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精華】初三語文作文集合9篇

【精華】初三語文作文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4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語文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初三語文作文集合9篇

初三語文作文 篇1

桃花夢裏,一曲終了,那來自於心靈深處的歎息,是陶潛自己的心靈叩問,他的靈魂中伴生着另一個自己,是他一生的夢想,人格精神的縮影,最後呈現出一個桃花嬉落的島,一個世界,這是陶潛與自己的對話,只想為自己而做的——雕欄空閣。

窗外的夜色濃濃的,靜靜的,是個可以好好思考的時間,再明白一點,可以好好和自己,心中的那位,來一次對話。

多看看窗外,可以與世界多幾份親密接觸,但也要看看身旁的鏡子。

有沒有那麼一刻?因巧合下記憶中掉下一張畫,上面的臉真的好熟悉,但就想不起來他的名字,也許這個人在過去的時光中並不重要,但偏偏自己就是拼命地要從記憶中摸索,

迫切地回想,想到自己坐不住,來回徘徊在房間中,口中不斷嘗試着每一個似是而非的名字。或是倔強,或是執着,就是放不下,總感覺想不起來的話,哪一塊自己心中找不到的地方就缺失了一塊,哪怕是一粒不見了的沙。

忘記,是一隻噬心的怪獸,她走得無聲無息,卻留下痛徹心扉。

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自己身處在一座很大很高的城市中,沿着路不知道去往哪裏,就那麼走着,看着紅黃光芒融在一起,面對着温暖迷人的夕陽,很安心的感覺。

醒來後,發現自己仍然記得那個夢,還是説,那是真實的深處的記憶,那個走過的地方又在哪裏,三番五次地做同樣的夢,那種安穩如家的感覺又從何處而來?

和自己的對話,是對自己的一份交待,是對以後生活道路的指明燈。

自己,這麼多個日日夜夜努力的來源,是夢吧?是為了什麼而夢呢?夢在我心中的一座殿堂中,可以模糊地感受到,但不清晰。沒關係,多離它近一點,不就越真切一些嗎?況且還有愛在推動我們前行,朋友的、老師的、父母的愛是我們奮鬥的動力與永不放棄的希望,是我們高飛的翅膀。

面對着鏡子時,鏡子中是另一個自己,心中的自己,又不只是自己,還存在着很多人的縮影,每當想起一個人的名字時便是一份慰籍;還有看到過的很多個地方,還有曾經眼中的城市,迎着夕陽歸家,而肩膀上是父母堅定温暖的力量。

在我們摸索着去往夢裝載的殿堂路上,要不時抬起頭看看自己周圍的寄託着愛的笑容與地方,那是心中的自己累了,乏了的時候,心靈去流浪的地方。

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那便是回憶。

多與自己對話,與自己説嗨。

初三語文作文 篇2

1、上課要認真聽講,跟着老師走

2、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文言文輔導書

3、學會適應初中生活

4、把基礎(字詞,古詩,文言文註釋,文學常識)打牢

5、多閲讀名著

6、注意總結文言文的知識

第一:主要是多看參考書,看字詞句。

第二:提高閲讀能力的方法就是上課聽老師講多記筆記,把作者的意圖整懂,明白他寫的是什麼,表達的是什麼。

寫作文不僅靠多讀書而且還要有寫作的基礎,就是寫議論文就要以一件事展開討論,比如這件事的好處壞處,對社會的影響等着手寫。

我認為上補習班沒用,本來上了一週的課還要補習,身體和心理都着不住,心情也就不好,上課就沒有激情了。如果真要上補習班,那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像我們這些普通人就耐不住板凳上的折磨。

