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內容與要求:

1、欣賞並感受歌曲《魚兒的夢》優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對歌曲的理解。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材料準備:

ppt課件、鋼琴伴奏:魚兒的夢

活動設計:

一、音樂遊戲:小魚遊;

二、情景匯入,引起興趣:

教師彈奏歌曲,幼兒欣賞。

聽了這段音樂,猜一猜小魚在幹什麼?

那麼小魚到底在幹什麼呢?(欣賞ppt,鋼琴伴奏,教師演唱)

三、欣賞並理解歌曲:

1、理解:魚兒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媽媽懷裡睡。(ppt1)

小魚玩了一天水,在誰的懷裡睡著了?

誰會用優美的動作學一學小魚是怎樣在媽媽懷裡睡著的?

2、理解:天上星星,星星落下來,給它蓋上珍珠被。(ppt2)

天上的星星掉下來為魚兒蓋了一條怎樣的被子呢?

你們小時候媽媽是怎樣為你們蓋被子的?

3、理解:呣~~呣~~風兒唱著搖籃曲,輕輕吹呀慢慢吹。(ppt3)

風兒唱了一首什麼歌?

教師哼唱,引導幼兒一同哼唱。

為什麼風兒要輕輕吹、慢慢吹?

請你來學著風兒輕輕吹、慢慢吹,哄小魚入睡。

4、理解:魚兒夢中,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它的嘴。(ppt4)

在夢裡,小魚好像夢見魚媽媽回來了,它在幹什麼呢?

我是魚媽媽,你們都來做做魚寶寶。(背景音樂,教師與幼兒互動)

5、小結:你們覺得魚兒的夢美不美?哪裡最美?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魚兒的夢》。

6、再次欣賞ppt,鋼琴伴奏,教師演唱。

四、演唱歌曲:

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優美的歌曲吧。(鋼琴伴奏)

重點:哼唱時要輕輕的、柔柔的。

五、表演歌曲:

我們變成一條條小魚,聽著優美的音樂,做做魚兒的夢吧。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遊戲《網小魚》匯入,孩子們很感興趣,在遊戲中能很快進入角色,如:小魚們玩累了要休息了,孩子們很快就安靜下來了。在稍作休息後,很自然的過度到下一環節中。在活動中要幼兒創作圖譜來記憶歌詞,幼兒們參與也很積極,引導幼兒創編可以培養幼兒的大膽的創造力,還可以對歌曲進行內容複習鞏固。通過聽講畫等手段讓幼兒多方位感官參與學習,體驗到探索遷移的學習方法。我覺的如果在幼兒創編圖譜的基礎上再進行提升就更加完美了。最後利用角色遊戲表演,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幸福體驗。

小百科:夢,有夢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二)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三)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

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

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

“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

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四)活動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2、出示“小朋友”圖片。

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麼?”

3、欣賞兒歌。

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裡唱了些什麼?”

4、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5、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寧靜、柔和的氣氛,讓幼兒在聽聽、跳跳、畫畫中熟悉歌詞。

2、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邊跟唱邊遊戲,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樂曲的旋律節奏。

2、紙和筆。

3、音帶。

活動過程:

1、律動《魚遊》進活動室。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到池塘裡看看小魚吧!

2、練聲:和小魚問好。

師:靜靜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魚們在池塘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好象在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讓我們跟小魚問個好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看懂圖譜,並在圖譜的提示下變化動作,學跳《請你戴上黃帽子》集體舞。

2.在表演集體舞的過程中體驗找朋友、外圈裡圈有規律戴帽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熟悉音樂《ELLO EVERYONE》;男孩女孩右手背上貼上綠(紅)點。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玩“領頭人”遊戲:進一步熟悉音樂,複習律動,為集體舞作準備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頂黃帽子,我們來用黃帽子玩一個“領頭人”的遊戲,戴上黃帽子,我現在是領頭人。(教師示範)

誰想成為領頭人?(請個別孩子做領頭人,並鼓勵孩子在第一、第二樂句處創編動作。)

三、學跳集體舞

(一)學習聽音樂找朋友,並學說對話

1.師:現在我這個領頭人要去找個好朋友,請你們邊做動作邊注意看,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我去找朋友的。

2.幼兒練習踏步、叉腰的動作。

3.師:找到朋友後,我還說了什麼話?這些話是在什麼時候說的?

