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中秋節六年級作文集合8篇

【推薦】中秋節六年級作文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7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中秋節六年級作文集合8篇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1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又一箇中秋節的來臨,月有悲歡離和,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家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此時我希望海外同胞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還想:邊疆的解放軍叔叔為了保衞祖國而不能回到家團圓,為了病人康復的醫生~護士,維護交通秩序的警察叔叔們,還有跟隨爸爸媽媽一起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的孩子們,此時,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多麼思念親人啊

願大家在中秋節過得開心,過得快樂!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2

媽媽種菜又傷到腰,躺倒牀上還得用力把她拉起來,白天,大姐二姐“啪啪啪”給媽媽按摩,不管用,又去外面找盲人按摩,還不管用,媽媽就老賴在牀上。

月亮被雲彩裹住出不來,就哭了,一滴一滴的眼淚飄下來。

好好的中秋夜既不能賞月又沒人陪我玩,爸爸在小亭子裏打牌呢,大姐一家走了,二姐去理髮了,我在用媽媽的手機玩自拍,拍了一大堆搞怪表情,媽媽翻看呢,看到以前我們去養子溝遊玩的照片,我站在一顆老樹上。

媽媽忽然説:“枯藤老樹加木,小橋流水蝌蚪。”

“我説我説!古道西風奶爸,夕陽西下,斷腸人在懸崖。”

“什麼?奶爸?他一天也沒奶過你好嗎?還奶爸。”

“但爸爸照顧我。電視上kimi爸爸就是奶爸。”

“哦!那為什麼斷腸人在懸崖呢?”

“山上有懸崖嘛。”

“嘿嘿!寶貝真厲害!咱們再創作一下。”

媽媽:枯藤老樹加木

小橋流水蝌蚪

古道西風瘦狗

夕陽溜走

斷腸人在橋頭

我:“橋頭?”

媽媽:咱們走那些繩橋的時候,媽媽擔心的腸都斷了。

我:呸!看我的!

枯藤老樹郭嘉

小橋流水青蛙

古道西風奶爸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懸崖

媽媽:還郭嘉,郭嘉是你嗎?這樣吧:

枯藤老樹狗蛋

小橋流水快斷

古道西風涼快

春意闌珊

斷腸人在山間

“你才狗蛋!”

“哈哈哈哈……我的腰斷了……哎喲!”

這就是我們別樣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每年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去外婆家過中秋節,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今年的中秋節可是我最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前幾天媽媽就和我商量好了,今年我們不去超市買月餅,我們決定自己做。我自告奮勇霜給媽媽幫忙。中秋節一大早,媽媽便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王滿江,快起訂,你不是説今天要和我一起做月餅的嗎?”我打着哈欠從牀上爬起來。看見媽媽已經開始做月餅了,我趕緊刷牙洗臉。

然後加入了媽媽做月餅的隊伍。媽媽已經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接下來只要把餡料用餅皮包起來,再用模具一壓,一隻漂亮的月餅就成型了,然後再放進烤箱裏烤一會,香噴噴的月餅就大功告成了。可是看似這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並不那麼簡單。餡料和餅皮好像和我過不去,故意和我作對。它們在我手裏一點也不像在媽媽手裏那麼聽話,不是口沒有封好,就是餅皮破了餡料從旁邊擠了出來,看着媽媽都已經做好了兩個豆沙月餅,我心裏急得不得了,媽媽笑着對我説:“彆着急,慢慢來,先把餡料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再用餅皮把它包起來搓成圓形,就可以放進模具了。”

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地用餅皮包住餡料,然後用模具一壓,哇!好漂亮的月餅。看着我親手做出來的月餅,我開心的不得了。接下來我越來越熟練,做的月餅也越來越好,我和媽媽做了好多口味,有草莓的、有哈密瓜的、有豆沙的,還有蛋黃的。我們還做了幾個冰皮月餅,冰皮月餅不用烤,因為冰皮月餅的餅皮是提前做熟了的,所以只要做出形狀放進冰箱就可以了。

中午,我們帶着做好的月餅到了外婆家,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我做的月餅給外婆吃,外婆説:“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月餅。”我聽了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外婆家的院子裏,看着天上銀盤一樣的月亮,吃着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外婆還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中秋節過的可真是開心又難忘呀!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4

中秋博餅是中秋節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中秋節全家團圓的日子,為了活躍氣氛,大家都會舉辦一場博餅活動,每年中秋節我們家裏都會自己看展博餅活動,增進增進家人之間的親情。

