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班主任工作反思: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你準備好了嗎?

班主任工作反思: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班主任工作反思: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你準備好了嗎?
-
-
主任工作反思: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你準備好了嗎?
  3月15日下午第一節課,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只聽王小華同學在嗚嗚痛哭。詢問之下,原來是被初一的孫恆同學一拳搗在鼻樑上,疼痛難忍。當時沒有細問,忙打電話讓家長接孩子去醫院檢查。稍後我又調查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初中生孫恆從別人口中得知,王小華同學欺負自己的妹妹,打抱不平,因此及時與中學取得了聯絡。得知此事後,中學領導與老師對此事做了嚴肅處理,通知了孫恆的父親。大家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可誰知,孫恆在老師及家長批評下,產生了過激行為。他拿著一把刀,一怒之下跑到小學,跑進六一教室,要找王小華同學。學校頓時一片驚慌,大家忙著疏散學生,打電話通知中學及其家長,其餘老師勸阻孫恆同學,可是孫恆在情緒失控之下,很難接近,滿校亂竄尋找王小華。怎麼辦?我緊緊跟上他,努力尋找機會與他溝通:“孫恆同學,你先冷靜下來,放下刀子。”可他雙眼發直,雙脣緊緊地抿著,一點不為之所動。這時他的妹妹上前抱住哥哥,拼命奪刀。“孫恆,老師理解你,請你先放下刀,我們談一談。你有什麼委屈,跟老師說,請相信我。”我平靜地盯著他的眼睛,堅定地走向他。五分鐘後,他緊握的手終於鬆動了,放下了刀子。我連忙拉住他的手,安慰他,只見孫恆上脣肌肉顫動著,雙眼充滿淚水,內心極為激動。大家拉他到辦公室坐下,讓他平靜一下情緒。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學生調皮搗蛋、惡作劇、逆反對抗、違紀犯規等。這些問題確實令老師氣憤、煩躁,可是簡單粗暴的批評適得其反,令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了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給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班主任工作 )針對這一事件,我們中小學聯手,及時與家長溝通,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孫恆也向老師敞開了心扉,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這也給所有的教師敲響了警鐘,如何教育青少年,避免過激行為的發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極大的耐心,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與科學的調適方法,避免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
  在師生關係中,教師是決定關係的主要方面。教師可能讓一個孩子的生活變得痛苦,也可能讓一個孩子的生活幸福;他可以是一個實施懲罰的工具,也可以是給予鼓勵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個學生,也可以遷就一個學生;他可以傷害一個心靈,也可以治癒一個靈魂。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錯誤,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多給後進生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讚揚、去鼓勵。為後進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願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樑,教育才能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