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2016觀看《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後感

2016觀看《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2W 次

導語:包公為官清正,如今兩袖清風,僱不起車馬,由老家人包興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後面安步當車,卻沒有料到太監跟在後面盯梢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千年包公影片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

2016觀看《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後感

 【千年包公影片觀後感一】

5月24日上午,電視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聞發佈會舉行。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紀檢監察專員閻羣力,中國曲協副主席馬小平,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祕書長黃羣;省紀委副書記車建軍,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張志宏,安徽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總編輯莊保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鍾俊傑,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汪學致等出席首映式。

據悉,三集高清電視紀錄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台和安徽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紀錄片運用先進的紀錄片創作理念,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央視紀錄頻道定於2016年5月25日20:00起連續三天播出。

據瞭解,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完全根據史實,摒棄戲説,進行人物和實景再現,向觀眾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後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潔家風對世人的深刻影響;第二集《鐵面無私》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再現“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等典型史蹟,突出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第三集《以民為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展現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

 【千年包公影片觀後感二】

看了千年包公,本文想到了一些關於包公的精神。

包公是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年,包公鍘了不認前妻的駙馬陳世美,皇上懷恨,借個名兒便把包公削職為民。就這,皇上還不解恨。當天,皇上把大太監和小太監召到皇宮,耳朵咬耳朵商議一陣。末了,兩個太監對皇上如此這般一説,説得皇上點頭微笑,吩咐照辦,事成大大有賞。

包公被削了職,京城大棧小店,都受了皇家囑咐,不準留包公過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當日動身。包公為官清正,如今兩袖清風,僱不起車馬,由老家人包興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後面安步當車,卻沒有料到太監跟在後面盯梢哩。

時當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沒有多遠,便汗流浹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幾桶。這會兒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熱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這裏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既無池,也無井,只有一塊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開了黃黃的花,西瓜兒結得溜圓。包公咂咂嘴,周圍又沒人,為了解渴,就摘下個西瓜,放在膝蓋上,用拳頭“嘭嘭”兩下砸開,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們一氣吃了兩個大瓜。兩個像鬼樣的太監早看在眼裏,大太監對小太監説:“古來君子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還能算是清官嗎?逮他去見皇上!”

正要動手,卻見包公正掏出幾個銅錢,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兩個太監無可奈何地擺擺手:“吃瓜給錢,那有啥説的。”

傍晚,包公棲息在小鎮一家小客棧,兩個太監也盯着跟進去。包公囊資不豐,就叫了素菜米飯。哪知這客棧小,米不是上熟,一碗裏盡是稻穀;包公只得邊吃邊揀,一桌枴子上堆的盡是穀粒。這又讓兩個太監給看在眼裏,小太監對大太監説:“糟蹋糧食遭雷打,捉他去,好為皇上出氣!”

正説着,又見包公抓起穀粒,一粒一粒放在嘴裏嗑去稻殼,吃了米粒,真是“盤中之餐,一粒未廢”。這有啥説的,雞蛋裏挑骨頭也挑不出來,大太監與小太監,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着走着,就快到淮河邊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兩個太監還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於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個計策:大小太監連夜從小路急行,趕到包公前面,在淮河邊上坐等,單等包公一到,他們一個拉腿,一個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髒東西上。他們以為這樣,包公準會到淮河裏去洗手,淮河裏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個玷污河水的罪名。這真是啥壞點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髒後,歎口氣爬起來,正想到河裏去洗,瞥眼一看,河邊小媳婦、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這一洗手,不壞了人家吃用水嗎?於是包公走到河邊,用乾淨的左手掬水含到嘴裏,然後又離開水邊,到坡上吐出水來沖洗。兩個太監看着,一點辦法也沒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難有雙的鐵清官,就跟他一萬年,也找不到他的髒點。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去回覆皇命。

