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老頭》讀後感【彙總15篇】

《高老頭》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老頭》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老頭》讀後感【彙總15篇】

《高老頭》讀後感1

這本書讀完了,我瞭解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利益,親情本應當是純潔的,不應當夾雜著私心雜念,高老頭名義上是無私的父愛,卻也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所以導致女兒應對金錢,能夠忍心捨棄父愛,拉斯蒂涅為了金錢放棄了樸實,沒有了真誠,有的是利益薰心的騙局。感情和親情有時對於我們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對於利益薰心的人來說,卻顯得彌足珍貴。他們忘記了親情和感情的存在。人人都說社會是骯髒的,在金錢的面前,任人唯親的蛀蟲大有人在,為了漲工資,為了更好的生活,出賣自我的靈魂作交換,拿著用諂媚換來的金錢和地位當做炫耀的資本,不明白是可憐還是可恨。滿嘴的仁義道德,見不得人的事情又做了多少呢?

捫心自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提高,未來的經濟靠的是實力,做一個有職責感,有使命感的學生,而不是做一個被眼前利益丟棄自我的夢想的人。高老頭的`遭遇可悲可嘆,卻又是自食惡果。拉斯蒂涅雖有志氣,卻沒有恆心和毅力,沒有抵抗誘惑的意志,終究是淪為金錢的奴隸,令人扼腕嘆息。時代在發展,思想也應當得到淨化,淨化人心,才能取得長遠的勝利。

感激《高老頭》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自我所處的位置,坦然的應對生活的磨難與苦痛,牢記高老頭與拉斯蒂涅的教訓,不做令社會所不容的事,既是對自我的負責,也是對學習的負責。

《高老頭》讀後感2

《高老頭》是法國19世紀偉大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它以局外人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所見所聞為觸發點,入木三分的刻畫了高里奧老頭的悲慘結局,揭示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高里奧老頭是倒賣糧食起家的暴發戶,對兩個女兒百般溺愛。不僅巨資陪嫁,使大女兒成為伯爵夫人,小女人嫁給銀行家。在她們婚後,為滿足女兒們揮霍無度的虛榮心,不斷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變賣家產,直到山窮水盡。

然而,高老頭的愛並沒有得到女兒們的正面回饋,她們只會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找父親,一次又一次,毫無底線和原則。他毫無保留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女兒們變本加厲的不孝:在父親發達時,左一句爸爸,右一句父親的哄著高老頭;落魄彌留之際的高老頭,迫切想見女兒們最後一面,可他的女兒們在忙著參加舞會、忙著應酬,抽不出時間來為父親端茶送水。最後的葬禮,只有幾個面熟的好心人出席。

如果說全文一定需要一個線索,那這個線索便是金錢。金錢不是萬惡之源,但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在金錢的誘惑下暴露無遺的人性,卻可能成為最毫無情面的劊子手、最直擊人心的'重磅炸彈。

高老頭的悲劇令人唏噓,尤其父女之間不平等的愛與付出的強烈反差讓人瞠目結舌。書本運用對比手法及細節描寫,生動刻畫了巴爾扎克特意指出的“真實到每個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抑或自己心裡,發現其中的某些成分。”

《高老頭》讀後感3

《高老頭》以1819至1820年初的巴黎為背景,主要寫了兩個平行而有交叉的故事:退休麵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女兒們拋棄,悲慘的死去;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向歧途。小說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與伏脫冷的故事。作家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舞臺描繪了一幅幅巴黎人慾橫流、極端醜惡的圖畫,展現了法國金融資產階級當政時期的金錢關係和金錢對人心的腐蝕,暴露了金錢勢力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亡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貴族階級的必然死亡,真實的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社會特徵。

高老頭是作者著重刻畫的人物,尤其是關於他愛的描寫。他原是個麵條商,大革命時期靠饑荒成為了暴發戶。妻子死後,他對兩個女兒極盡寵愛把全部的愛和希望都傾注在她們身上,滿足她們的一切要求,讓她們從小就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並把財產給她們作陪嫁,自己卻住進寒酸的公寓。在兩個女兒的輪番搜刮下,高老頭“像檸檬一樣被榨乾了”,並被女婿拒之門外。一文不值的高老頭最後貧病交加地躺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等死,兩個女兒竟瞧都不瞧一眼。

