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苦才是人生》有感範文8篇

讀《苦才是人生》有感範文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篇一:讀《苦才是人生》有感】

讀《苦才是人生》有感範文8篇

對於索達吉堪布這位佛學上師曾經略有耳聞,讀《苦才是人生》這本書自己才對這位佛學大師產生了無限崇敬,對人生的領悟才有了一點點的清晰,一點點的頓悟。“放自己一馬”是讀完此書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我所說的“放自己一馬”不是對生活喪失熱情後的無奈,不是對凡事都無所謂的無聊,而是努力後的順其自然,不怨尤、不躁進、不強求,是把握機緣後的隨行隨喜,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

書的第一章說,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痛苦與否和追求的方向有關,追求對了當然就幸福。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可遺憾的是我們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復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所以要遠離痛苦,就要從心開始。心結打開了就什麼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遠去了。自己未曾學過佛法,也不曾開悟,偶爾的頓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驚喜罷了,《苦才是人生》讓我從心明白日月圓缺的無常歲月裡,我們必須自己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邊的幸福,這也是遠離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們可能就一直糾纏在失去後的惋惜、遠離後的遺憾中,痛苦的指數就會成倍的增加。這時候我們必須學著放自己一馬,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的面容,那就改變自己的表情吧,因為陽光出現在哪裡都會帶來溫暖,溫暖別人更溫暖自己。

書的第二章說,佛是怎樣為人處事的,原來佛從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我們都不是佛,將來也不能成為佛,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樣好。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盡力與人為善,與人方便,與人快樂,在不違反法規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別人一馬的時候,就是放自己一馬。生活中對於身邊人的小錯,我們覺得可能會釀成大錯的時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糾正一下,不要小題大做的妄加責備;別人的隱私之所以叫隱私,就是想隱藏起來不願公開的私人祕密,何苦要去說來道去呢?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揪住曾經不放的人就沒有美好的未來。日子總要向前走,自己和身邊的人一樣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們經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為自己所有的過失找個理由,那麼為什麼不能為他人也找個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馬吧!大家都快樂!

書的第八章說,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這個世界上,80%的幸福與金錢無關,80%的痛苦卻與金錢息息相關。我們身邊80%的人認為自己的日子過的難都是覺得自己沒有錢。可是有錢了就幸福嗎?沒錢的時候我們都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錢的時候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為錢所累的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來的東西。其實理性的思考,我們的日子過的並不難,讓我們為難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無止境的慾望,有了一棟房子,還想再買一棟,有了一輛轎車,還想再買一輛更好的——,為了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耗盡了自己的一生,也錯過了本該擁有的幸福。其實你看古人在造字時,就已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錢的符號;“福”字,左邊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說,有地、有錢、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團團圓圓,這就是幸福。如此看來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讓我們的心幸福起來,擁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為可能。

【篇二:“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我原來有個搭檔和我有些投緣,我們都不是世俗定義的商人,我自詡有點詩人的氣質,而他有些哲人的智慧,但我們卻都在商場中行走了近20年。他的專業是養殖統計學,而更喜歡西方哲學,與他相處的幾年裡他向我推薦了很多西方的哲學家和他們的著作,我也看了一些。於是從他那裡我有機緣接觸到了西方哲學中關於人與自己相處的真相。於是有了西方哲學和佛學一些粗淺的比較。西方哲學和佛學都有關於人和人生的根本性的概括,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字“苦”

西方哲學認為人生中“苦”是本質,而幸福只不過是在認識到“苦“的本質後,所珍惜的短暫的“因滿足而愉悅”的時刻。"人們追求幸福和慾望,可得到的只是暫時的滿足,享受只是慾望暫時的停滯。慾望其實是一種痛苦的形式,。“所謂幸福的人生歷程,即是讓慾望和滿足彼此消長、交替出現的間隔,調整在不太短的時間內,使二者各自產生的痛苦。——叔本華”

