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磨杵成針的典故

磨杵成針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6W 次

“磨杵成針”出自《潛確類書》卷六十,這個成語説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下面是磨杵成針典故的內容,歡迎閲讀!

磨杵成針的典故

【成語】: 磨杵成針

【拼音】: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釋】: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1、磨杵成針的故事內容

鐵杵磨針典故:

唐朝着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歎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2、磨杵成針的道理和意思

李白小時候學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裏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裏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麼自由啊!我每天讀那麼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麼要磨這麼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説:“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説:“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説:“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後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後,李白髮奮讀書,最後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李白的詩流傳到現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