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精選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1

你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問我的家鄉在哪裏?我的家鄉在長沙。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我家鄉長沙的春節吧。

家鄉的春節是從除夕開始到元宵節結束。過年先要從除夕説起,除夕一定要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大魚大肉,雞要整隻清燉,而且必須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在上面放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要等到初一才吃。代表着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也可以代表着紅紅火火。

在年前臘月進行殺年豬很講究。要看日子,不能亂殺,亂殺豬可能不和順。一到臘月就準備醃豬肉,臘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開始大掃除,也寓意着將過去一年的黴運掃去,迎接新一年的好運。雞可以做成“五圓整雞”,一隻整雞上放桂圓、紅棗、蓮子、鵪鶉蛋和枸杞,象徵着“吉祥如意”。

初二,女婿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所謂“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有諺雲:“三十夜的火,元宵節的燈。”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旨在除蟲,祈求豐收。離祖墳近的,還向墳前送燭,讓祖先同享人間燈火。

湖南的每個春節都過得分外熱鬧,一點也不比別的城市差。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個喜慶而熱鬧的節日裏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在這裏,祝福家鄉越來越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2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春節就像一部放也放不完的紀錄片,年年一樣卻又年年不同。

小年的前兩天,我們一家開着車回到那坐落在桐柏山腳下的老家,這裏地處湖北隨州,是個美麗的地方。小年的晚上,我們恰好趕到家鄉。鄉里的親戚正在吃飯,對我們這些“遠到之客”感到詫異,他們紛紛停下手中的碗筷來接待我們。不過大家噓寒問暖之後,那種陌生感煙消雲散,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畢竟都是一家人。

過了小年,就要為除夕做準備了。大人們忙着買酒、瓜子、鞭炮等;而小孩子則忙着放炮玩,村裏面常常有幾聲炮聲,彷彿在着急地呼喚着新年的到來。

五天、四天、三天……我扳着指頭數着日子,急不可耐地等着除夕的到來。年二十七晚上,媽媽和奶奶忙着包包子。在這裏,每家的包子都有獨特的記號。比如我家的:圓頭的是豆沙包,多個疙瘩在頭上的是肉包。媽媽在包的時候,我已經垂涎三尺了。剛出爐的包子,個個白白胖胖的,透着一股喜慶,讓我捨不得下嘴。那些包子和我一起靜靜地等着除夕的黎明。

除夕的上午要到鎮上趕集,這時候的鎮上人山人海。可臨近中午,這些賣東西的人像約好了一樣都早早的收攤,準備回家吃年飯。老話説的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們也盡興而歸。

我們家鄉的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大相同。我們的中午飯很隆重,並不是大家口中的年夜飯,因為之前吃年夜飯吃太多了,影響了腸胃工作,往往有小孩子在大年初一拉肚子,後來就改成在中午吃了。我們在飯前會放一串長長的鞭炮,十二點準時點。等那串長長的鞭炮爆發了一陣震耳欲聾的響聲平靜下來,緊接着,碗筷相撞的聲音、祝酒的聲音和聊天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年飯一直吃到了下午。

除夕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春晚。大人小孩們嗑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精彩絕倫的節目,在歡笑聲中告別過去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後,我放了一個小鞭炮,然後就在村裏亂轉悠。按照老家的習俗,初一到十四都是走人家串親戚的。其實就是很多親朋好友一起去有紅白喜事的人家裏吃一頓飯。我跟爸爸媽媽一起走了人家,還收到了不少紅包呢!

初三我們就要回家了,我們惜別了鄉里的親戚,踏上了歸程,但家鄉的春節久久令我回味。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日盼,夜盼,早盼,晚盼,盼盼盼……盼來盼去,春節終於到了。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於來臨了,這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佳節,關於春節還有一個傳説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隻怪物叫“年”,它專門吃牲畜和人,可是它有三怕:怕紅、怕火、怕響。因此,每到過年時,家家掛紅燈籠、放鞭炮,“年”也就不敢來了,所以春節又叫“過年”。

今年春節又到了,我也和往年一樣幫爸爸貼春聯、掛燈籠。我和爸爸比賽,看誰貼的春聯、掛的燈籠最工整呢個,最好看。我掛左邊的燈籠,爸爸則掛右邊的燈籠。

我先拿了一張梯子,單手用力一抓,腳一登,就竄到了三層,嘿嘿,看老爸怎麼贏我!誰知,老爸“爬術”更為精湛,叫了聲“衝”,一個箭步就上去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掛好了燈籠,又三下五除二地把燈籠固定好,鮮紅的流蘇在風中飄揚,煞是好看!唉,第一局,我輸了。

