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品味臨滄的秋意優美散文

品味臨滄的秋意優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3W 次

幾場風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雲捲雲舒無常,天空像一張多愁善感的臉,説變就變,時晴,時陰,時雨,或天高雲淡,或風雨彩虹,或陰雨綿綿,這就是南國臨滄的秋天。

品味臨滄的秋意優美散文

我想臨滄的秋天,是那颯颯秋風吹來的,秋風吹過田野、山林、村莊,從我身邊拂過,攪亂一池盈盈秋水,然後遠去,消失在漸漸平息的漣漪中,可心裏那嫵媚的“秋波”從未消失過。

有人説,春風如酒,夏風如茶,秋風如煙,如姜芥。我倒覺得秋風是茶也是酒,秋風似酒未飲先醉,要不田野怎麼就抹上了金色呢?大地怎麼就飄滿五穀瓜果的芬芳?秋風也似一杯可品嚐的茶,我想應是父親鍾愛的那種家鄉白露節的秋茶,底藴豐厚,色香温和,喝一口,清馨的感覺穿透心底,那苦澀後的甘甜回味,飽含人生哲理,夠人終生咀嚼品嚐。

我欲從唐宋詩詞中,去解讀臨滄的秋意,可惜除了 “夜雨秋池”,“瑟瑟秋風”,“谷黃草枯”,“明月相思”外,再也找不到與唐宋文人筆下相像的更多意境了,沒有“晴空一鶴排雲外”的高遠壯美,沒有“大江東去”遼闊雄渾;沒有“滿地黃花”的絢麗燦爛,也沒有“一地落葉”的蕭條寥落,這使我很鬱悶,也很困惑,也許,唐宋文人們沒來過臨滄,所以,臨滄的秋意寫在詩句裏的很少。

環顧四周,羣山蒼翠,流水潺潺,茶園裏的野草枯萎了,板栗熟了,核桃熟了,玉米泛黃,稻田一片金色,路邊的三角梅還在燦爛地綻放,是秋似春,似春卻秋,一切都像夢境一樣,這是滇西臨滄獨有的秋意景緻。

臨滄的秋意是那種渾圓而朦朧,平和又淡雅的美麗,酷似“蒙娜麗莎”的表情;有林木蒼翠,山花爛漫的喜慶,又有草枯葉落的淡淡悵然;既有收穫的滿足和對未來的憧憬,又有對往事追憶的失落與遺憾;品味臨滄的秋意就如你飲一口酒,喝一口茶地交替着慢品的感覺那樣,也許這酒與茶的滋味,缺了任何一份美麗都是一種殘缺。

對於“風土” 或“氣候”來説,我堅信一方有一方特色,臨滄市地處雲貴高原西南坡,怒山、高黎貢山以南,無量山、哀牢山以西,三十度北迴歸線從市境南部穿過,離太平洋較遠,距印度洋稍近,屬典型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週年温潤如春,乾濕季分明,一年有四季,四季不分明,這就是臨滄的特色;不分明的四季,讓這裏的秋色朦朧;然而,在朦朧中品讀秋意,欣賞臨滄朦朧的秋韻,不也是件趣事嗎?

臨滄的秋意在美麗的神話裏,那是一種憂鬱悵惘的美麗;天河兩邊的織女牛郎在鵲橋上相會時,人間不知有多少人在哀歎自己的不幸。“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月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時值七夕,應是月圓花紅人和之時,偏偏美好中確有些冷清,總有人在漫天的星光下獨自望着遠方飄緲的薄霧,或飲一壺酒,或品一杯茶,或靜靜地想着心事,去詛咒那一絲悲涼,一縷寂寥的秋天。

臨滄的秋意在綿長的煙雨中,雨滴不大,可點點滴滴,全部落在心頭,將大地澆得透濕,田野濕了,森林濕了,小河豐沛,大河漲水,池塘豐盈,七色多彩的.秋水仙只有在秋雨的滋潤下才會開放,那承載着臨滄美譽的茶園,也只有在秋雨中盡情吸足水分,才能彌補接下來的一冬,一春的乾旱;然而秋雨也常不太盡人意,秋雨伴着谷黃,真叫農人愁,秋雨讓莘莘學子上學的路,又濕又滑,或許還會塌方斷路,讓後生無奈。

也許,臨滄的秋意就是月光營造出來的相思情結,又園又眀月亮,照亮人們“闔家團圓”的思緒,中秋來臨了, 有誰能過思親關?可“明月幾時有”?只好“把酒問青天”;水滿則溢,月圓則虧;這不是悲哀又是什麼?我看蘇東坡老大人到也想得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是,那滿腔的思念和牽掛誰能放得下?那一臉的愁容是無論如何也展不開了;秋月令我明白,有人思念你是最珍貴的幸福,你能去思念另一個人是真正的快樂!

臨滄的秋意就寫在臨滄的大地上,朦朧卻很圓潤,它就在山林中,在月光裏,在田野上,在花落花開的美麗中,也許在紅茶、綠茶、普洱茶,美妙的滋味裏,在雲捲雲舒的往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