這部小說像一面罪惡之鏡一樣映照出金錢對人的腐蝕和因此造成的社會的陰暗之處,像一幕舞臺劇一樣活靈活現,所以我愛讀它。

《高老頭》讀後感4

《高老頭》這部世界名著出自法國十九世紀大作家巴爾扎特之筆,他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緻描寫,入木三分的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裡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讀了以後不禁使人掩卷沉思。

這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他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

這部小說最成功之處,我認為是作者形象的描寫了主人公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他們在父愛的滋潤下,從小過著奢華的生活,長大後貪圖富貴、追求名利,便帶著父親精心準備的鉅額嫁妝,嫁給了有錢有權之士,進入了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中。從此,她們拋棄了父親,讓他孤苦一人過著寒酸的生活。直至高老頭臨死前哭天喊地的想見她們一面都感化不了她們的鐵石心腸,最終只能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巴爾扎特用他那鋒利的筆,把這兩個女人的卑鄙心理、虛偽的'面孔、慘無人道的行為揭露的淋漓盡致。這兩個女人簡直就是當時社會中無數婦人的縮影。巴爾扎特以小見大的筆法用的恰到好處。

高老頭為女兒獻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其實,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想讓女兒們快樂的生活,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小的願望而已,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的心願。父母對孩子傾注了一生的心血,讓孩子茁壯成長,我們要記住一句話“你的笑容,永遠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高老頭》讀後感5

拉下晚霞的簾,推開黃昏的窗,深吸一口氣,感慨人生滄桑。

偉大的父愛在金錢下是那般一文不值。

在那個年代,金錢是資本主義新時代的標記,而父愛只是過了時的宗法制殘留的感情。

對於金錢所腐蝕的父愛,剩下些什麼?嘆息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我未嘗想過,在金錢與父愛的抉擇中她們毅然選擇的是金錢。極端利己主義淹沒了一切道德原則。高老頭的財物被榨乾,終被拋棄,落得家破人亡。原來,金錢下的溺愛如此令人心碎。

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一味的順從只是悄然的放縱,換回的也終究只是背叛。

高老頭依舊堅持著,堅持一如既往愛著她們,沒有理由,也不存在是否值得,也許,在他心中,這便是愛。

故事發生在過去,而卻影響著未來。

放眼看看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同樣是愛,詮釋在不同的年代,又有何差異?同樣是子女,接受著相同的呵護,又有何分別?同樣是父母,給予這無私的關懷,又何異於高老頭的執迷不悟?

人們常說,這是社會風氣的產物。是呵,社會源於人,用於人,歸根到底這依然是人自身的問題!人性在某個方面的缺失,才是導致一切社會問題的罪首。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高老頭》讀後感6

高里奧就是高老頭,他原來是一個麵粉商,有一些積蓄,但很節儉。在伏蓋公寓,他是一個被人嘲笑的物件,而他同時也是一個讓人尊敬的老人。

他有兩個女兒,他為了給他女兒一些經濟幫助,把自己的金飾物全部當掉。而這個老人得中風倒下時,在臨死前,他嘴裡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女兒們:“納西、費納(他的女兒)……”而他的女兒們此時一個在家中與丈夫商量事情,另一個則在參加舞會。皮安訓和拉斯蒂涅克兩人去向她們通知高老頭病危時,她們依然無動於衷。彌留之際,高老頭心中記掛的'仍然是女兒們的歡樂,他向皮安訓和拉斯蒂涅克說:“讓她們玩,別去打擾她們!”

兩個女兒視父親為累贅,可是高老頭是怎麼對待他的女兒們的呢?他說:“我這個人的生活全系在我的兩個女兒身上了。只要她倆玩得高興、開心,穿著高雅體面,只要她倆的房間裡鋪著地毯,我穿什麼破呢衣服,睡在什麼地方有什麼關係?只要她倆暖和我就不感到冷;只要她倆在笑我就決不會煩悶。”這就是高老頭父愛的全部,只需付出不求回報。

這個老頭是一隻豐富多汁的檸檬,他把自己身上的水分全擠給了寶貝女兒,而他的女兒們把他的皮肉榨乾後將他丟棄了,他卻沒有半句怨言。

《高老頭》讀後感7

書名雖為高老頭,卻以涉世未深而野心勃勃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克為主角,花大篇幅敘述和塑造包圍在高老頭身邊的漠然自私的事件與世人,把最後一章作為高潮讓高老頭在垂危時傾盡其一生的思想和感情,這樣的安排處理出乎意料。也許小說是有一個主高潮和一個副高潮的。

