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有感

讀《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逸爸在20××年讀過這本書。近期,在家長群內與各位家長分享了此書中的要點,藉此重新讀了一遍。我把要點梳理一下作為讀書筆記,分享給更多家長。

為什麼要分享此書?

第一,作者伯恩斯坦在家庭教育方面經驗豐富,曾幫助1000多個孩子和家庭修復關係。與有些西方學者的書相比,伯恩斯坦的語言相對接地氣,符合中國家長的口味。

第二,似乎孩子叛逆問題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也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

第三,我們對孩子的“叛逆”誤解太深,需要重新認識。誤解深,因為:1.千年來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成人們產生根深蒂固的觀點:叛逆=不乖、不孝、不敬;2.兒童心理學和腦科學,剛剛進入現代家長的視野,缺乏這些知識的情況下,沒有能力理解“叛逆”背後的原因。

這本書裡討論的孩子,是4歲至18歲,也顯而易見吧。3歲前,孩子自我意識很弱,談不上叛逆。18歲後呢,如果再叛逆,那基本是很難再拉回到正軌了,18歲後的成年人,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作者伯恩斯坦,在書中介紹了一個10天計劃,每個章節教述一天家長所需要做的是。是的,您沒有看錯,是指導糾正教育家長,正可謂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病了家長吃藥”。

讀《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有感

第一天

掌握你的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我們普遍認為,兒童時期、青春期都可能出現一段時期的叛逆期,是正常的必須經歷的叛逆期,等過了就好。但是,作者指出,我們不能就這麼被動的等待,等待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幫助孩子,學會恰當地表達自我,是我們作父母的天職,不要讓孩子為其糟糕行為找到任何藉口。

先給大家一個測試孩子大概的叛逆程度:1至5分

我的孩子常常發脾氣

我的孩子常常與成人發生爭執

我的孩子常常公然反對或拒絕遵守成人的要求或規則。

我的孩子常常故意惹煩別人。

我的孩子常常由於自己的過錯而責怪別人

我的孩子常常懷恨在心或者惡意十足。

然後再問問自己:

1.這些行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在什麼情況下這些行為會發生?

3.是否有任何曾經發生的消極事件在影響著我的孩子身上正在發生的這些行為?

4.如有可能,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處理好曾經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消極事件?

5.我打算怎樣應對孩子現在的這些行為?

注意下面的思想你有沒有,作者把它稱為“毒害性思想”

質疑為什麼會要孩子

你對孩子的叛逆怨聲載道:抱怨孩子讓你和家長精疲力竭。

你對於如何才能控制局面一點頭緒也沒有。

你感覺受到了操控。

你感覺對婚姻生活失去了熱情。

你覺得內疚。

你覺得自己做父母真是太失敗了。

如果有以上的負面感受,請在孩子面前作出些改變吧

微笑、握手、拍怕孩子、多靠近孩子、說“我愛你”、交流時目光接觸、擁抱、點頭、給予表揚、給予獎勵、鼓勵參加活動

糟糕的是,我們很多家長會習慣性地作出消極行為:

吼叫、嘲笑、刺激挑釁、諷刺挖苦、撒謊、打罵、忽視、嘮叨、說教、打斷、羞辱、糾結於過去、批評、跟別的父母閒言碎語、威脅、貶低、扔東西、否定感受、沒有耐心、不切實際的期望

逸爸發現中國家長們應該或多或少有上述這些行為

1.吼叫(這個作者在接下去的章節中會專門來闡述吼叫的壞處);

2.嘮叨:嘮叨是常犯的“病”,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表象。

3.打斷,否認孩子的感受:部分中國家長習慣於傲慢,總是認為,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完全不理會孩子的感受,獨斷專行。交流時,不給予尊重,喜歡打斷孩子的表達。

4.尖酸刻薄的挖苦:也是相當擅長的部分。它阻斷了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5.說教:帶著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灌輸道理。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要去理解或如何去理解孩子。

