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1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

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援下,有著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裡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2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為它裡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於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為什麼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為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啟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於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儲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讀《傅雷家書》有感3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裡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為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著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著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裡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裡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著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又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下面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

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讀《傅雷家書》有感5

俗話說“家書抵萬金”,因為家書是親人之間溝通的扭帶和橋樑,從家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問候。而《傅雷家書》,不僅包含了父親如山的愛,也蘊含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兩兄弟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父愛的偉大是隱藏在那一張張嚴厲的面孔之下。父親總是在你犯錯誤時大聲的斥責你;甚至會在你頂抗他時,不認真學習時出手打你,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愛你,而是由於他太愛你,他希望你更出色,更優秀,希望通過這種殘酷的方式,逼迫你,讓你學會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好為你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而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裡吸取了十分豐富的精神養料,即使在異國他鄉,卻好似父母仍在他的身旁,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困難,踏上成功的道路。

其實,在讀了《傅雷家書》後,我不僅體會到父愛的獨特,也學到了許多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經驗。

傅雷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字基礎,還有更具感染力的語言色彩,對兒子的愛很明智,也很深入。他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心得體會告訴傅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幾句話使問我對失敗有了新的看法: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有非常順利的時候,也有不很順利的時候,失敗了,也不要苦惱難受;應當如他所說,“能夠從客觀的現實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傅聰成功之後,傅雷會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然而,他仍會鞭策兒子:”我時時刻刻要提醒你,想著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來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年。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剛開始讀到這句話,我並不理解:為什麼在成功以後,卻還要想那些令人痛苦的回憶,忘了不是跟好嗎?可是後來我仔細想了一想終於明白:挫折能催人奮起,回想過去的挫折與艱難能讓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功。

而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理性與感性的認識。這文章裡總結了這麼個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是的,我們對於一件事常常停留在表面,就好像做數學題,一次便對他作出了判斷。這樣的判斷實在讓人質疑。如果你深入思考,探究,你也許覺得你最初的判斷簡直讓人感覺好笑。甚至還想:真是不可思議!由此可見,深入的探究是多麼的重要,一旦我們走到深層裡去挖掘,也許你會找到很多你從未發現的觀點!

讀完這本書,看見結局如此令人悲傷,傅聰連父母的最後一面也見不上,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平時也對我十分嚴格,內心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憎惡,但想到父母對我的付出,想到他們頭上長出越來越多的白髮,心裡就會感到內疚與感激,想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就會堅定心中的意念,努力奮鬥,爭取不讓父母失望,盡到自己的一份孝心,讓他們欣慰。

我想,在讀完《傅雷家書》之後,我們應該擁有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更應該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不要嫌父母嘮叨,一個孩子能有父母的愛,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有感7

前幾天在網上書城我發現了一本名叫《傅雷家書》的書,“家書”應該是作者寫給家人的信,帶著幾分好奇,我把它列為了我的床頭書,幾日品讀下來,讓我感觸頗深,很幸運自已可以在這個年紀,剛好在讀這本書。

在這本書裡,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兒子的愛,傅聰從小是在傅雷的嚴厲管教下成長的,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孩子長大後成才,或許傅聰沒有被傅雷寵愛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後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出國學習的日子裡,相信他是很不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麼遠,但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的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莫大的慰籍,會讓傅聰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之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績之時,傅雷如良師益友般,告訴傅聰不能驕傲,好讓傅聰明白要繼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已,為他日後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雖然傅聰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仍孜孜不倦地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們不難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愛,只求為子女多付出一點,而不求子女有什麼回報的愛。

其次,我想說一說“孝”字,當我讀完整本書後,覺得是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可能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聰時常是幾個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又與父母離的如此之遠,幾個月不回信,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和妻子走得是如此突然,沒有給傅聰留下盡孝的機會,日後傅聰也是會有遺憾的吧。隨著我們一天天的長大,父母也將一天天的老去,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大了。父母仍然是關心我們的,或許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我覺得即使我們再忙,都應該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陪一陪父母,,哪怕只是一句電話裡噓寒問暖的話,也會讓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想去盡孝,才想去關心父母,不要像傅聰一樣,留下遺憾。