佛學中所說人生真相其實也是一個字“苦”。佛家說苦有八種: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求不得苦,六,愛別離苦,七,怨憎會苦,八,五蘊熾盛苦,更有一苦,乃不聞佛法不知苦之苦,曰苦苦。

佛學是學問,哲學也是學問,於是從學問上說人只不過是知道了人生真相是苦罷了。

“佛學”不同“學佛”,學佛便可知苦,品苦,舍苦,而離苦

“哲學”不同“學哲”,學哲便可明苦,察苦,惜苦,而得樂。

【篇三:苦才是人生讀後感作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就好。不管正經歷著怎樣的掙扎與挑戰,或許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雖然痛苦,卻依然要快樂,並相信未來。——白巖鬆

喜歡白巖鬆的這段話,而讀了《苦才是人生》一書後,感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整本書都在講心的修煉,學習佛法,修煉心的菩提,讓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對人生。

  苦樂皆由心造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索達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麼環境、不論遇到什麼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不執見、不痴迷,內心才能寧靜。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世間人常說:”不求以心換心,只求將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自己,也愛別人,才能體現出生命的最大價值。對他人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一種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生活的很輕鬆,快樂、美好和幸福才會永遠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教育學生、要與家長溝通、要與同事交流、要與親朋好友相處,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誠,學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愛,也是就常說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門技術

任何一個人的升沉、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

修心,是快樂人生的第一門功課。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長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滿光明。只要心溫暖,哪怕天地寒風凜冽,人生也能始終溫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顛沛流離,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複,人生也能堅守正道。只要心透徹,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寧靜可以致遠!

最後一句偈語與書友共勉: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篇四:《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前一陣子,其實自己過的非常痛苦,內心十分掙扎和糾結。說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也想過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那時候,就感覺自己走進了一片霧霾,不知哪條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內心。就像是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惡魔在打架,非要分出個勝負吧!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變壞,人就是有著劣根性不可否認。以前做利他之事,不會那麼計較,就覺得自己吃點虧,也不少塊肉不痛不癢的沒什麼,但是在那個時候自己認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並不領情,一次倆次,便開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覺得是一種浪費或有時候甚至變成狗咬呂洞賓。漸漸的,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動搖,開始有惡劣的思想,這個社會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幫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為他人著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不是嗎?因為現在的社會,薄情寡義、暗藏心機、投機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練就一身“本領”豈不成了傻瓜白痴?可偏偏,我內心就是討厭那種人,我可能想成為那種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會溜鬚拍馬,很受人喜歡愛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著想著,內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為那種人啊!但是我又想成為那種人。

我從小就覺得與佛有緣,當然這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因為從小每次去外婆家,都會聽外婆說觀音,念觀音經,由於不時的會去外婆家,所以小時候就莫名的信了,長大了也依然堅信著,但那真是一種迷信,沒有說作為一種信仰來認識。說來也巧,真的是機緣巧合,命中註定一樣,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時,讓我與我一學佛法的好友有那麼一段時間相互交流,本來應該是沒有這段時間的,擁有這段時間也是機緣巧合的我的另一個朋友沒有空了才臨時坐下來隨便聊聊的。我說了我的經歷,她就幫我分析,說了很多佛法給我聽,可能也不是非常準確,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領會到了。就是那天,她把這本《苦才是人生》借給了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可謂是讀了就再沒有停下來過,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謝我的這位善友,我想這一輩子我都會感恩她所指引給我的。

《苦才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會讀上個千萬遍吧,上師寫的文字簡單易懂,道理真的很簡單,但是有大智慧。我的理解,它主要是講述,人生來都是苦的,再富有的人,再有地位的人,生活對他而言還是有痛苦的,比起窮人的肉身之苦,他們所要承受的可能是精神之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何在人生苦旅中,獲得快樂?他書中寫到,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由心造、安忍的智慧等;佛是怎樣為人處事的: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為別人著想是最大的利己、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等;隨緣之心:努力過了,付出過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在說話中修禪:惡語傷人會造惡報、閉嘴、若說悅耳語(委婉溫和的話),成善無罪業等;父母就是菩薩;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的那麼難……

