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讀後感

高二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3W 次

高二讀後感1

青年作家郗曉波説過,卡夫卡的《變形記》把我們帶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實,那另一世界原本屬於我們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試圖用另一套敍述方式與技巧來展示我們人性內部的黑暗王國。

高二讀後感

因為我們平時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見之下,才會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異和難以理解。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小説的藝術》中稱小説家為“存在的勘探者”,而把小説的使命確定為“通過想像的人物對存在進行深思”,“揭示存在不為人知的方面”。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探究存在之謎的,但他所關注的重點是“不可視的內心生活”--人的內心同樣作為現實的一部分而存在。

夫卡的小説是夢與真實的絕妙混合,他冷峻的眼光聚焦的是“真”。在他看來,“真”若要體現,就必須藉助於“醜”。於是《變形記》中出現了大量的醜陋的意象,卡夫卡毫不客氣地放逐了文學的審美價值,似乎他覺得醜就是醜,甚至根本沒必要用美作為小説結束之前的一點安慰。所以,一直到小説的結尾,卡夫卡也沒有讓這些醜陋的意象從背面發出一點美的光芒。

《變形記》創作於19XX年,當時,批判現實主義仍然佔據着文學創作的重要地位。格里高爾一夜之間變成了甲蟲。這個原本含辛茹苦撐起一個家庭的男人突然變成了一家人的累贅,不僅父母對他極度厭惡,甚至平時歲疼愛的妹妹也逐漸對他產生了不滿,進而拋棄了他。最後,這一家人竟因為格里高爾的死獲得瞭解脱,重新開始了“正常”的生活。卡夫卡想用這個故事努力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是完全建立在利用與被利用的基礎之上的。一旦這個基礎失去,或者二者之間對應關係發生變化,本來看似穩固的人際關係就會迅速瓦解。着也許令為數眾多的理想主義者難以接受,但確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個事實被卡夫卡發現了,而整個故事正體現了“表現論”的實質--把描寫對象“陌生化”,造成審美主體與客體的距離,從而引起驚異,迫使人從另一個角度探悉同一事物的本質,即“離間”。卡夫卡通過“離間”,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同他一樣,重新思考,發現這個“被習俗觀念掩蓋”的事實。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對社會中人的放逐與被放逐同樣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所有人都不能接受格里高爾甲蟲的形象,聽不懂他的語言,不理解他的行為。這就意味着格里高爾是被放逐的。而在變形後,格里高爾不吃人的食物,拋棄人的行為習慣,這是他對自己的放逐,或者説是他對其他正常人的放逐。在卡夫卡看來,一個人的思想、形骸不被他人所接受,其後果必然是這個人與其他人的相互離棄。卡夫卡明白:人與人是不相通的;但是,“人的骨子裏渴望別人的關懷和愛心”。格里高爾雖然變成了甲蟲,可是仍然“趕忙爬到自己的房間門口,蹲在門前,好讓父親從客廳裏一進來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兒子乖得很,一心就想立即回自己的房間,根本不需要趕,要是門開着,他馬上就會進去的”。但是,所有的美好願望以及善意的行為,只換來一隻重創自己的蘋果。對這件事的描述説明:人與自己,與別人相離異,但是同時仍在努力地、白費力氣卻令人感動地要維護自己人格的完整,要“好歹指掇起靈魂的碎片”,哪怕他是一隻甲蟲。往往能夠正視卡夫卡個人的許多人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卡夫卡曾説:“我在自己家裏比陌生人還陌生。”可以這樣認為:這充分暗示了卡夫卡自己與小説主人公命運的相似之處。雖然這些相似遠不能證明這是一篇自傳,但是作者本人與格里高爾的對應從他生前的一些瑣事中亦可見一斑。根據自己勒戒一番,卡夫卡的日記中這樣寫到“1911·12·28。工廠給我家帶來的折磨。當他們要我每天下午到那裏工作時,我為什麼會容忍呢?其實沒有人強迫我,可是父親以他的責備,卡爾以他的沉默,再加上我的負疚意識給我造成壓力。我對這家工廠一無所知,今天早晨受命巡視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毫無用處,如同遭受鞭撻一般。我拒不接受深入工廠企業的瑣碎事實中去的可能性。假如通過所有參與者沒完沒了的問題和糾纏使我終於這麼去做,那又能達到什麼目的呢?有了這麼點認識,我知道能幹點什麼實際事情。我僅僅適於幹一些虛事,我的頭頭以他正直的思維給我做的事情添油加醋,使之看上去真像是成績卓着。通過這種為工廠做出的毫無意義的努力,我將在另一方面剝奪了自己將下午的幾個小時為我所用的可能性,這必然徹底摧毀我的生存;即使沒有這麼回事,我的生存面業已在不斷縮小了。”而《變形記》開頭對格里高爾的工作的描述正是卡夫卡當時工作狀況寫照。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卡夫卡與身邊的人總是相處得很好,給別人留下愉快陽光的印象;但是,從他的日記和與勃羅德等人的信以及部分文字中,我們才能看到他真實的內心世界。這個觀點在《卡夫卡傳》中就已提出來。在《變形記》的第三部分,卡夫卡運用大量篇幅描寫格里高爾垂死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動作。

