際,他又細心琢磨。不多久,郭乾暉的繪畫技巧,他幾乎全掌握了,有時沒人在場,他還練上幾筆,心中十分高興。

一天,鍾隱心中忽生畫興,便提起畫筆在郭家的粉牆上畫了一隻老鷹:蒼鷹共翠柏,壯志衝雲天,那老鷹的神氣,真象天上飛下來的一般。正當鍾隱凝目沉思之際,忽有客人到。客人一見這壁畫,無不稱讚,說是郭畫師名不虛傳。待到他們向郭乾暉祝賀的時候。郭乾暉弄不清究競是怎麼一回事了。他隨著客人一起走到粉牆前,被那欲擊長空的老鷹驚呆了。他忽然想到:世上學我畫法的,只有鍾隱一人,這老鷹畫得如此之好,莫非……

這時,鍾隱倒頭便拜,說明了求師的緣由和事情經過,郭乾暉深為感動,他連忙扶起鍾隱說:“你是位可以深造的好後生,我收你為徒!”

從此,鍾隱跟著自己久已渴慕的老師,更加勤奮地學畫,終子成為世人皆知的丹青妙手。

勵志的故事12

勵志故事: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堅強的人面對挫折告誡自己要忍耐、要堅強、要不放棄,殊不知堅強固然寶貴,但是永不放棄、永遠抗爭真的是不二的選擇嗎?其實未必。人生本來瞬息萬變,就沒有永遠一成不變的道理,但是,不能沒有希望,因為,生活只存在於希望之上,沒了希望生命之河也就乾涸了,順境抑或逆境中亦是如此,看看這個故事。

南美洲一個名叫巴里卡的偏遠村子裡,一個男孩因失戀積鬱成疾。

父親買回一團紅絲線,把他帶到一個靠近沙漠的小旅館。第二天,父親背上兒子和一塊石頭向沙漠出發。兩個小時後,父親在沙漠深處看到零星的綠色,便對垂在肩頭的兒子說:“那是卷柏。”兒子毫無反應,依舊垂著頭。

父親在一株碗口大小的卷柏邊把他放下,拿出紅線,一頭系在帶來的是頭上,然後把線全部理開,另一頭系在卷柏的根部。父親背兒子回到旅館。睡覺前,父親問兒子:“知道為什麼帶你去看一株野草嗎?”“你想讓我知道再艱難的`地方也有生命?”兒子帶著嘲笑的口吻說。父親苦笑說:“別忙著得出結論,孩子。”

一週後,他們又出現在沙漠裡。兒子發現繫著紅線地卷柏竟換了地方。是不是有人動過手腳?是父親嗎?不可能!一週來父親沒有離開他半步。父親走過來,拿著那塊紅線的石頭,到卷柏邊盤腿坐下來,接著把線一圈圈繞在石頭上,到線離卷柏還有一尺來遠的地方便停下來,把石頭又放在卷柏邊上。

回到旅館,又是睡覺前,他告訴兒子,卷柏在水分不足的時候會把跟拔出來,變成球狀,隨風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紮根。兒子聽得很認真。末了,他說:“你是說水源無處不在?”父親又是一陣苦笑,說:“孩子,別忙著得出結論。”

天熱的厲害,小旅館成了蒸籠。兒子還惦記著卷柏:這樣的天氣連沙子都要熔化,更何況一棵小草。也許父親想用卷柏的死告訴自己一個刻骨銘心的道理吧。

一週後,兒子竟能勉強行走,他和父親互相攙扶著向沙漠走去。他看見了那塊石頭,那根紅線和卷柏。卷柏沒有躺著死去,而是捲曲著向上生長。他甩開父親的手,趴在卷柏邊上驚訝地叫起來:“還活著!”他撫摸著它,卻發現他的位置不是上次那個地方。這時父親輕聲說:“一週來,它不只一次的拔出根,找水源,卻發現被拴住走不了了,沒辦法,它只有深深地紮根才能保住命,這就是它不在以前那個地方的原因。”