主高潮是高老頭的臨終呼喊,副高潮則是第五章的鮑塞昂夫人的舞會,作為高老頭的反面註腳而存在,兩個高潮的`設定使小說在對比中協同宣明瞭世人總是要在自欺欺人中完成人生的落幕,無論鮑塞昂夫人還是高老頭,他們都是自欺欺人到死的典型,為了表面的虛幻的光鮮(對鮑塞昂夫人是貴族的體面,對高老頭是對女兒的愛戀),他們空洞的靈魂支撐不住現實的重壓。

高老頭不會有真正的解脫,因為他的解脫建立在虛幻的感覺之上。這是一部極其悲哀的小說,沒有給我們提出某種解決藥方,卻讓我們感受到至今依然可能存在的扭曲道德。拉斯蒂涅克也許是明知這一點的,所以他最後依舊要上紐沁根夫人府邸去追求世人所追求的一切。

《高老頭》讀後感8

讀過《高老頭》之後,我心裡忽生一個感慨——這個社會真現實。應該說這本書就是圍繞著“錢”來寫的,把“錢”途社會闡述的淋漓盡致。

高老頭的妻子早逝,因此他對他的兩個女兒很是疼愛,他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兩個女兒身上,傾盡全力的答應她們的要求,順從她們,溺愛她們。等到她們長大成人以後,一個嫁給了錢——一個銀行家,一個嫁給了官——一個男爵。高老頭幾乎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了他的兩個女兒做嫁妝,然而他卻不料,隨著他錢的`流逝,他的地位越來越低下,以至於到後來被兩個女兒雙雙趕出大門。可憐的高老頭啊,他為了能讓自己的兩個女兒過上錦衣足食的日子而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即使這樣,他的兩個女兒也沒有被感動,而是對他冷眼相待,直到最後,他才醒悟過來,可是已經晚了。

高老頭悲慘的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不過也正是他對這兩個女兒的過分溺愛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導致了他的女兒只會用金錢來評價父親對於自己的價值。

放眼四周,我們身邊有好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以為物質就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愛,其實不是這樣,金錢的愛只能是片面的愛,過分的溺愛也只能是畸形的愛,父母不僅要給孩子定量的物質享受,也要教會孩子什麼是孝,什麼是真正的回報。

《高老頭》讀後感9

人本性的好壞不一定是一出生就被決定了的,剛開始他們的本性就如同一張未被玷汙的白紙漸漸地接觸的人多了,就像一支支畫筆一樣在上面塗鴉。

就好比《高老頭》這本書中的一個人物——歐也納,剛從大學畢業,踏入上流社會的“小毛孩”,立刻就被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給引誘了。

本該靠著才華一步步過上人的生活,卻要靠著女人來過上腐爛的生活。自甘墮落地去當別人的情人,或許有人會認為那不是他的本意,他內心是好的,只不過被這個社會給影響了。

當然這不可否認有這樣的原因,但社會環境只是“誘因”,慾望才是“原罪”,如果他心裡沒有想過奢侈生活的慾望,又怎麼會讓他的表姐介紹他進入上流圈子。

因此,不能將所有的因素都歸咎於社會環境,本性是善良的,被環境汙染,但慾望是不會被影響,它會一天天壯大,從而影響至自己的心智。

在《高老頭》的前部分歐也納還有良知的',在高老頭生病的時候,他會去照顧他,甚至會騙一騙高老頭,讓他開心一點。最後,高老頭離世,歐也納也流乾淨了他最後一滴純潔的淚水。

於是歐也納,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失去了原有純潔的本性,慾望一天天侵蝕他的內心,再加上外界的干擾,也難怪他會這樣。其實人有慾望也是在所難免的,就是要看會不會迷失自我,為了慾望而失去本性,那未免太可悲了!所以我們在追求自己慾望的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本性。

《高老頭》讀後感10

拉斯締涅在寒磣的公寓和豪華的公館之間周旋,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對比,使他深刻的.體驗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一個大學生步入一個巴黎這座大城市,便設法深入到這裡。

