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古文裏的名言

古文裏的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是歷史文化精華的積澱,對後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戒作用。那什麼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文裏的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文裏的名言

古文裏的名言1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註釋: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註釋:孔子説:“當今的孝子,只是説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3、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註釋:孔子説;”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註釋:孔子説;”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5、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麪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8、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9、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註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註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註釋:孟子説:”(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註釋:孟子説:”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註釋:孟子説:”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説:”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註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註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説,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19、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註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註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26、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註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27、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註釋:孝是天經地義的。

2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註釋: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註釋:小羊跪着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註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出自《四言》。

註釋: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註釋:曾子説:”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古文裏的名言2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7、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0、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11、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3、報國之心,死而後已。蘇軾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15、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

16、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1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18、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2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2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22、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2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25、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6、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27、學不可以已。《荀子》

28、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29、天淡風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程顥

3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3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3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4、位卑未敢忘國。陸游《病起書懷》

35、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3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38、好學而不貳。《左傳》

3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0、三思而後行。《論語》

41、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2、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4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44、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葛洪

45、知恥近乎勇。《中庸》

46、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4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4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49、差之毫釐,繆以千里。陸九淵

50、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5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關人赴安西》

52、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誠表》

54、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5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5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57、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呻吟語捲上》

58、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60、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61、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6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64、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三國志》

65、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6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6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6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69、見侮而不鬥,辱也。《公孫龍子》

7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7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72、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73、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論語》

74、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武則天

75、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7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78、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

7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8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8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8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8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8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85、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8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8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88、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8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90、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9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92、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9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9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95、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陳蕃語

96、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97、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98、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9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3、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4、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6、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7、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1、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

《 微子》

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公冶長》

4、避其鋭氣,擊其惰歸。

《孫子兵法 軍爭》

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 權修》

6、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孫丑》

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大禹謨》

11、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小雅》

12、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1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 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乾 象》

16、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1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 離騷》

18、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 鄘風》

1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20、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雍也》

22、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23、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2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26、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訓俗遺規》

27、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 離騷》

28、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曹學《蜀中廣記 上川南道彭山縣》

2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3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 盡心上》

3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易經 繫辭上》

3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 勸學》

33、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8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八首》

8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87、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資治通鑑》

88、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身之養重於義》

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蜀書 先住傳》

9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 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9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增廣賢文》

93、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元景安列傳》

9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

《荀子 性惡》

9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遊記》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 雍也》

97、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李鹹用《送人》

9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荀子 榮辱》

99、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墨子 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告子上》

10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

10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103、操第一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76、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海。

177、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79、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80、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

18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8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84、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187、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18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89、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190、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192、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9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94、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9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9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0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0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0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20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0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0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07、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208、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9、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10、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21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1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14、將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義必自斃。

216、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1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18、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221、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22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23、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224、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