很慶幸讀到這本書,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已的愛,可以讓我知道更多自已應該做的事。

讀《傅雷家書》有感8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有沒有那麼一種書,既適合家長讀,又適合孩子讀。看了《傅雷家書》後,我肯定了,有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吧。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

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

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不單單是對孩子傳達關愛的書信,更是教育的藍本,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閱讀,如果你還沒看過,那麼你絕不可以錯過如此精彩的書籍。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一封封家書是連線起遊子與父母的橋樑。一句問候,一句關心,看到了他熟悉的字跡,心裡的那塊石頭就緩緩落下了。

曾幾何時,是那樣的盼望著信箱裡的新的信件,包裹渴望、擔憂,思慮,帶著幾分期許,想收到他的回信,哪怕只是一句“我很好”。

哪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離開她的身旁,走到異國他鄉,獨自一人奔波呢?就像園丁以血淚澆灌的花果,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那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傅雷夫婦的心中也有同樣的不捨,徹夜的不眠,哭腫的雙眼,無盡的思念正如涓涓的溪流,幽深的潭水一樣,一樣長,一樣深。也許他們會懷念傅聰的孩提時代吧。呀呀學語到姍姍學步,小手撥開了他們心中的那扇大門。愛便從此一股腦地傾瀉在聰的身上。

“努力加餐飯!”“注意身體!”“別累著!”這大概是朱梅馥家書裡最多的話吧。母親日常的碎碎念總也總是縈繞在耳畔。即便接下來要忙於學習了,當看到旁邊的一杯熱騰騰的牛奶,總會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然後一口,“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嘭”的一聲,敲一下桌子再放好。好讓門外的母親甜了眼灣。

父親的角色向來都是很嚴肅,學業上,做人上,都是孩子的引路人。每一次提筆寫家書時,內心就如波濤洶湧的大海,滔滔不絕的江河,但落在了紙上,一江春水緩緩流出。討論源遠流長的古典詩詞,欣賞悠揚唯美的西方音樂。洽談深邃複雜的人生哲理,父親就如花園裡的大樹,修剪旁枝,施加肥料的園丁。他從不小氣,也不吝嗇於讚揚自己的孩子,但他更期盼孩子變得更棒,更好。

一遍遍傳送泛黃的紙信,想讓墨香仍留的紙張回報他們的愛,讓他們知曉,我也很愛他們。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在傅雷眼裡:家書抵萬金!

一個是翻譯家父親傅雷,一個是音樂家兒子傅聰,同樣是嚴厲出身,後成為傑出的人物。

那年,二十歲的傅聰赴波蘭留學。在這一走,時光大鐘就幽遠了,就像信裡所說的那樣“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讓身為父親的傅雷似乎覺醒了在兒子童年時自為嚴父的形象,也開始了念寫家書的漫漫長途。因為父子遠隔,他最想對聰說:“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與熱愛呢!”

讀了幾頁父與子的深情,我總覺得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麼多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的,也不多見的。--“音樂會成績未能完全滿意,還是因為根基問題。”“你進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希望你把練琴時間抽一部分出來研究理論。”“另一點我要告訴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這本書裡蘊含了滿滿的親情,鑽研的藝術,以及隨處可見的真真教誨。其實,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嚴父慈母的傳教下,乖乖女的我有時也很倔強。

譬如這個暑假,暑假班父母早早的去報了名,東跑西跑,還不是讓我在九年級的起跑線上不落跑嗎?他們的嘮嘮叨叨“學習要上心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切記戒驕戒躁,自信自強,堅持才是勝利!”或許已成耳旁風,或許確實牢記心頭,因為每次自己聽到這些,真是又害怕又警醒啊!但是,爸爸卻巧妙地換了另一方式,把這些名言以及他的學習感受寫在了我一張張剩餘的草稿紙上。放學回家,總看到有張紙整整齊齊地擱在書桌上,上面的字群蟻排衙,真是令我佩服之極。樁樁事件,學習上的粗枝大葉,可讓我碰了許多釘子,生活上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老爸總在我“落魄時”就提點而感慨,有些哭笑的風趣。

