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七篇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彙總七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高考作文具有選拔性,它必須設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考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考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以保證選拔的客觀、公正;同樣出於選拔性,它也必須堅持某種程度上的開放,使考生才華盡顯,個性張揚。高考作文,應該展現的是考生在某種限制下盡情飛揚的思維、情感、才華與個性。何處限定?哪裏開放?怎樣才能使二者達到和諧的統一?是高考命題專家煞費苦心的事。

話題作文是一種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向考生開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話題作文也給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個話題,這個話題的作用是引發、開啟考生的想象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對這個話題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話題作文在寫作內容上給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選擇權,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利於考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在形式上,堅持“三自方針(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淡化文體要求,選材更加自由,給考生更大限度的寫作自由。

但是,話題式作文也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為中學作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指示了方向;一方面也帶來一些問題,突出的一個就是抄襲和套寫。如何對付宿構、套寫和抄襲之作?如何區分優秀考生與一般考生?一面是必須堅持開放、鼓勵創新不動搖,一面是必須拉開得分差距、增強試題的區分度。

近兩年關係型的話題作文題變得有點陌生和複雜,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考查力度加大了,選材的限制性增加了,依賴宿構套作的可能性縮小了,有效地防止了押題、猜題、仿作、宿構、套寫甚至抄襲等不正之風的蔓延,更好地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從這個角度上看,近兩年的全國高考作文命題將開放性與限制性有機結合是一種成功的探索。

從1999年起,話題作文已經考了六年。這六年中,話題作文作為語文高考漸趨穩定的作文命題形式,也是穩中求變,逐步走向成熟的。20xx年的高考作文怎麼考,這是語文界特別關注的熱點。

今年的作文命題,是否沿用話題作文,存在較大的變數。筆者認為,話題作文不再是一統天下,部分試卷會繼續採取話題作文這一形式,部分試卷可能會採用其他作文形式。從內容上説,圖表、漫畫、詩歌等都可能作為作文材料而出現。從表達方式上説,詩歌可能會獲得“合法”地位。詩歌作為一種重要的文體,以前在多次高考作文中是禁止寫的。實際上,“滿園春色關不住”,每年都有考生寫出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完備的詩作來。因此,寫詩可能會像規定文章的字數一樣規定詩歌的最低行數。

作文的方式可能會變,但是寫作的要求不會變。不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在命題思想上,“開放性與限制性相結合”的原則不會變。不一定用話題作文方式,但決不會回到千人一腔、胡編亂造、高度模式化的“八股”作文的老路。

2.在寫作內容上,人、自然、社會這三個層面不會變。學生要關注自己所處的時代,瞭解生活中的人或人的生活,且要有強烈的參與感,有自己獨特的精神體驗、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等。

3.在思維方式上,思維的廣泛性和深刻性不會變。思維的廣泛性表現在多角度的構思,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辨證思想的運用以及對事物探本求源的思索和由此及彼的分析上。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這是最近正流行的一首歌。今天,我們班同學各抒己見,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理想、願望,我發現每個人對自己的理解真的不一樣,用春蘭秋菊、各有千秋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水一般温文爾雅的崔睿彤,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道理;向日葵般正能量的石子嫻,給予大家心若向陽、無懼憂傷的啟迪;志向遠大的劉鄭陽想做一株常青藤,因為它的葉子常年碧綠,伸向遠方;喜愛象棋的龔安陽想做個小兵,做個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棋子,教育我們在成的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言棄!我最喜歡龔田甜的話:“尋常如我,不能做你高空上的流雲,也不能做你心海上的碧波,但我可以做你手邊的一卷書,翻翻,手中會有温暖流過。”看着安然恬靜又略帶書香氣的她,我好生羨慕!而我就願意做深山的野花,它沒有牡丹那麼國色天香,沒有玫瑰那麼嬌豔欲滴,也沒有百合那麼芳香四溢,在山谷靜靜綻放,無人欣賞卻獨自美麗。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經歷不一樣,大家的理想、世界觀也不盡相同,但我們又都一樣,一樣向着更高、更遠的方向!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在人類社會中,因互動頻繁,彼此互“爭”或互“讓”的情事是必然的。

為爭奪奧運金牌,選手無不拚全力一搏,他們是在競技場上為榮譽而“爭”;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競選,他們是為總統寶座而“爭”;同學努力爭取全班第一名,是為求課業日益精進而爭。

