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合集15篇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合集15篇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

經典,他不是自封,也不是誰指定的,它獨特的魅力在於它具有普通作品無法涉及到的魅力,在於它啟迪心靈,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下面我沒得加介紹一本書《青春之歌》。

它是一本紅色經典型別的書,一高亢激昂的旋律譜寫了一曲青春的歌曲。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期間,以林道靜為主的一批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挽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真實的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道路。作者通過那段不可忘記的歷史給予青春的熱度,藉助紅色歷史的記憶,喚起了新時代學生們內心深處的共鳴。通過林道靜的故事是我們讀者感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對自由的真理不懈的追求。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結合到一起,投入時代的洪流中才能真正的有前景有出路,才真正的擁有值得人們永遠歌頌的青春。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們的心。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太過於短暫。但也因為他太過於短暫,才使人對它格外珍惜。對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來說青春時給予我們活力的美好憧憬,對於那些曾經經歷股青春的人來說青春時美好的回憶。作者以激昂的筆墨,真實展現了人生道路的豐富多彩,充滿坎坷,充滿艱辛,充滿快樂……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2

中華民族之所以稱為“禮儀之邦”,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所以今天又能走向偉大復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於讀書、善於思考的國度。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而日新月異、不斷創新的時代更是要求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所以我們要求老師們、學生們多讀書,讓好書來增長我們的見識,陶冶我們的情操,促進我們的成長,提升我們的境界,努力營造書香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讀書的好處很多。一部好書就是塵世裡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途徑。每一次細細地品讀,就是一次心靈的遠行。書把我們引向那有著瑰麗風景的思想的遠方,去共赴一場精神的盛宴。書的世界是精彩的,這裡面有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有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的深刻道理;有晶瑩剔透、真誠感人的故事……

說起書,很多人都能想到它的好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在浩瀚無邊的書的海洋裡,魚龍混雜,良莠難辯,這樣便要求我們擦亮雙眼,“取起精髓,取起糟粕”,即讀好書,讀益書。在書的社會裡,居住著貴族,也居住著庶民,即有善者,也有惡棍。然而,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之人放在最高的席位上,並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使人價值純粹;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一本好的書籍,不但使同學們享受到了勤奮好學,善於積累的結果,也享受到了積極參與,勇於展示自我的過程。使學生增長了知識,建立了自信、自尊和民族自豪感,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書香已在朝二飄溢,讀書的熱潮必將為朝二的校園文化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日前,許多學校的讀書節活動都在校園熱烈開展,通過落實讀書時間、建立班級讀書角、開展讀書講座、推薦必讀書目等方法,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幫助學生學會選擇書籍、掌握讀書一定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我如果沒有了書,世界將會變得怎麼樣?世界將會是一個個文盲的,一個個想讀書的兒童嗎?!看著他們那渴望得到知識的眼神,在想想自己手中的那一本本的好書。你不覺地不愛看書是一種可恥嗎?!回望巍巍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毛澤東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千億人多震撼,多警覺?!而毛澤東的家中,最多的又是那一疊又一疊的書,在書上,他做下的筆記甚至比書的字數又要多的多。記起于謙那句詩來:“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無一點塵”。他想要告訴我們,書是人心的淨化器,給人心靈盪滌,使人大徹大悟。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一本好書。

我曾經去問過以前的教學老師,問了她一些有關讀書的心得。她告訴我:“讀書可以便人聰明,使人進步,使人瞭解歷史,瞭解社會。如:花木蘭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巾幗英雄,她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男尊女婢的羅網,喬裝打扮,代父從軍,英勇殺敵,屢建功勳,證明了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能做到。但是她不慕功名利祿,熱愛勞動生活。讀了《花木蘭》,使我們知道了花木蘭的形象質樸剛健、英勇堅強,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同時又有功成不受賞的高貴品質,這就使花木蘭成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所欽佩,所喜愛的女英雄。”我聽了老師的回答,知道了讓人讀書能知道了中國的歷史是那博大精深,那麼吸引人啊!我又問:“老師你看過西遊記嗎?”“看過”,“那麼西遊記裡的唐僧這個主人翁你是怎樣看待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撓的取經人。他是如來佛的高徙金蟬子轉世,他自幼在金山寺出家,法名玄奘。因為他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請入京城長安宣講佛法。觀音菩薩將袈裟、錫仗這兩件寶物錫於唐僧,指點他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佛那裡求取大乘佛法三藏經,以勸化東土眾生。唐太宗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就認唐僧為御弟,賜“三藏”為他取經送行。從此,唐僧下定決心即使受盡千辛萬苦,歷盡千難萬險,也要取回真經。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得方才圓滿。回到京城之後,唐僧向唐太宗交了真經,又回到靈山,被封栴檀功德佛,唐僧表面上很迂腐、懦弱、人妖不分,實則信念堅定,富貴不能滛,不能屈,不畏死亡。他戰勝了數不清的誘惑,最終得道成正果。