最想要說的,是佛法中說到的因果輪迴。說道,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多行善會有福報,而多作惡自然會自食其惡果。佛法中說的惡,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如搶銀行,盜竊,等為我們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惡,比如你口出惡語,挑撥離間,心生貪念,嫉妒之心,氣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會種下的惡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於墮落、貪圖享樂,雖沒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種下了惡因。那有些人問:我們就看到好人沒好報,惡人照樣吃喝玩樂開心的不得了。佛法說,人都受著輪迴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來世會繼續投胎,至於投入人道,道還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報了。有些惡人,作惡多端但看似好像沒有報應,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現在能夠免遭惡報,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積累的功德用盡了,又造瞭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惡果。人在不停的輪迴中痛苦著,解脫輪迴之苦,才能登極樂。對於這一點,我半信半疑,因為似乎有些神呼,但是書中也寫到不能因為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我們就否定它,認為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類第一次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是圓的,那時候的科學並不能證明著就是真的,那我們能否認嗎?因為地球確實現在被證明是圓的,並且繞著太陽轉。對於因果報應和生命輪迴,現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狀態,並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書中還有一點,是我著重去思考了的,就是說道:人對於自我的執著。因為太過於執著於自我,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比如別人是富二代有房有車,自己什麼也沒有就會多多少少感到失落;別人天生麗質,臉蛋好身材好,自己沒有,當看到別人能穿很漂亮衣服時,總有些恨自己鐵不成鋼的感覺……包括由於對自己太執著,一心想著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就會產生恨、嫉妒、貪、哀等等情緒。俗話有說,錢財乃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初聽到這樣的話,完全沒有感覺,甚至覺得風涼話誰不會說?但是,接觸了佛法後,這句話的真諦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更少人能真正做到。姑且視作是我相信輪迴一說。人活著,難道就是為了金錢、地位和過奢侈的生活(這裡說的有錢有勢人是那些只為了自己享受的人),這就是人所謂的快樂,但是有金錢,有地位,過著奢侈生活的人就真的天天像活神仙一樣一點痛苦都沒有?既然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有著痛苦,你拼命用盡各種手段成為了那樣的人後,你面對的還是痛苦,永遠不會滿足,試問你終於買到自己夢想已久的名牌包後,愉悅一時,那之後呢?你就因為你得到了這個名牌包而一直快樂下去了嗎?沒有,你還有新的追求,產生新的痛苦。人活著的這幅皮囊,錢財都是空的,唯有自己的心是一直跟隨自己到死和甚至是死亡後的世界。佛法中說的今生,它只是輪迴中的一輪,太渺小了,人的一生過的很快,你過的再奢侈又怎樣,過完了,你就離開又從頭開始。那有人問,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呢?不追求這些確實可以給人帶來一時快樂的東西,我們又能追求些什麼呢?我的感悟是,追求人心的修行,因為心是能一直跟隨你的東西,跟隨你輪迴的東西,而不是錢財地位權勢。想著,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惜,為了自己買名牌、爭地位、比權利、甚至姐妹間那麼一點點的矛盾,或無聊的看不順眼而勾心鬥角,忙的“不亦樂乎”,而錯過了今生自己心靈脩行的如此短暫時間,真的很可惜。心靈的修行為了什麼,我們暫且不說為了積攢功德福報,修成正果,永登極樂這種難以理解的大話,就說為了我們的心活的真正的快樂、自在。

