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錦8篇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安全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錦8篇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家所重視的,但是安全教育活動設計卻仍然不多見。在一次興趣組活動中,和大班小朋友聊天的時候,問起:如果碰到壞人你該怎麼辦?孩子們的回答很出乎我的預料:孫悟空、奧特曼等動畫明星成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兼救星,這讓我感到了身上的重擔。偶然的機會,和他們又聊起《幼兒畫報》裡的故事,有個孩子介紹了“電梯裡有隻大熊”的故事,並且很認真地補充說:紅袋鼠碰到壞人很勇敢的!於是就萌生了將此活動設計成一個安全教育活動的念頭。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集體討論活動,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看法,並在相互的交流中學會安靜地傾聽、獲得啟發。

2、通過看VCD、討論等活動,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知道在單獨情況下遇到一些陌生人時應該具有的警惕性行為。

3、在扮演等活動中感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險時能夠想辦法應對的勇敢精神。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畫報》圖書若干冊、配套贈送的VCD故事、幻燈T課件、隨機圖片(如一個人在家、遇到過分熱心的人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如果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遇到了陌生人,怎麼辦?

(幼兒都知道要警惕,不給陌生人開門等,給幼兒心理上作好的鋪墊)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引申出:如果你和陌生人是在外面(如走廊上、草地上、公園裡、電梯裡等)遇到的,而你又是一個人,那會有什麼危險?你會怎麼辦?

(出現問題情境)

二、欣賞與理解故事“電梯裡有隻大熊”

1、導語:有一隻紅袋鼠,他一個人乘坐電梯時,在電梯裡碰到了一個陌生人,他會怎麼辦呢?

2、欣賞動畫片

3、理解故事

(1)紅袋鼠碰到了誰?(一隻大熊,有著尖尖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

(2)紅袋鼠心裡是怎麼想的?(害怕大熊會綁架自己、或是吃掉自己、或是拐賣自己)

(3)他是怎麼做的?(想辦法救自己:讓電梯每層都停下來,如果看到人就大聲呼救)

(4)假如你也在場,你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將問題從動畫片拋向幼兒自己)

(5)熊奶奶對紅袋鼠說什麼?(肯定自救的積極行為)

(6)你看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三、觀看幻燈、討論

1、出示幾種場合:一人在家、陌生人給你吃東西等等,請幼兒討論應該怎麼辦?

將一些正確、合理的方法用簡單的動畫表示出來。

2、分組討論:請幼兒自由結伴,自選一種場景,將合適的做法畫下來。

3、交流相互之間的發現:展示各組的畫,相互介紹

四、活動延伸

1、兩人結伴閱讀故事“電梯裡有隻大熊”,回憶並討論,說說紅袋鼠還可以怎麼做?如果你也在電梯裡,你會怎麼辦?

2、故事表演:幼兒自己分配故事的角色,開展《電梯裡有隻大熊》的故事表演活動。鼓勵幼兒進行創編,增加一些故事情境,或是將故事的場景、情節進行改編,從中獲得相應的自救知識。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孩子們非常的喜歡,孩子們瞭解到更多的關於使用電梯的安全知識,並結合自己家裡所住的樓房是不是有電梯的話題進行的討論,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安全使用電梯的好方法,還滲透了關於文明禮儀方面的小知識,如:孩子們說見到爺爺奶奶上電梯怎麼辦?見到養狗的人帶著狗上電梯怎麼辦?當人多時怎麼辦?當遇到有人問路怎麼辦等?總結出不能夠把手、腳夾在門縫裡------孩子們的問題真的是很多,暢談起來也很激烈,通過今天的談話活動,孩子們也能夠學習到自我保護的方法,家長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滲透關於安全教育,讓孩子們都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

小百科:電梯是指服務於建築物內若干特定的樓層,其轎廂執行在至少兩列垂直於水平面或與鉛垂線傾斜角小於15°的剛性軌道運動的永久運輸裝置。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的父親因為酒後駕車發生了交通事故,對他人及自身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引起了本班幼兒的關注。中國每年因醉酒駕車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大約是10萬人,也就是說,每天有兩百多人死於醉酒駕車所造成的車禍。4月30日又是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由此我設計了大班安全活動《酒後駕車危害大》。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酒後駕車的危害性。

2.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鼓勵幼兒向身邊的人進行宣傳。

3.教育幼兒珍愛生命、維護社會安全。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園共育,幼兒瞭解酒後駕車的真實事故;童謠《酒後駕車危害大》、熟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標誌

2.物品準備:幻燈片、幼兒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1.開汽車進入場地,視訊匯入

提問:視訊中的人在幹什麼?