我還看過一本十分經典的《少年包青天》,使我知道了包公名叫包拯,人們叫他“包青天”,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婦孺皆知的人物,他幼年家境清貧,曾寄居寺廟苦讀,28歲中進士,官至龍圖閣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包公一生剛正不柯,不畏權勢,執法嚴明、鐵面無私。包公一生審理了無數冤假錯案,他有膽識,有謀略,每次理案總要先做一番周密的調查研究,性格剛正不柯,力主打擊豪門,改革弊政,尤以鐵面無私為歷代百姓所傳誦,是人人敬仰的鐵包公。

書的力量就是那麼強大,才那麼幾本書,就使我的課外知識那麼充足。那要是把所有的書都看完,我看啊,你的智商一點都不會比那些天才差。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拉近了時間的距離,縮短了地域的間隔;書,使您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書,伴您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從此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書籍喚醒了沉睡的大腦,復甦了乾涸的心靈。“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太陽;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約翰遜更直言不諱地宣告:“在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人之間,同死人與活人之間,有同樣大的差別。”

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時代的波濤中破浪前進。書籍給予我們的,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轉瞬即逝的激動,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備的才智和勇氣,並喚醒我們的心靈,使人對生命的尊嚴肅然起敬。

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隨時隨地引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從書中,我們能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理解到無窮無盡的人生哲理。

我讀《xx是怎麼煉成的》,結實了一位百折不撓的英雄——保爾柯察金。我彷彿看到了那激奮人心的場面。無數蘇聯青年,懷惴這本書,高呼“為了祖國,前進!”勇敢地衝向瘋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鮮血染紅了莽莽雪原。我終於明白了:生命屬於每個人,雖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產主義,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在泰戈爾園丁和飛鳥的溫情對白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芳醇;在燈下秦淮河的槳聲中,我隱隱辨出父親那蒼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橘燈下,我看到了童真與母愛的無私;在那濁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到了老人對海的不屈的鬥爭!青春入畫,看人生的風景翩然而至。燈下,聆聽成功的絕響,共享人生的快樂,體察失敗的辛酸,了悟生命的真諦。書,給予我們的不止是一次品讀精美文章機會,還給了我們讀書的樂趣,做人的真知。

但是,切莫忘記名人的警句。英國小說家菲爾丁曾告誡人們:“不好的書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滅害。”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也向人們大聲疾呼:“不好的書,使無知變得更加無知。”不是嗎?有人讀書,不過是為了尋找感官刺激;有人讀書,為的是填補空虛無聊的心境。武打、凶殘、色情、淫穢,他們讀來津津有味、愛不釋手。於是,我們痛苦地看到一幕幕的悲劇:或胸無大志、萎扉不振,或醉生夢死、及時行樂,或鋃鐺入獄、淪為千古罪人,或暴屍刑場、不齒與人類。警鐘在耳際長鳴,發人深思,書不可不讀,但書有不可不擇。擇好書而讀之,如沐春風;擇壞書而讀之,如飲鴆酒。讓我們把自身融進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去,讓書籍架起五彩之橋,把我們從一個蒼白的空間引向另一個豐裕的世界。

孤獨時,書是益友;憂悶時,書是敞開的窗戶;陰霾時,書是燦爛的陽光;意冷時,書是熊熊的火焰……我們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受到了真善美的薰陶。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如果這是袁枚愛書之情的真實抒發,那麼,有書香相伴的生活,豈不像經營起了酒坊的袁老那麼快樂嗎?有書的生活,真好!我喜歡與好書交朋友!

