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大綱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1

《漁夫和金魚》是一首童話詩,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普希金所寫,主要講了一位漁夫抓到了一條會說話的金魚,金魚懇求漁夫只要將他放回大海,就滿足漁夫的要求。他本來什麼也不想要,但是他老婆想要,有了一件又要一件,不停的讓漁夫去找金魚要東西。最後,他老婆許的願望是讓她成為海底的主人,讓金魚來服侍他,金魚終於忍無可忍,把一切曾經給過她的東西都收回了。

這首詩告訴我們:做人不可太貪得無厭。詩中最令我讚歎的是作者對金魚心裡的描寫,普希金並沒有用“金魚心想:……”等句子,而是巧妙地運用了“大海微微起著波瀾”、“蔚藍的大海翻動起來”等語句,通過大海的變化,寫出了金魚從感激到震憤的心情。文中的老太婆是一個驕橫、凶狠、貪得無厭的人。作者通過她由窮變富、又由富變窮的遭遇,指出像老太婆這樣貪心的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得寸進尺,最終受到懲罰的事例:一位富豪,無意間購買了幾注彩票,卻中了特等獎。從此,他將自己的積蓄全部花在了買彩漂上,最終變得一無所有:一位村民無意間在自家院子中挖出了幾個金元寶,強大的好奇心和貪心最終迫使他將樓房地基挖孔,落得房屋倒塌,家破人亡……

其實,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2

貪婪是不可取的,知足常樂才是豁達的人生觀。這是我從《漁夫和金魚》中所悟出的深刻道理。

這是格林童話中一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名漁夫在一次撈魚時,撈著了一條會所話的比目魚。比目魚說:“善良的漁夫,我是讓人施了魔法的一個王子。求你放我回大海里吧。”於是善良的漁夫把比目魚放了。回家後漁夫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妻子逼著漁夫向比目魚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第一次,要一間石頭房子;第二次,妻子要當國王;第三次,她要當個教皇,這些要求比目魚都一一滿足了。唯獨第四個要求是要當上帝時,比目魚又讓她住進了原來的破房子。

知恩圖報的比目魚憤怒了,它受不了漁夫妻子的貪婪,收回了他們的一切財物。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們要懂得生活,懂得滿足,不要一味的貪婪。貪婪是永無止境的,貪婪就像一口陷阱,誘惑著人們,當人們一旦掉入其中,就會越陷越深,直到滅亡。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3

在這個暑假中,我看了不少課外書,最吸引我的要數《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位老漁夫,一天出去打魚,打到了一條金魚,金魚哀求他把自己放了,想要什麼都行。漁夫什麼都不要就把金魚給放了。可是他的老太婆卻是一個十分貪婪的人。她向金魚要了木盆、木屋、宮殿,最後要做海上霸王,結果落得了一個一無所有的下場。

故事中的小金魚知恩圖報,又愛憎分明、疾惡如仇。它為了報答漁夫的恩情而滿足了老太婆的各種要求。當老太婆蠻橫地要做海上霸王,並且要金魚來服侍她的時候,金魚就毅然收回了一切,給了貪婪的老太婆應有的懲罰。

故事中的漁夫是一個善良的老人,他救了金魚卻不圖報答,但他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為了使老太婆高興而違心地向金魚提出了種種要求。

至於老太婆嘛,她是一個貪得無厭、好吃懶做的人。她只知道索取、享受,不知道付出。故事中的三個人我最喜歡金魚的品格,它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也要做一個知恩圖報、愛憎分明的人,要學會珍惜,不能貪婪,如果貪得無厭,你可能最終一無所有。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4

這個故事講得是,有一位很窮的漁夫,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破舊的房子裡。有一天漁夫在海邊釣魚,突然釣上一隻會說話的金魚。金魚說:“請您放了我吧,我會報答您的”。於是,漁夫就放了金魚。

回到家後,漁夫的妻子聽了,就讓小金魚不斷的滿足自己的要求。開始只是要一個木盆,然後又要一幢別墅,接著又要做一位女皇,最後還想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上帝,並讓金魚侍候她。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反而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絕不可以象漁夫的妻子那樣貪心,不可貪得無厭,不要擁有了一些東西還要更多的東西。比如,我們有好吃得東西,吃了飽了還要拼命吃,吃壞了自己的肚子上吐下瀉,上醫院看醫生還得吃藥打針,結果由於我們貪吃,自己受苦受罪,何必自討苦吃。

我們要學金魚一樣,不但知恩圖報,懂得感恩。遇到好人時,我們要盡我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而且也要學金魚一樣懂得識破壞人,學會自我保護。身心健康的成長,才能快快樂樂、平平安安過上好的生活。

《漁夫與金魚》的讀後感5

“土屋”→“新木盆”→“房子”→“貴婦人”→“女皇”→“主宰大海的霸王”→“土屋”,漁夫的妻子一次次地向金魚索取,金魚一次次地滿足她,可她始終不知足,最終貪得無厭的老太婆回到了原來的生活。捧著《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我對童話的結局唏噓不已,我想也許當老太婆產生向金魚索要“新木盆”的念想時,便註定了故事的結局“老太婆坐在土屋的門檻上,面前還是那個破木盆”。

或許老太婆在一次次的得到滿足的同時,她的慾望就像膨脹了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終於在承受不住的時候,砰然爆炸。我想當老太婆回到土屋的日子時,她一定會扼腕嘆息自己曾經的生活是多麼幸福,而她卻錯過了所有獲得幸福的機會。真是“機會一去不復返,徒留遺憾空悠悠”。

是啊,幸福是什麼呢?也許幸福只是別人投來的一束善意的目光,也許幸福就是爸爸媽媽的.一聲溫暖的關心,也許幸福還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絲感動……

我把目光再一次投在父母忙碌的身影上,我的爸爸媽媽,普通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我家依然是幸福的一家子,而我更珍惜這樣的生活:別人的媽媽美麗如花,我媽媽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是為我而生;別人家很有錢,我家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辛勤汗水澆灌出來的;有的同學比我優秀,可我的成績也自己很努力的結果了……

豐特奈爾有這樣的名言“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最大的幸福應該就是能把握住眼前的幸福,也就是要知足常樂。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在麥地裡尋找最大的麥穗,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最終只能“兩手空空”。確實,“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世界很大,追求無止境,我們只能將其看成動力而非過大的壓力,否則的話很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永遠也不會感到幸福。

有這樣一首兒歌“幸福在哪裡啊幸福在哪裡……”我們一直在尋找幸福,如果你有雙發現的眼睛,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