兒子似乎恍然大悟,激動地說:“紮下深根……”父親打斷他,想要說什麼,卻又被兒子打斷:“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兩個男人擁抱在一起,在燃熱的沙漠中,帶著淚笑起來。

勵志的故事13

公司有個外包的專案,交給一個民工團隊在做。為了保證任務能夠如期完成,需要每天在現場監督指導。

主抓現場的副主管走後,留下我一個剛入職一年的毛頭小子在現場。包工頭是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瘦小男子,和藹可親。

公司要求工作必須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做,包工頭為了能夠讓工程進度加快,讓我檢視現場是否能夠達到驗收標準。

所以他在與我交涉的時候,我清晰地聽見他叫了我一聲“領導”。

而這一聲領導,讓我不禁從現實中脫身而去,想到自己的父母。

當然,我並不是領導。我也只是一個剛踏入社會的毛頭小子,父母如同他們一樣,拼命地賺著血汗錢。

當公司領導在現場對他們的工作給予極大否定的時候,他們團隊中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平淡無力地辯解著。我想,這麼大的年紀還在外打工賺錢養家,著實不容易了。

這讓我想起我高考那年逝去的爺爺,他在有生之年,和這位老頭一樣,拼命地賺錢養家,甚至不曾好好地安享晚年,在胃癌的折磨中,痛苦度過餘生。

領導在呵斥他們對工作的輕浮,任何在場的人都能看得出他們的工作做得有多粗糙。

他們團隊的主力,是和我一樣年齡相仿的青年人。但是和我書生般的身軀面相相比,他們憑體力生活的群體,多了些歲月的滄桑感,比實際年齡看起來要成熟老練的.多。

看到他們,以及他們在這裡經歷的一切,總會讓我不自覺地想到我的父母。

他們本應該在我二十幾歲談婚論嫁的年齡裡安詳晚年,可是卻只能身在異鄉,以農民工的身份,默默地擔當著城市的建設者。

我並不知道他們要承受多少炎熱酷暑,疾病疼痛,領導呵斥,同事嘲諷。但是所有和他們相關的一切,讓我不忍整天坐在辦公室的空調下,揮霍戲謔我的青春,無所事事,無所作為。

在大學的時候,我就曾以一句話,不斷地鞭策自己——不要拿父母的血汗錢,揮霍自己的青春。

而如今,我除了能夠享受比他們安逸舒的工作環境外,並沒有太多的出息。我時常在想,到底如何去做,才能夠彌補他們為我付出的一切,從出生到成長,從小學到大學。他們為了我付出了太多,而我卻知恩未報。

所以,我並不想過多呵斥外包的民工團隊,我甚至在想,我說的每句話,都是在對父母的斥責,斥責為什麼把活做得這麼糟。也許他們只是想快點結束,還有其他的工程要做,想拿多點工資,給孩子上學生活。

聽說包工頭的兒子,在南京理工大學上大一。我特別注意了一下,和我一樣,是個帶著眼鏡的書生樣。在暑假幫父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一下生活,酸甜苦辣莫不在於其心間。

生活不易。我們又怎能用有限的時間和青春去揮霍?

我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想看見未來,就輸不起現在。

勵志的故事14

他生長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剛出生時四肢健全,但嚴重癱瘓,讓他無法移動。他患了十分嚴重的腦性麻痺,發音不準,全身上下只有左腳能動。7歲那年,他坐著輪椅,和家人來到公園玩。幾個小朋友正在比賽畫畫,他用羨慕的眼光盯著他們,“阿阿”地叫著,不肯離開。一個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聲笑道:“你連話都說不清楚,量你也畫不出好東西來。不要吵著我們啦!”