一本好書好似一艘小船,帶領我駛向知識的彼岸,一本好書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一本好書又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和她促膝談心中我常常若有所悟。與好書同行,不僅充實了我的業餘生活,又讓我懂得了很多。我將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感悟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誠與意義,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的價值。

讀書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書籍遠不止是書本,它們就是生活,是過去歲月的精華,是人類生生死死的奧祕,是生活的本質與精髓——從這個意義上看,用一生去學習並不為過。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3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經典文學,有關樺的《小英雄雨來》、洪汛濤的《神筆馬良》和曹文軒的《草房子》等等,但讓我最入迷的還是《狼王夢》和《小英雄雨來》。

先說說《狼王夢》吧!這本書可精彩啦!寫的是一隻母狼十分勤勞,每天都去捕食給她的四個寶貝吃,但每次都是空手而歸。終於,一隻小狼餓死了。狼媽媽回想起獅子群,如果餓瘋了的話,不管是捕來的獵物還是自己的同伴都會開懷的大吃起來。於是,母狼將小狼的屍體搬回洞穴,吃了一口心就就像刀割一樣。從此,她十分努力,食物有了,而且越來越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啊!普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都是萬般疼愛自己的孩子的,是她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養大。在我們懵懂無知的時候,教育我們怎麼做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當我們摔倒趴下的時候,是她們教育我們從哪裡摔倒就從那裡站起來……

《小英雄雨來》也很有趣呢!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而被鬼子們痛打,遍體磷傷的他硬是咬著牙不叫一聲痛。李大叔見雨來沒來抬缸,很著急,大家都以為雨來被鬼子打死在河裡了。但水面上卻沒有一絲血跡,原來水性極好的雨來早已在鬼子開槍的時候一遛煙鑽進水裡,游到遠處去了。我們要學習雨來的機智、勇敢和勇於和日寇做鬥爭的高尚品質。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經典誦讀一路伴我成長,它給予了我豐富的知識,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趣味,我將一如既往地愛它!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總是要求我學習經典、掌握經典、運用經典。經典就像是我的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經典古詩文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深深地吸引著我。走近它,我看見美如畫卷的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走近它,就充滿無限樂趣。使我懂得許多道理。

經典的詩歌常常帶著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讀了《望廬山瀑布》,頓時,我的眼前閃現出了這樣的場景:遠處一條白色的瀑布垂掛在山間,走近一看,水流衝擊在石頭上,濺起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那聲響彷彿是大自然在豪放地歌唱。讀罷《回鄉偶書》,我“看見”了賀知章先生從小揹著書包,外出求學的模樣。幾十年過去了,當白髮蒼蒼的他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時,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圍繞在他身邊,嘻嘻哈哈地笑著問:“老人家,你是從哪裡來的呀?到這裡來幹什麼呢?”這不禁使他感慨萬千呀!

經典的故事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讀了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書中對孔融讚不絕口,我不僅被孔融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孔融還教會了我做好事呢。

那是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和媽媽正在逛三新百貨商場,當我們選好東西來到收銀處,那裡已經排起了長龍。在經過了十多分鐘的等待後,終於到我們了,這時,從後面傳來一個寶寶悽瀝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那個寶寶哭得脹紅了臉,而那位媽媽更是焦急萬分。忽然,我的腦海裡閃過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便用乞求的眼神望著媽媽,心裡默默地說著:“媽媽,那個寶寶哭得很傷心,那位媽媽也很著急,我想與她們換換位置,可以嗎?”媽媽啥也沒說,笑眯眯地朝我點點頭,並示意我去讓那位阿姨到前面來。就這樣,我和媽媽又回到後面,重新排隊等候。看著那位阿姨感激的目光和媽媽對我讚許的目光,我的心裡甜滋滋的。

媽媽常常教導我要從經典中讀人生、讀智慧。是的,那就讓我親近經典,與經典為友,同行在成長的道路上吧!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4

經典是什麼?我們分開來講,經則是長久,經常。那典就是模範,典範,所以經典就是長久的典範經典就是人類歷史長城中那些名人的足跡,他折射出哲人的.光輝,照耀著聖賢的諄諄教誨,它體現了我們偉大民族那至高無上的智慧。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怎樣做人,它使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到“寧靜以致遠”只有日夜閱讀這些經典,才能擁有廣闊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

對於讀書來說,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拓寬我們的知識境界,才能讓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才能讓我們認識這個五彩的大千世界,周恩來同志說得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激勵了多少位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仁人志士。民族因讀書而興旺,國家因讀書而富強,生命因讀書而潤澤!

聯合國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而這一天又是紀念莎士比亞逝世的日子,所以又是別具意義,讀書,讀一本好書,能夠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捧起書本,就是抓住希望,就是走向理想的第一步!!

同學們,大家請不要嘆氣,因為每嘆一口氣,就會少一分自信,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攜手走進讀書的寶庫,讓我們身邊處處瀰漫著濃濃的書香,讓書香伴我們一路前行!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5

我爸爸的床邊有幾本書是他經常翻看的:《論語心得》、《帝國的惆悵》,還有《紅樓夢》、《圍城》等。爸爸說那裡有好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經典。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為中華子孫不僅要知道,更要深入地瞭解。為此,爸爸給我買了幾本書:少年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三十六計》、《唐詩宋詞元曲》等,作業做完了看一看,睡覺前讀一讀,還真的有些愛不釋手呢!

