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6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6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學校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織師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事故預防演練。學校應當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針對洪水、地震、火災等災害事故的緊急疏散演練,使師生掌握避險、逃生、自救的方法。"我園同其他學校單位一樣,同樣把"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主題活動中把安全教育滲透其中,幫助幼兒掌握一些生活安全常識;每學期結束,學校的告家長書上總有"教育幼兒不要玩火、玩水、玩電"等安全教育提示,家園共育,共同關注幼兒的人身安全。似乎我們的安全教育宣傳已經到位,但地震災害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我們深受啟迪。於是,自學年開始,我園也每學期舉行安全教育專題活動。08年11月,我們在堡鎮消防支隊的支援下進行了幼兒消防安全緊急疏散演練活動;5月,在管片民警的協助下,進行了"防暴演練"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安全實踐演練活動,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逐漸增強。但3-6歲幼兒的記憶是淺表的,自我保護的能力是微弱的,在事故發生時他們也特別容易受到傷害。而火災是幼兒生活周圍經常發生的事,11月9日又是全國消防日。藉此機會,進一步加強對幼兒消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幫助幼兒瞭解火災發生的原因,知道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增強幼兒的防火意識,學會在火災事故中保護自己的生命。基於"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再到理論"的認知規律,及《綱要》精神所倡導的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今天,在幼兒集體參與演練、個體資訊收集的基礎上,設計今天的活動《著火了該怎麼辦》是對幼兒零散的日常生活經驗的梳理,也是幫助幼兒經驗的拓展、提升、系統化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過程。

活動的目標

1、瞭解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懂得預防火災的粗淺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在講講,議議中大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的流程

觀看新聞錄影,引入主題。(採用直觀的教育方法,幫助幼兒聽清、聽懂新聞內容,引出關於"火災"的話題。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蒐集的火災事故案例,思考討論,為什麼會引起火災,瞭解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討論交流,學習自救(圍繞"發生了火災怎麼辦"進行討論,通過課件輔助、模擬練習,加強幼兒對逃生自救技巧的熟悉,形成逃生自救的系統概念)--遊戲"今天誰會贏",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活動延伸:爭當消防宣傳員,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消防安全宣傳活動。

讓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們生活中的安全教育資源,併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效,讓每個幼兒掌握初淺的自我保護技能,為幼兒的後繼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環境創設與教學準備

1、關於火災的新聞報道、火災時逃生自救的錄影

2、幼兒收集火災的案例(調查表)

3、"對"、"錯"的牌子若干;水果圖4個;紅色的小旗子若干

活動過程:

新聞匯入,案例交流

1、觀看火災新聞報道

提問:這則新聞告訴了我們一件什麼事情?瞭解火災事故的具體內容。

--鍛鍊幼兒的聽說及表述能力

2、學做小小播音員

提問:你知道還有哪些火災事故?

--經驗回憶中引導幼兒大膽、完整、清楚地表述

師小結:火災事故真多!

3、討論交流

為什麼會發生火災?(點選火災事故引發原因的照片)

活動反思:

從本次活動中,我們應多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為他們設計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以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在玩樂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如防雷、防電、防地震、防煤氣中毒等,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小百科:著火,讀音zháohuǒ,漢語詞語,意思是冒火;失火。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觀察與體驗活動,讓幼兒對懷孕這一現象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表達愛的技能,激發幼兒對他人的愛。

2、為幼兒創設多項交流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分組活動中,鞏固幼兒有規律的排序,同時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四維彩超錄象、圖片。

2、袋子若干,材料紙、筆、珠子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愛。

1、情景設定:我來幫助你。

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出示想的圖畫)我為什麼要幫助朱老師呢?”

老師:“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裡的,那麼想知道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嗎?”

2、看四維彩超錄影,讓幼兒瞭解胎兒在母親懷裡的生長過程。幼兒看完後向朱老師提問,朱老師解答,同時請幼兒觸控、聽她的肚子。

老師提問:

(1)朱老師,你吃飯和睡覺還和以前一樣嗎?

