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編7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編7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活動名稱:

疊起來的章魚

二、適宜物件

小、中班幼兒(3——5)歲

三、價值指向:

1、探究物體往高處穩穩地疊加方法。

2、幼兒大膽操作,不斷嘗試,體驗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3、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四、材料設計:

(一)把紙芯對半切開,從下往上2·5釐米豎向均勻地畫出八根線。

(二)沿著線用剪刀小心地剪開。

(三)在畫紙上用黑筆畫出眼睛,剪下來。

(四)把吸管剪成小段,貼在章魚的臉上。

(五)塗上顏色,內側也同樣塗上顏色。

(六)等顏料幹了以後,給章魚安上眼睛,完成。

五、玩法提示:

(一)提供章魚,讓幼兒往高處疊加,看誰疊的又高又穩。

(二)提供章魚,讓幼兒往高處疊加,並說出自己疊加了幾個。

六、指導要點:

活動中讓孩子們去操作嘗試探索,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能力的差異,逐步增加難度(讓幼兒探索疊加的方法——讓幼兒探索如何疊得又高又穩——讓幼兒說出自己疊加的個數),讓幼兒操作遊戲。

在孩子們操作遊戲時,教師只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就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各種能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會躲閃跑,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尾巴若干

環境創設:選擇適宜,安全的活動場地

詳見第二階段的第二次指導

體育遊戲:《猴子揪尾巴》

1、師以遊戲的口吻帶領幼兒做準備運動

2、師介紹遊戲的玩法:將自制的尾巴塞在幼兒身後的褲腰上,幼兒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數到三時開始左右躲閃,相互抓對方的尾巴,先揪下來的為勝者

3、交代規則:不能推拉對方

4、幼兒遊戲,師觀察指導

5、放鬆活動:幼兒聽音樂做放鬆動作入室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運動能使身體健康。

2.能講出各種運動的方式。

準備

1.皮球每人一個,投籃框(可將塑料圈懸掛起來做成籃框)若干。

2.掛圖,胖胖兔的圖片。

3.故事磁帶。

過程

1.幫胖胖兔減肥。

――出示胖胖兔圖片。它是誰?它看起來怎麼樣?肥胖有什麼麻煩?

――胖胖兔想減肥,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引導幼兒分組討論,然後將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胖胖兔後來減肥成功了嗎?讓我們聽聽胖胖兔減肥的故事。

2.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掛圖。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胖胖兔為什麼一走起路來就呼哧呼哧喘粗氣?

――袋鼠幫胖胖兔想了個什麼減肥辦法?

――胖胖兔是怎樣學會拍球的?

――幫助幼兒理解胖胖兔克服困難、堅持減肥的過程。

3.學打籃球。

――引導幼兒學習胖胖兔,自由在場地上練習拍球。

――引導幼兒分別站在1米、1.5米、2米的線後投籃,比一比誰投進的球最多。

――請班裡的肥胖兒講講運動後的感受。

――鼓勵幼兒今後熱愛運動,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詩的意思。

2、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面,豎起小耳朵聽聽——(是什麼聲音?)風呼呼地颳著,天上飄著鵝毛般的大雪,這時一條鋪滿白雪的山路上走著一個人,顯得十分疲憊,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他望望四周,隱隱約約看見離他不遠處有一戶人家,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詩的題目叫:------全班齊讀課題。

1、理解課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學生回答完後,老師說:“那誰能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

例:哪個詞是遇到的意思?

(對,從詩的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出門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裡。)師:這首詩是誰寫?(唐劉長卿)過渡:同學們預習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詩人劉長卿。

2、(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背景劉長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兩次被皇帝發放到又貧窮又偏遠的地方,還曾經被人誣陷而進了監獄。他所寫的詩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詩就是他當時心境的寫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好了,咱們對詩人劉長卿有了一定的瞭解,相信從他的詩中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請欣賞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聽的時候,注意詩中生字的讀音。

1、聽範讀。(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剛才聽得可認真啦,現在請你們開啟課本119頁,大聲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師巡視。(課件出示古詩)

3、同學們的讀書聲真好聽,看看大螢幕,紅色的字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詩當中,大家是否還認得的它,誰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指名讀,評議(主要是字音)預設1師:(點評:讀得字正腔圓,真好!)誰還想來讀?這兩位同學表現得真不錯,現在請全班像他們那樣讀一讀,能做得到嗎?齊讀古詩預設2師:誰來讀?(點評:讀得非常認真,但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她有一個字讀錯了,誰來幫他讀正確。)真不愧是個小老師。指名讀:誰再來讀一讀?