跟爸爸聊天的時候爸爸就說過:兒童誦讀經典可以快速地增加識字量;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廣度和理解力;還有助於我們人格的成長。

的確是這樣,讀這些經典書籍使我的詞彙量增加了許多,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以至於在講話的時候還能經常冒出一些古人的名言。讀這些書的時候彷彿能聆聽古代聖賢的聲音。猶如和古人對話,好似春風化雨,潛自有潤。

在我們北苑小區的圍牆上,書畫家們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三字經》刻畫在上面。走在圍牆邊,古人的音容笑貌,躍然在眼前,聖賢就像朋友一樣用簡潔的語言,對我們諄諄教誨,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

雖然對《三字經》和《論語》的一些話還不能理解,但我相信長大後會慢慢地理解的,讀讀背背,還是朗朗上口,雖不甚解,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經典文化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理想還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

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四書》、《五經》、先秦散文、唐詩宋詞,處處閃耀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雖然我還小,讀的少,但我還是有機會讀一讀;雖然其中有一些思想被批判,但絕大多數還是被現代人批判地吸收。經典是處世哲學,是倫理道德的指向標,更是人生前進的明燈。

讀聖賢書,行萬里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留給後人的是大浪淘沙後的精華。生活在高科技的時代,我們不能在業餘時間整天用拇指玩手機、用滑鼠玩遊戲。我們應靜下心來,讀些經典,發揚國學,繼承和發展中國燦爛的文化,彰顯我們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6

說起閱讀經典,首先就會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為經典這個問題。其實,所謂經典並沒有定論。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寫成《經典常談》,他所說的經典,相對於儒學的經而言,是廣義的: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

當代學者龔鵬程在《經學概說》一文中,討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時說:一方面是經典本身的原因,因當它具有真理,足以啟發後人,故為人所尊崇,視為恆經,乃不刊之理論。另一方面,它也形成於聖典祟拜之中。在經典化及其競爭關係裡,某些書雖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經典化;某些書,原亦平常,卻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經典化了。

先賢時哲所言,予人頗多啟迪。

我們常說的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響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其內容或被大眾普遍接受,或在某專業領域具有典範性與權威性。

如果我們不討論專業經典,僅就一般意義而言,那麼經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響力:

影響力體現了作品內容的吸引力。那些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在一定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如《周易》、《孫子兵法》等。當然,影響力分積極的與消極的,也有長期的與短暫的。那些影響一時的作品可稱之為名著。而影響力,應當說並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說絕對自然發生的影響力是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的閱讀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形態、家庭、個人的素質和興趣、老師與同學、環境以及廣告等等。

時間性:

一部作品,或許影響一時,或許在某一特定的時期被人頂禮膜拜,但時過境遷,很快就被人們遺忘或拋棄。經典,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需經久而不衰。也就是說,一切著作,若要成為經典,我想它必須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廣泛性:

我所理解的經典(非專業領域的經典),必須是廣泛的,即它所討論的問題是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詩經》、《論語》、《史記》、《三國演義》等等,它們的內容是廣泛的。《詩經》三四千年以來,它討論的話題我們今天仍然關心,有不少詩在今天還成為流行歌曲,像鄧麗君唱過的《在水一方》等。

我想說,這三點,也就是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大概就是經典所需要具備的因素。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7

小時候,爸爸媽媽要我讀經典、背經典。幼兒園裡,老師教我積累經典,上了小學,學校也讓我學經典、掌握經典、領悟經典、運用經典。經典像我一位形影不離的朋友,不停地幫我漫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為了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我與經典一直同行在成長的道路上。

當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兒時,經典幫我拉開了窗簾,透過一扇小小的窗戶,我能看見許多知識在遊蕩,使我小小的心裡充滿了歡樂。牙牙學語時,我迫不及待地跟著爸爸媽媽後面念著《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晚上,月光透過窗簾,照在牆上,我默唸著靜夜思,想象著詩人看到的情景。

上了幼兒園,經典引導我走到窗戶前,讓我認識了更多的知識。上了小學,經典幫我打開了窗戶,我往外一躍,伸展開雙臂盡情地和知識擁抱。經典還是伴著我向“海洋”深處游去。

三年級,我認識了詞。第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我覺得寫得很美,讓我聯想到這樣的情景:深夜,月光發出潔白的微笑,我獨自一人坐在水邊,踋前後不停地擺動,有時沾到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這首詞讓我聞到書籍典雅的香味。

