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優秀)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優秀)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1

下午看完,畫面挺震撼的,幾個訣別的淚點不錯。

水下還有月球的那個劇情真不錯,都體現了薪火相傳的意味。這一點特別好,拍的中國故事,就應該要融匯進中國的民族性格,民間故事裡的愚公“移山”,講的就是子子孫孫薪火相傳的.精神,電影裡通過移山計劃要表達的,不是靠那一個精英超人來完成人類拯救,拯救人類靠的是一代代眾多又渺小的個人通過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甚至犧牲自己來拯救自己。三個故事線,航天員線的代際傳承特別感人,吳京為了家人能進地下城而選擇離去,又為了別人的家人而選擇獨自留下,最後老航天員為了全人類留下去點火月球,一層層把這個情感拔高了。聯合政府線的代際傳承有點溫吞水,一個字不差把稿子唸完,中國人說到做大,聽起來平凡,其實偉大,就是少點感情帶入。科技線也挺感人,就是死了還要以數字人的形式來完成任務。

帶幾個孩子去看的,出來都說很好看,聽到50歲以上的出列,也為後面是要留下,結果是去犧牲,把一個視死如歸的淚點想象成了搞笑的鏡頭。

幾個搞笑的場景處理的也挺好笑,特別是前半段,太空電梯訓練時那一段,抓手和嘔吐那幾慕,觀影的小孩基本都笑出聲了,特別是朵朵為了那束花發飆一拳以及後面的“滾”,把孩子給逗的哈哈笑。

總體看,電影整體表現不錯。

畫面和特效9。5分,幾個大場面看起來非常不錯,太空電梯訓練和空戰部分不錯(孩子特喜歡太空電梯部分,質感真的做出來了),珠海航展剛帶孩子近距離看了J20,電影中的J20沒體現出那種震耳欲聾的那種霸氣,對我來講喜歡第一個垂直起降的鏡頭,向量噴管質感滿滿,但機身前部的增升風扇做的不像真的,還有就是氫彈爆炸特效沒體現出應該有的震撼感,光輻射沒有時延,但特效做成了地球上爆炸那樣的空氣衝擊波形式,這裡瑕疵。

劇情8分,太空電梯訓練和朵朵收花那一段特別好,爆炸月球也不錯,很燃。NEG總部開會那一條線,沒有體現出該有的重量來,類似小兒輩大破賊那種感覺。雖然李雪健最後在啟動行星發動機時那句中國人說到做到不錯,但前面的鋪墊感覺欠缺一點,後面的餘韻也沒體現出,啟動發動機居然靠一個士兵違規按電鈕來完成的,這裡劇情很不嚴謹。

帶4個10多歲小孩一起去看的,小孩看的很開心。我卻看的挺沉重,一個又一個人倒下,回望地球,只是為了那個2500年後的希望。

另,電影結束後面的彩蛋部分,是不是昭示3要拍數字人大戰AI。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

在看電影之前,我和媽媽一起了解了整本書的內容,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主要講了許多年以後,太陽內部能量耗盡,即將巨大化,並會吞噬臨近的幾個星球,也包括地球。由於太陽已經沒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到地下城。但地下城空間有限,並非有所有都有資格進入避難,需要抽籤決定,那些沒有抽中籤的人只能留在地表等死。

後來,地球人只剩下30億,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決定製造1萬臺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這就是著名的“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耗時2500年,歷經100代人,共分為“剎車時代、前流浪時代、後流浪時代、新太陽時代”四個階段,最後直到地球找到新家園。

瞭解了這些,再來看電影就好懂多了,電影只是演了地球在後流浪時代經過木星的一個片段。(以上內容是我查詢的全書介紹)

這個電影裡有讓我感動的地方。

第一處是: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劉啟四歲時離開了他,到太空空間站執行任務。本來今天是他離崗的時間,他就可以回到家父子團聚了。但是因為行星噴射器不足以脫離木星引力,地球如果被木星吸引就會被撕碎消失的。在這種情況下,劉培強決定把空間站的彈藥點燃,給足地球動力,在與兒子告別之後,他消失在煙火中。我覺得他十分堅強、勇敢,為了人類的生存甘願付出生命。

第二處是:在救援小隊正在完成可能為零的任務時,他們請求支援,那些已經無望離開的來自世界各國的救援小隊毫不猶豫地起來幫忙。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死,為了人類的.家園,在絕望中用自己的力量尋找著希望。

