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老嫗能解和怒髮衝冠範例

老嫗能解和怒髮衝冠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這篇文章講述的成語老嫗能解和怒髮衝冠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一)老嫗能解

老嫗能解和怒髮衝冠

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又易之。

釋義形容寫的詩文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故事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詩作。他在《白氏集後記》中說,自己的詩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詩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詩人中,他詩作的數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樂天,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社會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八歲那年中進土,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一名小官。後來官當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權貴,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最後,他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認為詩必須便於世人理解和記憶。所以,他總是使自己的`作品風格和語言深入淺出,平易通俗,讓人們樂於接受。據說,他的新詩要讓老婦人也能理解。者婦人說理解了,他才定稿抄錄出去;老婦人說不理解,他就進行修改,直到老婦人說理解了方才罷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講述了一個她親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聽見有人在悽悽慘慘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見一個衣著樸素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身旁一輛馬車上,有位將軍模佯的人緊鎖著濃眉。那將軍對家丁低聲說了幾句話後,家丁便從婦女環裡強行奪走了孩子。那兩個孩子哭喊著媽媽,婦女肝腸寸斷地叫喊著孩子的名字。隨著一聲鞭響,馬車帶著哭喊媽媽的兩個孩子遠去,那婦女邊追邊喊,最後哭倒在車輪揚起的塵埃裡。老保姆和幾個路上的人,趕緊上前攙扶起婦女。經過詢問才知道,馬車裡是她當大將軍的丈夫,新近因破敵有功,得到朝廷賞賜的二百萬錢,於是在洛陽新娶了一個妙齡歌女,而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剛才是奪走了她的兩個孩子。白居易根據這一活生生的事實,寫成著名的詩篇《母別子》。寫完後,白居易對老保姆說:“這類詩,如果街市上的人聽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寫了也沒有意思。我且讀給你聽聽。”說罷,他將詩緩緩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邊聽一邊點頭,竟然全聽懂了,白居易這才定稿。

[-(@_@)-]

 (二)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這塊壁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壁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裡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裡,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已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