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

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線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線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裡玩,發現杯裡的紅水通過連線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裡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懂得要根據不同物件的喜好

需要選購不同的禮物,激發幼兒真摯的情感並用行

動來表達他們對熟悉和喜愛的人的一份心意。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重點:

為不同的人選購禮物。

活動難點:

合作購物。

活動準備:

佈置禮品商店的場景。

活動建議:

創設氛圍——引導參與——形成內化。

一、創設氛圍

1、引導幼兒猜測今天會遇到的熟悉的人。

2、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準備些什麼?

二、引導參與

1、我們買些什麼禮物送給他們呢?為什麼?

2、他們可能會喜歡什麼?

3、錢不夠,怎麼辦?

4、幼兒自由購物。

三、形成內化

1、說說你們為誰買了什麼禮物?為什麼挑選它?

2、嘉賓出場,幼兒贈送禮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方法。

2、願意瞭解動物傳遞資訊的多種方式。

3、瞭解動物通過氣味、震動翅膀、聲音、動作、色彩等傳遞資訊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準備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等動物的圖片。

2、《小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的錄相。

3、活動前,請幼兒找相關資料,簡單瞭解小動物傳遞資訊的方式及幼兒查詢的小動物聯絡圖文表。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大家一起來〉〉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用擁抱、握手、拉幼兒舞蹈、動作、圖畫、語言等方式,讓幼兒感受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方法(有動作、圖文、聲音、表情、新聞媒體等方式)從而印發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

二、學習瞭解動物傳遞資訊的多種方式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資訊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資訊的。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資訊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資訊的慾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資訊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資訊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資訊的。

三、出示幼兒自己蒐集的關於各種動物之間聯絡的.圖文表,激發幼兒願意與其他幼兒相互交流分享的慾望,從而讓幼兒更多的瞭解不同動物的不同聯絡方式。

四、看錄相,激發幼兒對自然界其它動物之間傳遞資訊方式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讓幼兒展開繼續的蒐集和學習。

探索求知:資訊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資訊,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資訊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資訊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資訊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訊號、用聲音發訊號、用文字發訊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訊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訊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訊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資訊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訊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資訊?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大班幼兒求知慾的增長,他們也開始逐漸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的漢字,如大、小、日、月、水等,並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活動從漢字的起源及象形文字等問題入手,通過民間小故事《倉額造字),使幼兒瞭解漢字的起源及作用。最後的“找出認識的漢字”這一環節中可採用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學習的形式,進一步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民間故事的內容。瞭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知道漢字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認讀與圖畫、象形字相對應的漢字

3.願意參與識字活動,培養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瞭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情況。

2.教師自備故事課件《倉額造字》,象形字圖片。

3.部分常見漢字,報紙幼兒人手 1 張。

【活動建議】

1.出示常見的漢字和象形字,引導幼兒猜認,讓幼兒對漢字的起源產生興趣

(1)出示常見的漢字,引導幼兒猜認。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字嗎?可以讀一讀嗎?

(2)出示象形字,引發幼兒對漢字的起源產生興趣。

提問:這像什麼? 你猜是什麼字?

2.講述故事《倉額造字》,幫助幼兒瞭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

播放課件《倉頡造字》,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間:古代人是用什麼記錄事情的?這樣記錄方便嗎?倉額是怎樣造字的?他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表示事物的?漢字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3.播放象形字課件,引導幼兒探索、認讀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

(1)引導幼兒觀察倉頡創造的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

提問:你是怎麼認出來這些漢字的?

(2)介紹漢字來歷。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過來的。

4.引導幼兒參與識字活動,激發他們對漢字的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漢字,教師書寫。在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2)分組交流。幼兒人手一張報紙,教師鼓勵幼兒將認識的漢字圈出來,然後與組內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倉頡造字

很久以前,世間並沒有字,人們只能用刻木、結繩來記事,用豆粒等物來記數。後來, 有個叫倉頡的人為人類造出了文宇。

倉頡很聰明,做事既盡心又盡力,很少出差錯。皇帝見倉頡這樣能千,就把年年祭把的次數、次次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等統統讓倉頓管理

由於管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加上人了、牲口、食物等數量不斷增加、品種不斷變化, 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和刻木都記了些什麼,連倉頡自己也沒辦法認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他先是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繩結表示不同的事物。但是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結很方便,而數目減少時,把繩子解開就麻煩了。

這下倉頡又犯了,他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他想呀想呀,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來。一天,倉頡走到一個三盆路口。見 3 個打獵的老人為往哪條道路走而爭起來。

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走,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走,說往北能到鹿群個老人偏要往西,說西邊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覺得奇怪,他問第三個老人:“你怎麼知道前面有老虎呢?”老人指著地上的老虎腳印說:“這不是明擺著嗎?”原來 3 位老人各自發現了不同的野腳印。

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種腳印能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一種所管理的東西呢?於是他高興地拔腿就往家裡跑。

倉頡一到家,就開始創造可以表示他所常管的事物的符號。

倉頡還給特號們起了一個名字一一“字”。他細心地觀察世間萬物,辛辛苦苦地不斷創造著字。時間一長,他造的字就越來越多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動手來製作鮮花。教材中安排了學生製作的各種鮮花,以及學生把鮮花獻給老師的場面。活潑的圖片內容和好看的視覺效果,直觀的把製作鮮花的目的表現出來。教材的設計能夠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達到了教材與版面形式的完美統一。

教學重點:

學會自己動手製作,培養尊師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鮮花的審美特徵。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識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對師長的敬愛之情。教學方法:觀察法、啟發法、談話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帶領學生觀察植物,並能夠對各種植物的外形、顏色等特徵進行簡單的描述。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用來表現植物的廢舊材料,如舊掛曆紙、吸管等。

課堂教學:

 匯入新課:

實物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束美麗的花,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一下,這些花與我們平常看到的花有什麼不同?”

“是的,他們是用紙做成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做美麗的紙花好不好?”(教師板書課題《花兒》)

 講授新課:

1、認識植物

(1)學生交流:你都見過哪些花?什麼形狀?什麼顏色?講給同學們聽。

(2)觀察並討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給葉子塗上各種好看的顏色,並儘量塗在輪廓內。

2、激發幼兒對塗色活動的興趣,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圖片—楓樹葉

2、塗色—樹葉,楓葉。

3、幼兒用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圖片:葉子

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葉子漂亮嗎?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葉子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葉子上長著什麼。

二、展開

1、出示塗色—葉子

教師:今天我們來為小葉子們穿上花衣服好不好?

什麼顏色最漂亮呀?

(教師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教師示範塗色方法

塗色時,順著一個方向塗,

儘量將顏色塗在輪廓內,順時塗,把顏色塗均勻。

小朋友們塗色時,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塗紅、黃、綠色都可以。

3、幼兒繪畫,均勻塗色。

鼓勵幼兒自己大膽的塗不同的顏色,教師巡迴指導,對塗的好的小朋友加以鼓勵、表揚,塗的慢的小朋友給予指導、幫助。

三、結束

1、把幼兒作品佈置在展板上,請幼兒互相欣賞,教師講評幼兒塗色作品。

2、教師:小朋友們,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葉子們都變得非常漂亮,它們呀可高興了。小葉子們要謝謝小朋友呢,你們給小葉子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