現在,經典幫我得到了更多知識。《遊子吟》讚揚了世上千千萬萬個母親,使我明白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三國演義》讓我知道諸葛孔明、龐統都是一世的才子。蜀國之所以有了他們才能與列強抗衡那麼久。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所以,它一直激勵著我要做這樣的人,讓我成為國家的棟樑。

讓我與經典同行,親近經典書籍,與經典為友吧。我們為什麼讀經典?從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的話裡,我能找到最好的答案:“歸根到底,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於己於國,大有裨益。”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

書是一把神奇的金鑰匙,開啟你心靈的窗戶;書是一望無際的知識海洋,放飛你暢遊的夢想;書是一塊甜滋滋的巧克力,讓你回味無窮;書是一片涼絲絲的口香糖,令你滿口清香……

書是美好的,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讀書會讓人更充實、更富有、更智慧。我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一看到書,就會兩眼放光。

要問我是什麼時候喜歡看書的,那就要從8歲的夏天說起。那年夏天,天熱得發了狂。太陽還沒出來,地上已像著了火,一些似雲非雲、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把平時貪玩的孩子都堵在了家裡,不敢出門了。在父母的監督下,我端坐在寫字檯前,捧著那本注音版《安徒生童話》,雙手撫摸著那封面上金燦燦的大字,輕輕地翻開第一頁。第一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餓地走在街上。但沒有一個人買她一根火柴,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看著過路人一家團聚、一路笑顏,而她卻只能……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已經掛著微笑離去了,可是她的已經凍得僵硬的手中還緊緊握著她心愛的火柴棒……。她終於可以離開這個黑暗、痛苦的社會,在新年的鐘聲中,走向那個美麗幸福的地方去了……讀著讀著,我的眼前眼前不禁浮現出小女孩的身影,心裡暗暗為小女孩悽慘的命運感到痛惜。我貪婪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看著,看著,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這不就是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真實寫照嗎?

《安徒生童話》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忘記了自我,忘記了酷暑,忘記了時間……漸漸地,我就愛上了讀書。從此我的書包裡總少不了我喜愛的書。每天一有空,我就捧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閱讀面也廣了,什麼歷史故事呀,名人小說呀,科普動畫呀,我都看。每次看書,當我看見好詞好句,就摘錄到我的“讀書筆記本”中,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翻一翻。我的寫作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我寫的作文開始在課堂上、《舟山晚報》中“露面”,讓我真正嚐到了讀書的快樂,也讓我真正懂得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諦……

古人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朋友們,讓我們與書香相伴,讓我們與夢想同行,讓我們的生活書香飄溢……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9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它蘊藏著一種別的國家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經典。如果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待經典的話,那麼就只有經歷過風雨的經典名著才能來展現其風采了。

經典是智慧的結晶,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名著,作為知識的源頭。中國自古流傳的四書五經,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典冊,一直以來都是知識分子必讀的書,從而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特色。

經典之作是精神財富,只要閱讀,便會得到收穫。通三國,可知天下地理與運籌帷幄之道;曉紅樓,可瞭解人心,善於與人交流;談水滸,可知如何為人處事;看西遊,可養自我之高尚品質......

可以說,經典在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沒有了它,中國將失去美譽;沒有了它,中國人就沒有了知識源頭;沒有了它,中國將黯然失色。與經典同行,就是與知識同行,讓我們一起去品讀、享受經典吧!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0

“晶,子盈切,……”“子曰:……”,只要你每天在語文課時經過我們班,你一定會聽到類似的語句從班級裡傳出來。每天如此,從不間斷。這就是我們老師的獨特教學方法。

每天一字,每天一句經典,每天一篇文章。

每天一字就是每個人都要從《說文解字》上查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然後介紹,解釋;每天一句經典就是每天都要吸收一句儒家經典。而每天一篇文章就是每天都會有同學讀一篇文章,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記下故事梗概,抒寫感想。這三件事是我們語文課堂上所必不可少的事情,每當文章讀完後,師生之間還會就這文章展開交流,討論。有時為了一篇文章,老師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教學內容。因為我們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時間關係而遏制住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我們喜歡“牛柳”老師的原因之一。

一開始,帶著好奇和興奮,每一天,這三件事都做得十分認真,仔細。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同學都對這三件事有了新的感覺。如果你認為同學們是把這當成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時間的推移絲毫沒有讓同學們對它們減少興趣,反而更加樂於完成它們。因為同學真正從其中獲得了好處,得到了樂趣,這種事何樂而不為呢?