他悲哀地離開了,回到家,為了讓姐姐瞭解他的意思,他用左腳從她那裡抓來一支粉筆,試著畫呀畫,但是他就是畫不好。姐姐陪在他身邊,鼓勵他說:“我相信你能畫好,上帝只但是暫時解除了你的武裝,讓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畫畫,但只要肯花工夫練習,必須能夠畫出精彩的畫來。只要有夢想,什麼都做得到。”

他漸漸長大了,一向很勤奮地學習用左腳畫畫、寫字。他的家人堅信他的智力沒有障礙,只是無法與人溝通。家人下定決心要讓他儘可能過正常的生活,於是把他放在推車裡,拉著他到處跑,讓他多認識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腳被他練得越來越靈活,他竟然學會了游泳。在家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地練習畫畫,他也開始學寫作。他的腳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著疼痛繼續練;他寫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沒有灰心。他從一個失敗又前進到另一個失敗,他的熱情不減。他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慢慢地他發現,他又有了極大的熱情。當他的畫作在全市獲獎,處女作《我的左腳》經過多次修改也得以發表時,他感覺眼界被打開了,原先,人生充滿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必須會有更完美的日子。

他品嚐到了寫作和畫畫的樂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每畫一幅畫,每寫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腳被磨出了血泡不說,他還常常收到退稿,但他從來不肯放棄,他要擁抱每一個機會。

他的媽媽透過一位醫生的協助,將他送到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他獲得了很好的治療。他個性尊敬這位了不起的醫生,這位醫生之後不僅僅為他和其他腦性麻痺人士創辦了一家醫院,而且把他介紹給文壇。幾位愛爾蘭知名作家鼓勵他創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歲時,他花了很多心血寫了小說《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興奮的是,小說一經發表就榮登暢銷小說榜第一名,並被改編成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之後又出版了6本書,另外,他也是一位用心創作的畫家。

他叫克利斯帝·布朗,成了知名作家、詩人和畫家,很多人十分驚訝。克利斯帝在日記中寫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樣,只要功夫深,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在風雨中,要勇敢堅定;在黑暗中,要咬緊牙關前行;應對沙漠,心中要充滿綠洲。只有像蟬一樣,經歷苦痛,決不放棄,必須能一飛沖天!輪椅上的孩子都就應去嘗試每一件事。”

勵志的故事15

儘管輿論將周浩“棄北大讀技校”奉為“為興趣而學習”的典型,周浩本人也表達出“毫不後悔”的慶幸,所在學校更是難掩“天大喜訊”、“驚天動地”的喜不自勝。但在筆者看來,周浩版的“轉學”,其看點並非是在“擇校”,而是在入圍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的“成功”。“棄北大讀技校”可以作為為理想而奮鬥的勵志故事,其具體行為卻未必具有可複製性。需要學習他的是其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透過周浩努力適應北大學習生活和愛上“不來電”專業的嘗試,到窮盡旁聽、轉院和逃避等多重努力後的“轉校”定盤,從休學期間當電話接線員、流水線工人的“找感覺”,到轉學後“每天都把老師教過的技術重複練習,有不懂的就及時問”的刻苦學習,人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只懂隨遇而安和貪圖安逸享受的混“文憑”的學生,而是一位渴望真才實學、希冀展現價值的有志青年。為了實現自己心儀的人生目標,周浩盡顯痛苦、掙扎、勤奮的勇敢與堅毅,這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勁頭,正是他能夠出類拔萃的可貴之處。

周浩是有志的,但更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於他身為大學工科教授的父親帶給他“從小就喜歡拆分機械”的愛好與天賦,在於他不固執己見的明理父母,更在於求賢若渴的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為其提供的“小班授課”和“配最好班主任”的學習環境。正是這種寬鬆的外部條件與自己勤奮好學的內在動力的融合,才成就了他學有所成和入圍決賽的學業佳績。我們可以為周浩的有志與有為點贊,但對“棄北大讀技校”的.模仿卻需謹慎看待。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如此的幸運與天賦。

不爭的現實是,“棄北大讀技校”只是一個個例,也難以產生人們就此會對職業技術學院趨之若鶩的聯動效應,畢竟北大不乏優秀生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錯,但事事處處都憑“興趣”而為,三百六十行難免會旱澇不勻。而“興趣”過後的鍥而不捨和百折不撓,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正如“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明智擇業一樣,把“棄北大讀技校”只視為一個勵志故事,才能把握事件的真諦,形成客觀與理性的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