這類競爭,是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之下,彼此為最高榮譽而爭,他們多半為求自我突破,他們保有勝不驕,敗不餒的風範,這是君子之爭,也就是孔子所説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禮節的表現,由於許多人懂得謙讓,才使這個社會顯得更和諧,如傳誦千古的“孔融四歲讓梨”,就是尊重兄友弟恭的傳統倫理表現。

“讓”,不是懦弱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為了實現更高的理想之前的短暫隱忍,是勇者的襟懷。韓信年輕時,能忍受“胯下之辱”,以後他才有機會統率大軍,南征北戰,為漢朝打下江山;戰國時代,田單以小小的莒和即墨兩城,十年生聚教訓,他的暫時忍讓,使他等到了最佳時機,一舉光復了齊國七十多個城鎮;印度聖雄甘地,為了要以不流血的方式拯救印度脱離英國殖民統治,他甘心忍受絕食,坐牢的痛苦,他的忍讓,終於爭得了印度光榮的獨立。

歷史上,為後世尊崇的偉人,他們所甘於捨命力爭的,往往是維繫家國存亡的千秋之業,爭的是“大我”的和諧安定,而甘心忍辱退讓,犧牲“小我”的利益,這種“讓”的情操,又是何等高潔!戰國時代,趙國大夫藺相如奉命攜帶和氏璧赴秦,與秦國交換十五座城池,在秦廷,藺相如洞悉秦王並無交換的誠意後,他無視廷上滿朝文武百官,及自身性命的安危,義正詞嚴地力爭到底,他為國家尊嚴,為使命而“爭”,是何等磅礡的氣勢!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被封為上卿,因而引起另一位大將廉頗的不滿,廉頗認為他為國出生入死,戰功無數,卻比不上只是動動口,略施計謀的藺相如,藺相如得知此一消息後,處處迴避廉頗,避免正面衝突,此時,他的忍讓,更是智能和勇氣的至高表現。

清朝末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滿清政府的腐敗,民不聊生,乃毅然決定推翻滿清,前後發動十次革命,屢仆屢起,終於在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締造了中華民國,國父的“爭”是為國家的存亡而爭,但民國成立後,為加速全國的統一,他捨棄了唾手可得的大總統位置,而讓予袁世凱,這是何等寬大的胸襟。

再看看民主意識逐漸抬頭,民生日趨安定富裕的今天社會,人與人互動頻繁,“爭”的現象日益增多,而“爭”的品質卻漸趨低落,以至於世界局勢仍顯動盪不安,社會亂象有增無減,民眾傾向於短視近利,以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因此,馬路上開快車,闖紅燈,爭先搶道的比比皆是,不排隊擠公車的更是屢見不鮮。在金錢方面,錙銖必較,偶有金錢分配不均情事,甚至導致夫妻反目,兄弟對簿公堂,大部分民眾扭曲了民主的真義,遇有政府政策與個人利益稍有衝突時,便糾眾走上街頭抗爭,甚至破壞公共設施泄憤。這類之“爭”,已不再是為“大我”而爭,為公理正義而爭,而是基於自私心而爭,人心淪喪至此,實在可悲!

在校園內,偶有學生衝突事件發生,究其原因,只是為些細微的小事,或是言語上的衝突,或是肢體上的擦撞,由於彼此互不相讓,漸漸形成尖鋭對立,以至於大動干戈。其結果遭致校規處分,自己受到皮肉之痛外,自己寧靜的內心世界也遭破壞,必須時常提防他人報復,想想是否值得呢?

好勝爭勝之心人皆有之,在公平的遊戲規則下,爭取勝利,是人力爭上游求自我突破的表現,是“勇”的表現,但為爭勝而不擇手段貶抑對手,或事事要求超越他人,以滿足自己的自大心、虛榮心,或為一己私利而不惜犧牲整體的和諧和利益,這種“爭”是絕對不值得的。想想,就算“贏得了世界”又算得了什麼,小則落個“勝之不武”的罵名,大則惹來殺身之禍,何苦來哉!

謙讓,是高度智能與情操的表現,尤其是在爭執中懂得退讓,更是勇者的表現。“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並不一定就會吃虧,有時退讓一步,反會使我們因暫時的退出,而有時間冷靜思索問題的癥結,及時調整自己的腳步,而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效。我們可以説懂得“讓”的藝術的人,才是真正體會到“有豁達胸襟之後的幸福感”的人。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不離開鷹巢的雛鷹永遠都學不會飛翔,不離開母親庇護下的小樹永遠都不能成長茁壯。對於我們人來説也是如此,所以又一種愛叫放手。