“一樣一樣的入了門之後,他便脫去了老皮,擴充套件了生活的疆域,終於領悟到人有三六九等、一層疊一層,構成社會”

沃蓋公寓內部的寒磣,在主顧們同樣襤褸的衣著上再一次顯露出來。衣服雖破舊,幾乎每個人的身體都很結實,經受了人間狂風暴雨的吹打,幾乎每個人的臉都是冷漠、剛毅的,……讓你一見之下就感到他們已經演完或者正在上演的慘劇。

在這艱難的生活中無聲無息發生著連續不斷的慘劇,它表面上冷冰冰,卻把人心攪得激烈不安。

然而,這些臉色蒼白,經受著精神或肉體痛苦的人,巴黎的上層社會是不知道的!

對於下層社會的人來說:悲痛,只能在心頭忍著,眼裡含著淚水忍著。

沃特漢說:“昨日平步青雲,去公爵府上做客,今天躍落泥土,在債主家中乞討。這就是巴黎女人的本相。”

《高老頭》讀後感11

《高老頭》是法國19世紀偉大的作家巴爾扎克的一部優秀的作品。它以一個被女兒趕出大門的老頭為線索,講述了一所名叫伏蓋公寓的一家旅館裡,在19個人身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它入木三分的刻畫了資本主義世界裡人與人之間裸的金錢關係。巴爾扎克在這本書中,有力地批判了19世紀的巴黎。還通過故事中人物付脫冷的話來講述整個繁華的巴黎背後的骯髒。

高老頭把一切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她們找最好的家庭教師,為她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可是他的兩個女兒卻極其自殺、冷酷、無情。當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不缺錢時,她們就把自己的父親趕出家門;當她們缺錢時居然會厚著臉皮厚顏無恥地去乞求自己的父親。高老頭被逼得死去活來,患上突發性腦溢血去世了。高老頭臨死前哭天喊地的想見女兒一面,可就是等到高老頭死了下葬,他的.兩個女兒一個都沒有出面。連下葬的費用,都是高老頭在伏蓋公寓的一個鄰居拉斯蒂涅出的錢。高老頭這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毫無人性的冰冷心腸讓我感到厭惡和痛恨,她們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嗎?這是一種多麼不孝的行為啊!

“孝”是一種美德,無論古今中外。但事實上是“不孝”的人也不少。烏鴉也只反哺,更我們何況我們人呢?

《高老頭》讀後感12

他如飢似渴的接受了奢侈的貴族生活,愛上了豪賭,輸贏很大,終於習慣了巴黎年輕人的放浪生活。戀上了交際。他不知時間的寶貴,就這樣將它糟蹋。高老頭死後,他草草埋葬老頭,也埋葬了自己的最後一滴溫情的眼淚,埋葬了單純。

他那一雙眼睛簡直是渴望地盯著旺多姆廣場銅柱和殘老軍人院倥隆中間那塊區域,那裡便生存著他曾經朝思暮想打進的上流社會。最後,他對巴黎的富人區說:“現在咱們來較量吧!”在這之後,歐仁有了自己的`貴族頭銜,成了一個無恥的政客。

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多的是以歐也納為主線去敘述,高老頭並不算是本書的主人公,不過儘管如此,高老頭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而且巴爾扎克通過寥寥幾句就刻畫出了那種扭曲的父愛。沒錯,就是扭曲的父愛。高老頭為了兩個女兒放棄了一切,儘管他知道是女兒不對,但卻無怨無悔,哪怕自己過得再悽慘,只要兩個女兒高興就行。當然,首先要弄清楚一點,兩個女兒嫁給的都是有錢人,高老頭的女婿腰纏萬貫,但兩個女兒卻不問她們的丈夫要錢,一個勁兒的壓榨父親,這實在是太狠了。高老頭在臨死的時候才發出對兩個女兒的詛咒,實在是太悲哀。

《高老頭》讀後感13

今日分享來自商貿公司安保部白志強,《高老頭》的讀後感。

讀了《高老頭》,我在思考:為什麼金錢有那麼大的魔力,讓那麼多人迷失了自己?金錢太可怕了,它讓多少人做出了多少不符合道德倫理荒謬的事情來?