這事一傳出來,老百姓就説:毒不過皇上,奸不過太監,清不過包公。

【千年包公影片觀後感三】

斷案如神是民間對包公的最重要評價之一,甚至在傳説中還出現了“白天審人夜間審鬼”的離奇故事,前文所提到的“孫押司兇殺案”即屬此類傳説。但是因其只出於公案小説,且無正史記載,不足為信。

翻查正史和其他史料,發現包公斷案如神的故事鮮有記載,倒是可以看到一則錯判的案例。北宋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記載:包拯在做開封府尹的時候,有個富户犯了法,按律應處脊杖十七下。那個富户賄賂了開封府的一個書吏,書吏得了錢後説:“我豁出去陪你一起受一頓臀杖吧。”當時的脊杖要打擊人的脊背,很容易將人打殘,臀杖就是打屁股,比打後背要輕得多。到了包拯審案時,那富户按書吏的指使大哭小叫,正在作記錄的書吏裝作不耐煩,大聲插嘴道:“不就是脊杖十七下嘛,幹嗎哭哭啼啼糾纏不清?” 包拯一聽就火了:一個書吏竟敢這樣狐假虎威!於是下令把書吏拖下去臀杖十七下,對那罪犯卻從輕發落了。包拯這樣做,目的是想壓一壓小吏的氣焰,殊不知正好中了書吏的圈套。

萬世景仰只為清明

包公雖然在斷案以及傳奇性事件上得不到史書的支持,但他確實是個清官,是個剛直不阿的諫官。因此,他雖然文采不如同時代的歐陽修,政績不如同為官的王安石,但卻被老百姓銘記於心。人民需要“清官”,而世上又少有清官,這樣,“包青天”應運而生,戲越編越多,人越傳越神。有幾件事情可以證明他的高貴人品。

一是端硯事件。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去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府。端州出產名硯端硯,當地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到任後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過要一方端硯。“端硯事件”很讓朝廷賞識,三年後包拯就被調入開封。

二是不屈不撓的“牛皮糖”精神。

北宋是一個士大夫意識高度覺醒的年代,不少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敢於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鋒,包拯就是一個讓皇帝宋仁宗相當頭疼的“牛皮糖”。

宋仁宗寵愛張貴妃,她的伯父張堯佐的官職因此一路飆升,不但位居財政部長,還身兼四大要職,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創下了絕無僅有的紀錄。一干大臣為此吵鬧不休,要求皇帝撤了張堯佐的職,身為監察御史的包拯是主幹人物。爭論達到高潮時,包拯站在宋仁宗跟前,慷慨陳詞,唾沫星子橫飛,濺了皇帝一頭一臉,加之眾大臣在旁邊幫腔,宋仁宗氣得説不出話來,拂袖而去。回到後宮後,一邊舉袖擦臉,一邊對張貴妃發脾氣:“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還在當御史!”

對張堯佐的彈劾在宋仁宗的偏袒下進行得並不順利,因此,包拯等人和皇帝之間的“戰爭”就一直持續着,老張的官職就在拉鋸戰中上下浮動――彈劾風頭最盛時他地位稍低,風頭過後又迅速攀升。直到老張死後,整場戰役才算正式結束。此後,二彈郭承佑、七彈“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牛皮糖”包拯樹立起了絕不放過一個貪官污吏的光輝形象。

三是剛正不阿的政治態度。

包拯有一條直白又充滿寫實主義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賊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也。仰工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昭後世”。意思是説,後世子孫若有做非法之事的,當逐出家門,死後不得葬入祖墳。


更多熱門作文推薦:

1.描寫父愛的作文700字初中【彙總8篇】

2.寫父愛的優秀作文5篇記敍文

3.與父親節有關的作文500字精選6篇

4.有關感恩父親節的作文【彙編】

5.2016關於快樂六一作文600字範文

6.61作文:快樂的六一作文500字

7.寫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初中

8.初二作文: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

9.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

10.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端午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