師:全班齊讀(參照預設1)【第一層次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三、抓住詩眼“貧”“寒”,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圖)同學們讀得非常流利。現在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幅圖,想一想,你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1生:我覺得很冷—“寒”(詩中的哪個句子或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呢?)(師板書:寒請同學們看老師怎麼寫“寒”字的)師:除了寒冷,你還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看看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麼?)預設2生:我覺得這戶人家很窮。—“貧(師:詩中的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師板書:貧)從哪兒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

(學生可能回答:從“白屋、柴門、風雪夜歸人”看出貧窮。)預設3:學生結合“白屋”“柴門”談自己的理解。

①師:為什麼從白屋、柴門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引導想象:在我們的想象中“白屋”是什麼樣的呢?用什麼搭建成的?)生:因為白屋是簡陋的屋子,柴門是用木頭做的門,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不好。

②師:沒錯,在古時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圖,貧苦人家的門都是用樹枝做的門。(看圖理解“柴門”。樹枝做的門。)③指名讀,齊讀“天寒白屋貧”。

師:可想而知,由於天氣的寒冷這間茅草屋顯得更加的貧窮,誰來讀讀這句詩?

生…..師點評:嗯,我感覺到了一些寒冷,誰再來?(師: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這種刺骨的寒冷,讀……)或:你真瞭解詩人的內心。

師:全班齊讀,帶上你的理解,讀出寒冷、貧窮的感覺。

2、藉助註釋插圖理解第一句“日暮蒼山遠”

過渡:再看看插圖,詩人是什麼時間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學生回答後接著問:“你是從哪句詩知道的?”你能讀讀這句嗎?

生:……師:真好,我彷彿已經感受到了這蒼山的遙遠,誰能向他一樣讀。(個別讀)師: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夜幕已經降臨,山路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同學們,想想詩人劉長卿會覺得自己……(讓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師:現在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孤獨的情感再讀“日暮蒼山遠”(齊讀)過渡:這麼寒冷的天氣裡,詩人終於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經深了,周圍靜極了。突然,一聲接一聲的狗叫聲從柴門邊傳來,怎麼回事?請同學們從詩中找找答案。

3、結合第四句“風雪夜歸人”理解貧窮。“夜歸人”是指誰?投宿的旅人,還是屋子的主人?

師引導:誰找到答案了?請你來告訴大家。(詩中哪句話提到了?)①“夜歸人”這是指誰回來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來了。

師: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

生:打獵、砍柴賣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賺生活費/養家餬口,為生活奔波。

師:(為什麼那麼急著趕回來?家裡還有誰在等著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歲以高的父母。

師:此時此刻,假如你是詩人,當你遇到這樣的下雪天,當你看到這些貧苦的人民為生活而奔波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從同學們的話語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貧苦人民生活的同情,這樣的情感也正是詩人劉長卿當時的情感,誰能帶著這樣的情感讀一讀最後兩句。

②指名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點評:讀得多好啊!誰還想再來讀讀?

③(全班讀)師:同學們,此時的你們就詩人劉長卿,現在請你們帶著詩人的情感,帶著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第二層次的朗讀】

四、情感昇華熟讀成誦

1、師範讀,學生想象是的畫面。

師:聽著同學們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的畫面。師範讀。(課件出示)師: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麼樣的畫面,怎麼樣的情景?

2、分男女讀(課件出示古詩)師:同學們請想一想,當詩人出遠門,遇到這樣的下雪天時;當他一個人走在這上路上時,難道他的內心就不孤獨寂寞嗎?(老師指著螢幕說,請男生齊讀古詩。)師;當詩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貶,當他被誣陷時,難道只是身體上的寒冷嗎?不,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師指著螢幕說,女生讀)師:當詩人看到這簡陋的茅屋,當他看到所有貧苦人民為生活而奔波時,難道不為他們而感到悲傷與同情嗎?全班讀過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知道,我們和詩人的心已經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重點圍繞“寒”“貧’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對貧苦人們生活的同情。】

3、配樂背誦古詩師:請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古詩,不能背誦的,沒關係,你可以看看投影,帶著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帶著你的情感,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古詩。

【情感昇華,進行第三次層次的朗讀】

五、拓展導言:何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首有雪的詩,看看詩裡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1、出示《絕句》,齊讀一遍。討論:作者是什麼心情?(高興、開心)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皚皚,詩人抒發的心情為什麼不一樣?

(師:因為生活經歷不同,所以他們的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寫下的詩所表達的感情自然就不同。)六、課後探討師:最後,留給同學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其實一直以來,人們對“夜歸人”一直都有很多爭議,到底“夜歸人”指的是投宿的詩人還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課後查閱資料或上網搜尋,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讓學生孤立地去理解詩句會比較乏味。所以,課題引入後,我就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問題。教學設計中表現為“這些都是古詩裡面所寫到的,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來嗎?”。老師在放的過程中,學生所進行的是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散思維。在學生短暫的'發散思維後,有探討意義的問題果然在學生中產生了:圖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誰?當時,有幾個耍小聰明的同學就認為:既然古詩是詩人寫的,那麼最有可能圖中的老人是詩人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質疑,大部分同學都持觀望的態度。此時此刻,我就以這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古詩,從古詩中尋找答案。當時學生的探究興趣就十分濃厚。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交際能力,又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學生的參與面廣了,學習興趣濃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儘管課堂上學生的紀律沒有了,但是興趣有了,學生有了自主發表看法的機會,有了自我評價的機會,有了自我比較的機會。我認為,在這樣放的課堂上,學生才算是走進了課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給我啟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說出了精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戶外觀察使幼兒得到有關冬天的特徵和感性知識。

2、學習用口語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3、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環境材料:

太陽出來和、籃球場、草地上。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尋找冬天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了?它想和我們交朋友呢。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它長得怎麼樣。咱們就出去找它的影子,好嗎?