有一位曾位居十大首富之一的人曾說過:“以前沒錢的時候,金錢對我是一大吸引。慢慢的,我擁有一億的資產。但我還想擁有更多,當我擁有十個億的時候,我發現金錢對我的吸引力沒有那麼大了。隨著金錢的增多,金錢在我眼裡就像白紙一樣。於是我便不斷地把錢捐出去,做些慈善事業。”這位富豪能正確的面對金錢,做到坦蕩從容,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情啊!

金錢固然是好事物,它能換來物質與精神上的享受與追求。但它同時也是殘害人的工具,高老頭用錢維繫與女兒的感情,卻孤身死在公寓裡,連女兒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兩個女兒為了錢步入了上流社會,卻冷淡了親情,忘記了那種最無私的愛——父愛。在金錢面前,有的.人拋棄了愛人,有的人親手毀滅了親情,他們又陷入了什麼?

生命本是應該發出光彩的,可是卻被一些東西捆住了。金錢也應該是一種價值,一種符號,它不應該成為人們衡量事物的尺度,它不應該成為人類犯罪的工具。

適度地喜歡錢是正常的,可是過度的迷戀就不太好了。生命是純潔的,是高貴的,它不允許任何玷汙它的東西來進入它。即使金錢也不行,不要讓生命陷入金錢的泥沼。在這個金錢社會裡,把握自己,堅守自己,生命將更加精彩。

《高老頭》讀後感14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裡,住著一個名叫高里奧的老頭,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不知為什麼,他由最好的房間換到了最低等的房間,人也越來越瘦。終於,高老頭的變化之謎被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揭開了。原來,高老頭以前是個麵粉商,他為了討好兩個女兒,賣了店鋪,把錢分給了她們。兩個女兒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錢後,竟把高老頭從家裡趕了出來。

可心狠手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要錢,可憐的'高老頭被逼付出了最後一文錢,致使中風症發作。臨死前,高老頭想見女兒們最後一面,都被推辭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張破床上孤苦伶仃地離開了人世。這就是《高老頭》的情節。

讀完此書後,這位偉大的父親不由地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很憤怒也很不解,難道他的那兩位女兒真的那麼忙嗎?不,她們只是認為高老頭對她們已經沒有用了,於是她們並不珍惜時間、在現在卻顯得如此吝嗇時間的貴夫人用“沒空”這兩個冰冷的字去搪塞她們倆那可憐的父親,這兩位貴夫人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純真的小天使了,她們已經成為了“已名、錢、利為中心”的“傑出”代表了。

天下父母心,子女們只要有一些煩惱就能讓父母像得了心病似的,真是偉大啊。可是作為兒女的,很多時候卻不懂得那麼父母心。父母為了我們,往往可以付出一切,可是我們卻很多時候可以視而不見。這對他們偉大的愛那是一種踐踏啊。

其實,當我們成人後,白髮蒼蒼的父母需要的不是我們的錢,我們的東酉,只是需要我們一種關心而已,一句慰問而已。

《高老頭》讀後感15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一直想看的一本書——《高老頭》。我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來,津津有味的品味著。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作品,故事發生在一座破舊的付蓋公寓的的七個房客身上。揭露、批判了金錢對社會的控制和罪惡。高老頭曾經是一位家產千萬、十分富有的麵粉商。過度疼愛女兒,極力滿足女兒的需要。然而當他兩個女兒進入上流社會,分別成為貴族太太銀行家太太時,卻榨乾父親所有的財產,使父親從一個富有的商人變成一個沒有人憐憫的窮光蛋。還將父親遺棄在付蓋公寓裡。高老頭最終在“錢能買到一切,買不到女兒”的呼號聲中,悽慘的死去了。

高老頭過度的寵溺女兒,到頭來卻讓自己落下了這樣的下場。我們生活中也不是有許多被家長寵壞的小孩嗎?很多孩子上小學五六年級了,連馬路都不會自己過。在家裡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裡凡事都順著他們。愛,當然是偉大的,但愛的不當,往往會結出苦果。高老頭也不就是因為溺愛自己的`女兒,而在死後差點連棺材都沒有。父母愛自己的子女,自然是人之常情。但愛絕不是隨他所欲,而是有原則的滿足他的要求。

“愛孩子們,這是母雞也會的。但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卻是需要才能和廣博的生活知識的偉大的國家事業。”高爾基的話是多麼深刻。願天下的父母仔細領會高爾基的話,不要再盲目的寵溺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