先說說每日一字吧,每日一字都是從《說文解字》上來的。漫天遍地的古文和繁體字讓同學們看得眼花繚亂,查起字來也非常費勁。但是身為初中生,很快就可以接觸到古文,文言文,提前預習預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當以後你看到別人的名字後可以熟練地運用從《說文解字》上學來的知識去解釋,翻譯別人的名字,不用說,你的內涵就足以顯示出來了。中華民族的氣節,文化,精神便瞬間在你身上得到體現。那一身的氣質足以直接把別人迷倒了。益處多多啊!

還有每日一句的積累,每天一句儒家經典。這也不用說。儒家文化可以流傳幾千年的魅力就在這裡。知道現在,人們想想,孔老爺爺真是偉大,他說過的話知道現在仍然是對的。人迷失的時候想想孔老爺爺的教誨還是很有用的。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肚裡沒有點儒家文化的知識,沒有點中華民族的靈魂風韻還真不行。21 世紀的人才是什麼?是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中國靈魂是放在首位的。中國人怎麼可是失去魂呢?

最後是每天一篇文章,這看似是和古文沒關係了。對啊,接觸麼多的古文,也該放眼一下現在了。不然人總是停留在過去,和國際無法接軌也不可取啊。每天一篇文章,不同事件,不同題材,不同文體,每個人的觀點,感悟也不同。在交流中一樣可以收穫很多啊。轉眼已是初一,再轉兩下眼就到初三了。初三,中考了。中考一定會遇上議論文。議論文,當然要讓自己的觀點獨特並且站得住腳。那怎麼樣讓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呢?當然要引用名言,事例去深化自己的立意了。於是…… 這文章的妙處就在這裡。

現在想想,“牛柳”老師真是和孔老爺爺一樣偉大。三件事就把語文基礎打好了。很強大啊。

這三件事收益終身,經典與我同行,無論如何我也不要把這經典丟掉。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1

久聞李清照的詞作,膾炙人口,深情、美麗。有春風秋雨,含夏蟲冬梅,令人讚不絕口,不愧為是一代詞宗啊!

在她的筆下,春天是“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鰓,已覺春心動;”夏天“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秋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冬日則是“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每一句詞似乎都是信手掂來,但卻將一幅幅瑰麗的四季圖勾勒出來令人深深陶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千遍萬遍地品讀著,感悟著。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你這捲簾人知道些什麼,風雨過後,海棠花葉應該更加滋潤肥碩,而那些可愛的花兒,恐怕早已被風雨吹落,失去了海棠獨有的美麗了啊!

是的,李清照喜愛那海棠,花花姿舒展瀟灑,花開似火,一簇一簇,似如花中王后,美麗沉靜、雅緻溫潤。而李清照不正像這可愛的海棠花一樣麼!在風雨之後,再坎坷之後,在崎嶇之後,重新展現她最輝煌的一瞬間,綻開人世間最美麗笑臉!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光流逝,不可能停滯不前,但李清照依然是渴望著,能夠留住時光,留住青春啊!不應過去的傷痛而悲痛,應該像風雨後的海棠一樣,重新綻開自己獨特的一面,散發更加迷人的芬芳!

一代詞宗——李清照,雖然逝去了,但是她的詩詞將會世世代代流傳千古,永不熄滅!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2

書籍承載文化、傳遞文明,而與經典書籍相伴的閱讀行為,使人們可以超越時空,在精神的世界裡自由翱翔。新年新氣象,在迎接新年的喜慶日子裡,記者在我市校園中隨處可見讀書的身影,隨時可聽到琅琅的讀書聲。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20xx年12月30日下午,伴隨著《弟子規》的誦讀聲,金明小學西校區“與經典同行,做少年君子”迎新年經典誦讀展示活動如期開展。本次活動以舞蹈《弟子規》開場,只見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盤起髮髻,繫上藍色絲帶,手捧《弟子規》款款而來。孩子們邊背誦《弟子規》的內容,邊用舞蹈的形式進行詮釋。接下來,該校一年級學生進行了兒歌和古詩誦讀展示,二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也分別用各種形式展示了優秀古詩詞。