作者給出如何試著理解孩子的方法:

傾聽是關鍵

學者t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對傾聽的價值進行了探討。他說:如果我們傾聽孩子的專注程度和認真態度,就像聽一位偉大的演講家演講一樣,就等於贈予了孩子一件珍貴的禮物。

那麼有如何做到傾聽孩子呢?作者也給出了建議

1.保持目光接觸

2.消除分心:有些家長和孩子溝通時相當敷衍,你管你說,我管我玩手機或做別的事。

3.傾聽時切忌開口:不要打斷孩子,可以微笑和點頭來回應

4.讓孩子知道你確實在認真聽

5.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愛和認同

孩子的叛逆行為可能引起家長的質疑:孩子到底有多重視家長呢?在過去與叛逆孩子打交道的20年中,作者告訴我們:幾乎沒有孩子否認他們愛自己的父母。就是那些把門關得砰砰響的孩子、從商店裡偷東西的孩子、與父母惡語相向的孩子、拒絕上學的孩子、打破窗子的孩子、對父母進行人身攻擊的孩子,他們也承認是愛父母的。

要記住的是,孩子太渴望愛和被家長認可。可是,他被鎖定在消極行為之中,使得我們懶得想辦法向他表達愛。不管孩子表現得有多生氣、有多拒人於千里之外,千萬別忘記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是多麼珍重和關愛他。

誤解會引起更多的叛逆行為

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中,往往會出現誤解對方的情況,從而導致叛逆升級和惡性迴圈: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缺乏理解——更多的叛逆行為——家長感到沮喪。

引起你誤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夠做他並沒有準備好的事情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有些家長們的急功近利體現在教育孩子身上。家長總是要求過高,或者不切實際地要求孩子做不符合年齡段的事情。

2.對偶爾的不良行為上綱上線(青少年有表現叛逆行為的自然傾向,這並不意味著他總是會叛逆)

3.阻止你的孩子表現得像個孩子

逸爸認為這點作者提出的非常到位!現在的父母,太容易忘記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了,從而期望孩子表現得像個小大人一樣。一個健康的孩子可能非常人性、吵鬧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及其對完美行為的期望有些不正常,才使得我們不容易把孩子當孩子看。以前我拿動畫片小豬佩奇舉例,其中一集講述了: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在泥巴水潭裡玩耍,佩奇媽媽沒有阻止,並讓他們穿上靴子。當他們玩得渾身是泥巴回到家時,讀書筆記.豬爸爸並沒有責怪,而是答應了孩子們吃完飯一起去玩。結果全家都在泥巴水潭裡玩耍,都弄髒了。這就是讓孩子盡情地在他的年齡段玩耍的典型例子。我們中國父母,很多時候擺出正經嚴肅的樣子,限制了孩子太多本應該屬於他們的快樂。

4.期望孩子滿足我們的需要

5.把孩子的錯誤歸咎於他個人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成人經常犯錯,何況孩子呢?

6.忘記了責備和批評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

許多父母已經知道體罰是有害的,但卻忘記了言語上的責備、侮辱也同樣會造成傷害。

7.忽略了充滿愛意的行為療法

8.忘記了我們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如果孩子因為打人而被我們打了,這只是向孩子證明了打人是可以解決問題的,至少在有權力的情況下可行。

9.只看到外在行為,而沒有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愛和善良動機。

第三天

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大喊大叫的問題非常嚴重。

作者給出一個將心比心的例子:

想象當你的配偶、老闆或者其他人對你大喊大叫時,你會做出怎樣的迴應?

當你被大喊大叫後,你會熱情、積極地做出迴應並急切同意每個要求嗎?

你會在心裡謀劃如何對向你大喊大叫的人報復嗎?

你覺得特別無能為力嗎?

你被人大喊大叫後產生的消極想法和消極感受,是不是很久都不會消失?

