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热门】玫瑰三年级的作文三篇

【热门】玫瑰三年级的作文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6W 次

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玫瑰三年级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玫瑰三年级的作文三篇

玫瑰三年级的作文 篇1

一次班会上老师问我们,谁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纷纷摇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最后还是老师帮我们解开了谜团。这句成语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同学们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的心里也是不太明白。

终于有一天,爸爸用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周末我和爸爸准备去超市。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大约四十多的阿姨,头发短短的,还带着三个孩子,坐在一辆电动三轮车上,那三个孩子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们。三轮车可能坏了,她都急哭了。路人见了纷纷躲开,我说:“爸爸,我们走吧,赶紧去买东西吧?”但爸爸生气地摇了摇头说:“不,我们应该帮助她,要买东西以后有的是时间!”说罢他就朝那个阿姨那里走去。和蔼地问她:“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许久,那个阿姨才抽抽噎噎地说:“我的电动三轮车坏了,家还很远……”没说完,她又哭了起来。爸爸边劝她别哭,边检查三轮车的状况,然后到对面修车铺子借了些工具,二话不说就修起车来。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车终于修好,阿姨眼里闪着感激地泪花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临走还没忘了和爸爸说:“再见”,嘴里一直念叨着“世上还是好人多啊!”人们都向爸爸投来敬佩的目光,我心里也感到暖洋洋的。虽然爸爸还是那个爸爸,但我却感到在爸爸身上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回家的路上,我快乐地奔跑着,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终于知道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互帮互助乃是快乐之本,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玫瑰三年级的作文 篇2

一年四季盛开着许多的花儿,我最喜欢的还是钻石玫瑰。

为什么要叫钻石玫瑰呢?因为呀,它长的样子,就如同一颗钻石,特别是下雨天:当雨过天晴,把钻石玫瑰放在阳台上,阳光照耀在晶莹剔透的露珠和火红火红的钻石玫瑰叶片上,更显出它那名副其实的稀有和宝贵,这多像亮晶晶的钻石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钻石玫瑰的枝叶密密层层,上边儿的叶子是水滴形的,呵呵,这“水滴”还是绿色的,真是苍翠欲滴。钻石玫瑰的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办儿,小脸蛋儿藏在里面,像是在和姐姐们捉迷藏,又像是害羞的小妹妹不敢出来;有的花办儿全展开了,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有的还是花古朵,饱胀得迫不及待马上要破裂似的,想快点儿出来跟姐姐们比谁长得最美。钻石玫瑰好似一条条蛋糕裙,如果我是拇指姑娘,那么我天天都可以穿蛋糕裙了。

每当我写作业时,我就把钻石玫瑰放在旁边,如果觉得疲劳时就看看娇小玲珑的钻石玫瑰。我深深地吸上一口气,一股清香味儿便沁人心脾,顿时我感到心旷神怡,陶醉其中。钻石玫瑰的清香味儿,招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地围着钻石玫瑰转着圈子;嗬,又吸引来了美丽的花蝴蝶,花蝴蝶在钻石玫瑰上翩翩起舞,以示对钻石玫瑰的赞美。

呀!钻石玫瑰,我喜欢你的高贵与华丽。

玫瑰三年级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借着空闲,读了一次《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读完之后,伏在案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当读到“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时,我更是觉得震憾。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高尔基的儿子探望高尔基和高尔基写信教子这两件事。我读到“给永远比拿愉快”时,心中腾然浮现出新的感悟。原来,奉献所得到的快乐比索取所得到的东西更为珍贵啊!我正沉浸在“挖到宝藏”的喜悦中时,一个同班同学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她的名字是赵佳怡。

赵佳怡是我的同桌,她虽然没有排进前5名,却也是我们班的佼佼者。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拦路虎”——一道解释句子的题,它一直是我的“眼中钉”,可没想到我会栽在它的手上。我先去问高荣光,可他只应了句“我不会”,便继续写作业了,而旁边的陈逸东,则漠然的转过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奈,我只好去问赵佳怡,赵佳怡沉吟良久,抬眼与我说:“你看,你的错因就是没有把住重点,这道题的重点应是“奉献”和“索取”这两个字眼,抓住这两个重点,这道题不就自然而然地给你“让道”了吗?”我迷茫地望着这道题,手足无措地看着这道题。赵佳怡仿佛一眼望穿了我的疑惑,解释道:“重点其实就是“给”比“拿”愉快了!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就可以了。”我悄然大悟,仿佛是为了印证我已明白,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诚心诚意地说:“谢谢!”赵佳怡耸耸肩,表示没关系,便又伏案改错了。我凝视着那道题,心中暖流激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一个真谛:人生的快乐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那一亩田得到精神充足。那怕只是一句祝福,也会暖彻心扉!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