昔觸龍説趙太后,趙太后放手,長安君才有功於國,在逆境中成長。今起歲女孩,父親放手,獨自跑遍大江南北,在困境中學會獨立,學會待人處事。詹天佑自小赴美留學,父親含淚放手,在異國的他,刻苦努力,回國後堅韌的信念讓他修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正是有了放手的愛,才讓他信念堅定的報效祖國家。

放手不是放任,放手的愛,是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中成長,讓他們的天性不被世故磨滅。放手的愛,是在我們迷路時的一聲召喚;放手的愛,是在我們經歷挫折而悲傷不已時的一次勸慰;放手的愛,是在我們即將踏上征途時的鼓勵的話;放手的愛,是在我們迷茫時堅定的支持┅┅

沒有愛,世界成墳墓。裴多菲的詩讓我明白世界是充滿陽光的,是生機勃勃的。愛,是父母離別時的叮嚀;愛,是老師眼裏的批評;愛,是同學間相互的關心;愛,是陌生人投來善意的目光┅┅人間自有真情在,人人都在付出愛。

我們都需要愛,無論是愛別人,還是接受愛,但愛需要有限度。有一種鳥,用帶有堅硬刺的木枝作巢,用羽毛、柳絮作鋪,讓巢柔軟。當雛鳥長成後便將那些東西全部撤去,留下堅硬的樹枝,還逼雛鳥離開樹枝。當雛鳥下墜之時,它們經歷痛苦害怕便拼命揮舞翅膀,從此學會飛翔,愛不是把花兒捧在手心,而是讓它經歷風雨,接受陽光,愛不是一味的把孩子養在身邊,而是讓他們去歷練,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如風箏般飛翔。愛不是錯誤之後猛烈的批評,而是耐心幫助孩子指出缺點,認真克服,不再重犯。

風箏自由自在,卻總有一根繩子在牽掛,讓它在天空中不寂寞,不孤單。不會在風雨之中飄蕩。真正的愛便是如此,牽手也放手。只是當他在飛翔之時,不過分限制繩長,讓愛進行到底。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愛不放手。真愛無言可表。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漫步在雪地中,我最喜歡看到地上一列列深深的腳印,那麼詩意。你可曾注意到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亦留下了這樣一列列深深的腳印。

我的一串腳印就留在了這所中學。着串腳印,那麼的深,那麼的深……

初一剛來到這片土地,這片蠻荒土地上,我們,一羣來自各個學校的孩子們相識了,於是,在這裏播下第一批希望的種子,期待着它們發芽,開花,結果。從那個飄着小雨的早晨開始,十幾位老師,一百多名學生,在這小小的校園中生活着,成長着。我們開始了快樂,老師們也開始了守望……

記得第一次聖誕慶祝,一百多位學生擠在一個小小的教室中,一隻只被凍的通紅的手,因節目的精彩奮力鼓掌着,一個個笑得開花的臉蛋,一聲聲銀鈴般爽朗的笑聲,那時我們是幸福的,即使當時環境跟現在不能比。

我們留給這所學校的,太多,太多,正如學校留給我們的那樣:有我們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成功;有我們的淚水,汗水;有同窗友誼,師生情,每一步都是一個腳印,印在我心上。這裏為我留下了永恆。

記得有一次,宿舍中停了水,我們幾個同學身上擔負着全宿舍人的希望,提着水桶,胸有成竹地跑到樓下尋找水源,在女盥洗室中,我們不顧一切的打開水龍頭,看着源源不斷的水留進桶中,心中有着不盡的喜悦,可是好景不長,水龍頭在吃力的供水後,發下了最後通碟——沒水了。倔強的我們不甘心,拎着水桶在幾個回合商量之後,終於很下決心:“走,去男盥洗室打水!”。生活老師説:“先看看有沒有人。”在經過多方式的打探,確定男盥洗室無人後,我們幾乎是衝進去的,然後又以接近光的速度衝了出來,看着水桶中的清澈的水,我們凱旋了,那一刻,我們幾乎成了宿舍中的巾幗英雄,這一古怪的行為,給了我們又多一份的回憶,我們至今難忘生活的點點滴滴,不能忘記那一夜——一個沒有水的夜晚。

還記得第一次在宿舍洗衣服,花了一個小時,一件衣服才洗好了,現在,我已很熟練的迅速的洗好自己的衣服了。是啊,母校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他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也許在這裏,我們經歷了許多,也許在未來,我們還會經歷更多,但我知道,這串腳印,是深深的,會永存我的內心,是我成長的見證。它,難以忘懷。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蘇州的雨細軟,成都的雨淫綿,而北京的雨,輕靈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賢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國子監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飄飄儒巾儒袖上;於是,連雨也帶着古老的幽幽書香。