除此,在這部電影中,我還感受到劉啟的成長。

劉啟對姥爺的稱呼一直都是“老東西”,我認為這樣很沒禮貌,不尊重老人。可能他與姥爺的感情不好吧!但是當他看著姥爺掉下電梯,他十分傷心,大聲地哭喊。面對爸爸,他一直就是恨的,等到最後爸爸為集體犧牲,與他最後告別,他十分眷戀,不讓爸爸離開自己。還有,當劉啟的車被徵用時,他一心想回家,但到最後,他知道事情真相後,他主動地加入救援隊,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一個人去裝置火石。可見經歷過這些,他由一個衝動、任性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勇敢、有擔當的人。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3

半夜驟醒,滿腦子都是電影的場景和情節,似乎還沒有一部科幻片給我如此大的衝擊,實事求是地說,《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對續作沒抱有太大希望,考慮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組隊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卻震撼無比,讓人無法自拔。

開篇的空戰和太空電梯巨集大場景,譽為世界頂級的水平亳不誇張,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實的謊言》、《獨立日》外,再沒感受過同等的震撼。中國電影技術,特別是科幻電影起步雖晚,典型的中式技術爆炸風格,壯哉!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很難把控的科幻主題,在我看來,國內也只有劉慈欣、王晉康才有成功的作品。《流浪地球》於我高考那年的暑假刊載於《科幻世界》,用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吞噬,流浪於宇宙,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是對當時緩解高三壓力的我的巨大獎勵。可是當時年紀尚幼,對主題沒有過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並非1的續集,而是前傳。片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中國外交發言人的角色用一萬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斷裂癒合的故事提醒人類抱團,在付出內鬥的慘痛代價後,在毀滅面前,人類方能抱團互信。人類文明,是懷疑和戰爭的文明,也是犧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毀滅地球N次的核彈,也有關鍵時刻選擇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犧牲換取希望的決絕。

影片以人類內鬥開始,數字生命還是實體延續,本身並無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認知的爭執與鬥爭,雙方都認為是最好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數字生命關鍵時刻聯通全球網路以啟動地球發動機的方式,完成了兩種觀念的融合。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殘酷,是小我的犧牲。跳脫人情倫理的束縛,就像以抽籤為主,輔以特殊貢獻決定進入地下城的名額的方式。不考慮老弱婦孺的'殘忍,卻是延續主題下的科學選擇。這是影片沒有刻意強調卻在進入地下城的隊伍中隱射的主題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類的奮鬥努力結果,境界上遠高於美式的超級英雄,邏輯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機關頭,在中國的倡導下,不同膚色的捨命合作,傳達出一種非霸權的世界領袖風格。

觀看這部電影,孩子們未必能看懂全部,卻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科幻,絕非簡單的消遣,而是一種前瞻性的思考。給歲月以文明,給文明以歲月,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終有一日,面對危機,人類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4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認為生命如果像絢爛奪目的夏花,努力去盛開,那麼死亡就如秋葉,寧靜唯美地接受所有的結局,只要已盡力去爭取經歷過了,便沒有遺憾了。觀影《流浪地球2》以後,我想借用這句話表達對科技與文明的關係。那就是“科技如秋葉靜美,文明如夏花燦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雖然人類只能像蜉蝣一樣寄託於天地之間,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但卻可以依靠網路的普及,資訊的傳播,身處方寸間,可知天下事,人生不滿百,穿越五千年。正是科技的.發展,才使得人類文明不斷向前。

如果說在過去,科技是守護文明的護花落葉。那麼在未來,科技就是延續文明的“諾亞方舟”。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剛剛過去的2022年,北半球整個夏季在熱浪中灼烤,整個世界發生了很多氣候事件,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逐步走向現實,《流浪地球2》中劉培強帶有試探性的“靈魂發問”-“MOSS,人類能活下來嗎?”這是人類可能要面對的生存危機,影片中,有人選擇駕駛飛船離開地球,有人選擇帶著地球尋找新家園,還有人選擇數字生命延續,其實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是科技的秋葉給與人類迎接下一個春天的力量。

“天分本無私,人性皆相似。”人天生是無私的,人性也相似。科技會發展,人類的情感也會進化。科技可能繼續守護著文明之花,讓它聖潔如白蓮,田田荷葉間顧盼生姿;也可能會同化著文明之花,讓它綻放,化為粉末後冰蝕心靈。就像遺傳有變異一樣,這個世界也在朝著“利人”和“利己”的兩極分化。

劉慈欣告訴我們:站在銀河系外,看著小小的地球再次向太陽跌去,小小的人類啊,統統去流浪。再大的事成了小事,再高的位都是低位,再多的財都是浮雲,如果沒有了人類的文明,科技的未來又在哪裡?