不禁要回想之前的我,想想自己真的做過許多錯事,我想是種下了不少惡因吧。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位同學一直看我不順眼,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天生的強生的,對他再容忍對他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在幾個月的相處中,很多事情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到我發現他還在別人面前假裝可憐,挑撥離間的證據後,一下子火冒三丈,嗔恨之心大發,那時候的情緒真如洪水猛獸,雖沒有正面和他發生衝突,但是在朋友面前開始怒斥他的惡行和缺點,而且在幾個同學面前也數落過他的德行,當時有些同學早已有這樣的感覺,還覺得產生了共鳴心裡彷彿很高興,現在想想我真是大錯特錯!一個人無緣無故討厭你,注意重點是討厭排斥而不是當你是空氣,當然很多時候確實想把我當空氣,無論他承不承認這點至少他給我了這樣的感覺,你對他釋放的善意他可能直接忽略,或態度好個1小時,下一秒又開始。我那位學佛法的友人說,這很可能就是你的違緣,可能你前世種的惡果現在嚐到了滋味。現在想想,感覺非常懊悔和懺悔,當初真的不該那樣說他,我想他其實不是故意的,可能他是假想著我威脅到了他的某些東西而本能的反應,其實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一種對自我太執著的做法,或者就像我朋友說是,就是違緣。我當初的做法,無疑是冤冤相報的做法,這個在佛法因果輪迴中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舉個書中的例子,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家人家養了只雞,雞下蛋,人就把雞蛋拿走吃掉,因此雞心生恨意“下輩子我也要把你孩子一個個吃掉!”;到了下輩子,人投胎成了雞,而那隻雞投胎成了貓,一旦雞生蛋,貓就把但偷走吃掉,貓又心生恨意“這隻惡貓總是吃掉我的孩子,來世我也要如此!”;又到了下輩子,貓成了母鹿,而雞成了豹子,母鹿生的孩子豹子會毫不留情地吃掉,在釋迦摩尼出世時,那母鹿因惡意又轉生為羅剎女,豹子則投胎為女人,羅剎女又去吃女人的小孩,女人抱著孩子惶恐地逃到佛陀前尋求救護……

如果真有輪迴這麼一說,那冤冤相報真是太可怕了!不禁為我做過的事情後悔萬分。

這本書,寫的非常通俗易懂,可能這本書放在1年前給我讀,我並不會與之產生如此大的共鳴,但如今它就像是那霧霾中的引路明燈,我相信,不,應該是堅信,它能帶我通向光明的地方。

我剛接觸,我想要一個信仰,但是我不能說它現在是我的信仰,我覺得它的精神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像是一種教育,對人心的教育。書中寫到一句話特別好,大致是說:我不是要人們相信佛,而是把佛所知道的事實說出來。而且,佛法並不是讓人安逸於現狀,天天打坐唸經,念念經天上就會掉黃金,佛祖就會保佑我們,那真是迷信。我覺得它是一種態度和心靈的修行,與拼搏事業,積極進取並不矛盾,可以很好的相互融合。覺得非常好,會繼續學習。

修心,佈施。

【篇五:《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前幾天上朋友家做客,無意中發現“苦才是人生”這本好書。瞬間被這個書名吸引……我用兩天時間把它讀完。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開啟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麼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儘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係的哲理,其實佛並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性的學問,當真正瞭解後就知道並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那天在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麼有什麼好事兒出現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麼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心所想,沒什麼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麼必定痛苦。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於想它,試著儘量控制內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該太執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麼用呢?對於生氣也許這麼考慮更好吧,雖然現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麼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麼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看書時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現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洩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於計劃還沒實現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於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的。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裡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對於不講理之人應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於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麼的。

書中關於“忍”說了這麼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後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要能經得起考驗。以後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書的後面有一章是很有意義的,說到:父母就是菩薩。正如索大吉大師所說,我們孝養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後定會終身遺憾。“孝”字的結構,上是“老”,下是“子”,本義是子女應把父母頂在頭上,可現在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對於這個我也反思過很多次,自己也會偶爾對母親發脾氣,經常惹她生氣,甚至有時候惡語傷人,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許也會這樣,因為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都理所應當的認為說說無妨之類的。其實,也許你的某句話就傷了人家。對於孝道,我還有很多要改的,慢慢的母親漸老,我希望能更好的孝敬她,在孝敬的同時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的呀……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麼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迴。我們會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於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足夠。關於這些內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麼,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至於提到的佛,如果抱著迷信的態度去認識它,那麼最好還是不要接觸,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說句玩笑話。

