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7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的禮儀代代相傳。一名偉人是要學會寬容的,就像諸葛亮一樣。諸葛亮的寬容的故事很多,什麼《七擒孟獲》……不可勝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這個故事。

劉備死了之後,南方蠻王孟獲常帶兵侵犯蜀國邊境,於是決定率兵討伐孟獲。第一次,諸葛亮故意讓隊伍交錯、旗幟錯亂,孟獲便與蜀將王平打起來,不到幾個回合,王平轉身向山谷裏跑,孟獲只顧追殺卻沒想到自己中計了,追了幾十裏後,鼓聲大作,三名蜀將帶兵從工作出發山谷中衝出,孟獲拼命衝出重圍,向一條山谷逃竄,逃着路越來越窄,孟獲只好棄了馬,徒步前進,又是一陳鼓響,魏延帶伏兵殺出,活捉了孟獲。孟獲不服氣,諸葛亮便把孟獲放回去。一次又一次,直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被諸葛亮的寬容所感動,説:“七擒七放,這是自古以來從沒有過的事,我要是再不感謝丞相的恩惠,可就太不知羞恥了。”

是的',如果一個人不學會寬容,那還有誰會來尊重你,俗話説:“宰相肚裏能撐船。”狄更斯也説過:“仁愛先從自己做起。”仁者能愛人、寬人、恕人、容人。所以讓我們成為仁愛的人吧!仁愛是一片冬日的太陽,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温暖;仁愛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讓我們像諸葛亮一樣做個能人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看完全文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要問為何,請聽我慢慢道來。

一是因為他的聰明。請看第十六章草船借箭,故事裏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要求十日造十萬只箭,顯然諸葛亮意識到這是周瑜在為難自己,一旦自己達不成目標,就藉機除掉自己,但諸葛亮卻説只要三日就行,為什麼説三天就行呢?因為諸葛亮想到了一條妙計:把20只船的兩側放滿稻草人,在大霧天出航到曹營旁邊,並作出要攻擊的樣子,曹軍果然上當,拼命朝船上射箭,因此完成了任務。另外,還有空城計,一個人在城牆上彈琴,嚇退了司馬懿的大局;美人計,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些例子都説明了諸葛亮的聰慧過人。

二是因為他的忠誠。諸葛亮的一生是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即使劉備死了還要忠於他的兒子,請看第二十四章,説的就是諸葛亮效力於劉禪的故事,諸葛亮對待劉禪就跟對待劉備一樣,他為劉禪做了很多事,比如七擒孟獲,穩定了後方,擺出空城計,嚇退了敵軍,到死的時候還在為蜀國出謀劃策。

三是因為他的`大方。十六章中,周瑜向諸葛亮借箭十萬只,他二話不説就答應了,這裏體現了他的大方。

而且他還是一個發明家,他發明了兩種東西,一是諸葛連弩,二是木流牛馬,諸葛連弩一次可以發出多隻箭,威力巨大。木牛流馬可以在崎嶇的山路上運送軍糧。後來這兩個發明都幫了蜀國的大忙呢。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首,真是當之無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3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名人和英雄,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鼎鼎有名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人稱卧龍先生。他原本是一個隱士,十分自在。自從劉備三顧茅廬把他請出山後,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諸葛亮之所以在我的心中有這麼重要的位置,是因為他足智多謀,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把狡猾的曹操打得是落花流水,給多疑的司馬懿弄得是不敢開火放炮。劉備對諸葛亮是心服口服,這些大計策,展現了諸葛亮傑出的`大智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諸葛亮忠心耿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無論劉備遇到什麼難題,諸葛亮都會為他解憂。

諸葛亮不但是一名軍事家,還是一名發明家。他發明的木牛流馬使農民幹活更省力。他還是一名文學家,他雖然有許多作品,可保存下來的卻很少,真可惜呀!他的才華在歷史上成為輝煌的一頁,讓我們敬仰與尊重。