喝了酒去開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你聽過、看過什麼酒後駕車發生的事故?

2.瞭解“酒後駕車”的危害,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1)教師講述故事。

提問:為什麼會發生這場車禍?喝了酒以後為什麼不能開車?

2)出示“酒後開車”車禍現場圖,互相討論、講述酒後駕車的具體危害。

3)觀看交警視訊,瞭解交警部門對“酒後駕車”行為的處罰。

4)小結:酒後駕車的危害非常大,不僅司機自身的生命、財產受到傷害,還對他人以及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並呼籲大家積極行動起來。

3.幼兒操作

1)製作“禁止酒後開車”標誌

提問:你經常坐誰開的車?有什麼好辦法提醒身邊的人不要“酒後駕車”?

2)現場表演、互動

4.開汽車離開,自然結束。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在雪地上、冰面上要慢行,不去結冰的河面上、湖面上玩耍。

2、遇到危險是不慌亂,能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救。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可怕的冰窟窿》錄音和圖片;被大雪覆蓋的馬路、結冰的路面等圖片。

2、幼兒用書第38-----40頁。

活動過程:

1、演示小實驗,讓幼兒認識的冰面易破裂,知道在冰面上玩耍的危險。

(1)演示實驗“易碎的冰面”:教師事先凍好一盆水,讓幼兒觀察冰面,用手或其他物品按壓或擊打冰面,讓幼兒觀察冰面破裂的過程,(有條件的可帶領幼兒直接到結冰的小水池邊做本次試驗)。

(2)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到結冰的河面和湖面上玩耍會有什麼樣的危險?

(3)教師小結:結冰的水面看上去光滑結實,其實非常容易破裂。如果在結冰的河面或者是湖面上行走和玩耍就容易使冰面破裂,小朋友容易掉在水裡,非常危險。

2、教師講述故事:《可怕的冰窟窿》,引導幼兒瞭解自救、求救的方法。

(1)教師首先要完整的講述一邊故事。

(2)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的牛牛為什麼會掉進冰窟窿?他是怎麼得救的?冰面裂開後,豆豆是怎麼做的?

(3)教師小結:當湖面、河面結冰時,小朋友們要記住不到冰面行走、玩耍。如果不小心走到冰面上,發現冰面出現裂痕,要立即臥倒,匍匐(爬著)前進或慢慢朝岸邊滾動,同時要大聲呼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救援。

3、出示多媒體教學資源:被大雪覆蓋的馬路、結冰的路面等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提問:冬天經常會下雪,路面會結冰,在這樣的路面上怎樣走才是安全的?

教師小結:在雪地或結冰的路面上行走要儘量穿防滑的鞋子;小心慢走,不追逐打鬧;過馬路更要緊拉大人的手,小心通過,防止摔傷,避免危險。

4、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38-----40頁《冬天路滑怎麼走》,討論並完成操作。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4

活動設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如:低處外露的插座、插頭;滑梯上鬆動的螺絲、尖銳的碎玻璃片、樹枝等都會被幼兒視為玩具來玩耍,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危險。隨著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他們更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方法。為此,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教育活動《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知道並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危險因素。

2、認識幾種常見的標誌,知道它們代表的意義,能積極做出反應。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學會保護自己。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中游戲時的原有經驗,安全標誌多種

活動過程:

(一)真實情景講述----生活中存在的危險因素

(1)問題:

1、奔跑時碰撞容易發生什麼危險?

2、鞋帶開了,鞋子太大,衣服太長容易在遊戲中出現什麼危險?

3、滑滑梯時擁擠,頭朝下會怎樣?

4、倒著走路,從高處往下跳會發生什麼危險?

5、上下樓梯打鬧會發生什麼危險?

6、對著別人的耳朵突然大叫會出現什麼危險?

7、坐在椅子上翹腿、亂伸腿會出現什麼危險

8、嘴裡含著東西哭、笑,會發生什麼危險?

(幼兒結合自己的活動,談出自己的想法)

(2)小結:小朋友現在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骨骼:坐、立、行、走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要堅持體育鍛煉,多晒太陽,遊戲時,同伴間不能打鬧,不能從高處往下跳。

(二)認識各種安全標誌、符號,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並能做出積極反應。

教師出示安全標誌,請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在哪裡見過這些標誌,這些標誌什麼意思,你見過這些標誌會怎麼做?