第三:文言文要多注意實詞虛詞總結歸納,基本上參考書上有。

初三語文作文 篇3

難道只有從語文書中才能學到語文嗎?答案是否定的。影視中、遊戲中、廣告詞中都能學到語文。學到語文的地方比比皆是,我也能在課外書中學到語文。

在我的藏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和歷史有關的書籍。愛屋及烏我也很喜歡古文。雖然媽媽有時會説我不務正業但是我總是必以為然。每當我拿起一些白話帶古文的書籍媽媽看我看的入迷的勁兒,也只有搖頭歎息的份兒。有時令我着迷的不僅僅是文章的內容,還有中間夾雜的古文。我經常是看一遍古文再看白話文,以至於我的古文能力提高的很快,媽媽也不得不歎服了。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我很喜歡讀名人傳記。比如《主席傳》《斯大林傳》等等都是我所喜歡的。我能從中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道理,同時也使我的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在名人傳記中學到的精神、道理也會使我受益終生。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我喜歡詩文,沒事的時候看一看、吟一吟、背一背,會從中體會到樂趣,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七律長征》《將進酒》《念奴嬌赤壁懷古》《沁園春雪》等等都是我喜歡的古詩。從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自己喜歡、感興趣的詩就會記下來並且抽空背過。因此我積累了很多名言、詩句,我也贏得了“詩庫”的雅稱。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從小説中、散文中、雜誌中都可以發現語文。由此看來,語文不僅僅在語文中。只要你有一雙明亮、求知、善於發現的眼睛,那麼生活中便處處是語文。

語文無處不在:在影視中、遊戲中、報刊中、課外書中只要你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有着求知的精神,相信你一定會從更多的地方發現語文,因為語文無處不在。

初三語文作文 篇4

自古名師出高徒,文武雙全,固然文為第一,武為第二,根固其本,必先前者,才能得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學好中華文化,必先要有好的語文老師,這樣才能學得精通,我的語文老師被同學們稱讚為德才兼備的好老師。

在一次公開課上,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地方不是班裏,而是在校內的一條小橋上,老師叫全班學生到小橋邊集合,老師卻無影蹤。過不久,老師穿着長衣長袖的衣服,同學們一看就知道是古代人的衣服,當然,古人則有古風,老師從小橋的對面向我們走來,老師一邊走,一邊吟着詩,“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原來老師唸的是今天要教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同學們都大聲的説道,好詩好詩,老師慢慢的向我們走過來説:今天呢我們就要在這條小橋上學習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同學們準備一下,老師讓第一個人走上橋去,他慢慢的走上了橋去,他稍微的有點緊張,當走上橋的那一刻,念得頭頭是道,當走下橋的那一刻,同學們都鼓起了掌。就在當時我留意了一下,我們班的語文學習委員不見蹤影,當第一個人唸完後,在河的對岸語文學習委員就出現了,她打着一把花紙傘,穿着旗袍,總感覺有一種很優美的感覺,她緩緩的向我們走來,同樣念着詩,時不時會停一下,似乎在欣賞着美麗風景,同學都覺得她是夕陽下的美人,讓人如痴如醉。在這種情景之下,當然少不了哇哇的呼喊聲和呱呱的一片掌聲。

在這之後,語文學習委員緩緩下來,面對着同學們,她一秒鐘破功,直拍胸口,顯得緊張兮兮,見狀,同學們一陣大笑。語文老師讓每個人都上去試了一遍,每個人都有所不同,讓人印象深刻。終於還是輪到我上去,當時也是稍微有點緊張,我慢慢走上去,三步一句詩,把詩句一句一句唸完就到了對岸,我停留在對岸,語文老師對着對岸的我説,我倆來對詩吧,心裏突然一下子緊張了起來,但是還是説好,我走上了小橋,老師也同時走上去,我一句,他一句,説着説着詩句,然後擦肩而過,我走到橋的那頭,老師走到橋的另一頭,老師在橋的另一頭給我豎起了大拇指,我頓時高興壞了,但是為了掩飾心中的激動,我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與語文老師對詩讓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讓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更為熟悉了,所以在這次公開課我收益了很多,我很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我不虛此行。

我的語文老師有一股詩人的氣質,在課堂中帶給同學們不一般的學習氛圍。在同學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語文老師會很詳細的給我們一一解答。老師愛國精神特別強烈,時時刻刻都會記住勿忘國恥。當然,語文老師還不止這些,語文老師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我一直幻想着,如果語文老師回到兵荒馬亂的時代,一定會成為軍師或者其他展現才能的職位。這就是我不一般的語文老師,讓我想感謝的語文老師,也是讓我每每想起的語文老師。

初三語文作文 篇5

我從小身子就弱,特別是是胃,經常出些毛病,尤其是這幾年,不知怎麼的越來越厲害。這不,昨晚我的胃又難受了,現在才剛剛好些,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啊,怎麼這麼熱啊?”我熱得受不了,忽然醒了過來,“啊,這是哪裏啊?”

“孩子,咳咳,我是你的胃啊!”

