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4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2.發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3.學習用統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4.大統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為什麼?”(輕的快,重的慢)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並統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教師拿出大統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麼記錄5.幼兒自己統計結論,並小結統計情況、展示統計表。

(二)、探索質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並記錄在大統計表上(三)、探索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小)(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計表上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裡的老奶奶為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通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粽子裡,然後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願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裡有一座房子,裡面住著誰呢?一位躺在床上、頭上敷著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裡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著柺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著白米和葉子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著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狸、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於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並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粽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髮、圍著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眯眯、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餘。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粽子裡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髮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揹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粽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粽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覆覆,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願。

“粽葉”和“粽米”對於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彙,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採、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採粽葉——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欣賞故事,瞭解作品的主要內容。

2.使幼兒懂得: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行,還要有幫助人的本領。

活動準備:

1.表現故事內容的圖片或投影片。

2.請大班的幼兒表演故事。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 請幼兒聽老師講故事《神奇的顏料》。

2.看錶演 請幼兒看大班小朋友表演故事。

3.討論 出示圖片或投影片,請幼兒討論:

(l)安德列給誰畫了什麼?結果怎樣?

(2)要想幫助別人,怎樣才能幫得上?附作品神奇的顏料新年到了,新年老人送給安德列一盤顏料,說:“用這盒顏料畫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安德列給奶奶畫了一塊花頭巾。奶奶戴上,啊呀,又小又難看。安德列給媽媽畫了一條裙子。哎呀,媽媽穿不上。安德列畫了把椅子,爸爸剛坐上,就摔倒了。安德列畫了只小貓咪,鄰家的小妹妹說:“這不是我家的。”

安德列走進公園,看到一個盲孩子,正摸著走路。安德列畫了一雙眼睛送給盲孩子。

盲孩子說:“謝謝您,就是眼睛有大有小難看極了。”安德列給城市畫了一座樓房,只聽“嘩啦”一聲,樓房倒塌了。

安德列多麼想為大家做好事,但都沒做成,他很苦惱。

又一個新年到了,安德列把神奇的顏料還給新老人,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新年老人說:“要記住,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好,還要學會幫助人的本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親愛的小魚》是法國作家安德魯·德翰的作品。貓愛上了魚?魚愛上了貓?看到封面我們也許會生出這樣的感覺:這怎麼可能。可是孩子們不會,孩子們感覺到了有趣,岸上的貓愛上了水裡的貓。於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展開了。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故事,在他們的小腦袋裡,貓和老鼠就是可以做朋友,貓也完全可以愛上一條魚! 故事在孩子的想象中展開了,貓愛上了魚,並把魚養在小魚缸裡,每天都以面色和吻來陪伴小魚,漸漸地小魚長大了,因為愛,貓不得不把小魚送到大海里,小魚遊走了,因為思念貓依然來到分別的地方等候著,最後小魚在貓的期盼中來到貓的身邊,並帶著貓去遠遊。

這也許就是愛的最好的回報。

  二、說理念

根據教材以及班級小朋友的語言發展能力,我就設計了兩個情感環節:一、幼兒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感受他們之間的情誼,二、師幼共同閱讀,瞭解故事的內容,進一步感受貓與小魚之間融融的情意。通過看看、想想、說說,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穿插了遊戲和幼兒互動,讓幼兒感受到了繪本閱讀的快樂。

  三、說流程

1、教師為大家展示了一個溫馨、充滿愛意的活動。活動一開始的匯入就把所有的人(老師、小朋友)感染了,一句“親愛的”把老師、小朋友距離拉近了,一句“親愛的”巧妙地運用成了整個活動的線索,整個活動的靈魂,最後環節小朋友與客人老師打招呼互動首位呼應,情感目標完成還可以

2、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幼兒就提供一本電子繪本圖書,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給了幼兒猜想的空間和時間,同時也讓幼兒的思維更加的寬闊,使幼兒閱讀更加個性化。

3、在看看、猜猜、說說中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讓幼兒更深層次放入體會角色簡直的融融情意。

4、通過和幼兒進行互動遊戲,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使老師和幼兒之間幼兒深層次的情感交流,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四、說反思

由於我自己本身對教案的不熟悉,好像一直在背教案,因為我們班是新中班上來的,我一直在擔心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就自己說的比較多點,而且對孩們的迴應也不及時,有個孩子一直在問我一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幫他解決掉,使他一直掛在心上,一直追問我,而我呢?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一直迴避,心想盡量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控制不了絕面,呵呵!以後一定改正。

  五、感悟

一次失敗並不可怕,記得一位領導說過:“一堂成功的課和一堂失敗的課同樣具有價值”我將以此為契機,尋找不足,綜合利用,重新修改教案,自己再來嘗試一次,盡情期待下一次的課堂展示。加油!

 構圖講述活動讓孩子畫出講述重點

雖然意識到構圖講述活動孩子在講述過程中對圖的利用不是很恰當,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來孩子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當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在利用整幅圖的的某一小部分作為重點進行講述的時候,我一下想起繪畫活動時我們的要求——必須把重要的部分突出,於是我停止了講述,出示一副背景圖讓孩子們觀察,然後把自己想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圖上畫出來,當孩子們把自己想法畫出後大家的爭論就開始了,有的說怎麼跑那裡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說這麼大副圖你只是利用了一點點呀,哈哈,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了。於是我接著孩子們的話講出了圖的作用,提醒他們在今後的講述中,必須認真觀察圖片,找出重點的內容,然後以其為背景進行講述,如果喜歡其中細小的內容可以作為講述的某一要素進行利用,豐富講述的內容。通過對幾幅圖的觀察,孩子們基本把握瞭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圖的重點部分,如何突出圖的精華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圖在講述中的作用,相信這樣在以後的講述中他們就會更好的利用背景圖,進行精彩的講述了。

通過這個活動是我反思到:我們教育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們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掌握,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很多東西如果單純是老師在講,他們很難理解,或許在他們的心裡他們在圖中講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最完美的,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通過事實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