有些人認為諸葛亮和龐統分差無幾,但我卻認為,諸葛亮比龐統要高出一節。如果沒有他的神機妙算,曹操與司馬懿就不會敗得如此徹底。

曹操雖兇惡,但也有一顆愛國之心,如他寫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是一個亂世英傑。

諸葛亮一生憂國憂民,所以因病故去,年僅54歲。

諸葛孔明,你為蜀國着想,你為百姓着想,你為天下蒼生着想。你聰明蓋世,是我敬佩得五體投地的大英雄。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在我眼中就是一個完人,並且活靈活現。我愛諸葛亮,也愛《三國演義》。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4

在我眼中,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他是睿智聰明的;“攘除奸兇,興復漢室”,他是赤膽忠誠的;“親賢臣,遠小人”,他是清廉正直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無私奉獻的。有人把他與關羽、曹操合稱為三絕:智絕、義絕、奸絕。他是智的化身,以至於民間把擁有智慧能掐會算的人稱為“小諸葛”。

諸葛亮是一位滿腹韜略,有勇有謀的智者,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用兵冷靜沉着,可以考慮到戰場上的方方面面,從火燒新野,他引導劉備把夏侯惇的.精鋭部隊燒了個灰飛煙滅,再到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威名遠揚,更有北伐曹魏,六出祁山,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

他的一生可謂是蕩氣迴腸,諸葛亮的確是一代英雄。

再者他還是蜀國的頂樑柱。

當關、張相繼去世,劉備又白帝城託孤,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時,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統一漢室的遺願,傾盡全國之力北伐曹魏,一開始蜀軍戰無不勝,攻必克,戰必勝,勢如破竹,把曹魏政權打得片甲不留,草木皆兵,一聽諸葛亮都嚇得魂飛魄散!縱橫沙場,無人能敵。

可後來司馬懿出兵,諸葛亮錯用了馬謖,最後痛失街亭,失去進軍的大好機會,和司馬懿對壘時,消耗了時間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惋惜。

我眼中的諸葛亮,有着“自比管仲樂毅”的治國安邦之才;有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赤膽忠心;有着“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的自察自信。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5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後人對蜀相諸葛亮大加褒揚。諸葛亮堪稱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傳奇人物,也是歷史上一位真實的令後世敬仰的大人物。在曠世奇書《三國演義》中被譽為“智絕”!

他躬耕南陽,本為一介布衣,卻胸懷大志腹納良謀,早在隆中之日便將天下形勢入木三分地看透,必有三足鼎立之勢。他火燒新野嶄露頭角;他舌戰羣儒聯合抗曹;他助江東火燒赤壁從此天下三分;他七擒孟獲胸懷坦蕩;他六出祁山忠心耿耿------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我卻對他有一點看法。如果諸葛亮當初沒有選擇“默默無聞”的劉備作為自己的明君,

而去輔佐曹操的話,早已天下大定,百姓早已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免受戰爭之苦,免受顛沛流離妻離子散的悲慘境遇。他同樣可以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同樣可以名垂青史。正是他所謂的正統思想,才使國家不能統一,百姓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是他阻礙了歷史的進程,阻礙了歷史前進的.方向。曹操當時滅掉了北方最大的軍事集團袁紹一統北方。可謂兵強馬壯,只有江東的孫權勉強與之抗衡,如果諸葛亮果斷地幫助了曹操,加之郭嘉等謀士齊心協力,天下一統會指日可待,諸葛亮的遠大抱負在和平的社會裏會有更大的施展,也不會落個病死五丈原的人生慨歎!

壯哉,諸葛亮!悲哉,諸葛亮!我投他發對票!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不錯,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暑假裏,我懷着好奇的心情,閲讀了這部家喻户曉的歷史鉅作。

《三國演義》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雲、義氣深重的關羽、粗豪爽直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中諸葛亮最受人們的尊敬,在許多讀者心目中,他幾乎就是一個完人。

他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分析敵人的弱點,用適當的計謀對付敵人。比如反間計、空城計、調虎離山計等等。

但是這個世界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覺得諸葛亮也有不足之處。

眾所周知,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是劉備時期的勇將,可是他們這些勇將之後,蜀國幾乎未出現過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有句話最能説明問題:“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致使後來在一次戰鬥中,一把白鬍子的趙雲只能披甲上陣。可惜騎馬打仗既要講技術,又要比力氣,人老氣衰,怎是敵人的對手?這説明諸葛亮在人才培養上的疏忽。