(1)禁止標誌(在紅色邊框圓形內有一斜槓,是禁止某事情發生的標誌)引導幼兒說出除交通標誌中有禁止標誌,生活中還看到哪些(禁止吸菸、禁止煙火。)

(2)警告標誌(在黃三角形內,用黑色圖形表示某些事件提醒人們注意,小心的標誌)引導幼兒說出除交通標誌中有禁止標誌,生活中還看到哪些(防火、防電。)

(3)指示標誌(在藍色圖形內,用白色表示某些事件,是指示人們應該怎樣行進的標誌)引導幼兒說出除交通標誌中有禁止標誌,生活中還看到哪些(左拐、右拐。)

運用直觀法和鼓勵法,引導幼兒積極講述。

活動反思:

幼兒仍然保留著直覺行為性思維的特點,對自己行為的計劃性、預見性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據此對幼兒進行自我安全保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從幼兒的實際情況看,他們對安全方面的知識並非一無所知。在前幾年的生活中,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積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若能進一步運用他們的原有經驗,並從情感激發入手,引起幼兒對安全的“警覺“,這樣,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轉化為幼兒自覺的安全行為。

首先,從設計多種情境,提供多方資訊著手,引起幼兒對安全問題的關注,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講講、議議中初步懂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為以後的教育作好鋪墊。

其次,結合日常生活、或創設特定的情景幫助幼兒瞭解什麼情況下易發生安全事故,瞭解哪些是危險動作,怎樣做才是安全行為,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和操作,以學習一些簡單地自我保護身體的方法。

小百科:保護,指盡力照顧,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權益不受損害。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5

[案例2] 教師想在佈置的馬路上設定一個交警的角色,由此開展交通警的活動,所以她就在活動區靠近馬路的位置上放了一頂交警的大蓋帽。[設定實驗情境]但是這頂帽子放在那裡一直無人問津,更沒有人將這頂帽子同馬路上的種種佈置聯絡起來。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只有一個男孩子在離“馬路”很遠的角色遊戲區偶爾地利用了一下。

[實驗物件在這一實驗情境未做出研究者預期的反應] 主題進行到中間的時候,幼兒園有一個大班從外面請來了一位交警來介紹他的職業。教師想讓孩子們通過實際接觸交警更具體形象地瞭解這一角色,所以就把交警也請到了班上,讓他在佈置馬路和車輛的區域給孩子們介紹規則。但是這次活動之後孩子們還是沒有產生任何新的變化。[再次提供刺激,仍無收效。]所以,老師拿走了那頂大蓋帽,也沒有進行預定的交通警活動。 教師對取消交通警這一活動,事後的解釋是:“我當時本來以為交警和馬路、車輛之間的關係是很自然而然的,但是既然孩子們實在是一點都不感興趣,我也就只好算了。因為我想,或者他們對這種角色性質的經驗不感興趣,或者他們並不瞭解、或者根本沒有留意過馬路上的交通警察。所以我想或許小班孩子進行這樣的內容不合適,可以放到中班進行。” “興趣標誌著在個人與他的行動的材料和結果之間沒有距離。興趣是它們的有機統一的標誌。”(杜威)幼兒的興趣是教育過程實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幼兒自發的興趣才能促使其與教育過程的其他因素真正發生反應,獲得發展。當幼兒在教師所創設的實驗情境中,對所提出的教學內容沒有發生興趣時,教師就需反思自己原有的假設,做出相應的修改,當發現幼兒對此確實沒有興趣和學習需要時,證明預定的這一活動的教學目標不符合幼兒此時的發展,幼兒無法達到,這就應推翻原有的假設。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6

一、教會幼兒一些安全用電常識

1、告訴幼兒電有許多用處,但電也很危險,人若觸電後會受傷或被電死,因此小孩子不能玩電器。

2、牆上的插座裡有電,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指、小刀等去捅,不然會觸電。

3、電器在切斷電源前,不能用溼手或溼布去擦。

4、幼兒在室外活動時,要教育幼兒不要爬電線杆,不要在高壓線下游戲,不能用手拉電線杆,以防觸電。

二、獨自在家的注意要點

幼兒獨自在家時,需告訴幼兒:

1、隨便開門,如果有陌生人敲門要進來,並告訴你他是爸爸或媽媽的同事時,你千萬不要輕信。可以讓幼兒告訴來客:"現在爸爸媽媽不在家,請你晚上來。"如果他執意要進來,有電話的就打110報警,沒有電話就在視窗呼救。