(2)你的寶寶什麼時候出生?

(3)你為她準備了什麼?

二、體驗愛。

1、體驗母親懷孕的感受,幼兒分別做不同的事。

老師:“朱老師的肚子,她走路和做事時什麼樣的感覺呢?那我們把袋子系在腰間來體驗一下吧。”

幼兒分成四組體驗:

(1)小朋友在座位上脫鞋、穿鞋。

(2)請幼兒到樓下去取東西。

(3)請幼兒幫助整理衣物、圖書、玩具。

(4)請幼兒掃地。

2、引導幼兒進行多項交流活動。

(1)老師:“那麼有什麼感覺?做事方便嗎?朱老師你懷孕有多久了?體重增加了多少?”教師與朱老師、幼兒交流體驗後的感受。

(2)幼兒與周圍的老師進行交流,問她們懷孕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寶寶”對話。

三、表達愛。

1、向媽媽表達愛。

老師:“小朋友的媽媽是很辛苦的,媽媽為了你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的愛,那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想對媽媽說句什麼話?(出示說的圖畫)表達愛除了可以用嘴巴說,還可以用行動來表達你的愛,你們會在什麼時候(出示時鐘的圖畫)為媽媽做什麼事呢?”幼兒一邊說一邊進行情境表演。

2、向老師表達愛。

老師:“朱老師你懷孕了,你這麼辛苦,可是還堅持來給小朋友上課,為什麼呀/小朋友,你們愛朱老師嗎?你們愛我嗎?為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老師表達愛。

(1)老師:“還有一位老師說很愛小朋友,很想小朋友,你們猜猜她是誰?”幼兒看錄象:楊老師快生寶寶了。

老師:“你們想楊老師嗎?那你們想怎樣表達對她的愛呢?”(出示手的圖畫)

(2)幼兒分組製作禮物:

(a)寶寶的衣服。

(b)寶寶的拖鞋。

(c)寶寶的項鍊。

(d)寶寶的小手帕。

活動反思:

愛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洩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為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等。

2.嘗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瞭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

2.《我愛我家》的音樂磁帶,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我愛我家》激發幼兒興趣。

1.講講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及爸爸媽媽的職業。

2.幼兒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二)遊戲“猜一猜”。

將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裡,請幼兒抽出照片,讓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兒分組評論: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他們每天都在為家忙碌著,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四)引導幼兒學會怎樣關心自己的家人,說說自己應該為家人做些什麼(掃地、擦桌子、洗腳等)。

活動結束:

欣賞散文詩《家是什麼》

家是什麼?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我園是“十五”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素質教育中民間藝術教育體系的研究”的實驗基地,多年來在民間藝術活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梅花,是南京市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南京的梅花山是國內唯一一處位於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景區內的賞梅勝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每到春季,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梅花色彩鮮豔,造型多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深遠,代表堅強、忠貞、高雅。

因此,我結合我園的課程特色設計、組織了該活動。該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感受國畫大師所畫的“紅梅圖”獨特的審美意境,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並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嘗試運用濃、淡彩墨創作紅梅花,體驗彩墨畫的創作樂趣,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美的表達表現能力,同時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二、目標:

1、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的美,嘗試在梅枝上用點畫的方法圍繞花芯畫出花瓣、添畫花蕊。

2、注意畫面佈局,會用大、小兩種畫筆表現花瓣與花蕊。

3、體驗用彩墨畫表現梅花的樂趣。

三、準備:

大號、小號毛筆每人一支,筆架;濃、淡不同的紅色顏料,墨;已畫好樹幹的宣紙;各種梅花的PPT,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等。

四、過程:

(一)談話匯入,回憶表達有關梅花的已有經驗。

1、師(出示一張梅花圖):這是什麼?你在哪裡看到過梅花?