另外,我還覺得諸葛亮很不放心他人做事,什麼事情都要親自過問。一天到晚為事物所累,結果“親理細事,終日流汗”。記得書本中寫到這樣一件事情:司馬懿曾委派使者去“慰問”,順便打探孔明的生活情況,結果是諸葛亮事必躬親,勞心傷神,飯量一天天減少,便撫掌大笑。諸葛亮則整天為國事所慮,又氣又累,他自認為他的心情不是別人所能理解的,他的憂慮是別人不能分擔的,因而積勞成疾,最後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多令人遺憾啊!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7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諸侯割據。孫堅、孫策佔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揮軍南下,用意在於消滅割據,一統天下。而曹操的這個企圖,卻被諸葛亮給瓦解了,曹操兵敗,無力統一,江東仍然保有其割據版圖,諸葛亮和劉備方能借勢構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綜觀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嚮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説“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是諸葛亮自己構畫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則系盡力完成他對劉備的責任,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情景構成了一種悲壯的美感,是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類型。最終北伐未能成功,星殞五丈原。

諸葛亮“死則死矣”,然而,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無不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國家、對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身處世格言,又不知影響了多少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8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便是輔佐劉備成就大業的諸葛亮。

他隨着劉備取荊州,奪漢中,進巴蜀,為蜀漢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後來,劉備不聽孔明勸阻,執意伐吳導致彝陵之敗,只得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毅然挑起輔佐幼主的重任,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在最後一次伐魏中病死在五丈原。他的一生,是輝煌燦爛的一生,為羣雄爭霸的三國時期增添上了濃墨重彩一筆。我非常佩服他。

我佩服他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之前,他居於卧龍岡,幽山獨居,安然自得。不求榮華富貴,不慕財富權勢,卻心繫漢室江山,天下蒼生。這,才是真正的高人。

我佩服他的聰明才智,深謀遠慮。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初到軍中,便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剛達東吳,便舌戰羣儒、力諫吳主。孔明的聰明家喻户曉,他的錦囊妙計更是婦孺皆知。他病死之後,料定魏延必反,故留與馬岱一錦囊,方將其除掉。民間還流傳着“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故事,可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未雨綢謀真是無人能及。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更佩服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白帝城託孤之時,面對劉備的信任,他叩頭流血:“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後來劉禪登基,孔明盡心盡力輔佐於他,前後兩篇《出師表》,句句誠懇,字字忠心。一次次出兵祁山,雖皆因各種原因失敗,但他卻始終不放棄,用自己的一生兑現“肝腦塗地”的諾言!這,才是真正的忠臣。

我反覆吟誦着杜甫的《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個像他這樣的高人、智者、忠臣!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9

讀完《三國演義》,我對一個人的印象特別深,他“火燒赤壁”、“七擒孟獲”、“擺空城計”,非凡的智慧令後人讚歎不已。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勞。他足智多謀,有着超人的膽略,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他利用大霧天氣,順理成章地從曹操那兒“借”來十萬支箭,他的足智多謀可見一斑;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令曹操不戰而敗,落荒而逃,他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七擒孟獲,又七放孟獲,讓孟獲心服口服,最終歸順了諸葛亮;他在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蜂擁而來時,大開城門,自己則在敵樓前悠然焚香、從容彈琴,是司馬懿以為有詐,急忙退兵,諸葛亮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打退了十五萬大軍。

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他讓滿肚子軍書,卻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不就等於白白丟到街亭嗎?最終,街亭還是失守了。

諸葛亮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偉大的發明家。他見糧草轉運不便,便發明了“木牛流馬”,從此,運輸糧草方便多了。這木牛流馬還能通過扭轉舌頭來“停止”或“行走”,十分奇妙。

諸葛亮雖然不像關羽、張飛、趙雲一樣英勇善戰,但是他在蜀國有着崇高的'地位。這不只因為他有着過人的才智,還因為他餓高尚品質,令世人尊敬與愛戴。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足智多謀、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0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此乃蜀相諸葛孔明。

