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説明文的特點是什麼?

説明文的特點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1W 次

分類

説明文的特點是什麼?

按説明對象分

事物説明文:事物説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例如:《核舟記》、《恐龍》。語文課本上的《中國石拱橋》《海底世界》、《蘇州園林》《看雲識天氣》等等。

事理説明文:事理説明文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的規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語言》。同程序説明文一樣,寫作事理説明文也需要遵遁三個原則;①瞭解事理。可以通過親自觀察研究或是查閲資料來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別人介紹;②安排寫作順序。事理説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邏輯順序(事物的因果、遞進等關係),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聯繫和認識事物的規律。邏輯順序不但要運用在段落關係上,句子之間也要按照這種順序來寫;③選用合適的使用方法。

區別:依據的不同,把説明文分為事物説明文和事理説明文兩大類。但是,有時在一篇説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述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事物説明文的説明對象是具體事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説明,使讀者瞭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事理説明文的説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物。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係、原理等説清楚,使讀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麼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説明文還是事理説明文都要求作者對説明的對象進行真實的介紹,這其中,我們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學精神。事物説明文是對事物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而事理説明文是對道理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區別是前者針對事物,後者針對道理。説明文的説明對象是你要説明的事物。

按語言風格分(説明語言的特色、説明語言的生動程度等)

平實説明文:平實説明文常常是直截了當地説明對象。不描寫,不誇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選用平實説明的説明文一般是以解釋科學原理,説明製作過程、步驟,或介紹建築物等為主的文章。適用於説明科學性及條理性較強的説明文,更多的是給讀者以理性認識。

生動説明文:生動説明文又叫文藝性説明文(或科學小品文、知識小品文)。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來説明事物,使被説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於引起讀者的興趣。能使語言達到生動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擬人一定要形象、恰當,否則事物形象性會減弱),使被説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強;2.現身説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準確性的基礎上更添真實性和生活情趣,易於讓人接受;3.適當運用敍述和描寫,可使被説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無味。採用生動語言的説明文大多是文藝小品和科普讀物,這類文章在給人知識的同時,又強調文章的生動性。

區別:

平實性説明文純用説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樸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説明書等。

文藝性説明文以説明為主,輔以敍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

按説明特點分:

自然科學説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

社會科學説明文(如《中國石拱橋》)

三要素

1.內容的嚴密性:

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

2.説明的生動性:

按時間順序寫和記敍文相似;按空間順序寫需注意觀察點,注意事物的表裏、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邏輯順序寫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內在聯繫,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3.語言的準確性: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語言簡明,説明嚴密,擁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例如:

(1)大家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給予的光和熱,而太陽還可以再給人類正常供熱40億年,40億年以後,太陽將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而太陽為地球持續供熱4000萬年是毫無問題的,因為這4000萬年所提供的熱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人們可以將4000萬年定成一個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目標。(列數字)

(2)如果説,200年前的工業革命是人類科技的一個質的飛躍,那麼這200年間所耗用的自然資源是前面400萬年間所耗用的資源總量的N倍。工業上,農業上,生活上,處處都在浪費,處處都在破壞。如果繼續往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不出400年,地球將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