貼春聯之前,年幼無知的我問爸爸:“為什麼年年都要貼紅春聯呢,僅僅是因為年嗎?”爸爸笑眯眯地説:“孩子,不僅僅是因為年哦,紅色圖個喜慶,辭舊迎新,預示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我聽了之後,若有所悟。冬日的太陽越發温暖起來,我的心也已經熱血沸騰了。我用漿糊把春聯的背面全抹了一遍,一鼓作氣地衝向“終點”,又發瘋似的跑回,如此幾趟,我士氣大漲,先後貼好了大門、後門,只差一個廚房了。爸爸也毫不示弱。我和爸爸乾脆互相擠着對方,一邊擠一邊衝向廚房。我生怕落下,大叫一聲“起”,這一起不得了,我迅速飛向廚房,雙手一推,一按,人安全落地,對聯也工工整整、不偏不倚地貼好了!第二局,我贏了!

第三局,我們繼續比着,我輸了……可是這都不重要,因為我和爸爸享受了這場比賽,比賽第二,親情第一。

晚上,我們一家人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吃了團圓飯,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爸爸媽媽給我發了壓歲錢,他們在爆竹聲中守歲……

這次春節不僅讓我瞭解了關於春節的知識,而且也讓我體驗了過年的習俗,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相親相愛一條心的温情,真讓我難忘啊!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4

説到春節,大家都知道,但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春節都有着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河南那裏的春節,就充滿了年味。

家鄉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23就開始了,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過了,這一天在外經商打工,求學的遊子都會心懷着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陸續返回。家中的親人也會購買一些雞鴨魚肉,酒菜,水果,香火這被稱為“辦年貨”,同時,包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臘月25這天為“入年界”,俗稱“鬼鎖山門”。這天人們不能砍柴割草,而是要在家裏進行大掃除,搞衞生來迎接新年。這天也是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説過幾天就進入過年階段。

除夕可以説是春節的高潮了,這天人們最為忙碌也最為熱鬧。早上吃過早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祖,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第二件事就是貼對聯,貼年畫,只要把這件事做好了,過年的氣氛就一下子被烘托出來了。做完了這兩件事,再往大街上走走,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整條街已經濃郁着濃濃的春節氣氛了,到處都是張燈結綵,家家户户貼着火紅的對聯,樹上掛着大大的紅燈籠,商場裏熙熙攘攘的人羣都穿着紅色的棉襖,整條街道就像是一個穿着紅衣,待嫁的姑娘。

除夕夜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會準備豐富的菜餚,一家老小十幾口人圍坐在一起品嚐,閒聊着趣事,其樂融融,這被人們稱為“年夜飯”。吃過年夜飯,緊接着的就是守歲了,大家都要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除了小孩子和老人,誰都得到12點才能睡覺。正月初一凌晨剛跨進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連綿不絕,此時的景象最為熱鬧,人們也最開心

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十五,這些天人們大都會出去拜年,走親戚,小孩子也會跟着去拿“利是”。

迎來送往十幾天,終於到了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會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花,猜燈謎,舞獅子,還會吃上一口熱騰騰的湯圓,盡情宣泄,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過完了這一天,春節也就接近尾聲了。

這就是我家鄉充滿年味的春節。聽了我的介紹,你對河南的春節有興趣嗎?有興趣的話,請大家到我的家鄉看一看與,我們河南人一起過春節吧!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5

新春佳節到了,雖然冬天依舊寒冷,但已經能夠感受到春的氣息。在這個歡慶團聚的日子,我回到了日夜思念的老家。

每次回老家,都能看到喜人的變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棟棟高高大大整齊整潔的房子。而在幾年前,這裏的房子還是雜亂無序,破舊不堪的。以前坑坑窪窪的泥路,現在都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即使是下雨天,走出去鞋子也不會弄髒了。道路二邊臭烘烘的鴨棚,也被拆掉了。以前因為養珍珠而被污染的池塘,水質變得清澈見底。以前老家的人不講衞生,隨便亂扔垃圾,現在家家户户門囗都有了垃圾箱,人們養成了把垃圾扔進垃圾箱的好習慣,村裏的環境變得乾淨整潔。村口修建了小公園,裏面有很多健身器材,農村人也追求健美了。家鄉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人也更講文明瞭。