“我的胃?”我一驚。

“孩子,我找你來想和你説點事。最近不知道你怎麼了,總是吃一些怪怪的東西,搞的我好難受的啊。

第一次是不知道你喝了什麼奶,那奶裏摻着一些怪東西,好像叫“三聚“什麼,可是討厭了,我從來沒見過它。為了排走侵略者,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將它趕了出去,否則孩子你就要得結石了啊!

第二次是不知道你去哪裏吃的白菜,上面竟然還有甲醛!哎呀,可把我嚇壞了。幸虧“小白衞士”及時趕到,我和它合力將它提前排了出去。但是我也因此受重傷,疼了一晚上,要不然你就中毒了啊!

第三次是你去快餐店吃雞肉,我隱約聽到叫“肯德基”還是“麥當勞”?記不清了。反正你一吃那肉到胃裏,我就發覺不對勁,仔細一瞧,原來是發黴了!我緊趕慢趕,終歸把它攆了出去,但是我又疼了一晚上,還讓你拉了肚子。

第四次是你去什麼飯館吃飯,不知怎麼的,那油怪怪的,有一股泔水的味道,反正不是好油,搞的我一晚上不得安寧。結果,又讓你拉了一會肚子,我也疼得要命。

第五次是你吃那種帶殼的藥,那殼一到我這裏,我就感覺到臭皮鞋、破腰帶的氣息,把我噁心的要命,我都懶得消化,但為了你更舒服,我一咬牙,一閉眼,我最終消化了它,排了出去。

主人啊,我想拜託你件事,就是對你們社會的有關部門反映反映,讓我的伙食好一點行嗎?”

聽了這些,我總算知道我的胃最近為什麼總是難受了。我趕緊拿起筆,記下了我與胃的親密接觸,寄給了有關領導,但願這食品問題能早日解決啊!

初三語文作文 篇6

在我的心裏,我最討厭的就是雨,我不懂為什麼那麼多詩人讚美它,我也不懂,雨哪裏浪漫,在我的心裏,它是恐怖的,它是憂愁的,它也是孤獨的。

從我小時候起,我就很討厭下雨。淅淅瀝瀝的,一點都不好聽,很吵,很煩的聲音,我恨它,只要是雨天,我就皺起我的眉頭,兩手拖住下巴,像個傻子,靜靜的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我的家裏我不知道怎麼説,和很多農村家庭一樣,把自己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然後爸媽出去打工賺錢養家餬口,所以,在我記事的時候,我爸媽都離開了我,有時候一年回來一次,有時候兩年,甚至3年才回來一次,對父母,我只知道我很想念他們,卻沒有嘗過父愛母愛的味道。

和很多留守兒童一樣,在學校被人欺負,不敢還手。我那時很瘦小,我學習很好,因此也得罪不少壞孩子,經常被罵,我只要聽到有人罵我媽,我就會動手打他,我打不過,每次都是鼻青臉腫的回去。奶奶心疼的問我怎麼了,我就一直抽泣,我就坐在椅子上,低着頭哭,想我媽,想我爸。小時候,雖説很快樂,卻也充滿了心酸。一到雨天,我就會不開心,我就會想那些不開心的,小時候是,長大了還是,現在還是,雨裏,充滿了我對生活的不滿,我在對他訴説,那些回憶,全在雨裏。

上了初中,我依舊很瘦小,可能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吧,我想變得強大,打倒所有看不起我的人。我開始鍛鍊身體,我開始認識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壞學生,逃課,打架,抽煙,喝酒。一次又一次的打架,一次又一次的捱打,從最開始的膽怯,到最後的瘋狂,心裏想的,只有對父母的憎恨,為什麼他們不能來陪我,為什麼我要受欺負,表面壞到骨髓的我,在雨天,我還是會傷心,可能是習慣吧。我對它哭訴,我説,我也不想這樣,我也好想做一個好學生,可是為什麼我的爸媽不能回來陪着我,為什麼我就要受到欺負?雨裏,裝滿了我的哭泣,裝滿了我的淚滴。

現在,我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很壞的我了。不過在學校,在老家,別人看到我,以前欺負過我的,都沒有敢用鄙視的陽光看我了,我強大了,和別人打架,不管別人是一個人打我一個人,還是他們喊一羣人,我喊一羣人,都很少吃虧了,可是,我做到了這一步,曾經的夢想實現了,我卻得不到我的快樂。家人的厭惡,親戚的鄙視,所有老師的瞧不起,同學的逃避。累了,想退出了。17歲的雨,下的好特別,不是我的哭訴,而是它的訴説,我來聽。

