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上19《太空梭》優質課教案

蘇教版三上19《太空梭》優質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設計理念

蘇教版三上19《太空梭》優質課教案

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引導學生研讀課文,以看圖、貼圖、補圖、比圖等學生的主體活動,力避研究性閱讀可能偏重理性認識的誤區,既充分體現閱讀教學的本質特徵,又使研究活動富有情趣性。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15個生字和新詞,在交流與合作中學會。

2、認識太空梭的特點和作用,能有感情地朗讀銀色飛機與太空梭的對話。

3、能在反覆誦讀、感情發現中提高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第一課

  課時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2、學會質疑問難,閱讀資料。

  教學準備

有關航空航天(太空梭,起飛、空間站、空間醫院等)的知識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揭示課題後,學生自由讀,讀通課文。

2、運用工具書,同座合作學習,讀準生字、新詞字音。

二、再讀課文,學習字詞

1、用“—?”、畫出自己難以讀準的字,難以理解的詞。

2、分小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難點,能解決的最好在小組內解決。

3、師生交流,著重解決小組內難以解決的疑難點,並加以強化鞏固。(自我發現問題,自行解決疑難點。)

 三、三讀課文,理清層次

1、文章寫了哪兩種飛行器?主要寫誰?

2、學生讀文交流。

(初步瞭解文意,進而分清主次。)

 四、四讀課文,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用“—?”畫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特別是航空知識方面的疑難點。

2、生生互動交流。

3、學生自行閱讀資料,交流資料(課前教師、學生都準備查詢有關航天、航空的知識資料。),解決疑難。

4、師生釋疑、存疑。

(讓學生進一步發現更多、更大的疑難,先自行解決,再利用資料解決,最後才由教師釋疑或存疑,為學生自主研究解決問題提供時間與空間。)

從能否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就可以看出我們對太空梭的特點、效能是不是真正理解。這也是我們在下一節課共同深讀課文時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太空梭的特點與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與興趣。

2、以學生為本,主動發展,創設情景,讓學生想想、想說、想做,訓練學生自我閱讀課文、自主研學課文的能力。

  教學準備

  圖文課件一個,銀色飛機、太空梭的紙板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課前預熱:課件出示“太空梭”四字,讓學生自由點選其中一字,出示航空航天有關知識的趣味選擇題,學生選做,激趣。

  一、交流談話,初識太空梭。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已認識了太空梭,但太空梭與航空飛機、火箭比到底有哪些特點和效能?這就是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深讀課文來解決的研讀專題。(出示研讀專題)這裡有兩幅畫(教師出示兩模型),請問哪一幅是太空梭?為什麼?自己的研究,能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確鑿的依據來嗎?(學生讀課文找說)

示例1:課文說太空梭是“龐然大物”,應該比銀色飛機要大得多,所以左邊的是太空梭。

示例2:課文第五節開頭說,太空梭是“尖尖的腦袋,方方的尾巴,兩側張著三角翼,雄壯威武”。所以左邊的應該是太空梭。(看圖使學生興趣盎然,激發學生研讀課文,瞭解太空梭的外形的特點,這是研究太空梭的第一步。)

示例3:我從老師發下來的資料中可以瞭解到,太空梭在100公里的高空下都是垂直上升的,所以應該是直的貼。

(由貼激疑,由疑促研。研學課文,研學資料,從而得出不同於課文插圖的答案,樹立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只相信自己科學研究結果的信心。這是研學太空梭的第二步。)

 二、讀文添畫,深識太空梭。

1、教師作畫,把兩飛行器畫飛起來(在兩種飛機的尾部加撇,同加三撇),你們認為他倆誰應飛得快的一些?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學生研讀後說,每說出一處可以上黑板幫老師在太空梭機尾後加畫一筆。

3、師生交流:猛竄,忙不迭,一掠而過,話音剛落,每小時兩萬多公里,飛出大氣層,只一會兒工夫,早已……

(把添畫同瞭解太空梭的特點,“快”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研學太空梭。)

 三、與火箭相比,確識太空梭。

1、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太空梭的形狀和速度這兩個特點,那是不是具備了這兩個特點的就是太空梭?(不是,火箭也有這兩個特點。)

2、太空梭與火箭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能去能回)。課文哪些詞句證明了這一點?(“他專程來往於地球和空間軌道之間,只一會工夫,太空梭又從空間醫院向著地球飛行”、“哪兒的話,我跟火箭可不一樣,能去能回……”)

3、只有具備了這三個特點以上的飛行器才是真正的太空梭。

(銀色飛機之所以認錯太空梭,是因為他沒有了解太空梭的這一點特點,教學中可一能讓學生犯和銀色飛機同樣的錯誤。太空梭伯這一特點必須讓學生研學清楚。)

  四、瞭解作用,研究太空梭。

1、教師講述太空梭由發明到運用的簡單歷程,引入下文。

2、我們人類為什麼要研製太空梭,它有什麼作用呢?

3、學生研學第6節,畫找。

4、交流:課件出示,用“太空梭有時——有時——有時——有時——”這樣的句式說。可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結合資料。

5、太空梭之所以具有這樣的作用,是與他的設計特點分不開的。

課件出示,學生思考交流:

作用(之所以)——特點(是因為)

能飛機出大氣層,把人造衛星送上軌道——( )

帶儀器在空間做各種實驗——( )

接送病人——( )

……——(……)

示例1:太空梭之所以能飛出大氣層,把人造衛星送上軌道,是因為他的速度極快,每小時有兩萬多公里,而速度快又與他的外形設計“尖尖的腦袋”有聯絡。

示例2:太空梭之所以能帶儀器在空間做各種實驗,是因為他是“龐然大物”,機艙空間大,可設多種實驗室,而且肯定非常平穩,因為他有“方方的尾巴,兩側還張著三角翼”。

示例3:太空梭之所以能接送病人,是因為他能去能回。

(把太空梭的作用與特點聯絡起來學習,既是對前文內容的回顧複習,更把學生帶入到為什麼這樣設計太空梭和如何更優化設計太空梭的“純科學”領域。這是學生研究太空梭的第五步,也是他們真正研究太空梭的起始。)

  五、小結

太空梭的特點和作用我們在學完課文後就初步瞭解了,現在,誰能把太空梭的特點和作用連起來說一說,要說得有條理、有說服力。(學生說、互評。)教師小結學生的交流,並指出,今天我們還只是從書中對太空梭有初步的瞭解,而要真正研究它就需要我們一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