環境變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餐桌上的常見的鹹菜稀飯,現在已經難得一見,隨意招待就是一桌美味佳餚。人們出行也不用騎自行車,路邊停滿了許多輛小汽車,到縣城就是幾分鐘的事。田野裏是修整得整整齊齊的花苗、木苗,比起農作物,種植苗木的收入可要高得多了。年輕人也不用務農了,很多人學了手藝,電工、木工、裝修工……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還真的不錯。我的堂兄是一個電工,他就是靠辛勤的工作,蓋起了三層新房,春節之前入住了。

村裏的變化雖然大,但也多過年的習俗卻沒有變化,代代傳了下來。

年三十,灶台上擺上兩碗米飯,酒肉、香燭,祭拜天地;大廳堂裏桌子上擺滿了滿桌的菜,酒、香燭,燒香敬酒,祭拜祖先。一到晚上,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大圓桌子上吃年夜飯。好吃的美食讓人覺得垂涎三尺,有奶奶包的豆腐包,土饅頭,美味的大雞腿等。一吃就停不下來。

大年初一的上午,家家户户提着饅頭、肉、雞、香紙、鞭炮等,去廟裏拜年。大家燃香點炮,拜天地,拜神佛,拜祖先。祈求新年平安,心想事成。整個廟裏擠滿了人,大家見面都會説新年好,還有一些祝福的話。一陣陣煙花爆竹震耳欲聾,爆竹聲迎來了新的一年!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在新春都有新的打算。老人們追求健康長壽;年輕人追求工作順利,有更好的收入;小朋友希望學習進步,快樂成長。在這個全新的日子裏,每個人都有追求和夢想。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6

抬頭仰望着那濃墨似的夜空,夜空中紅紫相間,不一會兒便被那濃墨似的顏色覆蓋。雪飄然而下,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寒冷的空氣襲來。此時,屋裏傳來了喧鬧聲和忙碌聲。

廚房裏傳來了熱騰騰的水蒸氣,這渲白的水蒸氣中夾雜着那焦香味兒,這般香味兒很快瀰漫了整個屋子,我彷彿也聞到了香味兒,放下書走了出來。

過年的氣氛格外的熱鬧,此時此刻,家家中都不時傳來那一陣陣爽朗的笑聲,這笑聲彷彿把那鵝毛大雪都融化了。

門外的爆竹聲伴隨着我們走進那新的一年,屋裏彷彿炸開了鍋。小孩子的吵鬧聲,大人們的歡笑聲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是一首過年的交響曲。我的姥姥正在廚房中忙碌,那香味把我所吸引,我忍不住一探究竟。姥姥手中握着一個擀麪杖,一個個又厚又大的麪糰在姥姥的手裏都變成了一張張如紙似的薄皮,這些薄皮晶瑩剔透一個個又輕又薄宛如一根羽毛一般輕。只見姥姥拿起了一雙筷子把那綠油油的芹菜和那豬肉攪拌在一起,再放上幾滴香油顏色光鮮亮麗味道秀色可餐。把這些料放入鍋中一炒那一團水蒸氣撲面而來,使人睜不開眼睛。姥姥炒餃子餡的手法尤為奇別,那木鏟彷彿活了一樣,姥姥的手和這木鏟合二為一,在小火上快速翻炒倒入盤內,香味兒撲面而來這種香味兒一直在勾引着我的味蕾,等它完全冷卻之後。姥姥一手拿起剛才擀的餃子皮兒一手拿起餃子餡兒,把餡兒快速的放入皮兒中再緊緊地包住,這手法非常嫻熟,可也説是一氣呵成。

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餃子放入熱騰騰的水鍋中,水鍋隨着一陣陣的熱氣,一個個餃子在熱水中翻滾着,不一會兒,一鍋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餃子冒着熱氣兒冒着香氣兒,一個個外觀精緻這一張張餃子皮像是透明似的。裏面的餃子餡兒被看得一清二楚。這中國的傳統,過年中,餃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醋,這餃子和這醋配在一起那可真是天地絕配呀。熱騰騰的醬香味兒再配上那醋味兒讓人垂涎又止。

隨着新年的倒計時時鐘在不停地轉動,我們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春節就是這樣一個接着一個過去了。它意味着親人的團聚,意味着卸下了一年的負擔。我們都應珍惜春節這個不可多得的節日,哪怕僅僅為了親人的團聚。因為它是你心中最燦爛的一束光輝。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7