它給我講從小到大的故事。那麼心酸,那麼離奇,小時候的我,那麼乖,那麼聽話,到最後,那麼壞,那麼惹人討厭,這還是我嗎?我聽着它的聲音,好難受,比我對它哭訴更難受,我變了好多,突然我好恨我自己,好討厭我自己,爸媽出去打工辛辛苦苦的賺錢,是為了讓我好好學習,是為了讓我出人頭地,是的,我出人頭地了,是壞孩子的頭,打架的頭,惹事的頭,花錢的頭。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自作孽而已。

那麼多的話,那麼多的往事。小時候的弱小,後來的強大,這是一個人嗎?不敢相信。雨,還在下着,那麼痛,就像針,刺在我的心裏,就像時空機,把我帶到了以前,那個乖乖的我,依偎在母親懷裏撒嬌,母親温柔的撫摸着我的頭。

我知道,這只是夢,但是我求你們,別打擾我,別打擾我這樣一個壞壞的男孩做着幼稚的夢。聽,雨的聲音,它又在訴説,訴説我的過去,我在聽,靜靜的聽,別打擾,別打擾……

初三語文作文 篇7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敍文,簡單的.説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範、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一、轉變認識,積極作文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時老師讓我寫的,我不喜歡,作文沒意思。這導致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

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變態度,愛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經歷一個心理過程,那麼,我們就應該對學生的作文心理盡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從而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1、有強烈的寫作慾望,表現出對作文積極取向的態度

這樣的學生盼望上作文課,在課堂上情緒振奮,看到作文題目後,迅速進入思考的過程和寫作過程;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十分活躍。作文成功率較高,但是這樣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太小。

2、沒有寫作慾望,但有來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對作文表現為消極被動的態度

這類學生雖談不上有寫作的慾望,但是為了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異成績、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希望在考試中拿個高分等,他還是會認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題目合意會迅速的進入寫作過程,若不合意,仍會搜腸刮肚,努力完成。這類的學生在實際中所佔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寫作文,對作文為迴避對抗的態度

這類學生不想寫作文,更怕寫作文。往往碰上能寫的題目,應付了事,碰上不會寫的題目就亂寫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這樣的學生所不多,但比第一類學生絕對數要多,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於以上幾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問題為:

1、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2、閲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3、語文基礎差,寫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難

4、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寫作積極性

三、改善教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願意並積極去做的事。“留心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於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於動筆的願望。在這種願望驅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後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於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症下藥,試着從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脱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葉聖陶説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正如同説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説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髮表,從打算髮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①怎樣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説,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於問為什麼。倘若多問幾個“為什麼”,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藴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產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人物什麼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是什麼?這事情將有什麼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徵意義。社會現象、自然生態,大都藴含着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週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説:“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培養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範,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脱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於用對話敍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於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徵。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爭中的風雲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説:“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説:“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三人的獨白,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願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説家、戲劇家所模仿。

模仿是創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

3、先説後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説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聖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係,也就是書和寫的關係。,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説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彙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説”更為規範,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説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説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後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説”和“寫”聯繫起來,這樣説説寫寫,寫寫説説,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説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現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並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於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説過:“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藴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於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於“環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慾,西天取經後,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環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嚐盡,最後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性,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美好願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揮,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要“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要“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説,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閲讀文章。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閲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閲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閲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裏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説,或者用筆寫。閲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經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於閲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閲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閲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閲讀經驗。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閲讀積累詞彙,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閲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秀小説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於寫作。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像這種優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注意摘抄積累,模仿它的寫法,創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合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生閲讀的熱情高漲,作文興趣得以激發,教師的引導,平時的材料積累以及合理的運用,讓學生有感而發,文思泉湧,動筆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三語文作文 篇8

初三,如泉水般湧來,帶你進入了一個忙碌的世界;初三,如戰場般激烈,帶你進入了一個殘酷的世界;初三的我們有着同樣的夢想,有着同樣的目標,在這個世紀,我們註定揹負着振興國家的使命。——題記