2、師:你看到的梅花是怎麼樣的?(幼兒充分表達。)

3、師:你看梅花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幼兒充分表達。)

教師以“你在哪裡看到過梅花”為話題讓幼兒充分表達對於梅花的已有經驗,這樣既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幼兒進一步欣賞梅花的色彩、外形作了鋪墊。

(二)欣賞各種梅花,感受梅花的各種色彩、外形。

1、師:春天,小朋友在梅花山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梅花。那麼梅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多幅梅花圖的色彩。

(2)師:仔細看看,這些梅花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這些梅花的顏色看上去像什麼?

(3)師:你看了這麼多顏色的梅花,有什麼感覺?

(4)師(小結):梅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大紅的、玫紅的、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它們在春天裡競相開放,很漂亮。

2、欣賞單幅梅花圖片,感知梅花的外形。

(1)總體感受梅花的外形。

①師(出示兩張不同花瓣的梅花圖片):梅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

②師:這兩朵梅花有什麼不同?

(2)重點觀察五瓣梅花的外形。

①師:原來梅花的花瓣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

②師(出示五瓣梅花圖):這朵梅花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花瓣?(五個花瓣。)

③師:花瓣是什麼樣的?(圓圓的)它們是怎麼排列的?(圍著花心。)

④師:花的中間是什麼?花蕊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

⑤師:這朵花是開放的.,沒開的花叫什麼?花苞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⑥師:梅花長在哪兒?

⑦師(小結):這朵梅花有五個花瓣,花瓣圓圓的、圍著花心生長;中間有細細長長的花蕊,從中心向四周發散,像水母的觸角,像太陽的光芒……很漂亮。這些圓圓的、有大有小、沒有開放的是一個個花苞。它們都長在梅枝上。

教師運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在唯美的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的背景中欣賞精心挑選的梅花圖片,把幼兒帶入詩情畫意之中。教師還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獨到的想法,從而使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了梅花的美。

(三)欣賞國畫《紅梅圖》。

1、初步欣賞作品。

師:梅花很漂亮,很多畫家都愛畫梅花。這幅梅花圖漂亮嗎?畫家是用什麼材料來畫梅花的?(樹枝是用墨畫的,梅花是用紅色的國畫顏料畫的。)

2、細緻觀察畫面色彩、佈局等。

(1)師:這朵大梅花的顏色是怎麼樣的?(紅紅的)這朵小的呢?(粉紅色的)這裡的梅花畫得怎麼樣?(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沒有開放的是什麼?(花苞。)

(2)師(小結):畫家畫的梅花,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一點、密一點,有的地方少一些、疏一些;畫家還畫了一些花苞。畫家畫了這麼多不一樣的梅花,看上去很漂亮。這些梅花都畫在樹枝上。

在欣賞唯美的國畫大師的作品《紅梅圖》時,教師不斷地通過提問和追問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梅花,有序感受畫面色彩、構圖、佈局等,以便為幼兒自主創作彩墨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幼兒創作。

1、簡單感知作畫材料和作畫方法。

(1)師: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做小畫家,畫一幅“梅花圖”。看看桌上有什麼?

(2)師:紙上已經畫好了樹幹和樹枝,接下來,我們來畫梅花。每個人有一支大毛筆和一支小毛筆,你們覺得大毛筆適合用來畫什麼?小毛筆適合用來畫什麼?為什麼?

(3)師:怎麼畫呢?先拿一支大號毛筆,在小盤子裡舔一舔蘸些水,然後蘸上紅顏料,可以先在紙上試一試深淺。梅花畫在哪裡呢?(樹枝上)在樹枝旁邊先輕輕地點出花心,圍繞花心畫出五個花瓣(若想花瓣畫得大些,筆可以多壓一會)。等花瓣畫好以後,再換一支小號毛筆蘸上濃墨,輕輕地畫出像太陽光芒一樣的花蕊,還可添畫花苞。

2、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聲中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要把梅花畫在樹枝上。

(2)注意顏色、大小、疏密等。

(3)正確握筆。

(五)欣賞、交流作品。

1、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2、師:你是怎麼畫的?你覺得哪裡最滿意?