答案我想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當你想對孩子大喊大叫時,請做到將心比心。

為什麼不要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不會讓你孩子的行為所有改觀

會妨礙處理正在發生的事情

對有些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關注”。他們會用搗蛋的方式引起你注意,因為他知道你會大喊大叫,進入失控狀態

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別人大喊大叫

會傳遞訊號給孩子:你不值得我心平氣和與你說話。你捱罵是自找的

降低孩子對你的信任,他不會再敞開心扉和你交流。

可家長說,我就是控制不住,有時候都不知道什麼原因大喊大叫...那請你看看是不是以下這些原因:

1.因為大沮喪了,沒有其他辦法處理這個情形

2.因為我小時候父母也對大喊大叫,我就學會了這個方法

3.因為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4.因為我相信這是唯一讓孩子聽話的辦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好:未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反省一下:

你大喊大叫的頻率是多少?

你通常會為什麼樣的事情大喊大叫?

你的孩子會對你的大喊大叫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在你大喊大叫之前,你是怎麼想的?

大喊大叫之時,你是怎麼想的?

大喊大叫之後,你是怎麼想的?

第四天

避免權力爭奪

沒有什麼事情會比你與叛逆孩子進行權力之爭更糟糕的了。權力爭奪通常非常激烈、很情緒化,甚至醜態百出。你們往往兩敗俱傷,你甚至會更慘。權力爭奪會產生報復心。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報復形式通常是頂嘴和扔掉食物。五六歲孩子的報復行為可能是拒絕收拾玩具。10歲可能是用咒罵你,破壞東西。等到十六七歲,報復行為可能是抽菸飲酒、瘋狂購物、早戀、輟學、夜不歸宿甚至自殺。

現在來評估一下你和孩子處於權力之爭時你所起的作用:

如果我放棄控制孩子,我會害怕發生什麼?

在和孩子處於權力之爭時,我在想些什麼?

當我拒絕孩子作出的選擇時,我一般會想什麼或什麼感受?

有時候為什麼我會對一點小事不依不饒?

如何避免權力之爭?

改變你的心態

應對叛逆孩子,不是要操控他,而是要讓他自我感覺良好

當你心平氣和表達你的想法時,孩子會聽

沒有哪個成人會說,當時父母太理解我了所以渡過了一個可怕的童年。

在中國家庭中,權力之爭是十分普遍的。舊社會,孩子是沒有選擇的服從,因為社會價值觀如此。如果敢與父母爭奪權力,那就是大不孝!而今社會,很多家長還是會有家長權威不可動搖的思想,常常把“我是你老子就該聽我的”掛在嘴邊。如今的孩子思想活躍,追求自由民主,對這種思想除了鄙視還是鄙視。所以家長們必須改變,改變思維,改變心態。

第五天

加強孩子的積極轉變

叛逆的孩子們想要自我感覺良好,但他們並不總是知道怎麼做。所以,常常提醒他們保持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家長要做的工作。最簡單的方法是,去誇獎、獎勵孩子。通過給予獎勵來加強孩子的行為,這個過程叫做“正強化”。

不過,作者提醒,獎勵和賄賂要區分開來。最好的獎勵往往是口頭的,非物質的。現在的孩子被物質包圍。你給出所謂的獎勵,未必能打動孩子的心。中國父母太吝嗇自己口頭上的讚美,比如“我們為你感到驕傲”、“我的很佩服你最近所作出的努力”等。

那麼,怎樣表揚你的孩子呢?

