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人世下游》經典觀後感大綱

《人世下游》經典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人世下游》觀後感(一):比較亂。

《人世下游》經典觀後感

不知道導演是想表明什麼樣的主題,是人性的泯滅?是石油耗盡後世界滿目瘡痍?

從片頭看到片尾,不看介紹我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可以說我的思想深度太淺看不懂。

開頭與影片中間的連線沒有介紹清楚,以致看到中間我以為女主是男主他媽。

難道說失去了石油世界就變成了這樣,太不合邏輯了吧。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可持續能源,還有很多新型能源未開發呢。

要說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當人類經歷了文明社會後,文明消失就等於世界毀滅。

《人世下游》觀後感(二):美國人對“中國模式”的未來推演

模糊記得以前看過一部英國電影,好像叫《程式碼46》(Code 46),講的是按照“中國模式”形成的未來世界,一個英國人到上海去調查海關通行證作假案件的故事。這個未來世界裡,世界上最發達的上海同世界其他地方是隔離的,上海高度發達,其他地方是一篇貧瘠和荒蕪,進入上海必須要有通行證,後來主角的通行證到期,回不了家了,為了回到自己家裡,只好偽造了通行證離開。

這部片子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是“烏托邦”,其他地方卻是混亂、殺戮、痛苦,人世下流的人們都想進入美好的“烏托邦”世界,但是卻不知道,“烏托邦”的美好是建立在大多數下層人們的痛苦和貧困的基礎上的。下流世界的人們進入尋找和走進“烏托邦”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佩服西方人對於社會問題思考的深刻,原來“中國模式”只是一個笑話,就是一個隔離等級制度。

這兩部電影情節給人的感覺都很混亂,整體格調比較黑暗,不像歷來美國科幻片那麼的大氣和流暢,顯示出西方人對東方人社會模式的迷茫、疑惑,無奈中只好給出一個無解的結局。

《人世下游》觀後感(三):1981年的導演

考慮到年紀,1981年5月,也就沒什麼好說了。到今年還不滿30,不到30歲,一個人獨立擔任編劇/導演,並且完成了電影。05年又能有多少歲,在他的年歲中,應該算是了不起了。畢竟拍一部電影是很花錢很花錢的事業。

這部電影失敗之處在於編劇,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海明威的祕訣,在於省略很多不必要的戲份,這樣才更有吸引力。而本片前部,用了相當片幅交待戰前?的石油評議,既不是草蛇灰線,對劇情又無重要影響,實在毫無必要。繁複的打鬥場面,也是敗筆。至於多畫面,更象是實驗電影了。

在IMDB上查到07/09年,該人還在電影界活動。應該算是一個好訊息,畢竟,這部失敗電影足以毀掉一個人的前程。

作品的題材則是相當出色,另一部片子,凱文柯斯特納也拍過類似題材的《郵差》,很不幸,票房一樣失敗。似乎所有的人,都對末世完全不感興趣。誠然,在現在,戰勝了蘇聯,美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生物技術和奈米技術又躍躍欲出,末世的可能性,似乎遠遠不可能到來。然而,經濟危機的陰影,若有若無,開始籠罩在可見的未來。正是29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了那個德國小鬍子的上臺。誰又能說,這次的危險,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在中世紀,羅馬的衰亡,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的衰落。如今,巨大的城市群。在經濟崩潰後,無疑將成為新的地獄。

電影和小說,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文藝或是其他。有趣得是,在人與人聯絡更加緊密的現在,對於未來的認識,對於這些文藝的看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經濟,進而波致未來,實在是相當饒有興趣。法國大革命的萌芽在於狄德羅和百科全書學派,而國內的另一場大革命,僅僅起源於一位詩人革命者。

本片和輻射系列的遊戲所描述的一切,在今後幾百年的未來,不可能發生麼,未曾不見得。野獸不會永遠囚禁在籠子裡,只有人類心中有貪婪仇恨嫉妒等等七宗罪,始終會重複同樣的故事。

很好的電影題材,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