確實,傅雷先生教子做人都非常嚴格,不落半點馬虎,其實也是令人尊敬的那份懇誠,與學識的比重。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經歷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後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才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教訓,所謂人生或社會的教育就是這麼回事。”

如此一比較,現代父母的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不時還有家庭中的口角爭紛。雖然傅聰那時還有一定的封建傳統性的教育,但傅雷夫婦的出發點是好的,傳承了教育之本。兩者即本質一樣,成果卻天差地別。可能前者是懶惰的,而後者是勤奮的,是成功的。正如傅聰所說“那時我和父親之間已經像朋友一樣了!後來出國幾年,自信心也多一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自信是火,點燃熄滅的燈。這是從中我學到的: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傅雷,我讀到了他的懇誠;傅聰,我讀到了勤奮;朱梅馥,我讀到了善良;而我的父親,我讀到了用心良苦。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十月七日…………可知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我現在順便告訴你,就是要你以後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萬和氣,也不要亂批評人家,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幾句話要牢牢記住。

因為不瞭解你的人,常常會誤會你驕傲自大,無緣無故的招來了敵人。……”載自《傅雷家書》裡的“1957年”。從這段話裡,讀出了一絲絲父愛。那是略帶擔憂的語氣,也附有嚴厲。從中我好像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爸爸常常是用這樣的語氣和我說起學業的事。諸如“要好好學習啊,將來社會上,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門面上的。”“現在,外面有很多競爭對手的,你要懂得如何去應付。”“將來,未必有父母在後面作鋪墊的。”等。這些話,以前在我的耳裡,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嘮叨話,總覺得那一天太遙遠了,這種事,不需要我去擔心。現在,也許是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聽這些文字,竟從中聽到了無數的父愛和憂心。慚愧!心裡悠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一直以來的關心,我卻當作是一種麻煩,當一切都好像體會到了的時候,很討厭。

就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壓著自己,很討厭,就像無法呼吸似的。懲罰吧!感覺到種種的情感冒了出來,討厭、後悔、厭惡……只知道書中的文字因為顫抖而搖晃不定,大力呼吸著空氣中快要消失的氧氣,像一個無法從吸毒中抽離的吸毒犯似的貪婪的想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冷靜下來的時候,臉上已經佈滿了不明出處的水分,那水分模糊了視線,奪出眼眶,正緊貼著臉龐一直往下流淌。

本來只是很簡單、很普通的一段吩咐,那是父母在兒女出遊時通常都會說的一段話,但卻勾起了我無數的愧責。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並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說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說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後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著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麼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於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才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後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皎潔的月亮探出了頭,正在嬉戲的孩童意猶未盡地被父母帶回了家,我也合上了《傅雷家書》,眼前浮現的是傅雷言傳身教、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的模樣。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家書摘編,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

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傅雷對兒子無限的愛,但這種愛不是溺愛,傅雷是言傳身教的。就是這種教育之道,培養了著名鋼琴大師——傅聰。

無獨有偶,同樣是嬉戲的孩童,一位七歲的小男孩因為騎車速度太快而碰倒一位小弟弟,所幸沒受什麼傷。一般,家長會以孩子太小不懂事理由解決問題,但這位男孩的媽媽並沒有打算那麼做。她也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告訴孩子他的錯誤,讓他手寫六份夾雜著拼音的道歉書——對不qi,今天我zhuangshang一位弟弟……,在全小區張貼尋找被撞的孩子,最終成功找到並登門道歉。

你難道說這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不,不是!相反這位母親就是愛,才讓兒子寫道歉信,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言傳身教的告訴兒子發了錯就要勇於承擔。

傅雷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正是我們當下父母所要學習的正確的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