態度要真誠;

表揚要適可而止(有些家長要麼不誇,誇起來沒完沒了)

表揚體現對比(讓孩子知道,現在做的比以前的要好)

越快越好(一發現進步的地方,就要表揚)

表揚要多樣化和見機進行

家長們不妨試著把一些可以表揚的點寫下來:

比如,孩子會疊被子、自己刷牙、會關心別人、非常獨立、會道歉、友好、完成作業、有創造性、有興趣愛好、有良心善良等等

之前說口頭獎勵很重要,不是排除一切物質獎勵,但是最好遵循以下幾點:

1.瞭解你的孩子會看重什麼

2.與你的孩子有關

3.不要讓物質獎勵完全代替口頭獎勵:就是即便你給予了物質,也要加上口頭獎勵。

4.要在遵守在行為後給予獎勵,不是在行為前,那就可能變成賄賂了。

5.物質獎勵掌握好度,比如小朋友喜歡糖,家長如果給她一大包就不合理了。

好了,獎勵孩子的行為結果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孩子努力的過程

@表現出你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

@表現出你對孩子有信心

@尋找以前有力的例子鼓勵孩子去採取下一步行動

@引導孩子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

作者在第五天裡,提出了“正強化”這個概念。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正能量”。經常給孩子正能量的同時,也要給自己輸入正能量。

先是和自己積極的對話:

“雖然我犯了一些錯誤,但我仍然能夠盡最大努力去做我認為最好的母親/父親”

“我可以留一些時間給我自己,而且不會覺得很內疚”

“在我教育孩子時,即使他們不會立即接受,我也會非常冷靜、堅決和非控制,我感覺自己很棒”

“雖然被感激真的讓人覺得很不錯,但是,我沒有必要讓自己在獲得孩子贊成時才感覺良好”

然後也給自己一些獎勵:

撫養孩子不易,調教叛逆的孩子更不易,也該給自己一些獎勵,不是嗎?

做一個美甲~

做一個SPA、泡一個溫泉~

買一件新衣服~

出去和閨蜜逛街~

去一次旅行~

讀一本好書~

第六天

依靠紀律約束

什麼是紀律?

你會用什麼方法來管束孩子?

孩子對你的紀律約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在你用紀律約束之前、之後有什麼感想?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想過以上這些問題呢?

在英語中,紀律是Discipline,詞根disciple是教學的意思。所以,紀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教育和支援孩子的方法,而不是懲罰作為目的。

可靠的紀律是關愛和理解

舉例:一個8歲的孩子偷媽媽的錢,因為媽媽拿走了自己的遊戲機,媽媽拿走遊戲機是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不好。

媽媽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孩子為什麼在學校不好?來取代只是簡單的沒收孩子的遊戲機。如果媽媽不去理解第一個問題,她可能會對孩子偷錢的問題又暴跳如雷,結果採取新懲罰,惡性迴圈不幸地開始了......

什麼時候必須進行懲罰呢?

指導方針:

你的孩子打破了你們共同制定的規則嗎?如果孩子沒有打破,讓他承擔後果就不合理了。

你對孩子的期望是現實的嗎?

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然後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就失望至極,乃至懲罰。

你的孩子意識到錯了嗎?若果沒有意識到,就向他解釋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給予糾正的機會。

如果孩子知道是錯誤的,還是會去犯錯,那麼就需要孩子承擔“後果懲罰”。

言行要一致

很多家長口頭上已經把懲罰錯失或者獎勵方案說出了了,但是真正要實施的時候,自己卻忘了或故意不執行。這種言行不一致的做法,會大大降低你的孩子的管束效率。孩子覺得你的話是兒戲,不值得信任,所以也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六個有效紀律的祕訣:

1.以身作則

2.設定限制,但別設定過多規則(設定紀律前,多問自己一些問題,多過大腦)

3.在制定規則時,必要要讓孩子參與。(父母制定了很多規則,孩子卻不知情,或者被動接受,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不公平)

這點老顧很有體會,我在制定很多規則時,經常讓孩子自己先說,然後我進行修正。

4.幫助孩子理解規則以及破壞規則的後果

5.告訴你的孩子你多麼愛他。

有效的紀律不是為了證明你是掌控者

作者在此強調了非控制態度,家長總是以“紀律維持者”自居,陷入“專制型、權威性”家長的誤區。有的家長甚至期望孩子犯錯,然後覺得自己制定的規則派的上用了,我想說,“這是什麼心態?”