“格里高又向前爬了一段,將頭和地板保持一個很近的距離,以便和房客們的眼光相遇。他想,他要是一個甲蟲,音樂能如此感到他嗎?他好像覺得再往前爬就是朝看見了的、但不認識的食物那兒爬去。他決定向他妹妹那兒爬去,在他妹妹的裙子上拉扯,暗示她應該回到他的房間裏去,因為她不值得替他們演奏,這裏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感謝這種演奏,他不會讓她再走出他的房間,只要他活着,他就不會讓她再走出他的房間。他的令人可怕的外形第一次發揮了作用,他要出現在他房間的各個門邊並且向不滿意小提琴演奏的房客們發出怒吼。妹妹不是被迫地,而是自願地留在他格里高身邊,她會坐在他旁邊的沙發上傾聽他的意見,他也願意向她提供自己的看法,他就曾經毫不動搖地要送他妹妹上音樂學院深造。要不是發生這種倒黴的事,他肯定在聖誕節——聖誕節已經過了嗎?向大家宣佈他的決定,而不考慮任何反對的意見。宣佈以後,妹妹一定激動得淚流滿面。我要站起來吻她的脖子,她自從到公司工作以來,脖子上既無衣領,也無飾帶。”

“他又開始了!這時她甚至以一種使格里高莫名其妙的嚇人動作離開了母親,從沙發上走開了,好像寧願讓母親去犧牲,也不願意坐在格里高的旁邊,她急匆匆地走到父親後面,由於她的表現,父親也激動起來,也站起來了,將手臂抬起了一半以示保護妹妹。格里高根本沒有想去嚇唬誰。他只是開始爬回自己的房間,而這些動作又很顯眼。因為他很痛苦,拐彎的時候頭部必須幫助進行。他好多次將頭抬起來,又磕在地板上,他停下來掃視周圍,大家似乎都很明白他要爬回自己的房間,那實在是一個可憐的時刻。大家沉默而傷心地看着他。”

“他的背碰到了腐爛的蘋果,蘋果的黴爛點波及周圍。他帶着愛心和感動回憶家庭,並堅定地認為他必須從這個家裏消失,這種看法的堅定性比起他妹妹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種情況下,他陷入了空洞而安靜的沉思。教堂已第三次敲響了晨鐘,黎明開始了,他正經歷着窗外破曉的時光,他的頭無意識地完全地低垂,他已經鼻息奄奄了。”這樣顯得非常拖沓。但正是這樣的拖沓描繪了當時的情形渲染了故事深灰色的感情基調。甚至,這對抒發作者的同情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個猛士,卡夫卡在與自己的生活不斷抗爭後,卻陷入了更殘酷的生活境地。正如格里高爾變成甲蟲一樣,卡夫卡中年時的處境同樣無可就藥。卡夫卡自己也是不被別人理解的,所以他同情格里高爾。於是,他為格里高爾安排了死亡的結局。他清醒地發現,除非死亡,悲苦的命運才能得到改變和解脱,才能不用這樣痛並愛着,不用面對人情的逐漸淡漠。