小結:原來是在踏步的時候去找好朋友,還相互說:“給你戴上小黃帽。”“謝謝,不客氣。”

4.聽音樂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朋友後要相互說:“給你戴上小黃帽。”“謝謝,不客氣。”

(二)看圖譜學跳雙圈舞

師:接下來我們要很多的人一起來找朋友,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你知道這個圖譜表示什麼意思嗎?你們能根據圖譜站好隊形嗎?

2.學習集體舞的第一段跳法(外圈男孩轉動方向)。

3.學習集體舞的第二段跳法(裡圈女孩轉動方向),嘗試練習集體舞第二段(女孩裡圈找朋友)。

4.嘗試練習集體舞第一、第二段。

5.學習集體舞第三段跳法,S形找朋友。

6.整體跳集體舞,看著三段集體舞的圖譜,連起來跳一遍。

四、結束活動

在音樂聲中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做放鬆動作。

核心理念:自主

蘇州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 周雋琰

集體舞是一種表達情感和交流的特殊方式,大班音樂活動“給你戴上小黃帽”以孩子熟悉的遊戲“領頭人”為突破口,將可愛的“小黃帽”作為舞蹈道具,結合節奏歡快詼諧的音樂《HEILIO EVERYONE》,讓幼兒充分享受自主學習、自主遊戲所帶來的快樂體驗。

巧用“小黃帽”,幼兒自主定“角”。整個活動以“遊戲戴帽”為主線,一句朗朗上口的“給你戴上小黃帽”,你給我戴上,我再給你戴上,激起了男孩與女孩間自然、友好的互動,他們在角色轉換間主動體驗,自己去領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流動的小黃帽、變換的角色,喚起了幼兒對音樂和舞蹈的極大興趣。

圖譜“先行”,幼兒自主探究。藉助圖譜,幼兒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看懂圖譜,明白佇列的變化:男孩女孩怎樣站,誰先找朋友等等。圖譜的運用既省去了教師冗長的講解、繁瑣的示範,又讓幼兒在自主探究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會了跳集體舞。

貫穿“領頭人”遊戲,幼兒自主創新。教師抓住了幼兒好勝、好學的心理,創設了一個生動真實,又富有挑戰的舞會情境“猜猜誰是領頭人”,從遊戲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的選擇,都貼近幼兒的生活,體現兒童的情趣。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更能創造性地投入動作的創編。不僅很巧妙地掌握了舞蹈動作,能愉快地進行隊形變化和交換舞伴,還為自己能把動作編進集體舞而自豪不已。

大班音樂活動“給你戴上小黃帽”,給孩子帶來自主的快樂,同時,教師注意用快樂的教學帶給孩子不同的快樂體驗,將幸福感具體化。探索快樂教學,將幸福教育作為終極方向,應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追求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四肢概念,探索身體動作的各種可能性。(重點)

2、幼兒結合音樂,能聽指令練習“幾肢著地”。(難點)

3、培養幼兒合作,互相幫助的意識並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C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幾肢著地》,進入活動場所(幼兒初次聽音樂,感覺音樂的休止時,停止行走。)師用“WU”在音樂的休止處發出音階的下滑行,上滑行。

二、基本部分。

匯入遊戲:我來問,你來說。

師:現在小朋友們和何老師玩遊戲,我來問,你來說。

師:我的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手在哪裡?

幼:何老師,我的小手在這裡。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腳在哪裡?

幼:何老師,我的小腳在這裡。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胳膊在哪裡?

幼:何老師,我的胳膊在這裡。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腿在哪裡?

幼:何老師,我的腿在這裡。

師:還記得何老師告訴過小朋友們,我們的胳膊和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幼:四肢

師:我們的胳膊和腿有一個名字叫:四肢。

三、大肌肉活動《幾肢著地》。

1、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幼兒通過“一肢著地”到“無肢著地”,教師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啟發孩子們探索、創造符合要求的身體動作的可能性。

師:小朋友現在何老師一起活動活動我們的'四肢吧。

2、請幼兒倆倆合作,進行遊戲“幾肢著地”。

3、播放音樂:請孩子們通過“行走”和“停止”感知樂句(樂句的休止處)

4、幼兒聽音樂,在樂句休止前的地方教師提出“幾肢著地”,請幼兒們在樂句的休止時創編相應的動作。

5、請幼兒倆倆合作,進行遊戲“幾肢著地”。(培養幼兒的合作互相幫助的意識)