進入初三的第一天早晨,正是沁人心脾的季節。樹上的黃鸝,天上的白雲,周圍的人們,都哼着歌兒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似乎這一切都那麼美好。我揹着書包,蹦着,跳着,一路來到學校門口,抬頭仰望着這一暑假不見的學校,一切如從前一樣,只是增加了一些裝飾的花草假山。添加了一批新的學生。看着那些新生,心中不由得笑了笑,那就是從前的我們啊!;走進學校我的雙腳自覺的走到舊教學樓前,心中不由得產生疑問,從前我們不是在新教學樓的嗎?;抬頭便瞧見了一個個高大的學生,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散發着與那些新生不同的光芒,新生是稚嫩而他們散發的便是成熟。我揚起自信的目光,邁起堅定的腳步,向着它前進,——初三。

初三果然名不虛傳,作業累計成堆。幾乎,全班同學都是在抱怨着作業過多,時間過少,複習過多,預習過少。我當然也不例外,但又不得不做,進入初三後,每天晚上眼皮都會打仗,也許因為成績不是太好而受外界的重重打擊,壓抑着愛玩的心,逼迫着自己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初三,不能落後,不能失敗,只能加油!

這天早晨,我如從前一樣去學校,只是今天是檢驗我成果的一天,這是一場月考,神聖而又莊嚴。找到考場,對上座位,閉目升呼吸,這一系列的準備完成之後,'‘叮鈴鈴 。。。’鈴聲響起,不由手一緊,滾燙的汗水從額頭流下,又是一陣鈴響,像是在告誡着,神聖的一刻來臨了。拿到試卷,穩了穩情緒,開始答題。看到這一些熟悉的題目,想到老師曾經講過,拿起筆迅速寫完一道又一道,時不時掛起笑臉。

考試結束後,我並沒有熱衷於看成績,因為我相信有付出比定有回報。漸漸地,我又回到了忙碌的狀態,只為一個目標奮鬥。

轉眼間,冬天來臨了,白色裝飾了整個大千世界,灰暗裝飾了整個天空。

此時的我們,握着赤冷的筆,論着上課時種種疑難。心中都有着一顆熾熱的心,一顆想要成為建設祖國的建設者的心。

一顆為着未來而學習,為着國家而奮鬥的心。人在初三,心志為國!這才是愛國的我們啊!

初三語文作文 篇9

筆者素來不認同某些小打小鬧的所謂“文學”,往往是用時下流行的題材,穿插幾句摘抄過來看似有意義有深意的言論,裝模作樣胡謅一通,再落下一個“高貴冷豔”的結尾,便以“文人”自居,殊不知,這語文是惹不得的。古往今來,杜甫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詩句,魯迅言辭犀利,用詞精準的雜文,又有哪一個是胡編亂造呢?善於用語文的人,筆便是最有利的武器。然而那些搜盡肚腸也寫不出個所以然的人,筆桿子握在手裏也像是左撇子拿右手持筷子吃麪一般,不僅姿勢彆扭,怎還打腫臉充胖子自命一句“文人”呢?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國家,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各個朝代的輪換替代,帶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文化。唐朝有唐詩,宋代有宋詞,元政有元曲,漢時有漢賦。誕生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福的,信息高速的現在,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從網絡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可以將上下五千年的語文一覽眼底。

語文,乃國家之根基。她從我們的腳下破土而出,從我們的窗邊抬頭來看,她是老人,她是青年,她是少女,她是嬰兒。好的廣告詞是語文的功勞。廣為流傳的故事同樣有語文在其中穿針引線,我們尚在襁褓時就開始呀呀學語,學的也是語文。莫説文理分科,理科生就可以棄語文於不顧嗎?!你生活在這個國家,與他人來往,誰不更加讚賞談吐優雅之人?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創造出來的漢字成千上萬,窮盡一生也不可能全部知曉,組合而成的句子更是千千萬,如何説得語文是不經學習就能隨意應用的?如此輕視語文者,便是還未抬頭來好好看這個世界的人,雖不是白丁,卻也算不上鴻儒了。

筆者尚且年輕,不知文學創作之艱難,也不精詩詞之才,但語文之意,還是略通一二。語文常伴我們左右,它不是文字也不是語文,但語文中有文字,也有語言。現今仍有學者願意窮盡一生去研究她,説明語文魅力不遜其他,也願國人不要看輕語文,當語文從我們身邊輕輕走過時細細領略,方知文化之深,世界之大。

小生不才,落字八百,其意淺薄,望閲文者還勿見怪。至此,深深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