這也許是作為凡人的卡夫卡能夠為自己安排的。

高二讀後感2

讀着《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為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迴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為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高二讀後感:《復活》的讀後感。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在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時常活躍着兩個人,一個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為自己,同時也能成為別人幸福的那種幸福;一個是健康、精力充沛、肉體的自我,它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為個人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兩者不斷做着殊死的較量,誰贏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為。一次鬥爭,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但兩者的競爭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着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鬆快樂的肉體的自我,而是幾乎總是同他作對;相信別人,意味着無需處理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解決問題的原則總是不考慮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別人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讚揚。這樣看來,相信自己比相信別人要難得多。精神的自我要戰勝肉體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兩難的選擇:目睹無視紅燈川流的人羣,我在猶豫;看到窗外點點的垃圾,手握廢紙的我在猶豫;面對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猶豫……然而,這些本無需猶豫的猶豫,卻在剎那間被肉體的自我所操控。他説:別人都這麼幹,何必太認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幹,你又何必出這個風頭,讓人笑話呢。他勝利了。不止一次的勝利了。讓我過後時而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不能憑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懼於他人的眼神,這眼神有時甚至是自己憑空想象的,可悲!或許平時表現得默默無聞,老實沉穩的我,在別人眼中能稱得上好人,但作為我,可從來不敢這麼想,我只敢説,我不是壞人而已,離好人遠着呢!

聶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勝利後,他總要為自己定下一些行為準則,並決定要遵循到底;記日記,開始新生活,希望這種生活永遠不會改變--他對自己説,這叫做翻開新的一頁。然而,每一次他都被城市的誘惑所降伏,不知不覺地再次墮落,而且往往比以前顯得更深。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在一段墮落的生活中突然有所覺悟,認為不該一直這樣沉淪下去,一定要摒棄過去,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豪言壯語,信誓旦旦,何其壯觀!可到頭來,還是一如既往地墮落,不求上進。

惡劣的行為是沒有過,可是卻有過比惡劣行為更惡劣的東西,有過能產生所有惡劣東西的思想。惡劣的行為可以不再重犯,可以進行懺悔,而惡劣的思想卻只能不斷滋生惡劣的行為,一種惡劣的行為不過是在為其他惡劣行為蹚路;惡劣的思想卻有使人難以抑制的走上這條路。我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才能將一個人帶上成功的一面。

聶赫留朵夫是幸運的他在一次庭審上遇到了那個他曾深愛的姑娘--喀秋莎。她的出現震撼着他的心靈。在一次次痛苦的鬥爭中,一個自由精神的人,一個真實的強大的永恆的精神的人,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甦醒了,他不能不相信他。無論他實際的樣子和希望的樣子之間的差距多大,對一個已經甦醒的精神的人來説,一切都有可能。

聶赫留朵夫開始慢慢地復活了。以前他需要費盡心思,才能想出該做什麼,而想出的事情總圍繞着他一個人--他自己;不過儘管生活的全部興趣當時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如今所有的這些事都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這些事情變得也具有吸引力,所以這些事情也就多得不可勝數,不僅如此,以前聶赫留朵夫班子及時的時候,往往總是感到煩惱和怨恨;現在辦別人的事,大多讓他感到愉快。

當然,為別人做事獲得的樂趣遠比之為自己要多得多,因為在這其中有密切的合作,真誠的鼓勵,讚賞的目光,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樂,你的價值也在幫助他人時得到肯定,這是我們做一件事時獲得最大的滿足。

聶赫留朵夫為喀秋莎積極奔走。在奔走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勞苦農民、作威作福的獄吏,從低到高各級zf部門各色的人物,都讓他對自己的國家,所處的社會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更深刻的思索。他看到了人們永不休止地欺騙自己和相互欺騙,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他們猥瑣貪婪地玩弄着自己發明的那套一個人統治另一個人的把戲。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看到社會醜陋黑暗的一面。他將不再只以自己為中心,不再只為喀秋莎一人而奔走,他將為整個社會謀求一些未曾有的東西。這如小説最後説的:從這一夜起,對聶赫留朵夫來説,一種全新的生活開始了,不僅僅因為他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還因為從這時起,他所遇到的一切對他來説已經具有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意義。

高二讀後感3

《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在家裏放了將近一個假期了,卻一直沒有吸引我的眼球,沒有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從書名上來看,它是講一個關於女孩的書,似乎和我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但由於今天家中無新書可讀,我只好拿起它來翻了翻,竟發現其中隨處可見大段優美的描寫,這正是我的文章中缺乏的。所以,我開始仔細閲讀全書。漸漸地,我被書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就像耳聞目睹了這些事一樣,喜歡上了滿想象力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堅強樂觀的安妮。

安妮是個充滿想象力和熱情的孩子。在整本書中,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愛聊天,喜歡幻想。她喜歡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且能用想象把不如意的地方變成天堂。她的滔滔不絕有時會使一些大人感到厭煩,但會不知不覺愛上聽她説話,因為孩子的天真會使她發現一些一般人發現不了的美麗的東西。一花一草在她眼裏都像新娘,一個小水塘就像一座美妙的湖泊,似乎一切都有了新的面貌。雖然是個被人收養的孤兒,卻像生活在美妙的天堂一樣。