《流浪地球2》中,天梯爆炸,方舟計劃擱淺,人們在大雪中跋涉、在災難中逃生,隕石激起巨浪,如何拯救地球?誰來為人類而戰?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講的“股骨”故事,劉培強飛向太空守護人類家園,讓我們看到了為了團結起來的東方愚公,讓我們明白了無數根癒合的股骨,才是人類的文明。

科技如秋葉靜美,文明如夏花燦爛,沒有了科技,地球也許還處在昏昧之中;文明如夏花燦爛,科技如秋葉靜美,沒有了文明,人類和蟲子還有什麼不同。唯有科技為葉。才有文明之花,絢麗於浩渺宇宙,唯有文明作花,科技才枝繁葉茂,有了存在的意見。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5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己這個年齡的時候只有《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戰役》還有《鐵道游擊隊》等等愛國教育片。現在他們都是這類科幻大片。科幻題材的電影我看過《後天》,那時候是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流浪地球》比《後天》還震撼,畫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希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說中國為什麼前幾年拍不出這樣的電影呢,不可否認有借鑑參考的因素,但從零到一是創新,從一加一大於二也是創新,《流浪地球》就屬於後者,而且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換成了中國人。

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棲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見曾經的藍色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樣的渺小,人類也如此。迄今為止從我們的祖先到現在的人類,活著真不容易。對於個人也是異常艱難,小的時候到現在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險擦肩而過,大家試試想一下,如果曾經的某個因素偏差可能我們都看不到現在的太陽。對於我們微不足道的個人,活好當下,珍惜現在,用力的過好每一天。

堅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類的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我相信我們不能沒有希望,如果放棄希望就是一種犯罪。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沒有放棄希望,在最後關頭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氫氣層引爆空間站所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以及他們的救援團隊沒有放棄希望,在大家都紛紛撤離的.過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轉向動力中心去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各國救援執行人員在感召下沒有放棄希望,最終他們返回基地協助救援。正是在這樣的希望之下,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駛軌道上來。

電影的場面再加上3D的效果會給觀影的我們視覺的衝擊。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還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視大褲衩和東方明珠;有地震帶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建築物的再次轟然倒塌的壓頂;有木星大氣波衝擊帶來的從天而降的火球衝擊地面,這些場面的刻畫絲毫不輸國外大片。情感的敘述也是細膩周到,有父子感情的衝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膽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環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處,直潤人心。以致電影結束影院的燈亮起,座位上的人們還久久不願離去,仍舊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那種氛圍之中。

網上有人說《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將開啟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專業人士不敢妄評,我只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是一部好電影,並願意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也願意寫一篇觀後感來記錄它,正如現在正在乾的事。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6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供給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嘛

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吳京主演,自從上一次看過吳京拍的《戰狼2》後,很久都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溫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以往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岩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為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衝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於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後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為新的恆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恆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麼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著太陽一齊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當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對於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至於我的後輩子孫如何,我也不明白,整個人類的發展和禮貌肯定是越來越好,向著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

自然的變化有自我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來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還是迴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禮貌的提高,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7

春節的時候為了特地去看了這部片子,出來以後就一個感受:這部片子就是即使世界已經有了好萊塢,但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電影、電影工業的原因。

關於選材,Get中國問導演為什麼選擇《流浪地球》?郭帆導演說大劉的書我每部都看過。當時有三部大劉的小說《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可以選擇拍成科幻,當時我的第一直覺就是如果三部選一部就一定是《流浪地球》,後來仔細的想了下也只能是《流浪地球》。因為這個故事是可以被裝入近未來的,而且我覺得《流浪地球》有一個很酷的形式感,雖然我當時也說不清為什麼它很酷,我只是覺得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真的很酷,但覺得它酷的原因我不知道。那個原因是我後來去了美國才意識到。原來這個東西在美國人看來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原來它是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核心,就是我們對土地、對家園的深厚情感,才會導致我們連逃離的時候都要帶著家。所謂的家並不是說物理上我們呈現的地球,是一堆石頭,房子的六面牆壁這樣的`物理空間。這個房子當你買的時候代表了你的家庭,老婆,孩子甚至還有你丈母孃看你的眼神。這是我們中國人對家的理解,它絕對不是一個物理空間。當我們把地球推離的那一刻,我們推離的絕不是一個物理的一塊石頭,它推離的是我們的家,我們所有的情感載體。這個東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別中國的。原來它酷的來源是我們文化給我們的,在外國人的眼中是特別奇特的。我突然意識到什麼是中國科幻,中國科幻的核心應該就是這個東西,至少在這個影片中是它。

