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課文《林海》教學反思2篇

六年級課文《林海》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林海》教學反思1

六年級課文《林海》教學反思2篇

再一次教《林海》這一課,我吸取了教訓,在講課前認真鑽研了教材,改變了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從整體入手,抓住描寫大興安嶺美麗可愛的句子,體會其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寫法,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理解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感情的昇華,而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學生先朗讀課文邊讀邊會作者為什麼要用“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來描寫林海的綠,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出教室,觀察校園裡的各種樹木,在實踐中體會“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所描述的意境,並找到原因。學生返回教室後彙報了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因為樹木的“種類不同、高低不同、遠近不同、受光不同、樹齡不同、疏密不同……”所以在作者的眼裡大興安嶺的“綠”呈現出“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準確地體現了大興安嶺的綠的層次美。此時我要求學生迴歸文字,品讀課文,並提出問題——“‘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綠’,你還能想出哪些描寫綠顏色的詞?”學生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描寫綠顏色的詞

——“墨綠”、“翠綠”、“嫩綠”、“茶綠”、“果綠”、“黛綠”、“橄欖綠”……這時我讓學生用自己能想到的綠色來替換課文中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再讀課文來品味,學生很快認識到各種描寫綠顏色的詞都沒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所包含的綠顏色豐富——這四個詞不但包含了同學們列舉的各種綠色,還包含了同學們不知道的各種綠。“作者用詞真是太準確了!”這是同學們品味了作品的語言魅力後發出的由衷的讚歎。在幾天後的測試中,我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同樣的填空題全班僅有一名學生填錯!葉瀾教授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地啟用凝固的語言文字,才使其變為生命的湧動。”兩次教學《林海》給我一個啟示:老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成為名著,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經歷了時間老人的篩選,經歷了幾代讀者的考驗。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必須深入體會作品所包蘊的豐富的內涵,前一次教《林海》只是簡單地運用了對比的方法研讀了課文,在反覆、多次的朗讀中,才生硬地“體會”到了作者的用意。一次測試暴露了學生理解課文的膚淺、片面,也暴露出我在鑽

研教材方面的不足。第二次教學時,我認真鑽研了教材,尋找到課文的“空白點”,並引導學生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實踐中體會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語境,激活了文字中凝固的語言文字,然後迴歸文字,對文字進行了探究性的閱讀,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文字的內容,真正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林海》教學反思2

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通過反覆地有感情的朗讀可以使學生感受大興安嶺的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這節課重點突出訓練的層次,在指導“嶺”這部分內容的朗讀訓練時,引導學生先進行詞語對比,使學生從“高的,矮的……”與“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這組詞語的對比中,明白山與山的差別不大,彼此和平相處,沒有哪座山會“盛氣凌人”,從而改變了讀的語氣,讀出了溫柔的境界。又進一步點撥,使學生每一次朗讀訓練都有新的領會,新的提高,最終讀出大興安嶺的溫柔和作者喜愛的感情,進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享受。通過感情朗讀,就充分利用了課文的情感因素,溝通了作者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共鳴,受到啟迪並釋放了自己的情感。

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全情投入到親歷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去體驗文字。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中側重於閱讀理解,體會意境。教學中藉助語言文字,通過有感情地讀,在學生頭腦中喚起形象,把學生帶到浩瀚的林海中去。為了使學生能入情入境,從課文語言文字入手,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揣摩、體味,推動學生去思考,去想象。相信這樣能讓學生思維馳騁於林海的千山萬嶺之間,頭腦中都有一幅各不相同但都栩栩如生的圖畫,真正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教學課文第4小節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層層深入地提問,很好的指引學生讀懂課文。但此時教學中並沒有停留在引導理解的層次上,而是及時讓學生表達,讓他們繪聲繪色地把林海的美景描述出來!在深入理解地基礎上,再請學生讀讀第4小節,相信真能把大興安嶺的森林讀成“一片綠色的海洋”。相信心中裝著學生,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就能達到教學預期的最佳效果。

《林海》裡對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象的描繪,以我所見所感,以溫柔的嶺,壯觀的林海,

美麗的野花,數不盡的青松白樺等方面的描寫,構成了一幅壯觀美麗的山水畫,表達了作者喜歡祖國壯麗山水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字的指導,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本領,將知識進行遷移,由模仿入手,力求使學生掌握寫景文章的方法。

寫作知識的遷移,其實就是讀與寫結合的體現,讀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語文材料,提供寫作參考範例和模仿的技能。因此,在教學中要對各種文體的題旨、選材、佈局試想施展、文字組織作精確分析,引導學生懂得文章的做相應的練習,實施知識的遷移。結合課文表現手法進行作文。《林海》是寫景文章,其作用就是借景抒情。它採用總分總敘述,層次明瞭,結構嚴謹;在描寫過程中一抓住景物的特點,二通過對景物特點的描寫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就是,在閱讀時要注意分清文中描寫的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展開的聯想;哪些是事物的靜態,哪些是事物的動態。同時,要注意抓住文中哪些直接抒發感情的句子,用心體悟所表達的感情。學生了解這些寫法,用到寫景狀物作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