【篇六:《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前一陣子,其實自己過的非常痛苦,內心十分掙扎和糾結。說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也想過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那時候,就感覺自己走進了一片霧霾,不知哪條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內心。就像是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惡魔在打架,非要分出個勝負吧!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變壞,人就是有著劣根性不可否認。以前做利他之事,不會那麼計較,就覺得自己吃點虧,也不少塊肉不痛不癢的沒什麼,但是在那個時候自己認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並不領情,一次倆次,便開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覺得是一種浪費或有時候甚至變成狗咬呂洞賓。漸漸的,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動搖,開始有惡劣的思想,這個社會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幫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為他人著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不是嗎?因為現在的社會,薄情寡義、暗藏心機、投機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練就一身“本領”豈不成了傻瓜白痴?可偏偏,我內心就是討厭那種人,我可能想成為那種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會溜鬚拍馬,很受人喜歡愛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著想著,內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為那種人啊!但是我又想成為那種人。

我從小就覺得與佛有緣,當然這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因為從小每次去外婆家,都會聽外婆說觀音,念觀音經,由於不時的會去外婆家,所以小時候就莫名的信了,長大了也依然堅信著,但那真是一種迷信,沒有說作為一種信仰來認識。說來也巧,真的是機緣巧合,命中註定一樣,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時,讓我與我一學佛法的好友有那麼一段時間相互交流,本來應該是沒有這段時間的,擁有這段時間也是機緣巧合的我的另一個朋友沒有空了才臨時坐下來隨便聊聊的。我說了我的經歷,她就幫我分析,說了很多佛法給我聽,可能也不是非常準確,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領會到了。就是那天,她把這本《苦才是人生》借給了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可謂是讀了就再沒有停下來過,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謝我的這位善友,我想這一輩子我都會感恩她所指引給我的。

《苦才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會讀上個千萬遍吧,上師寫的文字簡單易懂,道理真的很簡單,但是有大智慧。我的理解,它主要是講述,人生來都是苦的,再富有的人,再有地位的人,生活對他而言還是有痛苦的,比起窮人的肉身之苦,他們所要承受的可能是精神之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何在人生苦旅中,獲得快樂?他書中寫到,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由心造、安忍的智慧等;佛是怎樣為人處事的: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為別人著想是最大的利己、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等;隨緣之心:努力過了,付出過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在說話中修禪:惡語傷人會造惡報、閉嘴、若說悅耳語(委婉溫和的話),成善無罪業等;父母就是菩薩;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的那麼難……

