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錦9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錦9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錦9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時間過的真快,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經過一學期的摸爬滾打,一學期結束了。

回首這一學期來,本人按照教學計劃、新課程標準,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雖然時間緊迫,使我們的課程進度有些快,但我們卻如期完成教學任務。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並做好補缺補漏工作。一個學期來,我在教學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課前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2)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續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作業。努力提高合格率,爭取較高優秀率。

(3)課後做好輔導工作。初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潛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忙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忙整理衣服。從讚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二、用心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在教學交流方面,我用心參與同科教師相互觀摩課堂教研活動,我還走出校園,去長城中學聽課,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博採眾長。同時,透過聽評課活動,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三、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標準》。

有計劃地對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驗教材的學習,瞭解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和特點。用心主動的參與教改,並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

四、認真搞好群眾備課

透過群眾備課,資源共享,優化課堂教學。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法,精心分析、討論,探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學生髮展的思路和方法。

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緊張,忙碌,但卻很充實。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群眾備課過程中,我都能感受到知識是活到老學到老。透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相信,會取得優異的令人滿意的成績的。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第一次與一年級學生親密的接觸,其中的滋味可真是五味雜陳,既痛苦著又幸福著。一年級是小學的起點階段,教師如何引導如何啟發都將影響著學生今後的學習。現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即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關注自己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來評價教學行為表現對學生“學”的價值。

在實際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方式和習慣,初步學會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因此,一年級的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我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實生活,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呢?

1、培養主動的願望。對於剛入學的一些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學習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的學習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觀察他們新的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氛圍和生動有趣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 引導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時,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生都列算式為:2+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 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絡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學習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佈置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真正的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平時的教學實驗,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教材為平臺有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對於數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必須得到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是一個新時期教師必備的素質。

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型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10月27日~28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功比賽。在此,要衷心的感謝於老師給我們創造的這個競技平臺,同時也感謝我區的劉主任給我這次鍛鍊的機會,並感謝商城的領導老師給予我無私的幫助與指導。

現在回想參加此次比賽的全過程,感覺參與本次活動的最大收穫在於準備和參與比賽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總起來說,通過此次比賽,我有如下感想和收穫。

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實際水平。

本次技能比賽的專案包括電腦操作、評課、筆試、說課等專案,可以說考察的非常全面。就我個人而言,自認為自己除了第二項沒有底外,其它的三項還可以。所以就放鬆了對教材教參和課標的研讀和學習,而專門去學習怎麼樣去評課。可事實往往事與願違,在我順利的通過電腦操作和評課、說課後,自己認為沒有什麼問題了。可是在我拿到試卷的哪一刻,我知道自己錯了、錯在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沒有認真地按照劉主任和學校的領導的安排,去研讀教參、學習課標。面對試卷上的題目,我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懊悔,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嚐到了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苦果――筆試成績中教材教法只得了區區的19分。雖然總成績還在一等獎之列,可面對19分的成績,我無顏面對領導。在此,我要向領導們認錯,我決心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正確認識自己的水平,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個問題,爭取做到事無鉅細,專心做事。

二、認清差距、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通過參加本次比賽,特別是通過觀摩各位優秀老師的說課,我認清了自已的差距和今後要努力的方向。參加本次比賽的老師們各顯其能,把自己優秀的一面都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她們)他們在比賽中所流露的那種沉著、自信,那種能準確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且能從知識所在的領域分析教材的特點,教很值得我學習。如沉著冷靜的徐銀老師、思維細縝的汲廣鳳老師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從呂健老師的那節說課上,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她讓我學會了怎樣說課、怎樣設計說課,讓我知道了,我以後的路怎麼走――總之,通過本次比賽,認清了差距、明確了方向,我要不斷努力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認清差距、找準目標、努力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鍛鍊自己,讓自己早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從對小學數學學科性質的認識出發,來分析與闡述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主要任務,並用發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論來論述小學數學課程的變革與發展,尤其是結合小學數學的發展和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來分析今天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

從教學研究的論述角度看,本書始終將眼光盯住兒童的學習,始終在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教數學。下面就從探究學習這一點談談我的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資訊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上用不著選擇和創新,因為自有教師為他們選擇、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重在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運用,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中,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麼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小學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要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並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作為只是幾年教齡的老師來說,認識到教學常規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就必須遵守常規,這次教導處組織我們老師學習教學常規,藉著這個機會,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教學常規的心得與體會。

先談談科目,數學是思維性與能力性都特別突出的的一門課程,體現著學生智慧的表現形成,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老師在數學教育中注重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要努力做好各個方面的前提工作,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有所給予。

首先要做的是備課,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備課先備備教材,上課只是45分鐘,而要上好這45分鐘的課,在課下老師要花費幾個45分鐘來備好一堂課,這樣老師才能比較好的給學生上課,講好難點、突出重點,上出一堂好課。當然備課也要備學生,新課標要求我們老師教學要以人為本,這不是空話,我們老師準備的內容要適合學生的接受和認知,這樣上課才有意義。

其次是上課,上課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就這幾年的經驗下來,發現注重一些基本步奏是很重要的,如注意教學目標,注意板書,注意小結,注意講練結合等,為了上好課,教師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讓學生知道這堂課要求達到什麼目標,板書和小結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加深對新知識的記憶,講練結合是數學中鞏固新知的必要手段,如果講了一節課連題都不會做,那肯定是不行的。

最後是作業,作業要注重針對性和分層性,上課講了什麼內容,課後就應該相應的進行鞏固,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當然對數學來說,適當的佈置一些研究性或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作業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規課的教學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最多的教學活動,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就應將日常的教學常規落實到底、落實到位,但這說得容易,做得難,讓我們一起自勉吧。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憂墾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8