3、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後或在活動區繼續用其他國畫顏料創作各種各樣的梅花。

五、反思:

幼兒園藝術教育應注重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體現以審美為核心的價值取向。在該活動中。教師先通過談話引入課題,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瞭解的各種各樣梅花的色彩、外形,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背景中欣賞用多媒體演示的多種梅花的色彩、外形,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用語言表達對於梅花的感受。孩子們驚歎於梅花的美,紛紛以“紅豔豔”“雪白雪白”“五彩繽紛”等詞語來表達。

然後,教師又引導幼兒欣賞畫家的《紅梅圖》,讓幼兒感知彩墨畫的特點,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在教師生動的語言的感染下,在教師不斷的提問、追問中,充分了解了大師創作的精妙:色彩深淺相宜、花瓣大小錯落、佈局疏密變化、看似有序又隨心的獨特寫意,美輪美奐、情趣盎然。充分的欣賞為幼兒的創作提供了基礎,使幼兒創作的熱情得以激發。他們遷移已有經驗,用濃墨淡彩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紙工活動是我們班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每次開展紙工課,幼兒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很樂意參與活動。然而,一次性筷子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紅旗也是非常受幼兒的喜愛。因此,根據我們班孩子的情況,同時也為了結合推普周的開展,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推普活動《小紅旗》。希望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筷子和紅色三角形彩紙組合製作成一面小紅旗。

2.在小紅旗表面貼上標語,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3.提高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做好的小紅旗一面、剪好的三角形、雙面膠、“請講普通話”標語。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已做好的一面小紅旗,引起幼兒的興趣。

2.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覺得漂亮嗎?小紅旗上面有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並說一說小紅旗是怎麼做的。

4.它是用什麼做的呀?是怎麼做的呢?

5.教師小結。

二、製作小紅旗

1.教師簡單介紹製作小紅旗需要用到的材料。

2.教師示範講解制作小紅旗的步驟,重點講解貼上三角形的方法。

3.分發材料,引導幼兒自主製作小紅旗。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指導幼兒貼上三角形時是要沿著一次性筷子的邊緣貼上。

6.提醒幼兒在做好的小紅旗表面要貼上普通話宣傳標語。

三、宣傳

1.拍照記錄幼兒的成果。

2.引導幼兒拿小紅旗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拿著小紅旗向爸爸媽媽、身邊的人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都學會了製作小紅旗,也很樂意宣傳普通話,感受到了宣傳的快樂。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活動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課上的氛圍也還好。但是,我發現課上有很多幼兒的小紅旗製作的不夠美觀,分析原因,是材料準備得不夠完善,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此外,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但是我覺得在日常活動和晨間談話中,還需要多引導幼兒、提醒幼兒,加強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古典建築和外國的建築,初步瞭解中外建築的風格與特點。

2、通過收集各種建築圖片以及佈置展覽,豐富對中外建築特徵的認識,並用語言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感受。

3、關注各種經典建築物,對豐富多樣的建築開始產生興趣。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數高樓”引出主題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開展音樂遊戲“數高樓”

2、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數了許多高樓,這裡還有許多有趣的建築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別感知中國和外國的建築。

1、看圖說說:圖片上建築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哪一座建築物?喜他什麼地方?

2、引導幼兒觀察外國建築,說說,外國建築是怎麼樣的?

三、討論活動;外國建築與中國建築有什麼不同?

四、教師重點介紹中國古建築的5個特點:

1、中國古典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結構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2、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佈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3、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

4、中國古代建築的裝飾豐富多彩。

5、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五、師生共同佈置“各種各樣的建築”專欄,感知交流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瞭解了各具特色的建築物,知道建築物的概念。欣賞到了世界有名的建築。知識點對小班幼兒少來說,稍有理解上的困難。另外,我結合時機,向幼兒介紹雅安地區地震情況,讓她們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送去自己設計的紙箱搭的房子。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