2、讓幼兒掌握接聽電話的技巧,如果有電話進來,告訴你他是你的親人或父母的朋友,並要你告訴他你家的地址時,千萬不要說,以免壞人乘機上門撬竊,你可以說:對不起,我說不清。既有禮貌,又造成一種父母在家的錯覺,壞人就不敢來你家了。

3、不模仿電視裡的危險動作;

(1)孩子好動,又不知道危險,要幫助幼兒懂得什麼是勇敢,什麼是魯莽行為。教育他們不要從高處跳峽、爬高、攀爬等危險動作。

(2)要給幼兒定一些規矩;以免傷害自己或別人。

(3)教師要教育幼兒在家時不做危險動作,要教育幼兒千萬不要學習電視裡的危險動作。

(4)幼兒獨自在家時不要玩火,以免引起火災;不能碰插頭,以免觸電;不要將繩子繞在脖子上,以免被勒死。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並瞭解一些常見的交通訊號、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標誌行走,要服從交警指揮,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識。

3.學習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過交流分享主動獲取新知識。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交通標誌)

活動過程:

一、講述交通事故案例,

匯入教師講述交通事故:問你覺得為什麼會發生車禍的呢?(幼兒交流討論可能發生車禍的原因。)師:發生車禍太可怕了。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交通管理部門設計了很多交通訊號和交通標誌,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訊號

1.分組交流。

師:老師蒐集了許多交通標誌,現在請你們來看看這些標誌,你在哪裡看到過沒有?表示什麼意思?

2.集體分享。

師:小朋友介紹的交通標誌到底對不對呢? 我們一起來查一查師:小朋友說得都很好,看來小朋友已經認識不少交通標誌和交通訊號了,現在我再向你們介紹一下:交通標誌一般分為幾大類,常見的有指示標誌、警示標誌和警告標誌,藍底白線為指示標誌

3.認識標誌。

師:現在我想考考小朋友。看,我帶來了一個交通標線,有沒有小朋友認識?你在哪裡見過這標線?

師:(出示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指示標誌)誰認識這個標誌?說說是什麼意思。

師:小朋友來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用電瓶車送你應該在哪裡開?

師:你們說得好。但現在很多電瓶車都開到機動車道上去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小朋友要提醒爸爸媽媽遵守交通規則。

三、瞭解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

師:在十字路口,交通安全離不開訊號燈和交通標誌,但更離不開交警叔叔的指揮,當訊號燈出現問題或路口出現交通堵塞時,尤其需要交警叔叔現場指揮。

師:小朋友們好!剛才你們認識了不少交通訊號和標誌,現在我來做一個動作,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意思。回答正確有獎品的哦!

師:想不想學一學?現在請小朋友起立,跟我學交通指揮動作好嗎?

師:小朋友真聰明,大家不但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提醒身邊的人遵守交通規則,做個義務宣傳員,好嗎?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電的用途,知道安全用電不會發生危險。

2、通過辨析活動,瞭解安全使用電器的基礎知識。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電線一段、插座一個、“電”的標誌一個。

活動過程:

1、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初步瞭解電器的用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電器產品,你知道哪些電器呢?它們有什麼作用?

(2)這些電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這些電器要工作,都離不開什麼呢?

(3)你知道電從哪裡來?(發電站)(4)教師小結:電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的生活再也離不開它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但這位電朋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傷人的。

2、出示電線,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仔細看看裡面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介紹:這是電線,裡面是銅線,會導電。外面是塑料,包裹著銅線,是保護層,我們抓在手裡沒有電。但是塑料壞了,我們就會碰到電,發生危險。

3、組織幼兒討論:

(1)如果你們家的電線破了,怎麼辦?(用專用膠布包裹)(2)如果你看見電線斷落在路上,應該怎麼辦?(繞過去)4、出示插座,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2)教師介紹:這是插座,裡面有銅絲或銅片,可以導電,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護層。如果將手伸進去,就會碰到銅片,電就會傳到人的身上,發生危險。除了人和銅會導電,水也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溼的手接電源。

(3)出示“電”的標誌,讓幼兒認識,並知道看見“電”的標誌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看圖說說: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這樣做對嗎?

使幼兒知道簡單的安全用電常識,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前給幼兒看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安全用電環節上,請孩子們再看使用電器正確與錯誤的錄影,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