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教學目標,也正發生著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點體會:

一、設定問題情境化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一年級學生從無知好動的幼兒轉變為小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新教材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一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有趣地展現出來,特別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設全班同學吹泡泡,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裡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泡泡,一會兒泡泡沒有啦,這時我抓住時機,誰能講一講你吹了幾個泡泡?現在有幾個泡泡?全破了、沒有了;沒有用什麼數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知識。從而揭示課題,緊接著再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數一數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小貓各釣幾條魚?當學生講第四隻貓沒有釣著時用什麼數表示?用“0”表示,充分讓學生體會把問題情境故事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一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用“分蘋果”,學習得數為“0”的減法用“小貓吃魚”,學習“5”以內的減法用“摘果子”,認識時間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課題表示,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教學“大家來鍛鍊”時,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校園讓他們發現身邊的數學,從而提出數學問題,再解決問題。教學得數是“8”和“9”的加減法時,讓學生擺一擺、塗一塗,在擺和塗中去發現加法和減法算式。悟出方法,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說:“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實驗教材特別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出手指遊戲”,“幫小動物找家遊戲”,“下棋遊戲”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3、重視模擬活動。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認識前後”設定模擬賽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模擬父母整理房間,模擬宇航員“遊星空”,“數星星”,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重視合作交流活動。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

5、重視評價活動。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地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運用知識實踐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因此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中解決問題。如:教學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放手讓學生去實踐,通過自己塗一塗總結出加法和減法算式。當學生初步學會統計知識後,放手讓他們去統計自己的身邊的數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幾件,春夏秋冬的褲子幾條、鞋幾雙。小書架上的書,家中餐具、一月的水、電、氣等。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學生同時在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獲得了一些數學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新課程實驗中,老師要帶著新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9

許多專家都認為:一個學生素質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能否通過數學學習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並運用它們去解決數學問題以及日常生活問題。而我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中,也得出一個類似的結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比具體的數學知識更加重要,因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極其重要,這樣可避免“題海戰”,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條件。

一、數學教學中的基本思想

在數學領域中數學思想方法不計其數,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都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有些數學思想方法他們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麼多的數學思想方法都滲透給學生也不現實。因此,應該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1.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物件,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和複雜的數量關係,藉助圖形使之形象化、直觀化、簡單化;另一方面,複雜的幾何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係來表示。在數學教學中,由數想形,以形助數的數形結合思想,具有可以使問題直觀呈現的優點,有利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在解答數學問題時,數形結合,有利於學生分析題中數量之間的關係,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迪思維,拓寬思路,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數形結合思想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數形轉化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數學的重要理論和解題工具。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滲透於數學教學和各個階段,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愈來愈廣泛,其體現形式愈來愈豐富多彩。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是數學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變的觀點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變形,就是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是對問題進行直接進攻,而是採取迂迴的戰術,通過變形把要解決的問題,化歸為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從而求得原問題的解決。其基本思想是:將待解決的問題甲,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個已經解決或者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乙,然後通過乙問題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問題甲的解答。這種化歸思想不同於一般所講的“轉化”、“轉換”,它具有不可逆轉的單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難為易,化生為熟,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曲為直等。在小學數學中蘊藏著各種可運用化歸的方法進行解答的內容,讓學生初步學會化歸的思想方法。如:教學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裡要推匯出圓面積公式,在推導過程中,採用把圓分成若干等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從而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這裡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就是把曲線形化歸為直線形的過程。

4.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是根據教學物件的本質屬性的異同按某種標準,將其劃分為不同種類,即根據教學物件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歸入一類,把具有不同屬性的歸入另一類進行分析研究。分類是數學發現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如果對學過的知識恰當地進行分類,就可以使大量紛繁的知識具有條理性。一般分類時要求滿足互斥,無遺漏、最簡便的原則。如整數以能否被2整除為例,可分為奇數和偶數;若以自然數的約數個數來分類,則可分為質數、合數和1。幾何圖形中的分類更常見,如學習“角的分類”時,涉及到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滲透著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其中幾種角是按照度數的大小,從量變到質變來分類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個角大於、等於和小於90°為分類標準,可分為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邊的長短關係為分類標準,又可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可分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過分類,建構了知識網路,不同的分類標準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結構。

此外,還有類比思想、組合思想、極限思想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都應注意有目的、有選擇、適時地進行滲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數學內容準備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依據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時注重與學生分析、探討解題思路與策略,在解題後帶領學生進行回顧,如本題應用哪些知識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還有哪些題可藉助本題的解法(多題一解)。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能大大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在探索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領悟隱含於數學問題探索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對這樣的“知識”消化,並吸收具有“個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思想活動。這樣遇到問題時,學生才能胸有成竹,從容對待。

3、在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複習中概括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複習中,要以思想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各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在解題訓練過程中以數學思想為主線,並進行知識點概括與歸納整理,從不同內容、不同角度、不同問題、不同方法中尋找同一思想。把數學思想方法納入教學計劃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練、概括的過程。對於習題的選擇不可以條塊分割、涇渭分明,應在知識網路的交匯處選題,有意識地設計隱含著數學思想方法的習題、高頻率再現,精心安排,恰到好處的點拔。特別是章節複習時,在對知識複習的同時,將統領知識的思想方法概括出來,增加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意識,從而有利於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精彩、最本質、最有價值的東西。正如日本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科學工作者所需要的數學知識,相對地說是不夠的,而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是絕對必需的;數學知識可以記憶一時,但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永遠發揮作用,可以受益終生,是數學能力之所在,是數學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總之,數學教學必須著眼於現代化,以適應21世紀教學教育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將數學知識真正建立在數學思想方法基礎之上,用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核心內容,並且能將知識和方法用於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