安妮有知錯就改的勇氣。在小説中,安妮總是不斷惹出麻煩:對林德夫人發脾氣、不小心把好朋友灌醉、嚇到了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把止痛藥當佐料加進了蛋糕、因為好勝心受傷……雖然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但她每次犯過錯都會努力改正,竭盡全力挽回。所以她不但不被人所厭惡,還找到了許多知心人。儘管她面對道歉感到窘迫,但她一旦下定決心,就會檢討地十分透徹,令人忘記她的過錯。

安妮心地善良,樂於助人。這使她可以與任何人友好相處。在坎坷的生活中她依然毫不吝惜地幫助別人,博得眾人的喜愛。有一次,安妮朋友家裏的小孩得了重病,安妮二話不説立刻開始了緊急搶救,經過一夜的忙碌,那個小孩終於轉危為安了,使她朋友的母親原諒了她以前的過錯。

每個孩子在安妮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天真善良、或愛幻想愛聊天、或能夠知錯就改、或不斷闖禍……“有上帝在天保佑,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讓我們向安妮那樣,樂觀向上,用積極的心態微笑着面對生活,朝着我們美好的未來前進吧!

高二讀後感4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假如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假如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假如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能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高二讀後感5

“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這句名言我一直銘記着!《竊讀記》中的小英子也是這樣,她把書籍當成自己的朋友,每天去書店竊讀。我應該好好向她學習。

小英子每天都去書店“竊讀”,她一直記得國文老師的一句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給了小英子很大的鼓勵,所以小英子對書有着無限熱愛。別人都是喜歡大晴天,可小英子卻喜歡大雨天,越是傾盆大雨越是好,因為這樣就能留在書店裏繼續看書。他看書常常看得手腳發軟,可還是堅持站在書店要把一本書全部都看完,不看完就不回家。我佩服林海音!

我記得林海音説過這樣一句話“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這句話我深深記在腦海當中!我要向林海音一樣,跟書成為好朋友,讓書來輔導我,來激勵我!讓我更快樂的成長!!

高二讀後感6

最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西遊記》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寫的一部神魔小説,這本書主要講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四人各有各的特點:調皮機靈、聰明機智、武功高強的孫悟空;它在西天取經的一路上,保護師傅,戰勝了重重困難;有些笨笨拙拙,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會推卸責任,愛睡大覺;忠厚誠實的沙僧不怕困難,意志堅強;過於善良,動不動就要念緊箍咒的唐僧膽小怕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孫悟空,它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打敗了許多妖魔,用正義戰勝了邪惡,保證了師父的安全。

《西遊記》這本書裏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兩回。一回是三打白骨精。為了能吃到唐僧肉,白骨精三次裝成了不同的人,用花言巧語來騙取唐僧,唐僧就這樣被迷惑住了。幸好孫悟空來得快,用火眼金腈識破了白骨精的計,便拿起緊箍棒,打死了妖魔,使它斷了靈光。讀完這一回,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能被別人的幾句花言巧語所迷惑,要經自己的大腦慎重思考過,才能辨別別人説的是真是假;還有,光看一個人的外表是不行的,要看他的實質,也就是內在是善良還是邪惡。就像百骨精三次都裝成了一位看似善良,沒有一點兒邪惡的人,可實質呢?她卻是個想傷害人的妖精!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三借芭蕉扇是我喜歡的第二回。為了能拿到芭蕉扇過火焰山,孫悟空絞盡腦汁,一共去了三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次,他前兩次都沒有成功可是卻沒有放棄,他化成牛魔王又去借芭蕉扇,險些成功。可是,最終並沒有拿到。最後,還是在眾神的幫助下,和羅剎女(牛魔王的妻子)借到了芭蕉扇。孫悟空拿着扇子來到了火焰山對着山頂扇了四十九下,頓時,那山上便大雨如注,火害永滅,師徒們順利地過了火焰山。讀完這一回,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時,要動腦子想出好辦法來克服困難,不能呆板的等着別人來幫忙。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不要有退縮的想法,要相信自己,鼓足勇氣,要有恆心,我覺得這樣就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了。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就像文中的師徒四人一樣,他們是遇到了許多困難,可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戰勝了困難,取到了真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不能為一點點兒小困難就退縮放棄。要堅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廢,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讀完這本書,我愛上了唐僧的心地善良,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豬八戒的憨厚純樸,沙僧的忠厚誠實。

