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相信童話作文

相信童話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相信童話作文1

我曾一度相信這世上有神、鬼,因此也相信過童話,相信青蛙真的會變成王子,真的會有一個可愛憨厚的老仙女叫神仙教母,真的存在像拇指一樣大小的女孩……那是在孩提時,留下最天真純淨的想法。

相信童話作文

小時候,身邊的人給我講的總是童話,因為童話總是美好的,對一個尚未懂事的孩子來講,童話或許是一劑教育良藥,他們對我淳淳善誘,讓我像故事中的人一樣學會做一個善者,這樣結局總會美滿,就好像故事裡的人一樣,教母會幫助灰姑娘,灰姑娘最後也會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子會救醒天真善良卻被後母毒害白雪公主,不管怎麼說,這裡仍舊要搬用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想法一直陪伴了我好幾年,於是我積極地去行善,只望自己成為一個大善人,獲得自己應有的回報。

直到如今長大了,才明白我們真正身處的這塵世是無比繁複的,善者並非必然有善報,不但如此,甚至還可能有惡報,因為人的善良往往容易被人利用,而善良的人也許不會想到去反抗而是選擇順從,這種順從把他們引向了無底的深淵,萬劫不復。那麼曾經為了一個美滿回報而行善的我,是否應該繼續行善?我思考良久,行善僅僅是為了回報嗎?我想並非如此,人類是群居動物,彼此間多一份善意,也就多一份和諧,若人人心懷善意,那群體便會和諧起來,少一份勾心鬥角,少一份爾虞我詐,群體將變得溫暖和睦,更何況善良本就應是適當的,我若是明白我的善良究竟何時該用,何時應收起,那結局也不會太差。不但如此,行善還因為良知,做人怎麼能丟了良知?但儘管如此,我也不再相信什麼童話了。童話總充滿著無暇的天真,就如孩提時我們的純淨無邪,如今我們已懂事明理,在明白了童話不過是理想主義的世界裡,所演繹的一場又一場撫慰人心的故事的時候,童話似乎更沒有什麼可信的了。

童話似乎只是一種美麗的謊言,可惜再美麗也仍然是謊言罷了,我仍舊對之嗤之以鼻——哄孩子的種種把戲罷了,直到那一次起我才改變了以往的這種想法,讓我對童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那是個下午,無意間讀到了童話界傳奇的安徒生先生的生平事蹟,才知道安徒生在世時,他的祖國丹麥正淪陷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朝歌夜舞、揮金如土的丹麥上流社會貴族紈絝子弟們和殘暴殖民者的統治下,人命就如草芥般存在,閱盡這一切的安徒生,在這蒼茫亂世中寫下一則又一則童話。這一刻,我想到童話所演繹的理想主義,在茫茫亂世中也如宗教一般的可以成為人心之寄託,童話的真善美在那個時代成為一種奢望,而安徒生將它們傾注於筆下,那是人心所向往的世界。童話的天真也許不現實,但若現實真如此,或許這世上會少些硝煙,對於今日如此熱愛和平的人們而言,這一切都無比可貴,這麼一想,童話正是代表了人們的期盼、憧憬。

閉目沉思,再回顧童話,它們彷彿不再如別人所言那般荒唐、無知,它們承載著人的信仰,承載著人們美好的期望,倘若此刻世界被漫漫長夜籠罩,人的心如死灰一般暗沉,希望彷彿就如童話一般不切實際,但童話是一群閃爍的明星高掛天空,點綴夜空,相信童話便是相信希望猶存,催促人們邁開步子追尋光明,成為人的信仰,哪怕看似再不切實際,這便是為何仍舊有人願意相信童話的原由。

相信童話作文2

在那段對童話十分著迷的日子裡,我幾乎每天都要翻一翻那本《一千零一夜》,或是在睡前聽一小段《格林童話》。我對裡面的故事深信不疑,覺得遙遠的沙漠裡就有一盞神燈,或是認為真的有小矮人,妖精,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

接下來日子久了,心智也慢慢成熟了。上學灌輸的知識告訴我,童話是編造的,是以幻想博孩子們眼球的。同學們聽到童話再也不像小時那樣專心,皺著眉頭思考,而只是較無意識地聽,在腦中簡單地過一遍罷了。就連一些慣用套路也被猜到,不像以前萬分期待……他們認為這是無趣的,我卻不贊同。仔細品析文中的一字一句,就能明白作者借它表達了什麼,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對人性的品析,是對愛情的讚揚,還是對和平的渴望……一則看似是臆想出來的童話背後,實則有那麼多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大人們不相信童話,就認為它們只是用來哄小孩的故事,早就老掉牙了。但是,童話為什麼叫“童話”,它不僅只是給孩子們聽的,更重要的,它們表達了兒童的美好想法,與對幻想生活的嚮往。兒童的心靈最純潔不過了,而年紀一大,心中僅剩的童真也消失了,自然是不相信。

而我認為,童話表達的,正是一個天真無邪的世界。有段時間裡,我曾問自己,長大了是不是該放棄相信童話?是否該去看看時事,瞭解更深奧的小說、散文?但又一次開啟童話書,我又被吸引進去了。那美麗的幻想再次進入心中,就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那以童話為食糧的時間一樣。我一次又一次翻頁,看完了一遍又看一遍,看了好幾個小時。合上書,感覺剛剛就像經歷了一場夢,美麗又夢幻。突然發現,再大的,再老的人,都得要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充滿敬意,有一顆童心,當閱讀童話時,那顆童心便會啟用,人也許會返璞歸真,迴歸自我。

童話真的存在,一直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