最想要說的,是佛法中說到的因果輪迴。說道,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多行善會有福報,而多作惡自然會自食其惡果。佛法中說的惡,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如搶銀行,盜竊,等為我們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惡,比如你口出惡語,挑撥離間,心生貪念,嫉妒之心,氣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會種下的惡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於墮落、貪圖享樂,雖沒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種下了惡因。那有些人問:我們就看到好人沒好報,惡人照樣吃喝玩樂開心的不得了。佛法說,人都受著輪迴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來世會繼續投胎,至於投入人道,道還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報了。有些惡人,作惡多端但看似好像沒有報應,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現在能夠免遭惡報,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積累的功德用盡了,又造瞭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惡果。人在不停的輪迴中痛苦著,解脫輪迴之苦,才能登極樂。對於這一點,我半信半疑,因為似乎有些神呼,但是書中也寫到不能因為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我們就否定它,認為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類第一次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是圓的,那時候的科學並不能證明著就是真的,那我們能否認嗎?因為地球確實現在被證明是圓的,並且繞著太陽轉。對於因果報應和生命輪迴,現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狀態,並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書中還有一點,是我著重去思考了的,就是說道:人對於自我的執著。因為太過於執著於自我,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比如別人是富二代有房有車,自己什麼也沒有就會多多少少感到失落;別人天生麗質,臉蛋好身材好,自己沒有,當看到別人能穿很漂亮衣服時,總有些恨自己鐵不成鋼的感覺…包括由於對自己太執著,一心想著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就會產生恨、嫉妒、貪、哀等等情緒。俗話有說,錢財乃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初聽到這樣的話,完全沒有感覺,甚至覺得風涼話誰不會說?但是,接觸了佛法後,這句話的真諦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更少人能真正做到。姑且視作是我相信輪迴一說。人活著,難道就是為了金錢、地位和過奢侈的生活(這裡說的有錢有勢人是那些只為了自己享受的人),這就是人所謂的快樂,但是有金錢,有地位,過著奢侈生活的人就真的天天像活神仙一樣一點痛苦都沒有?既然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有著痛苦,你拼命用盡各種手段成為了那樣的人後,你面對的還是痛苦,永遠不會滿足,試問你終於買到自己夢想已久的名牌包後,愉悅一時,那之後呢?你就因為你得到了這個名牌包而一直快樂下去了嗎?沒有,你還有新的追求,產生新的痛苦。人活著的這幅皮囊,錢財都是空的,唯有自己的心是一直跟隨自己到死和甚至是死亡後的世界。佛法中說的今生,它只是輪迴中的一輪,太渺小了,人的一生過的很快,你過的再奢侈又怎樣,過完了,你就離開又從頭開始。那有人問,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呢?不追求這些確實可以給人帶來一時快樂的東西,我們又能追求些什麼呢?我的感悟是,追求人心的修行,因為心是能一直跟隨你的東西,跟隨你輪迴的東西,而不是錢財地位權勢。想著,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惜,為了自己買名牌、爭地位、比權利、甚至姐妹間那麼一點點的矛盾,或無聊的看不順眼而勾心鬥角,忙的“不亦樂乎”,而錯過了今生自己心靈脩行的如此短暫時間,真的很可惜。心靈的修行為了什麼,我們暫且不說為了積攢功德福報,修成正果,永登極樂這種難以理解的大話,就說為了我們的心活的真正的快樂、自在。

不禁要回想之前的我,想想自己真的做過許多錯事,我想是種下了不少惡因吧。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位同學一直看我不順眼,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天生的強生的,對他再容忍對他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在幾個月的相處中,很多事情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到我發現他還在別人面前假裝可憐,挑撥離間的證據後,一下子火冒三丈,嗔恨之心大發,那時候的情緒真如洪水猛獸,雖沒有正面和他發生衝突,但是在朋友面前開始怒斥他的惡行和缺點,而且在幾個同學面前也數落過他的德行,當時有些同學早已有這樣的感覺,還覺得產生了共鳴心裡彷彿很高興,現在想想我真是大錯特錯!一個人無緣無故討厭你,注意重點是討厭排斥而不是當你是空氣,當然很多時候確實想把我當空氣,無論他承不承認這點至少他給我了這樣的感覺,你對他釋放的善意他可能直接忽略,或態度好個1小時,下一秒又開始。我那位學佛法的友人說,這很可能就是你的違緣,可能你前世種的惡果現在嚐到了滋味。現在想想,感覺非常懊悔和懺悔,當初真的不該那樣說他,我想他其實不是故意的,可能他是假想著我威脅到了他的某些東西而本能的反應,其實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一種對自我太執著的做法,或者就像我朋友說是,就是違緣。我當初的做法,無疑是冤冤相報的做法,這個在佛法因果輪迴中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舉個書中的例子,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家人家養了只雞,雞下蛋,人就把雞蛋拿走吃掉,因此雞心生恨意“下輩子我也要把你孩子一個個吃掉!”;到了下輩子,人投胎成了雞,而那隻雞投胎成了貓,一旦雞生蛋,貓就把但偷走吃掉,貓又心生恨意“這隻惡貓總是吃掉我的孩子,來世我也要如此!”;又到了下輩子,貓成了母鹿,而雞成了豹子,母鹿生的孩子豹子會毫不留情地吃掉,在釋迦摩尼出世時,那母鹿因惡意又轉生為羅剎女,豹子則投胎為女人,羅剎女又去吃女人的小孩,女人抱著孩子惶恐地逃到佛陀前尋求救護…