關於體罰

研究表明,體罰是沒有效果的。為了避免體罰,孩子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如果沒有管著時,孩子又會隨心所欲了,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行為正當和不正當之間的區別。而且,體罰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過分縱容

與體罰形成對比的是過分縱容,寵愛,對孩子的叛逆行為不管不問,逐步失去家長的威信。很多家長還得意洋洋的說,我在家裡扮演的是白臉,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樣,不聽話了就讓媽媽/爸爸管。

第七天

調動家人的支援

兄弟姐妹的力量

叛逆孩子行為不良,那家裡其他孩子做了什麼?

其他孩子對叛逆的孩子的行為有什麼感受?

千萬不要拿叛逆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問題孩子”,然後與所謂的好孩子產生距離

婚姻越牢固,孩子的叛逆行為越少

把孩子的重要性放到你的配偶前並不明智。照顧好自己的婚姻生活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礎。有些媽媽或爸爸會理直氣壯地說,我愛我的孩子多過於我的愛人。

經常吵架的夫妻,會給孩子十分強烈的不安全感。

而且記住,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吵架往往是為了孩子的事情,應該雙方都要保持學習的心態,多學習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識,從而達成更多共識。

夫妻之間應該有一些除了親子活動外,屬於自己的活動、興趣:

比如一起做個按摩;一起做晚餐;看個電影;一起上課充電;一起健身;參加藝術活動;參加書友會等等

第八天

減少孩子在學校裡的叛逆行為

老師對孩子的重要影響

如果老師應用不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可能會使得孩子的叛逆行為更加嚴重。

教學風格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應該留意老師如何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老師肯定、支援學生,他們就能幫助學生,讓學生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叛逆孩子需要能幫助他們的老師。老師會深刻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1.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尊心與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業成績有關。

2.老師可以通過他們講話的語調、表揚、關心和善解人意的傾聽,來幫助學生提升自尊心。

3.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尊心是老師教學技能的一部分。

4.如果能提升學生的自尊心,就能幫助他們覺得自己是被接受的。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作為家長,需要支援學習工作而不只是一味抱怨,老師一般都會很開明地與你合作來幫助孩子。

第九天

克服頑固性障礙

辨別頑固性障礙

注意力確實多動症

學習障礙

抑鬱症

酒精/藥物濫用

健康問題

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由於有這些症狀導致的。需要家長多瞭解這些症狀的原因,然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灌輸些相關知識給孩子,然後尋求更多專業人士的幫助。

第十天

從長遠減少叛逆行為

作者在最後一天裡,基本上總結了之前9天我們家長所需要努力的做的事情。

逸爸嘗試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一下:發現問題、理解、將心比心、耐心、自我學習、自我意識、情緒控制、良好溝通、制定規則、自我調整。

作者寫此本書的初心:

其實每個人,包括小孩子都會“永遠於樂接受真正成為人是什麼樣子的呼喚,並且留心這種呼喚,在生命之旅中與其他人同行”。但是,我知道,真正成為人的樣子就是不斷修煉一顆助人、助己的心,並不斷努力增加助人、助己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多地付諸助人、助己的行動。一旦接受了這個樣子的人的形象的呼喚,在生命之旅中就會與他人風雨同舟、攜手前行。喜歡研究與孩子生命成長相關的家庭教育,喜歡撰寫和翻譯家庭教育的著作,緣於我的“助人就是助己”的人生信念,緣於我“助人為樂”的幸福體驗,更緣於我的個人興趣和專業追求。

逸爸要分享的下一本書是,《寶寶也是哲學家》。通過大量的觀察以及同很多的家長交流後,我發現一個育兒過程中我們家長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看不懂孩子。於是,我不斷挖掘一些能讓我們看懂嬰幼兒和青少年的書籍,並分享給家長們。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本。

作者是兒童學習和發展研究的領軍人物,首位從兒童意識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學問題的心理學家。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本書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角度,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欣賞童年的豐富性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