據金明中小學校長劉俊傑介紹,金明小學西校區從建校之初就把“經典進校園”作為辦學特色,在全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教師內開展讀經典活動,還要求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共讀——感悟《弟子規》”活動。劉俊傑說,書籍是讀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書籍中,經典又具有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讀書人心目中,經典具有強大的力量。《弟子規》是一部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學習的、規範人們行為習慣的儒學經典。誦讀《弟子規》是在號召人們規範自己的行為,使中華文明代代相傳,不辜負人們對中國禮儀之邦的讚譽。修身立德當從小抓起,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國學經典,無論對於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還是對於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都會起到基礎性的規範作用。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我市25中、27中、化建中學、一師附小、汴京路小學等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各有特色,都形成了常態。不久前,市25中利用道德講堂活動也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共表演了18個誦讀節目,內容均以高中64篇必背古詩文為主,讓同學們在誦讀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在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的同時,這些學校還開展了“小手牽大手”活動,由以學生為主力軍的誦讀團隊,輻射到每個家庭和社群。通過“小手牽大手”活動,孩子們的一言一行真真切切地影響到了家長,一些家長也在孩子的帶動下閱讀經典,不僅讀出了經典文化的無窮魅力,也讀出了社會的文明與和諧。

“每天晚上,在結束了一天的繁雜事情後,和孩子在一起讀讀書,探討一下書中的精妙語句,已經成了我們家最美妙的時光。”五年級小學生韓程的媽媽幸福地告訴記者。韓程則說:“我和爸爸媽媽還擬定了讀書口號,就是要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3

沒有色彩的圖畫,總是讓人覺得黯然失色;沒有旋律的歌曲,總是讓人覺得單調乏味;沒有經典的人生,總是讓人覺得美中不足。

兒時的我,酷愛那本充滿彩色圖片的《西遊記》。那時的我大字不識一個,可我卻對它津津樂道,一有空我就拿起來看,加上我豐富多彩的想象,逢人就能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幅幅圖片中的唐僧穿著整齊,一絲不亂,舉止文雅,性情和善,看到他面對妖魔鬼怪也虔誠地阿彌陀佛,我樂得前仰後合:“愚啊!愚啊!”於是我經常模仿著唐僧的樣子,雙手合十,口中默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到別人笑得直不起腰來,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那時,《西遊記》是我的“尋樂軒”。

後來,我學會了拼音,認識了一些漢字,我終於可以讀《西遊記》了,再也不用費力編了。於是一有空我就認真地一字一句地讀,抑揚頓挫地讀,儼然我也進入了故事中。特別是那精彩的“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多端,那精彩簡直無法形容,一金箍棒下去妖怪馬上就會原形畢現,簡直是大快人心。可此時的唐僧在幹什麼呢?一味地責怪孫悟空誤殺好人,而且還不分青紅皁白地把孫悟空趕走了,讀到這裡我氣得頓足大喊:“氣死我也!”可事後我又想:唐僧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他對他的弟子存有偏見嗎?在沉思苦想後,我得出了一個答案:唐僧一生向善,從不殺生。是啊,做人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啊!我恍然大悟。這時,《西遊記》是我的“探寶閣”。

現在的我可以通篇閱讀鑑賞名著《西遊記》了,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唐僧,一個令人佩服的唐僧。為了西天取經圓滿成功,面對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面對九九八十一難,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那認真勁,那執著情,令人仰慕。在學習、生活中,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唐僧,是他教會了我堅持,永不言棄。現在,《西遊記》是我的“悟理殿”。

我的人生豐富多彩,因為經典伴我成長。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4

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有與經典通行,人生之路才不會如漫漫長夜,無所適從。可是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哪些才可以稱得上是經典呢?這方面,人說的不算,時間才是最具權威的評價者。正所謂“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華”。有些書像流行歌曲一樣風靡一時,但是一兩年之後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樣的書是稱不上經典的。惟有那些歷經十年、百年、千年錘鍊,流傳下來的才是真正的經典。

經典獨得多了,你會發現:所有的經典都有一些共同的類似的主題。比如愛情,比如正義,比如善的人性,比如真理與美德,簡單的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真、善、美。例如,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就是以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來反映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的過程。現代經典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反映的則是師生間純真悽美的愛情。《平凡的世界》反映的農村少年孫少平自強不息的愛情之路。世界名作《巴黎聖母院》寫的則是敲鐘人加西莫多與吉普賽少女之間的純美愛情。

另外還有很多經典名著是反映人性至善的,比如巴爾扎克《悲慘的世界》,諸如此例的很多經典反映的無外乎這三個字:真善美。只有以這三個字為主體的作品才能超越時空流傳千載,步入經典的殿堂。

但是,可悲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是無法孕育出精品的。因為作品來源於生活,反觀我們的生活,除了赤裸裸的物慾,哪還有什麼真善美的蹤影??那還有什麼真正的愛情?眼前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各種利益的整合。女孩子談婚論嫁最關心的就是房子、車子。絲毫不想兩個人是否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追求。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結合都是物質的交集,而不是思想感情的融合。而物質又是極其容易消耗的東西,建立在物質至上的所有關係又怎能堅定、怎能長久??