我們春節最熱鬧的日子是除夕,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開始打掃衞生。男人擦玻璃貼對聯;女人捏餃子,煮肉;孩子們打零工。晚上全家人一起看聯歡晚會,吃年貨,聽外面的鞭炮聲,到處都是過年的味道。除夕半夜才睡覺,俗稱守歲。古代守歲的目的是趕走新年動物,祈求平安。如今,養老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代表着辭舊迎新,暗示着不幸福。

在老家,第一天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放鞭炮。新年第一天一開門,就要為鞭炮開門,開始新的一年的順利開始。俗話説:年中鞭炮聲遠去,又回到空中,充滿了寰區。接下來我們要吃餃子,餃子一個個看起來像元寶,有發財的意思。

農民的諺語裏第一天有餃子,第二天有面條。昨天吃完餃子,今天該吃麪條了。吃麪條一定要順口,也就是説新年順利。第二天也是探親的好日子。婆家過年的媳婦今天回孃家,一家人一起吃頓好的。這一天的餐桌禮儀尤為突出。桌上世代數最多的人不動筷子,其餘的不能動;倒水倒酒。將根據他的資歷從大到小;吃魚的時候,先喝一圈酒,再放一套鞭炮,千萬不要吃魚眼。

第一天和第二天走完親戚朋友,第三天就休息了。第三天,走親訪友不合適,容易和人吵架。我們有三年級燒門童紙的習俗,這意味着新年假期結束了,我們要創業了。還有一個三年級老鼠結婚的傳説。人們經常在角落裏放一些米飯和花生,讓老鼠把它們帶走。

第五天俗稱“破五”。從第一天到第五天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也不能打掃。但是到了第五天,這個禁忌就可以打破了,所以俗稱“破五”。這一天,我們會在家裏從裏到外放鞭炮,把所有的黴運都吹滅。一大早就可以看到人們在路口放鞭炮祭拜五道神(五道神是財神的一種)。第五天,人們經常在路口等候,以便比別人更早見到五道神。五天為財源,一年為賞賜。謹防在別處早會神,連夜搶道。

總有人説過年越來越沒味道了。馮驥才説:新年濃濃的味道其實是為了瞭解自己的文化,關注自己的節日,不再忽視精神需求,讓新年的味道隨着對過去的回憶慢慢淡去。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8

我的家鄉在涼山,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連綿起伏的羣山環抱着幾個村落,彷彿玉帶上鑲嵌着幾顆璀璨的明珠,林海茫茫,松濤陣陣,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在林間蜿蜒,綠樹叢中,露出古寺的一角,寺中花木扶疏,古鬆翠柏相映成趣,檀香細細,晨鐘悠悠,恍如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不過,家鄉最令人難忘的,還要數過春節。

春節又叫做“過老年”,是家鄉人最隆重熱鬧的'節日。小時候常常扳着手指頭數,就盼着過年。等啊等,盼啊盼,年終於悄悄地走近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開始籌劃起來。母親提前幾天就領着我們拆洗家中的被子和衣服,擦淨灶台上的鍋碗瓢盆,迎接春節的到來。春節前的最後一個趕集日,母親把我們姐妹幾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趕“盡頭街”,據説這樣才能一年到頭無病無災,我們家鄉俗稱“遊百病”。那一天自然也是我們最快樂的日子,集市上花花綠綠的年貨看得人眼花繚亂,在人堆裏跟打仗似的擠,好不容易買好了過年的吃食,一分錢的東西都捨不得吃,心裏依然興奮。

在越來越密的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除夕。這一天,母親領着我們裏裏外外清掃屋子,晚上,父母把家裏最豐盛的飯菜擺上,先是祭拜祖先,等我們認認真真地磕完頭,年夜飯才正式開始。飯桌上總少不了魚,母親説這預示這“年年有餘”。當然,母親還會多做一些飯菜,一直留到大年初一早上。我們一個個撐得肚兒圓,這才衝出去燃煙花、放鞭炮。這時的父親母親,在家裏貼好門神和春聯,鞭炮一響,我們撒腿就往家跑,因為這是發壓歲錢的時候,大家格外的興奮。晚上臨睡前,母親囑咐我們一定要洗腳,並親自監督,説這樣才能趕上好運氣。母親還嘮叨説,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要睡懶覺,不能讓人叫醒,不能説不吉利的話等等規矩,每一樣都很有講究。而我們早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初二似乎還有拜年,謝財門等活動,但那是大人的事了,我們兜裏有了壓歲錢,只管玩得昏天黑地。到了初四,人們就下地幹活了,年在我們依依不捨地挽留裏過完了。

