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荷花有感範文模板

讀荷花有感範文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那天,我將以前的教案、課件稍加整理,就自信地走上講臺,臺下端正地坐著48個孩子,調整好情緒後,我便從容地開始上課了。從欣賞荷花的美圖整體感知美文轉換角色體驗荷花形美、色美感悟荷葉奉獻之美的教學流程一路走下來,前兩個教學環節還算一帆風順,但在第三個環節卻出現了問題:儘管我安排學生貼荷花,看錄影,還表演荷花冒出來的姿勢,可是優美的課文始終走不進他們的內心,以致於許多環節都出現了冷場。比如,學生將自制的荷花學具貼滿黑板後,我問:哪朵荷花願意展示自己的風采?結果只有一個學生舉手;當我讓孩子們對荷花的美姿進行拓展想象時,也只有幾個學生乾巴巴的幾句並不精彩的描述

課後,回班級瞭解一下,喜歡荷花嗎?喜歡。為什麼?因為圖片很漂亮!貼荷花很有趣!還有兩個孩子至始至終都不喜歡荷花。哎,可悲!哪怕喜歡,也不是因為語文的魅力。

原以為可以信心百倍地面對這堂課,結果卻令我瞠目結舌。為什麼會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課堂效果呢?細細想來,短短的四十分鐘,我讓學生又貼荷花又表演,還看錄影,他們被這些眼花繚亂的外在形式弄得心浮氣躁,眼睛看似睜得挺大,卻感覺不到思索的目光;讀得挺美,卻聽不出心動的聲音。自以為憑著第一次成功的經驗就能獨當一面,可是當孩子沉默不言時,我卻不能立刻想出對策,只能機械地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當孩子的回答偏離了預設的軌道時,我還是隻能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回想當初,新課程的理念正如一陣春雨下遍這方貧瘠的土地,乾涸的我恨不得一夜之間吸收所有的甘甜雨露,多元化理解、個性朗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古腦兒,全都想用進這堂課。然而孰知,三年後,早已適應了新課程的孩子們哪裡經得起這番折騰?

針對第二次的失敗,我又重新調整教案:刪去了看錄影的環節,把時間充分用在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一重點句的朗讀、感悟上。於是,兩天後同樣在多媒體教室,面對著另一個班的孩子,我又第三次上了《荷花》一課

讀荷花有感範文模板

滿心歡喜地認為這次勝算無疑,可偏偏卻事與願違。課始,也許是我急著要體會重點句,所以在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上處理得草率了些,沒有將學生感知的點聚攏來理清文章脈絡,影響了對整篇課文的把握。同時,展示荷花美麗這一過程又一次出乎意料之外,儘管我一再提醒邊讀邊用身體語言展現荷花美麗的姿勢,可這個班的孩子似乎充耳未聞,只衷情於讀。無奈,感悟就在這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的朗讀中結束!

課後,一個人靜靜地回顧前前後後這三堂課,發現不僅是孩子變了,連我自己也變了。

記得,三年前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我欣賞了大量的荷花圖片及相關的文學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當時真的被這脫俗的凌波仙子所吸引。而今,這些心境早已隨風逝去,這兩次上課前沒有細細地回味課文,也沒有查閱相關資料,更沒有被美文陶醉,由於我自身情感準備不足,又怎麼能激情飽滿地引領孩子走進文字呢?的確,正如竇桂梅老師所說:情感不是輕易可以做出來、演出來的,它是內心充盈時的自然外溢。事後,又瞭解到新課程一、二的教材中也曾有過《荷葉圓圓》、《夏夜真美》這類同樣內容的文章,現在孩子們對荷花的認識已遠遠超過了三年前的孩子們,他們對文字的情感基調也早已超越我的預設。是啊,師生與文字的情感沒有達到同步,又怎能奏出課堂教學那和諧的旋律呢?

三次上《荷花》,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僅僅有份好教案是不夠的,再好的教學設計也不可能是一把尚方寶劍,更不可能一統天下,因為時代在變、學生在變、自己也在改變。所以我們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老師,更要靈活地處理課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