經典中的另一類主題是人性至善,是作者以其博大的胸懷,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上描繪的一種理想世界。這時候,作者就像是一個虔誠的佈道者。比如巴爾扎克,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深深的人道主義關懷,他深信人性至善是可以制惡的。如他作品中被神父感化的冉啊讓,用自己的一生去幫助別人,最後用自己的善心感化了那個殘忍的警察。此時的作者固執的認為只有用善才能拯救罪惡的人類。

而教育就是把這些經典的主題移植到受教者心中,讓真、善、美的種子在每一個受教育者心中發芽、生根、茁壯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大樹。這樣人人向善、人人求真、人人愛美,這樣的社會又怎能不溫馨和諧?大同社會又怎能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教育是神聖的,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也因為教育的神聖而偉大。如果哪個老師還不承認這一點,只能說明他的虛偽,或者是他的思想還沒達到如此的高度。

真正的老師就應該以課堂為主陣地,把人類的經典,把文化中的精華,把真善美,把民主、自由、平等這些理念灌輸到每個受教育者心中,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而不是活的書櫃或者肉體的解題器。這才是教育與經典的完美融合!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5

不少讀書人都認為:圖書典籍浩如煙海,在閱讀時會遇到圖書的選擇與鑑別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往往通過書目,來了解圖書典籍的狀況,明曉讀書的門徑。書目,特別是那些指導閱讀性的推薦書目,在我們購書、藏書和讀書時可提供重要幫助。

然而,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推薦書目的推薦性往往並不十分公允、準確與客觀。

首先是時間方面的因素。讀書是時代需求的一種反映,不同時代的讀者對讀物的選擇是不同的。120年前,張之洞編的《書目答問》面世,很受當時學子的歡迎,10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一般讀者,不會再依據《書目答問》去讀書了。而在1924年,章太炎開列的《中學國文書目》,今天也不適合中學生了。書目中開列的《二程遺書》、《十駕齋養新錄》、《申鑑》等書,恐怕學文科的大學生也沒有讀過。因而,一部好的推薦書目,要能滿足時代讀者的需要。

其次,推薦書目受推薦者的知識與興趣的影響。1923年,清華一批要出國留學的學生,為了短期得到國學常識,請胡適擬定了一個有關國學的書目。胡適開列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選書較多,偏重哲學史、文學史方面,史部書一概摒絕,有如《資治通鑑》這樣的書亦未入選,當時梁啟超就認為胡適這個書目文不對題。30年後的1953年,北京圖書館開列了一個《中國古代重要著作選目》,選書20種。這個書目是經過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審訂過的。既然稱為古代重要著作,那麼如《周易》、《論語》等哲學、思想方面的著作一本未選,這是很令人困惑不解的。

再次,推薦書目的推薦者受偏見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1945年,英國作家奚普選出十本震撼世界的書,這裡沒有中國人的書。1985年,美國《生活》雜誌在數以百萬計的讀者中,開展評選《人類有史以來的二十本最佳書》,這裡也沒有中國人的書。美國圖書館學家唐斯曾寫過一本《改變世界的書》,書中選擇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中葉出版的16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書籍,其後他又寫了一本《自1492年以來塑造現代文明的111種傑出名著提要》。這兩本書都沒有收錄中國人的著作。在後一本書的《導言》裡,作者雖然承認東方的經典,其中有許多書同樣對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些書還是被略去了。另一位美國專欄作家費迪曼曾出版《一生的讀書計劃》,向18歲到80歲的讀書人推薦了100部名著,這100部名著也都是歐美人的著作。中國典籍被上述推薦者所忽略,這確實是世界觀的限制所致。也就是說,這些推薦者是深受歐美中心論的影響的。

也許,任何一部推薦書目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推薦者的主觀性和偶然性。然而,對於讀者來說,準確、客觀地去了解、選擇、閱讀真正的世界名著,往往是十分必要的。

有鑑於此,我們收集了80種中外推薦書目(中國的推薦書目54種,外國的推薦書目26種),運用了計量的方法,對這80種書目所推薦的書進行統計,以各書被推薦次數的多少為序,列出目錄。這份書目不帶有我們的主觀性和偶然性。因而,它在推薦名著方面,應該說更加公允、準確與客觀。我想,在這份書目上,推薦次數最多的書,可稱之為經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