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花未眠教案大綱

高一語文花未眠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5K 次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花未眠教案

1.瞭解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他的相關作

2.體味作者從自身感受起筆,從而引申開去的寫作手法

3.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藉助文字進一步提高散文的認識鑑賞能力

4.通過學習,瞭解一些美學知識,理解美與審美問題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的主題,把握作者寫作的目的

2.鑑賞文字的語言,重點體會文章精彩句子的內在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資料、文字資料、朗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美”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我們不是常常深感生活平淡乏味而讚歎作家、藝術家筆下的美景嗎?我們不是常常神往於迷人的如情似夢的桂林山水、神奇雄壯的黃果樹瀑布嗎?究其根源,不是生活本身平淡乏味,而是我們缺少一顆感受美的心靈,缺少一副感受美的五官。若開啟“五官”,用我們鮮活的心靈、審美的眼睛感受我們生活的環境,你就會發現,你終年生活的山鄉村野、天然生態的花鳥蟲魚,都是那樣的令你耳目一新!川端康成從“花未眠”這一自然現象引發了對自然美的一系列值得玩味思考。

二、作家簡介

日本現代文學大師。1968年因《雪國》一書 “以敏銳的感受及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該書還被譽為“日本近代文學史抒情文學的頂峰”。川端康成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隻鶴》、《睡美人》、《雪國》、《古都》等最富盛譽。他的作品在虛幻、哀愁和頹廢的基調上,以病態、詩意、孤獨、衰老、死亡來反映空虛的心理、細膩的感情和憂鬱的生活,追求一種頹廢的至美,達到一種空靈虛無的藝術至境。1972年4月16日,這位追尋東方美的文學大師,在公寓用煤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同時注意以下問題:

1.字詞讀音和寫法

綻放( zhàn ) 壁龕( kān ) 邂逅(xièhu ) 相似(sì) 似的(shì)

滲透 (shèn) 盛放 (shèng) 盛飯(chéng) 陶冶(yě ) 拙劣(liè)

模樣(mú) 翌日(y ì) 拜謁(yè ) 不可思議(yì) 凌晨(líng)

毋庸置疑(zhì) 迥然不同(jiǒng) 阪上走丸(bǎn)

2.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邂逅:偶然遇見。

領略:瞭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辨別它的滋味。

拜謁:拜見,瞻仰。

迥然:形容差的很遠。

開光:佛家語,謂佛像開眼之光明。

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

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一提。

3.在課文中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閱讀思考,回答問題。

朗讀過程中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理解課文。

⑴第二段中“我”為什麼“大吃一驚”? 第八段中“我”又為什麼“嚇了一跳”?

⑵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諾阿、米開朗基羅的例子,其意圖是什麼?

⑶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為什麼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確:

⑴因為發現花未眠,發現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發現小狗的樣子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從上下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再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轉換和表述。)

⑵以這兩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結合上下文,應從對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來理解,並注意兩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無限”兩詞。“死亡”意味著終結,意味著“進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樣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兩例的意圖顯而易見。)

⑶“一朵花”也可以發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發人發現自然之美,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關”句,結合分析可知,這句話是從自然之物對於美的啟迪的角度而說的。)

五、引導提高,討論研究

教師:作者通過一朵沒有睡覺的花引發開來,一直寫到了“美”這個問題,正如同學們所理解的,作者在文章中寫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覺得它寫得很好呢?現在開始,你們可以四人一組分組討論,先看看你們的認為美的句子是否相同,再看看你們的原因,想想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明確:在最後的交流中教師對以下的句子稍做說明引申。

⑴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

作者說的是很微小的事情,其實談的確實很高深的美學問題,這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⑵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根據對下文的理解,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無限的。“哀傷”是作者悟出這個結論後感受到心情的遺憾。

⑶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這是多麼悽慘啊。這並不說明畫家就是害怕死亡,他只是為無法進一步去認識美而感嘆。要進一步說明的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寫了很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他對美學得出的結論。

六、課文分析,結論總結

教師:根據上面同學們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川端康成在這篇文章裡得出了很多的美學結論,請大家來歸納。

明確:文章中間得出的結論主要有以下的內容

⑴自然總是美的,而且是無限的

⑵自然物可以啟迪人,可以發展人感受美的能力

⑶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⑷藝術品是對自然美的反映,好的藝術品也可以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

⑸藝術美和自然美和諧統一

⑹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

[總評] 今天這堂課我們從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學到了許多哲理。美是無處不在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

而體味散文的美,首先要透過“散”的外表,理出內在的經緯。請同學們記住抓關鍵語句法,並反覆實踐,這同樣是一種審美能力。

七、知識檢測

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說家,1968年因為長篇小說《雪國》、《千隻鶴》、《古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B.羅丹是法國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銅時代》、 《思想者》。

C.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擅長繪畫和雕刻。

D.文章的7、8、9三段共列舉了十位畫家,他們均是日本和法國的畫家。

D. 李迪,錢舜舉是中國南宋畫家

2.下列詞語中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安詳 聲名狼藉 磬竹難書 扣人心絃

B.滄桑 苦思冥想 綽有餘裕 推陳翻新

C.詛咒 卒然仙逝 斷井頹牆 畢恭畢敬

D.真諦 杉杉有禮 意味雋永 逆來順受

B(A.磬—罄 C.卒—猝 D.杉杉—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她從小學到高一功課都很好,學琴也是一天沒耽誤, 還正式師從陳浩學習。

(2)聽爸爸說那個瓷花瓶是祖上 下來的,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日子再艱難,也不能賣。

(3)這種應試教育是封建社會科舉取士的承襲,它源於隋唐, 於兩宋,登峰造極於明清。

A.期間 留傳 濫觴 B. 其間 留傳 氾濫

C.期間 流傳 氾濫 D. 期間 流傳 濫觴

B

(附錄)板書設計

花未眠

(觸發點)

以小見大

↓ ①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關於審美的思考

②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