在諸侯爭霸的三國時期 ,有奸雄也有梟雄,有武才也有智者,而諸葛亮卻是人中龍鳳難得的人才。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赤壁大戰前夕,周瑜用三天造出十萬支箭,來為難諸葛亮,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而諸葛亮卻利用大霧天氣乘草船從曹操手中“借”來十萬支箭;七星台上,“借”來東南風,使得赤壁之戰得以成功;又火燒博望坡,新野,正所謂“初戰顯神威”。

他為蜀國社稷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晚年時,一面平定南蠻孟獲的`叛亂,一面聚集力量,六出祁山伐魏,他先後寫出歷史上有名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五丈原,他病重期間點起七星燈續命,不料卻被魏延不小心踏滅。一代奇才就這樣暴卒前線,時年五十四歲。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温”可見諸葛亮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可就是這樣一位千古英才,死時卻很淒涼悲慘。所以才有杜甫詩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流傳;其忠誠,為後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1

七星台下,冷風蕭蕭,你手持七星劍,執劍而舞,七星燈火,微微搖曳,眼看功成,怎奈下屬報軍情,帶風而來,七星燈滅,你喟然長歎,憶起年少意氣風發,回首老境頹唐,遂暈迷倒地,不省人事。

少年時,心懷大志,身處卧龍坡之間,卻知天下之大勢,指點江山,春風得意,為劉備所用。率兵出征,連戰連捷,活用兵法,機智如你,又怎會敗。

火燒新野之時,你活用地勢,火擊水阻,讓敵方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乘勝追擊,首戰大捷,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身處高山之巔,把酒臨風與他人對飲而坐,笑談兵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男兒豪情在你身上展現。

赤壁之戰前夕,曹軍大軍壓境,採用連環船之術,鋭不可當,士氣高漲,而你方士氣低落,人心惶惶,而你卻巧借東風,火炸連環船為赤壁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面對這一切,你從不驕傲自滿,只是説巧借天時而已,而你在營前,七星台上執劍而舞,你的瀟灑,你的.身姿,你的謙虛早已印入了將士的心。

機關西城城頭,你正襟危坐,雙手撫琴,琴聲如泉,身後便是幾百殘兵,面對十萬大軍,你面不改色,縱使對面氣勢恢宏,你面不改色,琴聲一變,轉瞬便金戈鐵馬,兵刃相向,金鐵交擊之聲不絕,一人一琴,嚇退十萬雄獅,大擺空城,保全百名殘兵。

兩國邊境,你率上萬兵馬,與王莽脣槍舌劍,言語交鋒,佔據上風,幾言幾語,便活活氣死王司徒。奈何此後,連戰連敗,少年了了,老年頹唐,難敵五大原秋風寒,身死七星台下。機智如你,運籌帷幄,最終也未見劉備一統天下,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以卧龍坡中的心懷大志起興,以少年之時的風發意氣為過渡,以老年之時蕭瑟蒼涼為結尾。組成了卧龍先生傳奇而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2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誰,擁有如此令人蕩氣迴腸的高風亮節?

沒錯,這就是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的諸葛亮。

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在用一生踐行這八個字。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先後輔佐了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用心治理國家。休士勸農期間,他因地制宜使原本貧窮的`蜀國變得富裕起來,北伐的物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諸葛亮對內,兢兢業業地輔佐兩代皇帝治理蜀國,使蜀國上下齊心協力,更無有欲反叛之徒;對外,統帥三軍,用兵如神,運用了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借東風等一系列奇思妙計,成就蜀漢霸業。

令人惋惜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最終在出師結束前病亡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國百姓四季的節日都在街上祭奠他,還提出為他建設寺廟,由此可見諸葛亮深受百姓愛戴,深入人心。

古往今來,像諸葛亮這樣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人數不勝數。從秦國的商鞅,到宋朝的文天祥;從清末的鄧世昌,到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彭德懷;從數個月前為救人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陳薇,到如今馳援香港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像諸葛亮一樣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人物。

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奮發圖強,為祖國的日漸強盛竭盡全力!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3