此處根據孩子的做的情況,進行反覆遊戲。

四、結束活動:遊戲歌曲《小跳蚤》。

師:我們的四肢活動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小朋友們何老師一起用我們的小手給四肢按摩按摩吧!(播放音樂《小跳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名稱,熟悉歌曲旋律。

2、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樹實物圖、蘋果實物及圖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我愛我的幼兒園》

2、律動練習:《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我們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二、匯入活動。

1、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蘋果樹圖)小朋友們看這是蘋果?(這是蘋果樹)蘋果樹上長著什麼?(蘋果樹上長著大大的蘋果)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蘋果歌》。(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

2、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小朋友們看樹上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蘋果熟了嗎?(熟了)那老師把蘋果摘下來好嗎?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2)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小朋友們,然後鼓勵幼兒做出吃蘋果的樣了。

三、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一遍。

2、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曲。

3、幼兒跟著錄音一起唱。

四、結束。

全班幼兒一起表演《找個朋友》

活動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在活動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小三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但是在此我還是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了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於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並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小百科: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才開始結出果實。果實一般呈紅色,但需視乎品種而定。蘋果樹的果實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為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可有15-50年壽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愉快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會用適當的動作表現螞蟻搬豆的情景。

活動準備:小螞蟻的頭飾若干,布縫製的“大豆子”一個,豆子頭飾若干,圖片2張,《螞蟻搬豆》的歌曲錄音帶;用一個大輪胎當螞蟻洞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誰來了?(出示一隻小螞蟻讓幼兒認識)提問:它長得什麼樣子?你在哪裡見過它?引導幼兒討論。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1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一隻小螞蟻 一粒豆)這隻小螞蟻在幹什麼?它在哪裡看見一粒豆?(在洞口看見了一粒豆,)它看見一粒豆想怎麼樣?(搬回家。)那麼,它能搬得動嗎?(搬不動)為什麼在螞蟻的眼裡豆子會這麼大?(因為螞蟻太小,豆子太大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螞蟻搬豆時用力、著急的樣子好嗎?教師提示,幼兒自由表現。

2、下面我們一起看圖1編一首兒歌好嗎?教師邊說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動作(一隻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動,急得直搖頭。) 引導幼兒一同邊說邊創編動作。 討論:“小螞蟻搬不動豆子怎麼辦?誰有好辦法?”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自由回答;老師給予肯定。

3、出示圖2:“讓我們來看一看,小螞蟻想了個什麼好辦法?” 引導幼兒看圖後自由交談。教師運用歌詞小結:“小小螞蟻想一想,想出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一起抬著走。” 鞏固歌詞:“小螞蟻想的什麼好辦法?”幼兒:“回洞請來好朋友---”

4、讓幼兒一起來學一學小螞蟻們是怎樣把豆子抬回家的。師生共同把兩幅圖編成一首兒歌讀一遍。

5、教師談話:“老師把小螞蟻搬豆子的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好)教師看著圖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問: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想不想學唱這首歌?(想)那麼我們先給這首歌起個名字好嗎?(好)引導幼兒給歌曲起名字,師生通過討論確定名字叫《螞蟻搬豆》。

6、學唱歌曲,創編動作。1)放錄音,幼兒邊聽邊用手打節奏。2)引導幼兒一起看著圖片唱一唱 。3)跟著琴聲再來唱一遍。跟隨錄音機唱兩遍。4)聲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兒邊唱邊自由創編動作。5)整體唱,分組唱,個別唱。引導幼兒用好聽、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6)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隨音樂進行分組表演。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大膽創編動作,表現螞蟻搬豆的情景。

教師小結:為什麼一隻螞蟻搬不動豆子呢?結合實際幫助幼兒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結束活動

做遊戲:請小朋友當“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兒當找到豆子的螞蟻,輪胎當洞口。邊唱邊動作,唱到“請來許多好朋友”時,另外幾名小朋友趕緊跑過去圍在豆子周圍做抬豆子動作,“豆子”這時也隨音樂一起走動。遊戲反覆進行。

四、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做音樂遊戲《螞蟻搬豆》進一步體會團結。

五、小結與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遊戲,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懂得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使幼兒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難找大家幫助。用音樂遊戲來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幼兒之間的友好交往。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並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匯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範唱

範唱完後,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範唱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教師開始範唱,提問:歌曲裡面說得是什麼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後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後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後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