這天晚飯後,要玩中秋博餅遊戲,我們寫了活動規則分別是:“一秀、二舉、三紅、四進、對堂、狀元”相對應的物品。

我看狀元的物品時小心翼翼地捧起,摸了又摸,我忍不住親了一口,心想希望你帶給我好運。

遊戲開始,先是爸爸來,爸爸輕輕地把骰子輕輕一擲,“四進”大家一喊,爸爸笑呵呵的説:“還不錯,繼續加油。”妹妹看到爸爸博,妹妹大聲説:“輪到我了,大家安靜,看我的狀元。”大家頓時一片安靜,都目不轉睛的盯着骰子看,結果妹妹由於用力過猛,一顆骰子從碗裏蹦了出來,妹妹的臉突然變得紅彤彤的,説:“下一次,就看下一次。”

又輪到我了,我雙手從碗裏拿骰子,又在手心上搓了又搓,又吹吹氣,然後輕輕的放了下來,生怕骰子跑出來。這時大家大聲喊:“狀元哪。”我真不敢相信,我揉了一下眼睛,看,真的是狀元,我興奮地跳了起來,拉着妹妹的手説:“我博到了狀元。”我跑去拉爸爸的脖子又跳又喊説:“爸爸我博到狀元了,我終於博到狀元了。”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我們家過了一個美好快樂的中秋節,中秋博餅真好玩,我明年還要博狀元。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5

今晚是中秋節。一輪明亮的月亮好像一個大玉盤,在天空中散發着銀白色的光輝。好像要把大地清洗一遍。我看着月亮,彷彿嫦娥姐姐正抱着白兔哭泣着,想念親人呢!

媽媽拿出葡萄和月餅,葡萄紫瑩瑩的。爸爸提意來場歇後語比賽。

比賽開始了,我先説了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弟弟搶着回答。我又説了一個蠶豆開花。“黑心”,爸爸脱口而出。“媽媽,你也來説一個吧!”媽媽説:“既然今天是中秋節,我就出幾個和月亮有關的歇後語吧!説對了還有獎品呢!”媽媽拿出了書籤,那書籤畫着精美的圖案,最美麗的是紅絲帶,像一位仙女在跳舞。我想“一定要得到呀!”媽媽説:“十五的月亮。”爸爸説:“完美無缺。”媽媽説:“猴子撈月。”我順口而出“一場空”,我得到書籤,就像我中了一個天大號的超級的大獎一樣。

我歡蹦亂跳,非常高興。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今年中秋節,我要和爸爸媽媽回婆婆家過節。

上午,我們很早就出發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説:“我好期待晚上一邊品月餅,一邊賞月啊。”爸爸風趣的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元)啊。你想看月亮,那可是要收費的。”“真的要收費嗎?收多少錢啊?誰來收呢?”我驚奇的問到。“玉兔站在門口收。哈哈!”爸爸笑着道。沉思了好一會,終於,媽媽發話了。她説:“你想想看,那個‘圓’可不可以是一元錢的‘元’,如果是會怎樣呢”?媽媽還沒説完,我就搶着説:“哦,原來要十六元呀!十六元!”我的笑聲傳出了窗外。

中午吃飯時,我碗裏的菜堆得就像一坐小山。可是婆婆還總是不停地往我碗裏夾菜。還要等我一口一口吃完了,她才自己吃。爺爺則又問爸爸媽媽,“這個燒鵝是不是沒有以前燒得香啊?”“哪裏有啊,再説了,這鵝要是真的不香,那也不是你手藝的問題,是原材料的問題。”小姨還添油加醋地説。爺爺聽了這話,嘴巴笑開了花,怎麼也合不攏。

外面下着大雨,我坐在小桌邊畫畫,聽見從外面傳來滴滴嗒嗒的聲音,我抬頭看見弟弟頂着一把傘,站在院子裏的一個角落,上面的水管正滴水。這個聲音吸引了我,我也走出門和弟弟一起玩耍。你瞧,我們在這個水管下待一會,又蹦到另外一個水管下頭,玩得不可開交,都要跳起舞了。

短暫的中秋節即將結束,但它給我留下的那一片歡聲笑語,我卻永遠也忘不掉。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7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它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這一天,人們不管有多忙,也要回家看看自我的父母、親人,全家人聚在一齊,吃月餅,賞月,慶祝中秋節。