第二年,年又在我們的期盼中如期而至。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勞碌,化作喜悦的笑,永遠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裏!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9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四川—綿竹,它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之美譽,以年畫和中國名酒劍南春享譽中外。

過春節的時候,媽媽就會帶我回到美麗的綿竹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過年,這是我一年中夢寐以求的節日,因為我可以不做作業。

家鄉的年夜飯也與眾不同。過年了,家家户户都包餃子吃,吃翻身餅;而家鄉的年夜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大米就上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菜,還有平時沒有吃過的各種糖和點心,饞得我直流口水,邊吃點心邊看聯歡晚會。新年第一天,我起得比誰都早急急的吃完大人們早準備好的湯圓,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和小朋友們盡情地玩。街上到處張燈結綵,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貼上了祝福的春聯,大街小巷擠滿了提着禮品走親訪友的大人們,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外面瘋了一天的我,一點也不累,還盼着媽媽帶我去看河燈。我狼吞虎嚥地吃過晚飯後,嚷着讓媽媽帶我去看河燈。哇!河裏停靠着一艘艘用五顏六色的彩燈裝飾的美麗的船,倒映在水中的綵船,在微風的吹動下波光閃閃,好像到了神仙姐姐住的地方。在河兩邊,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有的像流星,有的像五彩花,有的像小魚吹出十幾個泡泡……它們像對我微笑。我禁不住誘惑,趕緊跑去買了一個“飛天蜈蚣”,讓媽媽給我點燃,“嗖”的一聲,蜈蚣飛上了天,炸開一朵七彩的花,真好看!

“媽媽,天空中怎麼那麼多離我們很近移動的星星呢?”媽媽説:“傻孩子,那不是星星,是人們放飛夢想的孔明燈,它可以把你的夢想帶到天上去。”我告訴媽媽,我也想放孔明燈,把我的夢想告訴遠在天國的爸爸,讓爸爸來和我們一起過春節。於是我就拿上媽媽給的壓歲錢,去買了一盞孔明燈,拉着媽媽的手,走到橋上,和媽媽一起點燃了孔明燈,看着孔明燈緩緩升起,心裏默默許下了願望,希望爺爺、奶奶、媽媽和遠在天國的爸爸,天天像過年一樣開心快樂,希望我能好好學習,讓媽媽放心。

我好喜歡我的家鄉綿竹!明年我還讓媽媽帶我回家鄉過春節,也歡迎小朋友們,到我美麗的家鄉過春節!

  家鄉的春節高二作文10

我們這春節最熱鬧的幾天就是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這幾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開始了打掃模式。男人擦玻璃,貼對聯;女人捏餃子,煮肉;小孩子就幹一些雜活。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聯歡晚會,吃着年貨,聽着外面的鞭炮聲,到處都是年味。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點才睡覺,俗稱守歲。古時守歲的目的是為了趕跑年獸,祈求平安。現今的“守歲”,人們賦予了它新的含義,代表着辭舊迎新,寓意沒好幸福。

在我的家鄉,初一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放鞭炮。初一一開門,就得“開門炮仗”,為新的一年開啟順利的開端。正所謂: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接下來,就是吃餃子了,那餃子一個個長得像元寶,有富裕之意。

農諺中有“初一餃子初二面”,昨個吃了餃子,今日就該吃麪了。吃麪必須“面正條順”,表示新的一年順順當當。初二也是走親戚的好日子,在婆家過年的媳婦今日都要回孃家,一家人和和氣氣在一起吃上一頓飯,餐桌禮儀在這天尤為突出。桌子上輩分最大的人不動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動;倒水倒酒要按輩分從大到小來;吃魚時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盤鞭炮且千萬不能吃魚眼。

在初一初二的走親訪友的忙碌之後,初三就要休息了。初三這天不宜走親訪友,易與人發生口角。我們這初三有燒門神紙的習俗,初三要把門神紙燒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經結束,要開始營生了。初三又有老鼠娶親的傳説,人們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裏放一些米飯花生,在角落裏讓老鼠拿走。

初五俗稱“破五”,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掃……但是到了初五這日這個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稱。這天,我們會在家裏從裏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氣都炸出去。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財神的一種)。在初五,人們為了比別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着。“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

人們總説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馮驥才説:“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消解的”瞭解自己的文化,重視自己的節日,不再忽視精神上的需求,讓年味不再隨往日的記憶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