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把心觀照好,你的世界將會安然靜好的散文

把心觀照好,你的世界將會安然靜好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8W 次

1

把心觀照好,你的世界將會安然靜好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與宋代佛印禪師交情很好。他們經常在一起參禪悟道,飲酒吟詩,也常常肆意開玩笑。

某天,兩人相對而坐。

蘇東坡發問:“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禪師答:“我看你像一尊金佛。”

佛印禪師又反問蘇東坡:“你看老僧像什麼?”蘇東坡略加思忖,説:“和尚活像一堆牛屎。”

佛印禪師聽了,沉默不語。蘇東坡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在這場舌戰中佔了上風。

回到家,蘇東坡得意洋洋地把鬥禪的經過説給妹妹聽。

蘇小妹聽後説:“哥哥,你今天輸了!

佛家説‘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樣,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樣。”

2

蘇小妹所説的“佛心自現”,也就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用來分析及瞭解“説者內心世界”的“投射作用”。

我們常常依據自己的需要、當下情緒的主觀指向,推己及人,將內在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或事物上。

“投射作用”的實質,是人類個體將自身存在的性格、態度、動機、情緒或慾望等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到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內心的一個反射。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鏡像。

所以,張德芬老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裏寫道,“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你就能看到什麼。

3

“每件事都有無數的原因,為何只選一個?”電影《聖女貞德》中,撒旦質問貞德:“你看到的不是事實,貞德,而是你想看到的東西。”

痛苦絕望的貞德,臨死前默默地懺悔,“我看到許多神蹟,都是我想看見的。我作戰…...卻是出於報復和絕望......”

人類的一大弱點,就是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控制。為了保護自己,我們就產生了這種“投射”的防禦機制。

在與外界交往過程中,我們看見的,通常只是自己想看見的。

心生喜歡的時候,我們會在現實中搜尋證據,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通過不斷強化和擴大,形成一種“果然如此”的心理定勢。

心生憤怒的時候,我們同樣會用認知偏差的內心去尋找證據,直到讓自己的觀點被驗證 ,讓自己在怨恨的印象中越陷越深。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4

尼采説:“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我們的眼光所到之處就是我們監獄的圍牆。”

我們在過去的成長環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卻渾然不知的限制觀念和思維模式。

很多時候,我們身在局中,對自己缺乏全面的瞭解和認知。

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認識自己,就要學會藉助身處的關係、以及周圍的人。

你的父母、孩子、親戚、朋友、同事、周圍所有人,都是讓你看清自己的“鏡子”。

你眼中的他人,是自己內在的投射。用他人這面鏡子來審視自己,你看到的,其實是你自己。

叔本華説:“每個人都應該以他人為鏡,從這面鏡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惡行及其他的不好之處。”

5

“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萬法的本體,你的心,決定你與外界的一切關係。

《華嚴經》説,“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楞嚴經》説,“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人生這場無休止的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關注你的心。唯獨校正好你的心,外界才會得以修正。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與人爭執,一旦覺知,應立即回到你的心,觀照你的情緒和念頭。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以古為鑑可觀今,以人為鑑可觀己,以己為鑑可觀慧,以慧為鑑可觀心。

若你能把心觀照好,安住在當下,那麼你的世界將時光安然,歲月靜好,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