2、明確觀察要求,讓幼兒感覺冷和暖。

3、觀察來往的行人的穿著,讓幼兒想一想與其它季節有什麼不同。

4、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冬天的感覺。

效果分析:

知道一年有四季,冬天是寒冷的天氣,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知道一到冬天有的樹的葉子落地,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好朋友間互助友愛的真摯感情,體驗與好朋友相互瞭解、溝通,相親相愛的快樂與幸福。

2、能用語言表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徵以及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事情。

3、理解好朋友的含義,知道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活動準備

1、準備好上課的教室和課件

2、教師、小朋友的照片

3、歌曲《找朋友》CD及音樂播放機。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出示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引出今天的話題《好朋友》。

二、展開

1、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外貌特徵。

(1)啟發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2)教師出示圖片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3)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

2、引導幼兒在感受、講述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好朋友的含義,

進一步激發對好朋友的友愛之情。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幼兒感受朋友之間的關心和照顧。

(2)引導幼兒互相說說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做好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間是怎樣做的?

好朋友生氣、生病、吵架了怎麼辦?怎樣做兩人會成為好朋友?

小結:喜歡在一起、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的人會成為好朋友。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加深對好朋友的理解。

(1)教師以圖示形式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

(2)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愛好。

三、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故事《我們都是好朋友》,使幼兒知道只有遇到困難相互幫助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或附近的公園,收集落葉。

錄音機、音樂磁帶,線、紙條、雙面膠等。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並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2、激發幼兒想象,創編葉子飛舞的動作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

(把幼兒分成三組,每組擺放一籃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葉子的形狀像什麼?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紙條或線上,掛在脖子上。

二、遊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遊戲的規則:遊戲開始,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進行時,幼兒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

人、四人一組,遊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教師也可參與此遊戲,並與全體幼兒一起檢查遊戲的結果,找到相同葉子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

三、創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葉子的飛舞:

1、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麼樣的?"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欣賞音樂《水族館》,感受其旋律的優美,幼兒自由表現。

根據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幼兒表現各種動態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3、聽音樂《水族館》進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兒做風,一部分幼兒做葉子,隨音樂的起伏,鼓勵幼兒有創造性的表演。可交換角色。教師評價。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遊吃桔子發現葉子而引發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得非常活躍。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第一個環節,我充分利用自然場地,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葉。孩子們從課堂中來到大自然,與自然融於一體,更容易引起幼兒興趣。部分孩子其實在與同伴交流時就已經發現了葉子的很多常識,如:孩子們發現葉子裡有骨頭,其實也就是葉脛。

第二個環節,幼兒在拾的同時就發現了很多樹葉的祕密,這時候老師則是作一個傾聽者,一個引導者。在這個個環節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已經超出了老師的預想。如:於欣彤小朋友,她拿著一大把葉子的葉柄,葉子散開得很像一朵花,她還將這地花作禮物送給我氣氛非常活躍。

第三個個環節,我班是第一次製作拓印畫,孩子們都覺得稀奇有趣,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撿回的葉子躍躍欲試,使得整個活動又進入了另一個別開生面的**。

整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對這整個活動有新鮮感,我之前並沒有做任何鋪墊,再加上這次活動的場地太廣,導致場面有點亂,不過幸好到第三個環節時孩子們都已經能夠安靜地作畫。

本來我的設想當中,在第三個環節裡,當孩子們印的時候會發現,葉子的正面印畫出來的是一個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卻是有葉脛紋路的漂亮圖案,不過因為孩子興趣太高,當時並沒有發現這一特徵,而我也並不想做牽著孩子們鼻子走的老師,因此,葉子的組成在這個環節中被老師有意地忽視。

最後,說說我優點和不足之處及解決方法吧。我認為,這次活動,我的選材比較新穎,設計較大膽,能利用園內場地,從教室教學轉而到大自然中教學,是傳統教學的一個新突破。在教學中,善於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課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但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活動準備倉促,不夠充分。其次、場地中由於怕孩子亂,出現意外,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時間較短,這時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慢慢仔細觀察更好,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最後、不注重知識經驗的準備,使得孩子作畫時雖然非常有興趣但作業情況只有一部分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都能增長一定經驗,會發現自己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並使之作為日後的借鑑,也對自己是一個促進。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之改進,從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