五丈原上,秋風蕭瑟,蜀國病危的丞相仍搖着那一襲鵝毛扇,但雙眼已失去了往日叱吒風雲的英雄之氣,取而代之的,是茫然若失的神情。

自己的生命,恐怕也快要如這秋風中的枯葉,消亡了吧?他想。

自從先主三顧茅廬以來,已快有三十春秋。南征北戰、北抗東征……天下人看到了一個年未而立就火燒曹操的諸葛亮,看到了一個令孫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諸葛亮,看到了一個以一座空城一張古琴嚇退十萬大軍的諸葛亮……可是,天下人看不到的,是蜀國丞相的縷縷白髮,與那陣陣感慨。

他又回想起那折《後出師表》來,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八個字寫下時,他的千鈞重的心忽然放下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結局必定是勞頓沙場而死。三十年的時間,他已經支透了他的全部生命、全部智慧。而這些——是為了蜀漢,為了天下。

若是讓他再選一次,他會選擇避而不出,隱於山林麼?他會選擇遊山歷水,詩劍風流麼?不!不會的。他望着又落下的一片秋葉,默默地想但他的.生命還不夠,還不夠啊!他還要北定中原,還要教育人們,還要……

最後一片秋葉落下了,將士們操演的吶喊聲傳來,但他們看到的,只是名揚天下的蜀相的遺體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那傳奇人物腦間最後閃過的一行字,亦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最敬佩的要數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

有一次,周瑜聞之龐統才智非凡,派魯肅向他求教破曹之計。龐統對魯肅講,破曹需用火攻,但江上一船着火,餘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龐統知道曹操正為士兵水土不服暈船而發愁,趁機建議他把船隻連環鎖在一起。曹操中計,立刻命令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將船隻鎖住。周瑜知道曹操在調練水軍,便等高遙望,忽然颳起一陣狂風,他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孔明來周瑜榻前醫治,寫了一張處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孔明預測近日會刮東南風,便假稱自己能得東南風,便披上道袍,在那裏借風。將近三更時分,果然颳起東南風,周瑜大驚,於是叫道:“留下此人,必是東吳禍根!”便派人去殺死孔明,等他們趕到時,孔明早已站在小船尾部等候,見他們來便大笑道:“我知道都督要害我,所以預先約趙雲來接我”。由此可見諸葛亮得神經妙算。

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還足智多謀,有一次孔明去攻打孟獲,孟獲傳令董荼那、阿會喃引兵五萬,抗擊蜀軍。不一會兒,董荼那、阿會喃被擒獲。孔明將二人教育後釋放。孟獲聞報,自引兵來戰,被埋伏在山谷中的.魏延活捉。孔明見他不服,便將他釋放。第二次,董荼那不戰而退,被重打一百軍棍。等到夜晚,將醉卧得孟獲捆綁起來見孔明。孟獲又不服,孔明又以船送他歸寨。就這樣七擒七放孟獲,終於感動孟獲。孟獲同兄弟、妻子、宗黨人來到孔明帳下,跪拜請罪,誓不再反。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不得不令人敬佩!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

諸葛亮幼時喪父,於是和弟弟一起投奔諸葛雲。諸葛雲投奔了劉表,他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雖然是躬耕隴畝,但他時刻都關心着天下時事。所以劉備來訪他時,他便能侃侃而談,分析天下局勢。

諸葛亮可謂神智。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他能料到劉備會多次拜訪他,靠的是對別人的洞察力。同時,這也是一種明智的'試探。後來為劉備謀得根據地,靠得也是對錯綜複雜局勢的關係清理能力。後來聯吳抗曹,本來孫權是舉棋不定,諸葛亮表面上為之説明利害,實則言語誘惑,終於把孫權的心思轉到有利己後的一面。大戰赤壁時,更是巧用水軍,雖然沒有《三國演義》渲染的那麼神奇,也是大破曹軍,使曹操失去在長江的戰鬥能力。至於後來平定南亂,令司馬退兵幾次,就不用再説了。

諸葛亮也不是沒有缺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過於自信。幾次舉險棋;失衡亭就是個好例子。

過於忠誠。若按劉備所託“取而代之”蜀也不會滅亡了。

過於包辦。比如劉禪。其實劉禪也許並不是“扶不起。”從幾次下的詔令可以看出,只是諸葛亮過於包辦,致使他失去了做事的威信甚至能力。

諸葛亮即幫了劉備,又害了劉備。但是他本身是智慧與忠義的代表;其實全在於劉備只善於服於人,不善於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