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5篇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5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CD。

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4、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5、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麼?”

6、欣賞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大家聽聽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裡唱了些什麼?”

7、邊做動作邊念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要求讀準音。

8、集體朗誦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水果是孩子們所熟悉的豐收果實。“香香的水果”是我園園本課程中的經典主題活動,它能很好地整合幼兒對於水果的零散經驗,提升幼兒對於水果的認識。

《橘子船》這首兒歌只有四句歌詞,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於是我嘗試著對兒歌進行了改編和譜曲,並據此設計、組織了音樂教學活動,自然地融入了社會、情感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效果良好。

目標: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演唱歌曲。

2.體驗開著“橘子船”與大家分享水果的快樂。

準備:

1.教師用的蘋果、梨子、菠蘿、橘子各一,配套圖示一套(如圖)。

2.幼兒人手一個橘子。

3.幼兒已熟悉《橘子船》旋律,會唱《水果歌》。

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著《橘子船》的旋律做律動“摘水果”。

師:果園的水果成熟了!我們一起來摘果子吧!

2.演唱《水果歌》。

幼兒根據教師逐一出示的水果,演唱《水果歌》進行練聲。如,教師出示蘋果,幼兒演唱:“來來,我是一個蘋果,果果果果果果……”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想象。

師:橘子瓣兒像什麼?(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大膽講述,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引出橘子船,出示圖示一、二)。

2.理解歌詞內容。

(1)橘子船要開了!它要開到哪裡呢?請你們聽老師唱一首歌。

(2)教師範唱後提問:小船開到誰的嘴巴里了?(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圖示三、四。)

(3)教師再次範唱,一邊唱一邊逐一指圖,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歌詞。

3.學唱歌曲,體驗與大家分享水果的快樂。

(1)幼兒在“開小船”的遊戲情景中,學唱歌曲。(教師在幼兒面前巡迴“開”著“橘子船”,帶領幼兒學唱3~4遍,後面兩遍教師可適時地將“船兒”開進幼兒的嘴巴里。)

(2)幼兒大膽想象並替換歌詞演唱。

師:小船除了可開到媽媽的嘴裡邊兒,還可以開到誰的嘴裡邊兒呢?(幼兒如說“開到爸爸嘴裡邊兒”,就替換原有歌詞引導幼兒集體演唱。)

(3)討論和交流。

師:為什麼小船要開到媽媽和其他人的嘴裡邊兒呢?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己剝橘子,師幼一起唱歌,幼兒將橘子船開到教師或同伴的嘴巴里。

附:橘子船(原文) 張強

剝個橘子瓣兒,像只小黃船兒。

小船開到哪兒?媽媽嘴裡邊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能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與同伴合作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小兔頭飾和玩偶小兔各一個。

3、幼兒認識過各種花的名稱和特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玩偶小兔,講述故事(配合音樂)

今天小兔子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來到花園裡。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子想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裡。果然,兔媽媽怎麼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後來,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媽媽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兒完整傾聽音樂(ABA)(根據幼兒理解情況增加欣賞次數)

指導語:剛才講的故事就藏在這首曲子裡。請小朋友們聽聽看音樂有幾段,每段說的是小兔子在幹什麼?

3、教師示範跟著音樂合拍做蹦跳步。

4、幼兒跟著音樂練習。

5、請個別幼兒表現。

指導語:他們跳得好在哪兒?(跟著音樂有節奏地跳)

6、幼兒再練習一次A段的蹦跳步。

7、學習表現花的造型

指導語;小朋友都認識很多的花,誰來說說看你知道什麼花?還要用動作來做出這種花的樣子。(個別幼兒回答並表現花的造型)

8、請全體幼兒表現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10、幼兒跟著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做在椅子上,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

11、幼兒站起來表現AB段音樂。(一個人表現花)

12、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表現花

指導語:小兔子變的花太小了,怎樣才能讓花更大呢?(幾隻小兔子變成一朵花)

13、跟著B 段音樂合作表現花。

14、完整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

2,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學習為歌曲創編第四段歌詞,並努力創造出與他人不同的表示親熱的動作。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創造、合作表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請中班幼兒學會分角色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肥頭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著小尾巴,嘴裡唱著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2,欣賞歌表演

(1)教師請部分幼兒分角色(小豬、小羊、兔子、豬媽媽)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1~3段,並組織其他幼兒欣賞,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表演,並要求幼兒一起隨節奏唸對白處時應表現出厭惡的情感,“髒死啦,走開!”

3,學唱歌曲

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新歌1~3段,並提醒幼兒在間奏、尾奏部分的等待。

4,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提問:

(1)豬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時候,他的心裡怎樣?(高興)

(2)豬小弟哭著回家時,他的心裡又是怎樣?(傷心)

(3)想一想,高興的時候,可以怎樣唱?(稍快且跳躍)

(4)想一想,傷心的時候又應該怎樣唱呢?(慢且較連貫)

5,創編第4段歌詞及尾奏部分的親密動作。

(1)教師提問:大家都喜歡乾淨的孩子,現在小豬洗乾淨了,他的朋友又會怎樣對待他呢?請幼兒一起討論。

(2)教師鼓勵幼兒創編第4段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1)教師請幼兒再次欣賞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做演員幼兒的表情。

(2)教師請幼兒自由結伴,(4人一組),自己分配角色進行歌表演,並在尾奏部分儘量想出與他人不同的親密動作,並有感情地表演出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①區分歌曲中的“勤勞人”和“懶惰人”對“勤勞”和“懶惰”有一個初步概念。

②會唱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準確把握歌曲節奏。

③喜歡音樂活動,能夠融入到集體音樂表演活動中。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做個快樂的勤勞人。

【活動難點】準確把握歌曲節奏,唱準節奏。

【活動準備】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故事《勤勞人和懶惰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根據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改編故事,勤勞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懶惰的人因為懶於動手,最後餓死的結局,引導幼兒做一個快樂的勤勞人,遠離懶惰的人。(可以對“勤勞人”和“懶惰人”進行討論,對“勤勞”和“懶惰”進一步認識)

二、教師彈唱歌曲,進入音樂教學

師:寶貝們老師不僅會講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故事,還會唱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歌呢!不信你們來聽聽,聽聽老師唱了些什麼!(初次試聽)

教師再次彈唱,幼兒帶著問題聽歌曲(第二次聽歌詞),匯入的故事中的內容大多和歌詞內容相仿,幼兒應該可以很快說出歌詞大意

分句彈唱,熟記歌詞,學唱歌曲(這裡需要反覆幾次,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把握節奏)

三、表演唱

此環節為遊戲環節,幼兒可進行分組唱或者歌詞接龍等方式在遊戲中熟練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