漫步雨中,無需撐傘,因為那雨滴由頭頂含羞吐蕊的潔白槐花上落下,彷彿夫子的諄諄教誨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樂飄揚書聲琅琅的貢院,撫摸那歷經悠悠歲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許,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國子監,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後的,正是脈脈書香。

嶺南的風鬱熱,塞北的風凜冽,而北京的風,和煦而清爽。

風吹皺昆明湖的一池碧藍秋水,風吹盪開盧溝橋畔的菲菲蘆花,風吹響鼓樓檐角細小的銅鈴;於是,連風也帶着温和的微笑。

漫步風中,不妨同如金風一般親切的人們一同歡笑。扯起一紙沙燕風箏,讓它帶你在北京晴藍的天空中飛翔;將風箏老人的匠心獨運一同放飛;搖櫓昆玉河中,聽不到那古老而悠長的叫賣聲或許微有缺憾,但耳邊充盈的那爽朗耐聽的京片子,是否還有一絲京劇的韻味兒?微醺風中,你聽到衚衕口那一把京胡的綿軟京音兒,陽光映着微青的影壁,鴿哨兒響徹晴空,能不沉醉?

風箏、京音兒、衚衕兒、京劇,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但隱藏其後的,正是濃濃的民俗。

西域的雪淒涼,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歷史。

雪落在元大都遺址的殘垣斷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紅牆上,雪落在銘記興衰榮辱的漢白玉華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氣莊重的首都博物館上,落在建設中的擁抱世界的奧運場館鳥巢上。

紛紛雪花落於身上,左手是觀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長安街的現代;左手是白塔的紅牆綠瓦,右手是中關村的車水馬龍;左手是歷史,寫也寫不完的榮辱興衰;右手是未來,也道不盡的輝煌願景。北京人的雙手,沉重而又輕盈,而那心間承載的,正是落於我們肩上的千年的責任,是那份作為首都人的責任!

故宮、白塔、世紀壇、長安街,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後的,正是北京人承載責任與歷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歷史的符號,創造未來的符號,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願。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南牆猶可撞,苦難亦可破。“黑雲壓城”不過是掩飾外強中乾的手段。迎難而上後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迎難而上,苦難大而化小。

正如裏希特在《長庚星》中所言:“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你會發現它不過是灰色而已。”山窮水復又如何,勇於探索後你會發現峯迴路轉,柳暗花明。苦難,對於90後的我們又有何懼!

廢墟湮沒了多少人的幸福?災難的啼哭聲在中國上空呼嘯,在海地夜空中縈繞進而又在日本島嶼上盤旋。人們一陣恐慌,似乎諾查**斯的語言提早實現,似乎真的已到世界末日。面對如此狼籍我們就此放手嗎?新蘇州則是對我們最好的回答。當汶川地震、南方雪災損害了這座文化古城,人們並沒有就此止步。愈挫愈勇,迎難而上後發現其實苦難也就是如此,巴掌大的苦難卻被人們演繹為世界末日的前兆。迎難而上後我們不會被浮面止住我們前進,不會磨除我們將苦難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的鋭氣與勇氣。

迎難而上,其實苦難不是我們的絆腳石,而是我們的墊腳石。即使身體殘疾,只要勇往直前,生活是不會給那些勇者常開紅燈的。迎難而上後使天生下肢發育不全的約翰·庫提斯發現沒有雙腿又如何?他還不是照樣走路,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厲害。即使身體殘疾,史鐵生不也是迎難而上嗎?地壇的歲月使他發現:迎難而上後,生命的旅途中雖有紅燈,但畢竟是綠燈更多一些。輪椅的苦難並沒有止住他前進的腳步,他彰顯了自己生時“坐”着,死後“站”着的偉人雄姿。

試問若折翅小天鵝—李月沒有迎難而上,她又如何圓夢奧運?若眼盲心不盲的小軒宇沒有迎難而上,他又如何在亞運會上一鳴驚人?苦難其實也只是如此,如果眾多作家不敢身居其下,那我們思維的穹頂又將會隕落多少顆耀眼的星星呢?

迎難而上後它也只不過是灰色而已。沙漠的狂虐迷濛了三毛,這個撒哈拉沙漠靈魂的雙眼,她沒有發現那“外強中乾”的虛假氣勢,最終自了香魂離我們遠去。

亂石粗糲,荊叢棘林,只要勇於開拓也只不過是幾塊石子幾株雜草而已。迎難而上,苦難只不過是幾多雲彩疊加,風一吹即可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