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意义是什么?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篇一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 《抱朴子内篇》卷三 对俗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

  • 《庄子》庄子?外篇?山木第十九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

  •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大纲 ?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悳"。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悳"引申而來的。德,從彳、悳。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

  • 《陰符經注》強兵戰勝演術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

  • 《莊子集解》內篇第四人間世 人間世,謂當世也。事暴君,處汙世,出與人接,無爭其名,而晦其德,此善全之道。末引接輿歌云:來世不可待也,往世不可追也。此漆園所以寄慨,而以人間世名其篇也。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釋文:司馬云:&l......

  • 《抱朴子内篇》卷十九 遐览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又有损於精思,无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

  • 《文子》守虛大纲 老子〔文子〕曰:所謂聖人者,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夫哀樂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過: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即與陰合德,動即與陽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是......

  •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目录 畅玄卷第一仙药卷第十一论仙卷第二辨问卷第十二对俗卷第三极言卷第十三金丹卷第四勤求卷第十四至理卷第五杂应卷第十五微旨卷第六黄白卷第十六塞难卷第七登涉卷第十七释滞卷第八地真卷第十八道意卷第九遐览卷第十九明......

  • 《庄子》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二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

  • 《老子校释》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大纲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卷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不知陸德明所撰釋文,正用輔嗣本,題云道經卷上,德經卷下,與河上本不異。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大纲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云: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云: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 《列子集釋》卷第四 仲尼篇大纲 〔注〕智者不知而自知者也。忘智故無所知,用智則無所能。知體神而獨運,忘情而任理,則寂然玄照者也。〔解〕此篇言證無為之道者,方可無所不為。世人但見聖人之跡,而不知所證之本也。學者徒知絕情之始,而不知皆濟之用。皆失其......

  • 《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大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囗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 《庄子》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戳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

  • 《抱朴子内篇》卷八 释滞 或问曰:"人道多端,求仙至难,非有废也,则事不兼济。艺文之业,忧乐之务,君臣之道,胡可替乎?"抱朴子答曰:"要道不烦,所为鲜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笃,何忧於人理之废乎?长才者兼而修之,何难之有?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治身而身长......

  • 《文子》守清 老子〔文子〕曰:人受氣于天者,耳目之聲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膚之于寒溫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所以為制者異。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人莫鑒于流潦而鑒于澄水,以其清且......

  • 《列子集釋》例略大纲 一、本書除列子正文外,其注釋考證分為四類,依次排列:(甲)晉人張湛之注,(乙)唐人盧重玄之解,(丙)有關列子本文以及張注、盧解之校勘、訓詁與考據,(丁)唐人殷敬順所纂與宋人陳景元所補之釋文以及有關釋文之考證。除張注盧解外......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大纲 蘇輿云: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

  • 《文子》道德大纲 文子〔平王〕問道,老子〔文子〕曰: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達。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

  • 道家无为而治是谁大纲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那么无为而治的提出者是谁》下面小编为你解答相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炜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

  • 《列子》杨朱第七大纲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凡为......

  • 《老子校释》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八至樂大纲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宣云:言至樂活身之理俱有,不知人之取捨何如耳。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善者,所遇順善。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

  • 《文子》上義大纲 老子〔文子〕曰:凡學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于虛無,可謂達矣。治之本,仁義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本也;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體也,其兩愛之,性也。先本後末,謂之君子;先末後本,謂之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