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社會領域的目標重點是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同時《綱要》也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過程,應當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在進行社會領域活動主題“葫蘆兄弟”下,其中有製作名片的活動,活動目的是體驗與父母一起動手製作,與父母一起用繪畫、書寫、剪貼等方式製作自己的名片,在實際進行這個活動時,我們感到僅是這樣一個活動沒能充分挖掘出“名片”作為現代交際工具的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活動進行了深化、拓展,縱向的活動有收集名片,從而讓孩子對名片有一個具體的、外觀的,內容上的瞭解,再自己製作名片。同時在班級內,利用名片進行交流活動,對名片的作用有所瞭解,感受。

同時,我們專題組本期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利用資源達成社會領域總目標,而同伴資源的利用是我們研究內容其中的一點。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慮,我們組織了這樣一次班際間的交流活動。

活動名稱:

交往活動――我的新朋友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交新朋友的願望,感受新朋友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膽地介紹自己,與同伴分享、合作。

活動準備:

1、錄音帶:歌曲《友誼舞》《找朋友》。

2、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張名片,自帶一件物品。

3、請幾位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做客人。

活動過程:

活動前半部分在菠蘿班、香橙班兩個班上分別進行

一、遊戲《猜猜我是誰》,引入活動。提問:

1、剛才參加遊戲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為什麼都能很快猜出後邊的小朋友呢?(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

2、我們菠蘿班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們快樂嗎?

3、為什麼很快樂?

4、那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朋友會怎麼樣呢?

5、你們想認識新朋友嗎?

二、兩位鄰班教師(本班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帶著禮物出現。

“噹噹噹……”響起敲門聲,老師開啟門“真巧,一說到新朋友,現在就有新朋友來了。請進!”

新老師與小朋友打招呼,並分別作自我介紹。

三、幼兒做自我介紹

1、剛才我們認識了新老師,現在怎樣讓新老師認識我們呢?

2、請幼兒分別用名片、口頭介紹。

3、名片上面有些什麼內容?(姓名、電話號碼、住址……)

4、師小結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讓別人記得更清楚,更長久。)

以下部分兩個班在音樂廳進行

四、自主交往活動

老師聽說香橙班的小朋友也在尋找新朋友,老師和他們約好了在音樂廳見面,現在,讓我們帶上名片和禮物,一起去認識新朋友吧。

1、音樂開始,兩個班的小朋友分別從兩個門進入。

香橙班:你們好,我們是香橙班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樂心情!

菠蘿班:你們好,我們是菠蘿班的小朋友,菠蘿菠蘿,健康快樂!

兩個班老師分別作自我介紹。

2、幼兒自主交往。

五、小結,請幼兒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師: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你是怎麼去認識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麼?你感覺怎麼樣?

小結:和朋友在一起真快樂,朋友越多,我們的快樂也多。

六、音樂《找朋友》,結束

老師:認識了新朋友真高興,現在我們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園長點評:

1、因有前期班級幼兒在一起學習生活,相互熟悉瞭解以及好吃好玩的東西及趣事分享的快樂體驗。此活動,教師以“猜猜我是誰”喚起幼兒認識新朋友的激情,好!

2、活動中,教師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認識新朋友的方法,並設定情境讓幼兒親身參與交朋友的活動中,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行為都有一定的發展,好!

3、幼兒社會性中的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社會組的教師關注了“如何利用各種資源達成社會領域目標”的問題,我相信,老師們對資源的理解是全面的,這是涉及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人與環境等的多種因素,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整合幼兒生活世界中的可利用的資源,以幼兒的興趣為基點,立足於幼兒現實與長遠的發展,以幼兒喜愛的方式,預設或生成一些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因而,本次社會活動以“認識新朋友”應該說在上述問題上得到了突破,好!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1.活動目標

(1)說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

(2)遇到困難能自己想辦法辦法解決;

(3)體驗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喜悅。

2.活動準備

故事、四幅圖片。

3.活動過程

Ⅰ匯入

(1)故事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故事裡有誰?""它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Ⅱ第一次操作

(2)鼓勵幼兒根據故事裡發生的事情,開動腦筋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困難。

提問:"如果你是故事裡的小動物你會想什麼辦法解決困難呢?"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Ⅲ分享經驗

(3)出示圖片,讓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羽毛球被掛在了樹上,小羊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下來呢?②小球滾進了樹洞,小猴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呢?③小熊的褲子給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麼辦呢?④啄木鳥喝不了這半杯水,你們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⑤小鹿的釘子全撒在這了,你們能用什麼方法把釘子很快地撿起?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解決圖片上的問題並大膽的說出來。

Ⅳ再次操作

(4)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出解決方法。

提問:①"你在家裡、幼兒園遇到了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呢?"②"如果媽媽生病了,家裡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該怎麼辦呢?"③"如果在公園玩,你跟媽媽走散了這時有一個你不認識的叔叔走來說要帶你去找媽媽你該怎麼辦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解決困難的辦法。

4.活動延伸

講圖片投放到區角。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等多種形式認識水杉樹,並能用語言描述水杉樹的特徵。

2.瞭解水杉樹的作用,在遊戲中激發與水杉樹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圍坐在幼兒園的水杉樹底下。

2.錄音機、磁帶、照相機。

活動過程

1.我和水杉樹媽媽做遊戲。

(1)談話交流,遊戲匯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和這些大樹媽媽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好不好?