高二讀後感7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以朱重八從一個草根農民一步一步走上了統治者道路,從一個放牛的農民,再作到一個和尚,最後經過多次起義登上了皇位的寶座。説起草根皇帝,除了朱元璋朱重八,便是漢高祖劉邦,劉邦從一個泗水亭長,開創了漢帝國。而漢的昌盛是人們有所共睹的,無論是從經濟上的恢復,還是軍事上的強大,都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歷史上都是有所震撼的。文景之治的,恢復經濟,漢武大帝,文才武略。再看那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看到年輕戰神霍去病直騁沙漠,追匈奴於千里之外,在西北封狼居胥,嚇破胡賊膽。而再看看明朝,朱重八開創的大明王朝,這時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經過明中葉,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也開始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不斷髮展,西方文明慢慢侵蝕東方文化,而東方的悲慘世界也開始奠定基礎。雖然西方侵略中國的跡象還沒顯現,但再過三四百年後,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便一一簽訂。

明朝中國科技的總結時代,包括各種農藥醫書,總結前人的論述。鄭和下西洋的恢宏宏大,從東南沿海一直到非洲的好望角,是世界幾千年歷史上的最浩大的航海遠洋。但是朱重八,登上皇位第一件事便是逼殺有功之臣,是這個虛晃的王朝撐了不過幾百年而已。

《明朝那些事兒》很詼諧幽默的以故事形式呈現給大家歷史的史實。使人們記憶的更加深刻了解的更加透徹,中間又插有史料,有憑有證,不歪曲歷史。他可以説是史書中的另一種典範吧,一小故事敍事的形式慢慢呈現給大家,讓大家有興趣去讀史,去,更加深入地瞭解中華民族深邃的文化。

因此我覺得20xx年最成功的兩件東西便是王者榮耀的老少咸宜,再加上《明朝那些事兒》的銷量暢銷。但對於王者榮耀和《明朝那些事兒》我更為《明朝那些事兒》點贊,作者創新思路,用更有效的方法使全民讀史,最終走向中華文明的復興之路。

中華文明的復興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必須全面發展文化產業,其稱國人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拒絕國外的文化侵略,捍衞中國的文明和文化,進而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來迎接美好的小康社會。《明朝那些事兒》編撰的成功,作者思路的創新,便是中華文明覆興的好的一面的體現,他不僅迎來了銷量,而且帶領全民去更深層次的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底藴。

近現代最成功的史書便是《明朝那些事兒》,朱重八的事蹟也便會家喻户曉。

高二讀後感8

吳老師給我們全班同學發了一本書——《草房子》,我們都非常喜歡看。《草房子》是曹文軒寫的一部小説,很厚,但是我一下就看完了。看完這部小説,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性的善與美。

陸鶴,是一個禿子,因此他被同學們叫做“禿鶴”。他受不了同學們對他的嘲笑,在試了許多偏方但頭髮仍然不長的情況下,就戴了一頂帽子。可是同學們很想再看到他的凸腦袋,就把他的帽子摘下來,聯夥把他的帽子拋到他夠不找的地方。陸鶴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同學們當時只是為了取樂,怎麼會想到他的難處?我認為家長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告訴孩子們換位思考的方法,使孩子們能夠尊重他人,不拿別人的弱點和缺點開玩笑。

紙月,是一個文靜,善良,美麗,能寫一手好字的女孩,她很謙遜,這是她令我喜歡的地方。當今許多孩子,被老師一誇就衝昏了頭腦,就是“一誇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只有謙虛才能看到進步,人一驕傲就容易不思進取。

蔣一輪,是笛子吹得很好,對學生極負責的老師。他喜歡白雀,兩人經常通信,但是白雀的父親卻不讓白雀嫁給這個窮書生,給她介紹了一個富人,於是蔣一輪又去別的地方找了一個姑娘,他們相處的不錯,於是結婚了。但就在此時白雀和她的父親看出那個富人品德惡劣,這時白雀想到了蔣一輪,她不知道蔣一輪已經結婚了,於是又讓桑桑給蔣一輪送信。他知道,既然自己已經結婚了,就不能辜負背叛現在的妻子。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強烈的責任感。我認為:既然結婚了,就要對對方負責,要麼就別結婚。