中秋節前的一天,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桂花的香氣隨着秋風飄來飄去,我聞着這醉人的花香,只覺得香氣撲鼻,彷彿身邊是一片桂花林。哦!八月桂花香,原先中秋節快到了,桂花也飄香了。

回到家,又是一股誘人的香氣傳了過來,我定睛一看,居然是爸爸媽媽在吃月餅,雖然中秋節還沒到,家裏已經有好幾盒月餅了,爸媽單位發的,親戚送的。爸媽説月餅多要趕緊吃,不用全都留到中秋節這一天。我洗好手後挑了一個水蜜桃口味的小月餅,咬了一口,啊!真好吃。餅皮十分鬆軟,內部是新鮮香醇的果醬餡心,美味無比。很快就吃完了一個。

天已經漸漸地黑了,我又拿了一個哈密瓜口味的月餅跑到陽台上去看月亮。這天雖然不是中秋之夜,可是此時,月亮已經幾乎成了圓形。只見它在雲層之間穿梭,一會兒躲到雲層後面,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會兒又鑽了出來,向我們咧開嘴開心地笑着,真象是一個調皮的小娃娃在和我們捉迷藏。見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我們以前學過的.宋詞,那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蘇東坡望着月亮思念親人、故鄉,而那天正是中秋之夜!蘇東坡因為被派往密州而不能回家鄉團圓,他是多麼悲哀啊!我和他一樣期望每個中秋節,家家户户都能團圓在一塊兒,吃月餅賞月,過着幸福的日子。

我想,如今交通發達了,我們有了先進的交通工具,不用像蘇東坡一樣,回個家要很多天,甚至幾個月。身在異鄉的人們,只要想回家,乘上輪船、汽車、火車、飛機,很快就能回到家。如果實在忙,不能回家的話,在中秋節這一天,也要記得給自我的父母、親人們打個電話,發個E-mail問候一下。月圓人也要團圓啊!

此時的月亮好像明白我在看它,變得更大更明亮了。

沒幾天就中秋節了,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8

我比較鍾情於蘇軾在《永遇樂》裏描繪的“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內心對於中秋的那份記憶,融景入情,與我的生活經歷更為貼近了些。

農村人除了對春節過的相當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為這與莊稼收穫有關。從六歲便和母親開始下地種田,一瀉千里的魯西平原,黃綠層接不窮,一如海浪湧動着希望和激情。我實在不喜歡鑽玉米地,矮小的身子還夠不到玉米棒,走不好還會把腳邁到某位老人的墳頭上,一邊禱告,一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出如迷宮般的屏障,顧不得汗水,顧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頭髮上,眉毛上,渾身上下粘滿了白色玉米穗屑兒,樣子極其狼狽不堪。

那時候,父親剛師範畢業在離家很遠的鄉鎮教學,大多數時間我是和母親度過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鐮刀割出一條小路,我們把玉米撿拾到地板車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圍閃着銘黃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親回家的路途。娘,該是中秋了吧?我詢問,她伸伸腰,抬頭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給我們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興奮的點點頭。我又問母親,娘能多加點糖嗎?她回頭衝我笑笑,乾脆地説能。

緊挨着玉米地旁邊就是豆地,農村人種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換些錢或煮了放入罐子裏做鹹菜吃,配着蘿蔔居多。這個時節的豆子飽滿,一碰如調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來,到處都是小東西的影子。母親輕輕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鐮刀把它割下,爾後遞給我放在包袱裏,接着,母親叮囑我彎腰去揀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説,這是小月亮,中秋節夜裏,我就這樣擁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鄉下沒有煤氣,就連燒蜂窩煤也是點着數。母親把豆子和玉米洗乾淨,倒入井水,木頭在灶堂裏霹靂啪啦,霹靂啪啦的聲音至今我仍記得清楚,雄雄火光烤着我稚嫩的臉頰,嘴裏含着口水。揭開大木頭圓鍋蓋後,滿屋子裏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氣息,母親試着捏了捏,直到她説熟啦的時候,我才把口水嚥到肚子裏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對堅果類的食物情有獨鍾。

在異鄉生活了八年,每過中秋,心裏依舊懷戀鄉下的暖月清輝,萬物靜寂,口齒生香。也是這個不算長或短的八年讓我一度品嚐了人生之團圓的況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個遊子唱誦着《明月幾時有》裏的詞句,盼望着世間萬物和諧美滿。

這是一篇記敍文,作者敍述了自己和與家人度過中秋節的事,敍事完整。文章語言優美,如作者引用蘇軾的詩句,“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給文章增添了文采。結尾處總結全文,深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