(2)遊戲:開火車。

師幼隨音樂在水杉樹叢中開火車,嬉戲。

2.我和水杉樹媽媽做朋友。

(1)師:這棵大樹媽媽叫什麼名字?一共有幾棵?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2)引導幼兒觀察水杉樹。

師:誰來說說水杉樹媽媽長得什麼樣?

①師:她的樹幹是什麼樣?

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學水杉樹媽媽高高直直的樣子。

②師:秋風一吹,水杉樹媽媽的葉子飄呀飄呀落到了地上,水杉樹的葉子長得什麼樣呢?

每位幼兒自由地在水杉樹下撿起一片片落葉,教師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相互說一說。

③師:誰來學學小樹葉在秋風中怎麼飄落的?(幼兒用不同動作表演。)

④師:小樹葉們,來,我們跟著音樂和水杉樹媽媽一起跳舞吧!

幼兒扮成一片片葉子,隨著音樂,在水杉樹下翩翩起舞。

3.我愛水杉樹媽媽。

(1)師:我們幼兒園裡有這麼多的水杉樹,你喜歡嗎?為什麼要種這麼多水杉樹呀?

(2)師:水杉樹媽媽真好,作用真大,你想對樹媽媽說些什麼呢?

(3)師:我們該怎麼保護水杉樹媽媽?

(4)分組和水杉樹媽媽去交朋友,一起遊戲,拍照留念。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菜場裡有品種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們買菜和賣菜的地方。

2.能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3.對菜場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活動準備:

1.與幼兒附近的菜場聯絡,取得對方協助,對菜場環境進行了解,確定幼兒參觀路線和參觀與活動的地點等。

2.每位幼兒準備1元錢,共買菜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參觀前的談話。

提問:我們吃的各種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菜場裡面有什麼?人們是怎樣買菜和賣菜的?(幼兒根據經驗交流)

二、現場參觀。

1.觀察菜場的大門、標牌。

2.引導幼兒觀察菜場有許多食品攤位、知道食品攤位都是分類擺放的,如:魚、肉、雞蛋、豆製品、蔬菜等,人們到這裡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菜。

3.重點觀察蔬菜攤點,加深對蔬菜的認識。

三、學習買菜。

1.引導幼兒觀察顧客是怎樣買菜的,營業員是怎樣賣菜的,他們怎樣說,又是怎樣做的。瞭解買菜的過程。

2.鼓勵幼兒與營業員交流。用1元錢買回自己想吃的蔬菜。

將幼兒分組,教師分別帶領幼兒到不同的攤位上,讓幼兒自主買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四、嘗試互相交流。

相互觀察各自買回的蔬菜,交流買菜過程及回家後準備怎樣燒自己買回的蔬菜。

活動反思:

為了豐富孩子對蔬菜的認識,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菜場參觀。孩子們認識、瞭解了更多的蔬菜。菜場上的蔬菜可真多呀!孩子們一邊仔細地觀察,一邊還不停地說著、問著:“我知道這是芹菜?”“我知道這是青菜!”通過參觀菜場, 他們發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蔬菜?在認認說說中積累了一些蔬菜特徵、名稱的初步經驗。

通過參觀菜場,孩子們認識了菜場,知道菜場是買菜和賣菜的地方。觀察到市場的人和食物、豐富了孩子們對蔬菜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問題意識。並瞭解菜場中物品擺放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活動準備: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為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為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因為我們正在進行蔬菜大聯歡的音樂劇,在之前我們也有了過去菜場買菜的相關經驗,因為孩子們畫遮擋的物體畫的比較少,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難點放在了畫遮擋的蔬菜。

活動目標:

1、嘗試畫出完整的及被遮住一半的蔬菜。

2、在說說,看看,畫畫中體驗買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範畫,記號筆,蠟筆,實物範例

活動預設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討論

――小朋友們,平常你們會去菜場和媽媽一起買買菜嗎?

――那買來的菜你們是用什麼東西裝的呢?

小結:現在呀,我們都提倡要環保,所以,去買菜最好用自己家裡的環保袋或者是菜籃子。

二、觀察菜籃子

――昨天呀老師也去買菜了,你們看看,我買了什麼菜呀?

請幼兒仔細觀察,有的蔬菜能看到一半,還有一半被籃子遮住了,有的蔬菜被其他的蔬菜遮住了。有的蔬菜疊在其他蔬菜上面,所以能看到整的。

三、師生共同示範

――倪老師把昨天買菜的菜籃子給畫了下面,看看這些蔬菜該怎麼畫呢?

教師出示範畫,並示範一,兩種蔬菜。

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並請下面的幼兒指出錯誤的地方。

四、幼兒嘗試

――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小當家提著菜籃子去買菜吧。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來回走動給與指導。

教師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畫出比較難的被遮住的蔬菜輪廓。

提醒幼兒把菜籃子畫的大些,並注意蔬菜的比例。

五、作品交流

――今天呀,我們小朋友可棒了,做了一次小當家去菜場買了好多的菜呢,誰想來介紹一下自己買的菜呢?幼兒交流作品,教師可把作品佈置在班級中。

優點:

1、出示的實物蔬菜能較好的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的範畫能讓幼兒對於遮擋的物體的關係更加了解。

3、師生共同的示範能比較好的讓其他的幼兒發現錯誤並且及時糾正。

4、買菜的情境創設能讓幼兒在畫的時候有個角色意識。

缺點:

1、幼兒示範時可請多位幼兒上來示範,這樣不同的幼兒所出現的問題都能解決。

2、在幼兒作畫時可放買菜的音樂,更加有情境性。

3、幼兒之間的互動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