如果真有輪迴這麼一說,那冤冤相報真是太可怕了!不禁為我做過的事情後悔萬分。

這本書,寫的非常通俗易懂,可能這本書放在1年前給我讀,我並不會與之產生如此大的共鳴,但如今它就像是那霧霾中的引路明燈,我相信,不,應該是堅信,它能帶我通向光明的地方。

我剛接觸,我想要一個信仰,但是我不能說它現在是我的信仰,我覺得它的精神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像是一種教育,對人心的教育。書中寫到一句話特別好,大致是說:我不是要人們相信佛,而是把佛所知道的事實說出來。而且,佛法並不是讓人安逸於現狀,天天打坐唸經,念念經天上就會掉黃金,佛祖就會保佑我們,那真是迷信。我覺得它是一種態度和心靈的修行,與拼搏事業,積極進取並不矛盾,可以很好的相互融合。覺得非常好,會繼續學習。

修心,佈施。

【篇七: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年初在爾雅書店買了一堆書,其中有一本最讓我喜歡,雖然這本書和教育教學關係不大,但我卻對人生、對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正確定位很有幫助。今天我就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著。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達吉堪布是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苦難,它是障礙,是難關;卻也是機遇,是挑戰,關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勝它,其實並不難!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時候免不了會感到很痛苦。比如,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這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很多時候也想過用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去旅遊,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讀了這本書後,自己想通了許多,也放下了許多。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這其實就是個心態問題,索達吉堪布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於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麼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為,這比什麼都管用!在微信的平臺上,我也收藏了這麼幾句話:”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態。“”人生不只有快樂,還有悲傷。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須知,福兮禍所依,得意不可張狂“。在你人生在世,要學會調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清貧,作為教師行業的我們,工資待遇不高,還要和各種家長打交道,從事著腦力和體力工作的雙重壓力,不幹這行不知其中的苦楚。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麼樣的事情都不會去發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麼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度。今天我在微信上發了一句話:”生活累,一半來源於生存,一半來源於貪婪和慾望“,結果一個朋友跟帖,說是”生活累,全部都是無奈,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她真的需要調節自己的心境……

面對苦難,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度的一些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後,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還記得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於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苦才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讀的,因為其中蘊含著大智慧。

【篇八:苦才是人生讀後感

看完俞敏洪的“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又從京東搜尋了下,發現“苦才是人生”。瞬間被這個書名吸引……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開啟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麼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儘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係的哲理(暫且稱做哲理吧),其實佛並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性的學問,當真正瞭解後就知道並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前幾天和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麼有什麼好事兒出現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麼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心所想,沒什麼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麼必定痛苦。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於想它,試著儘量控制內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該太執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麼用呢?“對於生氣也許這麼考慮更好吧,雖然現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麼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麼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看書時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現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洩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於計劃還沒實現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於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的。

《格言聯壁》——“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裡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

對於不講理之人應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於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麼的。

書中關於“忍”說了這麼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後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要能經得起考驗。以後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

書的後面有一章是很有意義的,說到:父母就是菩薩。正如索大吉大師所說,我們孝養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後定會終身遺憾。“孝”字的結構,上是“老”,下是“子”,本義是子女應把父母頂在頭上,可現在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對於這個我也反思過很多次,自己也會偶爾對父母發脾氣,經常惹他們生氣,甚至有時候惡語傷人,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許也會這樣,因為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都理所應當的認為說說無妨之類的。其實,也許你的某句話就傷了人家。本人比較敬佩俞敏洪,他對佛學是有比較深瞭解的。對於他的母親很是孝敬,即使二三十歲做錯事了可能還會給母親下跪的那種。試問現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下跪什麼就是說孝敬,活著趁父母健在做我們該做的吧。對於孝道,我還有很多要改的,慢慢的當父母漸老,我希望能更好的孝敬他們,孝敬其他的長輩,爺爺奶奶將來的岳父岳母等等該孝敬的所有人。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呀……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麼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迴。我們會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於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足夠。關於這些內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麼,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至於提到的佛,如果抱著迷信的態度去認識它,那麼最好還是不要接觸,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說句玩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