《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成年禮。為中國科幻電影照亮了道路。這是一部致敬、借鑑各路好萊塢大片,但是核心非常反好萊塢的片子。真實觀影之後確實也有同樣感想,這部片子屢次打破了我往常看好萊塢災難片科幻片得到的認知。這就是我開頭所說的,為什麼有了好萊塢,我們依然要有自己的電影,自己的電影工業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輿論陣地,我們應該去爭取。就好像這部片,傳統好萊塢科幻片災難片,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強調的是英雄史觀,強調的是沒有主角團隊就沒有人類和地球的明天。

但我們其實從來不這麼說,很早就有偉人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一個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英雄史觀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少了某個主角,人類就會滅亡?不會,少了主角,還會有另一撥主角成為主角,繼續著推動歷史或者拯救人類的程序。而主角之所以作為主角,很可能僅僅是他是一個親歷者、見證者。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8

聽說風靡全國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上映,我也是期待已久!大年初二,纏著爸爸幫我定了一張票,我一個人急吼吼的趕到電影院。剛一出電梯,我驚呆了!哇!看電影的真是人山人海啊!就連每走一步都要仔細看著腳下是否踩到前面的人,不然就尷尬了。離電影開始還有半小時,唉!早知道就晚點來了,我心裡嘀咕著,連站的地方都沒有,想著要不再出去晃悠一會兒吧,可是這好不容易擠進來的,又怎麼出得去呢?想想還在算了吧,於是獨自一個人踮著腳尖靠著取票機我開始了我的手機小遊戲吧。

觀看電影

好不容易等到進場時間了,我本就對這電影充滿期待和好奇,入座下來,我滿心期待,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著,看著看著,也沒有覺得多精彩,因為是下午的原因,加上我平時就有午休的習慣,我連續打了幾個哈欠,有點尷尬地瞄了一眼周圍,重新坐好,打起精神,到了後半部分整個電影高了高潮的地方,電影院的人都被震撼了,所有人都融入進劇情中一樣了,一會兒有人發出感嘆聲和驚訝聲,到了電影最煽情的橋段,我明顯感覺到周圍的哽咽聲清晰入耳,就連我這個媽媽口中的“鐵石心腸”也紅了眼。

影片結束後,所有人還沉浸在剛剛劇情裡不肯離去,直到片尾曲徹底結束,螢幕變成黑白色在跳閃,大家才紛紛起身自覺地排著隊退場。其實我並不覺得大家是被震撼了,大半原因來自於這部電影的結束方式比較特別,而且這部電影的格局讓人潛意識裡產生一種尊重,來自中國人的敬重。

觀影感受

電影看完,我邊走邊想其實每個人都對這個社會或多或少的犧牲過,不論青年、中年、老年,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犧牲,奉獻與犧牲是前進的主要旋律。此片還告知世人,任何事情面前只要團結一致,永不放棄,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回報和成功的希望,我們學習和生活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地球開始流浪時,全球人口死掉了將近一半,僅剩下三十五億人口,這部電影的殘酷性在中國電影中是很罕見的,電影裡煽情,催人淚點的地方很多,讓人看完印象深刻,頗有感慨!這還是一部很有中國特色文化的一部電影,寫出了中國人在面對末日災難來臨時候的勇敢精神,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所不能相比的,它讓觀影之人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愛國及奉獻精神。人類想要逃離,這是很殘酷的現狀,但唯有愛才是人類生存下去的根本!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9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嘛?

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吳京主演,自從上一次看過吳京拍的《戰狼2》後,很久都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溫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曾經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岩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為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衝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於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後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為新的恆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恆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麼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著太陽一起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該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對於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至於我的後輩子孫如何,我也不知道,整個人類的發展和文明肯定是越來越好,向著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

自然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來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還是迴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