秦大奶奶,沒子女,老伴與她一生的奮鬥,就是為了擁有一片風水好的地。可那片地周圍是一所學校,而她的房屋又不好看,校長為了使校園整潔,美觀,就多次提出給她換個地方,但秦大奶奶不換,這地可是她和老伴多年辛苦勞作才換來的寶地。於是學校讓幾個大漢把她抬到了新居,但她又回到了原來的住處。於是她和學校的領導發生了強烈的衝突。後來,她為救一個失足掉到水裏的小女孩而自己救出她後因無力上岸差點被淹死,人們覺得她是很善良的。人們的關愛也讓她有了改變,從中我看到了人間久違的真情。

杜小康是一個學習很好,家境很不錯的孩子,他以自己的家庭資產而自豪。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杜小康的父親——杜雍和在一次坐船運貨的過程中出了意外,貨全濕了,而杜雍和也因此落下了毛病,他們家因此負債累累。面對家庭的突然變故,杜小康曾灰心過,但他還是勇敢地接受了,幫父親養鴨子,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他的堅強,使我震撼。細馬是一個很有情義的孩子,寒冬時節,為了給父親治病,他為父親刨柳根,而且全挑好的,那麼小的孩子,不因寒冷與疼痛而罷手,只希望父親可以早日康復。當母親因痴呆而失蹤時,他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母親。我真自愧不如,看了之後,我才想起平時要多幫我媽做事,現在我每天洗碗,疊被子,我正學着做飯呢!温幼菊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老師,當桑桑得鼠瘡就要死時,她發自內心鼓勵桑桑要堅強。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再跟當今社會的人一對比,兩種人給我的感覺真不一樣啊。我希望自己能像小説中的人一樣,能給別人留一個好印象,送去一份好心情。

高二讀後感9

説到林微因,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徐志摩,記得高一的時候老師講過一篇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當時就覺得這首詩很美。"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老師給我講詩的含義的同時,也給我們介紹了徐志摩,徐志摩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傾注了所有去愛林微因。他不滿家庭操辦的婚姻,追求自己的自由,置妻子於不顧。而林微因是才女,又有着仙子的美貌,在徐志摩的心裏就是那純潔的白蓮花。徐志摩要來聽林微因的講課,但是卻在飛機上出了意外。大家都為他的離去而歎息。

林微因講丈夫樑思成帶回的飛機碎片掛在牀邊,來紀念自己的摯友徐志摩。林微因是個獨立有主見的女子,她説也許是自己不夠愛徐志摩,或者是不想傷害他的妻子,在林微因生病的時候,她和徐志摩曾經的妻子見了一面,林微因原本瘦弱,加上病痛的折磨使她更加孱弱,而徐志摩討厭的妻子,離開了徐志摩以後,卻發展的很好,保養的也很年輕。我們不知道她們談了什麼,也許是徐志摩吧。

林微因一生最重要的三個男人,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都如此的愛她,欣賞她的才華,仰慕她的美貌,而林微因説自己的一生就是一場絢爛的詩事。"你是愛,是温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高二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我就會聯想到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奸詐的曹操,仁義的劉備,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的孔明,勇猛的張飛,獻帝的昏庸。書中有上百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畫地淋漓盡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於是他對諸葛亮説:“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嚴懲。”但是諸葛亮並不驚慌,他憑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還有一次,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國大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驚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諸葛亮鎮定自若,他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位大臣説:“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叫司馬懿退兵。”再後來,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在大街上掃地。而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慢慢彈起琴來。因為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導致他以為城內有埋伏,便撤軍了。可見諸葛亮能利用敵軍的性格特點來作戰這一舉動是多麼的聰明呀!

其次,我喜歡的就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他有勇有謀,武藝驚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温酒斬華雄”無不顯出關羽的英勇。關羽的忠,驚天地,泣鬼神。“身在曹營心在漢”流芳千古。書中記載:“曹操素愛雲長武藝人才,欲得以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關羽之心。後有人以詩歎曰:“奸相枉將虛禮待,豈知關羽不降曹。”關羽的氣,驚心動魄。“刮骨療傷”時的非凡氣概,歷代傳頌。書載:“華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者,皆面失色,關公飲酒食肉,談笑奕棋,全無痛苦之色。”雖然華佗醫術高明,但能忍受這種痛楚而又不顯形於色的實數罕見。

在三國演義裏,雖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詐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個,他雖被稱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説:“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説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三國演義》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