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黃昏》讀後感大綱

《黃昏》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最近讀《季羨林》。引來些許感慨,片言記述。書中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季羨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學------------談人生、談讀書治學、談人生感悟。

《黃昏》讀後感

親近書的日子,讓自己感覺生活充盈而豐盛。走在路上,懷中揣著一本書,感覺好踏實;每天的生活雖然忙碌,但能咀嚼一縷書香,感覺一天的時光沒有白費,否則會有一種欠債的感覺。如何充盈自己的人生呢?

  一、良好的心態是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的根本。目前的生活雖然是忙碌的,

但卻是充實的。自己知道不是一個完人,但足以能夠克服目前的任何困難。因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大!如果不充分挖掘自己,那樣宣告中的時光會白白的'浪費掉。

組織上給自己安排的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負重看作是一種寶貴的挑戰。向自己的能力挑戰,向自己的“工作方法、技巧”挑戰。自是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但願能接受這種考驗。只要你願意,便不會為自己的付出而疲倦。

我們需要的往往是一種“我願意”的感覺!

  二、吝嗇時間,善於利用生活中的“邊角料”時間。

時間如同海綿裡的水,要擠總會有。在讀書方面,寫隨筆、撰寫文稿、提高

基本功方面要持之以恆。季羨林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四五點鐘起床,晚上讀書治學幾個小時。這種對生命的高度敬畏值得我輩學習。自己雖不能做到每天都像是最後一天一樣珍惜,但應該時刻保持一種“時間就是生命”的意識

  三、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冰心老人送給別人的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由不為!自己尤其應當銘記在心。人總會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能夠及時地合計一下今後三年的規劃。思考著如何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如何做一個好人?讓自己滿意,讓大家滿意!

圍繞工作重點,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不要總想著最後的結果如何。重要的是努力去做,我付出了我的所能,我心滿意足。盡力了,結果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但是做不做卻是自己做主的。

在生活、工作的過程中,不可不顧及周圍人的態度,要及時徵求大家的批評意見,以便讓自己的工作能更進一步。最好能在別人批評之前先自我批評。人貴有自知之明嗎?

當然,也不可一位生活在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中。因為人與人的看法是不同的,千萬不可學那個“最後扛著驢走路的老頭”。認準了的事,就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大家可能因為你這樣做而心生異議。因可能因為你不這樣做而心生異議。你何不按照正確地方向去努力呢?這也許才是“走自己的路”的真正含義吧!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怎樣才是正確的路?可能仁者見仁,於我而言,莫過於對教育工作有利,對為別人服務有益,對個人修身、健身、成長有益。生命的質量提高了,生活的品位提升了。有些看似說假、大、空話的感覺,但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的確是自己最為關注的問題,真假與否,請明鑑!

一不小心在joyo上逛了幾本書,突然覺得買書還挺貴的,於是趕在下班前到浦東圖書館辦了張借書證。現在的圖書館福利越來越好了,只要80塊錢押金,不需要年費,憑身份證就能借書,好生方便。好久沒在圖書館裡逡巡了,剛睡了13個小時又犯困了的小師妹催著我快走,這個時候,我發現了這本書——《季羨林談佛》,也就是我在joyo上看中的幾本書之一,嶄新得應該沒有被讀過,那當然不由分說趕緊借上。

回到家,擁著溫暖的被窩把它看完了。現在希望除了小說之外,讀過的書都做一些筆記,所以趁著記憶還新,來寫寫讀後感

首先,很喜歡季老對佛學的態度,他說:“我認為,釋迦牟尼確有其人,是一個歷史人物。因此我就把釋迦牟尼當成一個人,同世界上的其他歷史人物一樣,他是我研究的物件。”這個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我一直以來對佛教都充滿興趣,但我並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此,季老也詼諧地說:“如果一個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種宗教,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他的研究不實事求是,不夠深入,自欺欺人。”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對季老這本從一個語言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到佛教史的研究論文集更多了層親近感。大學裡讀過不少佛教評論的書,要麼就是什麼法師的著作,講了很多好玩的公案之餘,非要給你說一番佛法道理,無趣得很,要不就是一個革命批判,講了些佛祖的故事之後就跳出來說一番唯心主義侷限性的東西來提醒讀者不要信這些故事,又可笑得很,這些都不是我足夠感興趣的佛教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